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孩子上學要不要擇校?

孩子上學要不要擇校?

擇校需量力而行


在中國,每到招生的季節,幾乎所有學生的家長都會格外忙碌。他們四處奔走,一擲萬金,託人情,找門路,只是為了讓孩子擠進教學質量更高、師資隊伍更強的學校。這就是目前中國社會中愈演愈烈的擇校熱潮。

孩子上學要不要擇校?


那麼,這股熱潮的熱度有多高呢?一些社會調查已經給出了答案。2009 年,《中國青年報》通過網路,對全國各地31個市的14000多名公眾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多達98.5%的公眾表示身邊的親戚朋友存在擇校現象,而且,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擇校熱潮已經覆蓋了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過程。同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對5個省的10個大中城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家長,進行了大規模的「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擇校行為調查」。在12000多名被調查者中,近5000名家長沒有讓孩子就近入學,而是給孩子擇校。調查得出的擇校率達到了驚人的40.5%,其中,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擇校現象更嚴重,調查中省會城市的家長給孩子擇校的比率為42.7%,明顯高於地級市的36.5%。


而擇校熱的背後,則是學生家長的艱難拼搏。一方面,中國政府並不鼓勵學生擇校,為保證教育公平,政府規定每個適齡兒童原則上都應當就近入學,這意味著擇校可能需要家長絞盡腦汁在居住地(比如搶購學區房)或者戶籍上做文章。另一方面,擇校也是一場爭奪優秀教育資源的戰爭,比拼的是家庭的實力,家長們為此需要動用金錢和社會關係,有時甚至還要搞點「小腐敗」。所以,對於許多不太富裕的或者社會關係不夠硬的家庭來說,在遇到擇校問題時,面對著高昂的擇校費、公關費,往往焦頭爛額、不勝負荷。


那麼,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擇校是明智的嗎?

孩子上學要不要擇校?



好環境未必有好效果


許多家長之所以擇校,是因為好學校能提供好的學習環境,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好學校的好環境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完善的硬體教學設施、高水平的老師以及成績優秀的同學,其中,最後一項是家長們最為看重的。因為按照一般的想法,優秀的同學會彼此影響,互相促進。但是,實際情況遠沒有這樣簡單。


擇校,確實能夠讓孩子結識更多的好同學,孩子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從好同學那裡受益。這種期望很符合經濟學中的一個現象——同伴效應。所謂同伴效應,就是指你的同伴對你會有影響,而你可以想辦法利用這種影響。比如,在工作中,你的同事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所以你在工作中不會輕易得罪同事;生活中,你的朋友會影響你的愛好,所以聰明人會遠離損友。同樣,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結成同伴,一個數學很好的同桌可以給孩子講題,帶動孩子的數學成績,而一個競爭意識很強的小夥伴,會通過考試比賽的方式激發孩子努力。

然而許多家長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同伴效應如果想要發揮作用,就需要個體(即孩子與好的同學)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但一般情況下,相似的個體會更容易結成同伴一起進步,而差異過大的兩個個體則很難產生足夠的有效交流,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許多調查研究都表明,學霸的朋友往往都是學霸,學渣的朋友往往都是學渣,而學霸與學渣之間往往沒有足夠的交流,難以產生同伴效應。有趣的是,學霸如果成績退步,往往是受到了部分中等生的影響,而學渣如果進步,也往往是受中等生的影響,這就是因為個體之間差異相對較小,使同伴效應發揮了作用。


基於這樣的原因,家長通過擇校,將孩子硬塞到一群學霸中間,那麼有些孩子可能難以與同學產生同伴效應,非但成績提高不了,還有可能被同學孤立,學習的快樂也沒了。舉一個最普通的例子,設想一個裝滿了優等生的課堂里,孩子們水平很高,而且沒有人調皮搗蛋,那麼老師的精力都會放在講課上面,這正是好學校(或者好班級)的優勢所在。但實力不夠的孩子未必會適應這樣的課堂,他可能會調皮搗蛋,影響課堂氛圍,被同學和老師視為異類,或者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當老師詢問道:「聽懂了嗎?」優秀的孩子都會說聽懂了,那麼老師勢必不會關心沒聽懂且不張嘴的孩子。


所以,好的環境未必有好的效果,能力有限的孩子到優質學校就讀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壓力,結果適得其反。遭遇擇校問題時,家長還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質(比如貪玩調皮、自制力差、基礎差)再做決定。

孩子上學要不要擇校?


擇校引起連鎖負面反應


過度擇校還會加大學校的負擔,導致教育質量下降。據調查,如今中國的城市重點中小學普遍超負荷。學校招生數量年年遞增,但師資力量和硬體設施卻沒有改變,學校教室、操場擁擠,人均活動面積小,校園環境惡劣。學校本身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此超負荷運轉,自然也不會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長此以往,再優質的學校也會窮於應付,淪為平庸。


而且,如今擇校費已經成為那些享有優質資源的重點高中「公開」營利的有力武器,「創收」 幾乎成為學校的第一要務,德高為范的理念幾乎蕩然無存。非但如此,隨著大量資金不斷流入重點學校,非重點學校的競爭力將會越來越差,辦學質量就會不斷惡化,教育的均衡將更難實現。這對公平、公正的教育理想而言,無疑令人感到悲哀。


擇校也不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還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擇校從願望到行為的落實,事實上是家長之間的經濟實力、社會關係、政治權力、社會地位之間的較量,這無形中助長了中小學生之間不健康的攀比心理。一些普通家庭傾全家之力加入擇校行列,難保不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更有甚者,會在「因為我是差生而讓父母多花錢」的心理壓力下,走上「死了能讓父母省上十萬」的極端。

在經過重重拼搏,終於把孩子送進自己心儀的名校後,很多家長都會長吁一口氣,覺得總算完成了任務,於是再也不操心孩子了,這其實是家長不負責任的一個表現。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選個好學校沒有錯,但家長們要明白,學校教育,有傳播知識的作用,但是在習慣養成和做人做事方面,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代替,永遠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上名校不要緊,家長不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卻很糟糕。所以,考慮到這一點,不需寄宿的就近入學其實是挺不錯的。這樣,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家長可以更好的觀察孩子,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儘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文源自大科技 2017年第2期雜誌 歡迎您把我們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藻類迸發新能量
微縮世界:以假亂真的小人國
為何受害者反被責怪?
特朗普忽悠能力大剖析
大科技2017年4期雜誌上市了!

TAG:大科技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只因孩子上學要零花錢,媽媽們卻這樣回答,那麼零花錢該給不給?
這裡生活很貧窮,孩子上學要走十多公里路,有一支筆就很開心
這裡生活很貧窮,孩子上學要走十多公里路,有一支筆就能讓他們興奮半天
到孔子老師學校上學要交多少學費
外來務工子女在大城市上學要具備哪些條件?
練芭蕾,沒作業,人道主義教育,小王子喬治第一天上學要經歷什麼
我老家四川有個村兒,孩子們上學要上下100米高的垂直懸崖絕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