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引言:自古以來為臣之道多種多樣,既要有一定的原則,又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確定自己的方法,有的急,有的緩,有的剛,有的柔,沒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來說,循序漸進的方法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以明朝名臣劉大夏為例。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劉大夏是明朝弘治年間人,為人正直敢言,為官清正廉明,孝宗期間任兩廣總督,因治河有功,政績卓著,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當時,因政務緊急,孝宗急詔他赴京上任,但劉大夏遲遲不到任,孝宗就又幾次派人前去催促。

進京之後,劉大夏並不立即上朝,卻託病在家休養,並屢次上疏要辭掉尚書一職。孝宗心中略感不爽,覺得他是有意和自己過不去,又不知其中原委,便宣召他入見。

一見到劉大夏,孝宗就責備他說:「朕授你尚書一職,是對卿等的信任,你為何拖延不來上任?」劉大夏叩首道:「臣年邁,且疾病纏身,恐難當此大任。」孝宗見他緊皺雙眉不說話,知道他肯定有未盡之言,就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劉大夏說:「臣以為如今之天下,已是民窮財盡,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社稷危難,甚至天下大亂。何況兵部職掌國家要權,倘有半點疏忽,就會突發難以預料之事,後果將不堪設想。故老臣思慮再三,恐力不能勝,所以遲遲未敢赴任,只是想讓陛下再選擇合適的人選。」

孝宗聽後,覺得他言過其實,便不解問道:「自高祖皇帝開國以來,征斂有常制,賦稅有常,民生有保障,且連年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未聞民窮財盡之事,卿今日何故出此危言?」

劉大夏見皇帝詢問實情,正好趁機陳述自己在外看到的實際情形,只有引起皇帝的充分重視,才能進一步革除徵收稅制上的弊端,也才能推行兵制改革。他就直言不諱地說道:「陛下居深宮之中,耳聞多是阿諛奉承之辭,對民間的實情恐難了解。陛下以為徵收有常,其實並無常制。臣在兩廣任職多年,所見所聞,頗有領略,廣西征取香葯,每年僅此兩項就耗費數以萬計,其他更可想而知了。」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孝宗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太過分的地方,又問:「如今兵士境況如何?士氣如何?」劉大夏說:「士兵的生活與百姓一樣貧乏,士氣也普遍低落。」孝宗對此迷惑不解,他奇怪地問道:「兵士駐紮有日糧餉,出征有月糧餉,怎麼還至於窮苦?」

劉大夏回答說:「您是按時按量給士兵發了糧餉,但將帥侵吞剋扣,數目達一半之多,哪能不窮!?」孝宗這才恍然大悟,不覺嘆息道:「朕在位幾十年了,尚不知天下軍民貧困至此,真是枉為萬民之主啊!」於是下令禁止各地過分供獻,同時整飭軍紀,剎住了長官私扣糧餉的風氣。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劉大夏見皇帝已經了解了詳情,為自己上任以後的改革創造了條件,才走馬上任,接過兵部尚書的大印。從此,孝宗更加親信劉大夏了,只要遇到難以決斷的事,必召他前來詢問,常常言聽計從。

過了一年,遇到京師大旱,劉大夏藉機再次上疏孝宗,稱兵政的弊端還沒有完全革除,乞求退休還鄉。孝宗知道他又有什麼新的花樣,當然不準,讓他詳細開列所應革除的弊端。於是,劉大夏把兵政十害逐條列出呈上,孝宗看完後,覺得切中要害,便讚許地採納了。

之後的歲月里,孝宗一直很器重劉大夏,經常單獨召見他,把他當做了知己朋友,兩人經常像一對老朋友一樣促膝而談。每一次孝宗聽完劉大夏的建議後,都覺得受益匪淺。

論為臣之道,大明此兵部尚書把官做成「精」了!

在劉大夏的輔佐下,明孝宗雖然沒有成為古代傳說中聖明的帝王,不過在有明一代近300年的時間裡,也算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紀曉嵐幾天不御女,渾身難受,乾隆得知後派了兩名宮女伴宿
康熙不喜歡允祥,卻寵愛其妹妹,甚至不捨得將其嫁人
一個小國二百年不設軍隊,願永為中國屬國,滅亡時中國袖手旁觀
乾隆地宮中的六個人,令妃娘娘充滿疑惑,153年屍體不腐
雍正寫了一個墓碑,從此納蘭明珠家族永世不能翻身

TAG:左都御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反腐倡廉,杜絕送禮之風:明朝的吏部尚書王恕是這樣做的
一位大明兵部尚書,屢次「挑逗」孝宗,最終賢君名臣成為佳話
明朝一小官,教會了皇帝說兩個字,結果飛黃騰達,成了禮部尚書!
終明一朝,因改名成為最「牛逼」兵部尚書,卻弄死了明朝第一忠臣
清史探秘:他是乾隆朝的戶部尚書,竟因一事而被罰去看守皇陵
古代官銜解讀:做紀曉嵐還是做和珅?——尚書與侍郎
此人亂世成名,官至兵部尚書,卻因泄密葬送了自己和國家
史上最奇葩的官: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事,到底是什麼官?
《尚書》的智慧:能識人就是聰明
吏部尚書叫天官、禮部尚書叫春官,清朝官員別稱知多少?
大明王朝的「火器之神」,從越南王子到明朝尚書,不可思議!
清朝官員除了正式的官名外,還有很多別稱,吏部尚書最大氣
皇帝閱兵親擂戰鼓,尚書突然奏事陣容大亂,皇帝怒斬大臣卻意外發現名將:朕的周亞夫在此!
他是乾隆朝的戶部尚書,竟因一事而被罰去看守皇陵
大明奇葩首輔,執政時期被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有人說,清朝並沒有敗腐透頂,他舉了慈禧太后怕刑部尚書的例子
兵部尚書「于謙」慘死為何:教你官場如何站隊伍?
廣西有明代唯一的一對兄弟尚書,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尚書》中的儒家智慧:能識別人就是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