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捨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訓》,「舍」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基於現有資源對未來進行決斷的智慧。相比之下,「得」只是一種因果,一種印證。人生百年、功名富貴,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所差異者,無非是你付出的是金錢、時間、努力、或者是真心,對芸芸眾生而言,「捨得」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一、有舍有得


戰國時期,大商人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一位落魄公子。這位秦國公子叫做異人,是秦國儲君安國君的兒子,因不受寵,被丟到趙國做人質。

呂不韋反而拿出五百金送給異人,作為改善生活和結交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帶著去秦國討好得寵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自己沒有生養,後半生也需要一個依靠,就認異人為義子,後來通過枕頭風說服安國君將異人立為繼承人。


後來異人回到秦國繼承王位,成為秦莊襄王。華陽夫人保住了她的榮華富貴,呂不韋從一介商人成為權傾朝野的秦國丞相。


故事中三個人都是「有舍有得」,呂不韋捨棄金錢,得到無可限量的權勢;異人承諾與呂不韋分享權利,得到王位。華陽夫人廢掉一點口舌,安享後半生榮華富貴。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二、不捨不得


「不捨不得」表面上看是靜觀不動,但實際上失去了機會,一旦錯過時機,局勢就會朝失控的方向發展。


明朝末年,闖軍逼近北京城。崇禎皇帝因國庫虛空,只得向大臣和勛貴眾籌軍餉。結果大臣們扮清官,都是兩個字「沒錢」!


直到崇禎的岳父周奎被逼無奈捐了一萬兩,其餘勛貴才跟著捐出一點,都沒有超過一萬兩,他們真的是兩袖清風嗎?


闖軍進京後,抓住官員們嚴刑拷打,光從周奎家就抄出銀子五十多萬兩,其餘大小官員的私囊更是不計其數。這就是當初「捨不得」,如果這些權貴當初能捨得籌餉,說不定就能守住北京,自己就不會落得家破人亡。

說到底,「捨不得」就是一種「算不到」。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三、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非常好理解,西遊、水滸、封神榜里都有論功行賞的情節,西遊是成佛,水滸是聚義座次。


孫悟空法力高超又忠心耿耿,所以是斗戰勝佛;豬八戒能力平平還愛偷懶,所以只是個凈壇使者。當你以為很多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大家都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暗暗地給你打著分。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


如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孔子交友智慧: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得到的往往是更深厚的情誼
俞敏洪:人的一生有兩件事不能做
刺死辱母案:我們這個社會,不應總是對壞人太好,對好人太壞
曾國藩:用對人成就一件事,跟對人能成就一生
莊子20個成語,儀態萬方,影響後世幾千年!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捨得」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
人活一世,做人做事,看透是一種領悟!
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做人與做事,必須懂得的一段話
給,是一種做人的智慧
「五」是做事的智慧,「一」是做人的品格
有一種人,叫做人生,有一種德,叫做善良
情感美文: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
做企業和做人一樣,要對得起良心
做藝術和做人一樣,都要有顆堅定的心
人一輩子無非就是兩件事:做人與做事
做事先做人,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品牌
做人的四種境界,你是哪一種?
一心做事,兩處學習,三思做人
為人處世,會做事有能力,會做人有本事,學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
做人做事,說的真好
學做人會做事,讓你三十而立
做人,還是要善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