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嗬嗬」,而死

「嗬嗬」,而死

「嗬嗬」,而死

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南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冬天的時候,甚至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不沾酒肉,每天只吃一頓飯,這僅有的一頓飯還是粗米飯、蔬菜和豆類,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穿的是布衣,就是洗過好幾次的也照穿不誤;住的是小殿暗室,居室里除了一張床以外,別無擺設,床上掛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帳子;後宮貴妃以下的宮女侍從,穿的衣服長不及地,極為簡樸……瞧瞧這皇帝當的。

梁武帝被錢穆先生稱為「儉過漢文,勤如王莽」,按說,梁朝人民擁有這樣一位艱苦樸素以身作則的皇帝,應該是萬民稱頌,萬姓臚歡了。實則不然,梁武帝晚年,梁朝可以說是「人人厭苦,家家思亂」,社會矛盾空前激烈。

侯景之亂的時候,雖然侯景也不是什麼正義之師,但為什麼這麼一個人人厭棄的一條腿短一條腿長的暴徒,僅僅憑壽陽一隅之地,居然很快就打到京城建康了呢?原因就是是由於梁武帝痴迷佛教,以致朝政廢弛,國庫虧空,橫徵暴斂,老百姓民不聊生,從而對朝廷心生怨恨。侯景造反時,其謀士王偉為他草擬的檄文中有這樣的文字:「梁自近歲以來,權悻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妾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這些話還是切中了當時的時弊的,可謂是反映了人民的心聲,引起了人民強烈的共鳴,這是侯景造反能夠逞一時之威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梁書》《資治通鑒》記載,侯景從採石渡過長江的時候,兵馬總共只有八千多人,攻克建康後,侯景宣布全部釋放在南方為奴的「北人」,這些人加起來大概有兩萬多人,再加上他所「解放」的奴客,構成了其主要心腹力量,到攻破台城時卻已經發展到十幾萬人了,也就是說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強烈擁護的。百姓擁護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批判蕭梁的沉溺佛法、僧尼泛濫,朝綱廢弛、民生凋敝。雖然侯景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卻在客觀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敗了南梁的三十萬兵馬,讓梁武帝蕭衍成為了階下囚。

「嗬嗬」,而死

蕭衍以國賓禮遇,自稱弟子。真諦翻譯《攝大乘論》時,蕭衍親臨法座,記錄口譯內容,審核文義,潤色字句,天冷凍得手都開裂了,仍照樣抄錄不誤。

其時,南梁諸王都手握重兵,只要稍稍發力,侯景便可覆滅。可是,這些親王宗室關心的都不是老父親和太子的生死安危,而是那個令人垂涎的皇位。他們都認為一旦擊滅侯景,梁武帝和太子尚在,自己撈不到多少好處,而且要冒和侯景作戰的風險,所以態度都驚人的一致,那就是「遷延坐視」。 梁武帝吃齋念經幾十年,連自己的兒子都感化不了,又何談渡化天下?!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諷刺啊。

「侯景之亂」使得江南幾十年繁華毀於一旦,更是南北朝後期的一個分界點,徹底打破了當時南北力量對比相對均衡的格局,使得北朝更強,南朝更弱,加速了後來的國家統一。從這一點來看,歷史應該感謝梁武帝,還是侯景?

京城的台城被侯景攻破以後,蕭衍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獃獃地說:「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這話乍聽來好像是佛學精深的梁武帝的洒脫之語,可是,這何曾不是他極為自私的表現。他難道沒有看到在自己這一得一失之間,是多少國破家亡的血淚悲號,是多少黎民百姓的白骨冤魂?!僅僅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不僅自私,而且非常的沒有責任感,哪裡還有什麼對天下百姓的慈悲之心呢?!他心裡其實也沒有他所信奉的佛,只有他自己,這也是對其自詡精研佛法的一種反諷。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統治南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梁武帝蕭衍崩於凈居殿。關於梁武帝之死,《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

「(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遂崩。」就是說梁武帝生病久了,覺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於是大喊「嗬嗬」數聲而死。

【周邊販賣】

「嗬嗬」,而死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台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怎樣,還不是個農民
那又怎樣?你並不是唯一受罪的人
關於辱母殺人的定性,聽聽宋朝高檢的的建議
李世民死後,他的三千佳麗都去哪了?
為父母報仇,唐朝人是怎麼判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