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孝子,那為啥都奉行「以孝治天下」?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孝子,那為啥都奉行「以孝治天下」?




在歷史劇中,不管發生在哪個朝代,我們常常聽到一句台詞「我朝以孝治天下」。在古代,真正的孝子皇帝沒幾個,但是個個皇帝都說「以孝治天下」,這是為什麼?對我國古人來說,這一「孝」字為何可以成為立國之本?





劇照來自《大明王朝1566》




以德治國,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以孝治天下」則是以德治國的具體體現。所謂「以孝治天下」,就是把孝道作為治理國家的方針和原則,把孝道融匯貫徹到治理國家的實踐當中。



早在西周時期,由於宗法分封政治的需要,圍繞「尊祖敬宗」形成了一套「孝禮」。春秋以後,封建瓦解、禮樂崩壞,

西周孝禮經過儒家的轉述、發揮和提煉,形成了以穩定家庭為起點、以賓士天下為鵠的的孝道。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孝經》一開卷就表明了孝在諸德中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孝經·三才》中又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把孝抬到了天經地義的高度,因而「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這樣,孝就成了所有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不孝就成了最大的罪惡,《孝經》中稱「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即使在秦朝,孝作為家庭倫理的內容之一,亦為統治者所用,並未遭受排斥。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申明「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以後歷代王朝都繼承和貫徹漢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極力宣揚和倡行孝道。



古人眼中的「孝」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孝」是指子女對父母的敬養和順從,廣義的「孝」還包括下輩對上輩、下級對上級的尊重和服從,其中,對已故祖先的祭祀崇拜是「孝」的一個重要內容。統治者所奉行的也就是廣義的孝。




據《論語·為政》:孟懿子問孝。子曰: 「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日:「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古人說「家國一體」,就是說家庭與國家是不分的,對天子、皇帝來說,國就是家,家就是國。

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使得家族倫理在政治領域也同樣適用,這是古代中國能夠實施「以孝治天下」的社會制度基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是天的兒子,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下的土地都是天子家的,天下的百姓也都是天子的臣民。整個天下就是一個大家,天子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大家中的家長,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如此一來,以孝治天下就說得通了,表面上是在說孝,實際上則是對國家和君主的「忠」。




孝和忠是中國古代社會兩個最重要的道德規範,漢代提出「三綱」理論後,忠和孝一起走向神聖化、絕對化,朝著愚忠、愚孝的方向迅速滑落,後來發展為忠臣不事二主、臣要為君殉死等主張,並出現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俗諺,

忠和孝成為維護專制統治的護身符和撒手鐧。




這種影響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到了怎樣一種程度?清代大臣死後所得到的謚號中,帶有「忠」字的謚號數量最多,帶有「孝」字的謚號數量排在第二。清朝的官員還都在行裝上佩帶著一種短而闊的帶子,叫做「忠孝帶」。忠與孝牢牢地粘固在一起,強有力地發揮著鞏固專制統治、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四川地區出土漢代畫像磚上的養老圖






幾千年來,儒者論「孝」頌「孝」編《孝經》,歷代君主也大力提倡「孝」,並標榜自己是「孝」方面的楷模,自西漢之後,大多數皇帝的謚號中都加有一個「孝」字,這說明統治者對於「孝」的重視程度。不僅如此,統治者還動用國家機器,以法律來維護「孝」道,懲罰不孝。《商書》日:「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後來,統治者又將「不孝」列為罪大惡極,不可赦免的十種罪行之一。




歷代君主都很喜歡以「君父」自居。君主和父家長(祖父、父親)分別是政治生活和家族生活的主宰者,即所謂「國無二君,家無二尊」,

忠和孝共同的要求就是「順」,要求臣民、兒子無條件地順從、服從、效忠皇帝、父親,共同來維護社會秩序。

區別只在於,孝是由家人手,忠則從國著眼,所以說「孝不可弛於家,忠不可廢於國」,在家裡要講孝,出了門就要講忠。




孝與忠的一致,使「移孝為忠」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以孝事君則忠」,「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這裡的「移」也就是延伸、擴展、轉化。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出門在外就必然能敬順長官、忠於皇帝。如果臣民都篤行忠孝道德,那麼,治國平天下、實現盛世也就為時不遠了。




雖然統治者想得挺不錯,但實際生活中卻常常有「忠孝不能兩全」的局面,如何解決忠與孝的矛盾,這是人們經常的話題。從歷史上看,當忠孝不可兼得時,漢代以前是為了孝道而犧牲忠道。

例如鮑叔牙的好朋友管仲曾說:「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幾次打仗幾次逃跑,鮑叔牙沒有嘲笑管仲貪生怕死,也並不認為他膽小怯懦,他知道管仲是因為放心不下家裡年老的母親。




