細思極恐,若干年後你我終將淪落成為生活所累的煩躁中年
1
故事要從2017年的第一次工會活動徵求意見開始說起。
對娛樂活動,人們永遠熱情高漲。
「正好國博在展出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我們……」
「你們這些文藝青年啊,……」
滿心的期待還沒來得及表達,一通批評教育頓時讓我一臉懵圈。
「發張購物卡得了,省得這麼麻煩……」
原本輕鬆愉悅的討論讓我驚出一身冷汗。是因為「文藝青年」這個標籤嗎?說實話,儘管文藝青年一直以來被詬病矯情、無病呻吟,作為一個女博士,貼標籤,我並不介意。我始終認為,尊崇才華橫溢、追求率性自然、熱愛文藝生活並沒有什麼過錯。因此,正如人們所揶揄的那樣,文藝青年三大愛,旅行、看展、聽音樂,我都認同。
真正讓我細思極恐的,是若干年後,風景的美、藝術的美、音樂的美於我早已無感,曾經的陽光青年變成一個只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所累的煩躁中年,再慢慢變成一個無所事事的孤獨老年了此一生。
毫不誇張,這一慘劇的發生僅僅是源於漸漸失去的欣賞美的能力。可見,追求生活中的美,是一輩子的事。
2
不要再告訴我「生活中從不缺乏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聽了不要太多次。可是當不止一位外國友人吐槽貼滿瓷磚的某些建築像大公共廁所時,不得不承認,長期浸染在「吃藕」環境中的人對於什麼是美,是沒有發言權的。在審美斷裂的世界裡,即使雙眼裝了雷達也無法發現美啊。因此,當我們自己的審美飽受詬病,拿什麼培養孩子的好品位才是我擔心的。
同事的母親給她1歲多的女兒剃了一個大光頭,照片一發過來,前一秒還在誇獎今天廚師超常發揮,看到女兒的光頭照,馬上放下筷子,陰著臉對著電話那邊的母親一頓咆哮。
這一幕來的太突然,驚呆了眾人。我們紛紛安慰她。
「小孩子嘛,頭髮過幾天就長長了。」
「顏值高不怕髮型毀啦……」
同事尷尬一笑:「哎,我真是太不孝順了,我媽這麼辛苦幫我帶孩子……可是一小姑娘頂一大光頭也太丑了。我家的泰迪狗每次剃完毛都不願意出門,小孩子也知道美醜的,她會變得不自信。」
3
不管你信不信,未來是一個審美導向的世界。
審美需要引領,走進美術館就是最直接的喚醒審美意識的方式。藝術大師的展覽,從來不缺忠實擁躉。出發前,「看得懂嗎?」、「看這有什麼用?」這兩個高頻疑問,你一定不陌生。如果前者是對藝術高高在上的誠惶誠恐,後者恐怕是實用主義在作祟。它們橫亘在那裡,讓許多人不敢踏進來,也讓很多人不屑踏進來。
其實,靜心去感受藝術家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段身心愉悅的享受,這其間洋溢的美好,遠勝過去探尋「是什麼」,「好在哪兒」。又不是文人騷客需要舞文弄墨,生硬的總結和討論流派和畫風,妄加揣測作品傳遞的情緒和作者的情感才毫無意義吧。
4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也許有一天,恰恰是無用的東西幫你度過人生最難熬的低谷。經典勵志大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銀行家安迪,遭遇誤判而身陷囹圄之時,沒有被糟糕的生存環境和無處申冤的窘境擊垮,除了對自由的堅定信仰,正是那曲《費加羅的婚禮》幫他實現了身心救贖。
雖然我們都無法預知前行的路上會遇到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懂得欣賞美的人,內心一定富足可以承受一切瑣碎、驚喜、波折。
青年,本該文藝。但我更願你可以文藝至老,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時代,即使滿地都是六便士,也能夠偶爾抬頭看看月亮;在子女成年、卸去工作後,大把空閑的時間裡,不止遛鳥、曬太陽,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讓無聊的生活有的聊。
5
不過話說回來,煩躁的中年和幽怨的老年是天生的嗎?只看有用沒用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行為準則嗎?當然不是,關鍵是有沒有抓住一切欣賞美的機會,也許只是一個展覽。
喏,現在機會來了。
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盛宴,首度彙集了安東尼?布朗、莫里斯?桑達克、羅伯特?英潘、安野光雅等世界頂級插畫家。這些曾經陪伴你童年的童話大師,你還記得嗎?