漢代以後,出於加強皇權的需要,處理忠孝關係的主流逐步演變為犧牲孝道以保全忠道,而且越往後越是這樣。




《史記》中就有記載,漢高祖劉邦每次見他父親太公時都向他父親行跪拜之禮,後來一個家丁對太公說:「劉邦雖說是兒子,但他是皇帝;您雖然是父親,但卻是臣。怎麼能讓皇帝跪拜臣下呢?這樣會影響皇帝的權威的。」後來高祖又來時,太公「擁雪

迎門」,畢恭畢敬地對兒子行大臣之禮。高祖心裡很高興,重賞了家丁。從此以後,皇帝、皇后的親戚拜見皇帝、皇后,都要先行君臣上下尊卑之禮,先跪拜皇帝、皇后,然後才行家人長幼之禮。




《紅樓夢》中說道貴妃賈元春回家省親時,賈母雖然是元春的祖母,也要先向元春行君臣跪拜之禮,然後才行家禮。





87版《紅樓夢》中元妃省親與賈母互拜的場景






為了使「以孝治天下」很好地貫徹下來,歷朝歷代對於孝子都是有特殊待遇的。




以孝治天下的首要政治措施就是政府對有孝行者予以表彰,以樹立孝道楷模。

這類事例在正史中俯拾皆是。例如:東漢諫議大夫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在戰亂時期,江革「負母逃難,備經險阻,常採石以為養。」母年老而行動不便,江革「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由是鄉里稱之為『江巨孝」』。江革致仕還鄉之後,漢章帝「思革至行」,下詔書表彰:「諫議大夫江革,前以病歸,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國家每惟志士,未嘗不及革。縣以見谷千斛賜『巨孝』,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致羊酒,以終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經過皇帝親自表彰,江革被樹為孝道的典範,「由是『巨孝』之稱,行於天下」(《後漢書·江革傳》)。




孝行若被鄉里稱讚,政府有時會把孝者任用為官。漢代選官實行察舉徵辟制度,科目很多,如賢良、文學、方正、孝悌、孝廉、能直言極諫者、秀才、明經、明法等,但其中孝廉一科最為重要。

自西漢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首開其議,詔郡國舉孝、廉各一個,孝廉便成為入仕的一條重要途徑。孝與廉最初分科察舉,西漢晚期合為一個科目。因為孝廉體現了「以孝治天下」的原則,所以得到了東漢統治者異乎尋常的重視。許多士人就由此進入仕途。




中國古代的司法制度和輿論中也有許多體現「以孝治天下」的內容。




容隱,就是父子等親屬之間可以互相包庇而不受法律制裁。中國古代政治既然標榜以孝治天下,所以它寧可為孝而屈法,因而歷代的法律都承認親屬相容隱的原則。法律上既然容許親屬相隱,同時也就不要求親屬在法庭上作證人。唐以後的法律都明文規定於律得容隱的親屬皆不得令其為證,違者官吏是有罪的。




親屬既許容隱,如果子孫不為親屬匿罪,反而主動來告發,自非人子之道,與容隱的立法精神相違背,將此列為不孝,處以絞罪。當然,對於那些危及政權的重罪,如謀反、謀大逆、謀叛,則為例外,不許容隱。




又如留養,即存留養親,法律體念犯人的父母年老無恃,特免其刑罰,讓其奉養父母。這個規定,最早見於北魏的法律。據《魏書·刑法志》記載: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更無其他成年子孫,又旁無期親者,可具狀上請留養。唐以後歷代皆仿此制在法典中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留養之意在於體貼犯人的父母年老無人奉養,本是以孝為出發點的,並非姑息犯人本身。如果犯人平日不孝,留在家中徒惹父母生氣,父母依然無人奉養,這就與孝的精神背道而馳,此種情況下犯人不得申請留養。




元律還有規定,父為人所殺,子毆死仇人,不但無抵罪之責,且殺父之家須付燒埋銀50兩。明清律根據元律稍加變通,祖父母、父母為人所殺,子孫忿激之下當時將兇手殺死是可以免罪的,但事後稍遲再殺,便不能適用此律。




子孫本以恭謹孝順父母為原則,所以對父母有不遜侵犯的行為均為社會和法律所不容,不孝在中國古代的法律上是極重大的罪行,處罰極重。《周禮》將不孝列為鄉八刑之一,漢律

規定不孝之罪要斬梟。北魏時代不孝父母要處以髡刑。齊、隋以後不孝被列入十惡之中,是不赦的重罪。






父母恩重經變 莫高窟第170窟-晚唐





歷代法律對於不孝罪的處治,都採取加重處罰的態度。例如:罵人在常人不算什麼事,但罵祖父母、父母便是絞罪,且列入十惡之中。至於罵以上的行為更是不能容忍的惡逆重罪了,法律上的處分更為嚴厲,漢律、宋律皆罪至梟首。如:毆傷父母,不管是故傷還是誤傷,一律處斬立決。若致父母於死,自又罪加一等。有特別情由可原,也須得到皇帝的特許,才有減刑的機會。