IBBY首度授權,50年,25位安徒生終身成就獎大獎得主首次共同舉辦展覽。
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創立於1956年,總部在瑞士,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每兩年評選一次,由各會員國推選傑出的插畫創作者,以其終生成就對童書投入的貢獻做整體評量,經IBBY從上萬件精彩作品中嚴格評選產生。該獎以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國際上公認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的最高榮譽。在2016年,這項桂冠花落中國,曹文軒成為首位獲獎的華人作家。這些獲獎大師們,有些擁有自己的美術館,有些已多次舉辦大型個展,卻從未在「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的光環下共同舉辦展覽。
跨越重洋,大師真跡第一次集中展出。
半個世紀不是一段很短的時間,藝術家的真跡或散落於世界頂級博物館、美術館,或歸於私人收藏、或遺留子女手中。逐個聯繫並說服作品所有者共同參展,絕非易事。慶幸的是,知名國際出版人Michael Neugebarer受邀擔任展覽顧問,憑藉他在兒童繪本界數十年耕耘所累積的人脈,踏遍半個地球,歷時多年才促成此次大師級插畫作品空前大展。我們得以有幸從方寸之間的藝術精華窺見藝術大家的恢弘世界。
1986年大獎得主 羅伯特·英潘(澳大利亞1936- )
作品《醜小鴨》
1990年大獎得主 莉絲白·茨威格(奧地利1945-)
作品《海的女兒》
1988年大獎得主 杜桑?凱利(斯洛伐克1948- )
作品《野天鵝》
台灣地區首站開創30萬人觀展佳績。
兩岸三地名家聯袂推薦。
「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國際安徒生獎獲獎插畫作品可以幫忙孩子構築最佳的審美世界。」
——中國作家、國際安徒生獎2016年獲得者曹文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機會親眼目睹這些經典童話的原作插畫,真是為這些幸運的小朋友感到開心。」
——台灣兒童文學家 花婆婆方素珍
「這些繪畫不但具有童心和想像,而且藝術語言上也充滿啟發性。我們如何在自己的文化上發展出新的視覺語言?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問題和理解去看,這才是一種真正的交流。」
——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插畫家、繪本作家、藝術家 熊亮
「這個插畫展像是一堂VIP公開課,為我們原創圖畫書的創作提供了多元的方向。」
——著名插畫作家 九兒
錯過,就是錯過半個世紀。
因為是憑藉終生成就對童書投入的貢獻獲獎,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獲獎時大多是在五、六十歲。自1966年至2014年,平均年齡為57歲。除了2014年的大獎得主,來自巴西的插畫家羅傑米羅是最年輕的60後,其餘均已步入古稀之年,更有不少是耄耋老人。半個世紀的大獎歷史代表著早期得獎者也步入歷史, 26位安徒生終身成就大獎得主已有10位離世,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世紀的藝術成就。
關注文化、博物和歷史,為大家呈現更有趣的線上主題展覽
QQ群:知亦行的朋友們
關注我們,定期會組織線下看展覽互動,並不定期送最有趣的文創產品給大家~


※講講阿富汗珍寶展中的文物
※吳冠中筆下春天,怎麼可以這麼美!
※她的人竟與畫一樣美!
※「肉色玫瑰」的別樣人生
※到達「星辰之上」 與自己對話
TAG:那些不能錯過的展覽 |
※千年來最為不祥的職業,生人別說接觸,靠近都不敢,晚年下落成謎
※幾個月的辛苦努力後,新家終於落成了。為了紀念這個比較有意義的時刻,
※李自成兵敗後下落成謎,卻被一農民殺了,最終屍骨無存
※因為愛情,我願傾盡天下墮落成魔
※當年十萬八旗兵奪天下,後來卻淪墮落成了這幅模樣!
※不作就不會死,外籍男子體驗部落成人禮,結果生不如死終生難忘
※昔日都是英俊小生 男星多年後淪落成變態大叔
※她曾是一代皇妃,最後竟淪落成風塵女子!一天接客數量多的驚人,還生下兩個兒子
※袁紹戰敗帳下四員猛將如何,三被關諸所殺,最後一個至今下落成謎
※就因為中國給一群有錢人起了「名字」,百年後淪落成乞丐比漢人慘
※當年的點讀機女孩,如今已出落成大姑娘了!還是學霸一枚!
※就因為中國給一群有錢人起了「名字」, 百年後淪落成乞丐比漢人慘
※他為救嫦娥墮落成妖,豬八戒聽後,反殺了他
※怎樣的悲憤,讓作家楊剛說北平淪陷之後,如同墮落成妓女!
※他曾是姚明老大哥,為其出頭獲粉無數,退役後墮落成階下囚!
※揭秘印度聖女:年輕時是「做」上賓高僧哄搶,色衰時淪落成這樣
※此女在丈夫死後私通侄子,後來成為皇后,國家滅亡後下落成謎
※中國第一高樓兩年後落成,不在北上廣深,大樓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中國最早的特工,下落成謎,有人說他去了印度,成立了一個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