明律規定,子孫威逼祖父母、父母致死,問斬。清律規定,凡子孫不孝致祖父母父母自盡的案件,即擬斬決。父母如果以不孝的罪名呈控子女,請求將子女處死,官府是不會拒絕的,而且不要求呈控人提供證據。




總之,「以孝治天下」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家族倫理與政治倫理合一的獨特風貌。作為家族倫理的「孝」直接轉化為「忠」的政治意識,政治關係變成了人情關係,政治道德變成了家庭道德,孝道從家庭倫理變為駕馭、統治天下的政治手段,以德治國落實為以孝治國,「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更是中國人長久以來深信不疑、屢試不爽的用人之道。




參考資料:

《中國家庭史》張國剛;《中國傳統孝道七講》朱嵐著;《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盧向國。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

(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PS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微博賬號名稱:佟佳-額爾瑾







如想看本公號作者的原創文章可點擊下方標題:





清宮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國大選

|

野史

|

金瓶梅

|

抑鬱病

|

古人喝粥

|

江湖黑話

|

老照片春節

|

古人內衣|

古人穿越

|

康定情歌

|

民國電影

|

日本「蘇妲己」

|

古人朋友圈| 古代女人的手指甲 |古人過生日

|

古人吃飯|

清代皇帝請吃飯

|

家法

|

武則天|

察必皇后

|

自行車

|

餃子

|

太醫和御醫

|

古代火箭

|

大美人掛曆

|

大哥大

|

BP機

|

收音機

|

廣播劇 | 迪斯科舞廳

|

北京北站

|

古代速食麵

|

五子棋

|

西方情人節

|

古代西方奴隸

|

洋人學中文

|

古人住宅

|

饅頭or包子?

|

古代小孩兒

|

「公安」還是「警察」

|

九一八

|

古代師徒制

|

乾隆爺的中秋節

|

杭州歷史

|

開學日子

|

清末照片

|

袁世凱

| |

雨夜屠夫

|

文人騷客

|

另類君主

|

呂不韋

|

五星紅旗

|

古代詩人

|

奧運會

|

古人罵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覺

|

積水潭

|

康有為

|

非我族類

|

古代菲律賓

|

香港警察

|

血戰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國「強姦女學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歐盟

|

性虐教父

|

蘇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嬤嬤

|

科舉

|

高考

|

中國勞工

|

古代孩子們

|

宋太宗強姦小周后

|

熙寧戰爭

|

中世紀歐洲

|

九二共識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鐵

|

民國「抓嫖」

|

梁啟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與西陵

|

明末與後金

|......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可以點擊下方打賞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迪斯科舞廳:曾經風靡全國的社交場所,你對此有記憶嗎?
【薦書】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傳統文化繪本:幾縷扉頁,感悟中華!
有事兒您呼我!對於曾經風靡的BP機,你還有多少記憶?
大美人掛曆,80年代時春節送禮必備佳品!
冬至了,來講講餃子的歷史吧!它與餛飩都有哪些關聯?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康熙皇帝真的是一個有作為的明君嗎?其實他也有不可說的暴行!
不靠譜的皇帝們,都是誰呢?
如果可以讓你穿越,你願意去哪個王朝做皇帝,為什麼?
都是炫富惹的禍,他把什麼都捐了,皇帝還是不滿意
皇帝們都知道為什麼用太監,但只有這個皇帝將它說了出來
為什麼晚上太監一喊,皇帝總會說身體不適,這是因為啥?
古代皇帝第一次都給了誰?不是皇后,也不是其他妃子
你絕對想不到,皇帝也要下地幹活,這才是真正的皇帝
故宮裡為什麼一個廁所都沒有?以前的皇帝嬪妃每天怎麼方便的?
康熙皇帝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最後雍正能當皇帝?而不是八爺?
隋朝和唐朝的末代皇帝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下場?
這兩個朝代的嬪妃怎麼連陪皇帝睡個囫圇覺都不行?是什麼原因
他是皇帝,女兒卻是太后,歷史上真是什麼洋相都有
失荊州的真兇是誰?不是關羽,而是一個皇帝!
皇宮裡為什麼用太監,眾人都知道原因,但只有一位皇帝親口說出
他若不是白痴,恐怕還當不上這個皇帝!
皇帝的寵妃,為什麼去世後停棺一年?原因竟是這,太意想不到了
這兩任皇帝不是父子,但都是雙性戀,都死於酒色
她是皇帝的小姨子,不願嫁皇帝為後,皇帝不怒,卻為何再也不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