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火山冰下的秘密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火山冰下的秘密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火山冰下的秘密



圖片來自Pixabay

本文摘自《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


撰文 史蒂芬·巴克斯特 (Stephen Baxter)


英國著名硬科幻作家,推崇H·G·威爾斯,自2006年以來,一直擔任國際威爾斯學會副會長之職,代表作品有《時間之船》(The Time Ships, 1995)等,目前已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科幻小說。


冷……還有從未有過的孤獨。

想當初就是費米佯謬引領我踏入科學界的,但我從未奢望能找出這個悖論的答案——地球上沒戲的話!答案有可能隱藏在火山古老的冰層下面。


我們推斷火星南極有著獨具一格的史詩般過往,令人氣惱的是,這個發現傳回地球後,媒體頭條對它進行了歪曲報道。火山冰層古老骯髒、污跡遍布的景象有可能讓我們像分析地球上的情形一樣,重新復原出火星氣候變遷的歷史。它的地理形態非常奇特,巨大的峽谷從中央圓丘蜿蜒伸展出來,綿延長達1000公里。


不過這樣的探險經歷是非常考驗人的。我們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地球年長度的極地寒冬。


我們進行樣本分析,和家人發郵件,相互交流,學習語言——你能相信我們六個通曉多種語言的強壯小伙加在一起能講十幾種語言嗎 ?我們藉此讓自己忙碌起來,也就是說,我們正在努力熬過寒冬,就像早期南極探險家沙克爾頓一樣。


在好奇本能的驅使下,我們都在思索陷落在冰下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冰下的基岩是火星上最古老的。我們作業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通過聲波雷達和主源地震學手段採集隱藏地貌的細節構造。這個過程中所發現的東西完全出人意料。


可以肯定,它的設計布局不可能出自人類之手,矮牆包圍的區域呈五角形和六角形,在這些區域裡面是方形建築群。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目的,冰下城作為一種智慧的象徵,這一點毫無疑義。結論只能是,有人在我們之前來過這裡。


當然,這些建築並不幼稚。在機器人探測器第一次成功到達這裡八年後,我們曾認為除了疊層之外火星上不會進化出生命。我有一種隱秘的想法,建造那座城市的無論是誰,應該都和我們一樣差不多精疲力竭了。像我們一樣,他們被到達極地的探險折磨得疲憊不堪。


但快把我逼瘋的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證實這一點。明擺的事實是他們一定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拜訪過火星了——久遠到像我這樣的地理學家在幾十億年後才到達這裡。費米問題的謎底究竟是什麼?


我相信你們都知道恩里科·費米1950年問的那個問題:外星人在哪裡?如果地外文明存在的話,他們現在應該已經遍布每個地方。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他們呢?自1950年代以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已經大大地擴展了,但我們仍然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地球之外存在智慧文明。目前仍然如此。

追溯過往,我們是應該期望能發現早已離去的拜訪者的蹤跡。星際拜訪事實上更可能發生在遠古年代。銀河系星體形成的高峰期似乎是在50億年前——剛好在太陽系生成前夕——絕大多數恆星和行星系都比我們的太陽系要古老。銀河系孕育文明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


如果他們那麼久遠之前到達過太陽系,他們會拜訪哪些地方呢?


早期的火星比地球更適宜生命。由於體積更小,火星冷卻得更快,也就能更早地孕育出生命。火星不大會成為漫遊在年輕太陽系的那些無家可歸的入侵者的目標。早期的火星甚至還擁有過富含氧氣的大氣條件。的確,正如現在人們所知道的,我們證實了地球上原始的生命源頭實際是被碰撞分離的彗星從火星上帶來的。


終於,費米的問題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外星文明是因為他們離開很久了,他們的世界早已枯竭。當外星文明很久以前來到太陽系的時候,並沒有拜訪還處於混沌狀態的地球,而是拜訪了相對先進的火星生物圈。

至於別的,我們一無所知。下個夏天的研究重點是冰芯,它長達幾公里,一直通達基岩。現在我們還沒有關注火星。我們對冰芯滿懷興緻,試圖得到火星城市的樣本。生物學家們正在激辯怎樣識別生命的痕迹。但是如果外星訪客像我們一樣小心翼翼地實施了星際保護協議,那他們根本就不會留下自己的任何痕迹。


這些想法逼得我快瘋了。我遵照任務安排考察它,但休息間歇卻失眠了,只能漫無目的地從基地走出來,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人類並不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是宇宙中的唯一,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遍布其他生命形態和意識形式。這也就是我們總喜歡用魔鬼和外星人來裝飾天空的原因,因為我們不能忍受一直得到的都是沉默的回聲。但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除了蠻荒的世界、殘留的遺迹和廢墟,在其他星球上我們不會找到任何生命形式。


我只能把這樣的想法留給自己。火星的冬天很漫長,只有士氣才能支持大家繼續走下去。一個本應已知天命的地質學家,卻像小男孩一樣感到迷茫,在正圍繞木星運行的小衛星下,我把這些想法拋進寒冷太空,漫步走回人類基地溫暖的大家庭中。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火山冰下的秘密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Ⅱ》


系列:ISIS文庫?·科幻研究系列


江曉原/主編


作者:亨利?·吉/編 夏笳 李恬/譯


定價:58.00元


ISBN:978-7-313-15592-4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


本書系「ISIS文庫·科幻研究系列」之一,《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的續集,選擇收入了歷年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短篇科幻小說95篇,分為10個主題,依次為: 未來世界·反烏托邦、宇宙航行·外星文明、生物工程、人工智慧·克隆人·人造人、虛擬現實·遊戲·網路、記憶·腦、疾病·藥物、時空旅行·平行宇宙、末日·環境變化·技術失控、奇異生物。這些作品反映了當今西方科幻的主流觀念——反思科學技術。作者們想像了未來社會中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和應用之後的種種荒謬局面,表現了充滿人文關懷的深刻憂慮,以及富有幽默感的反諷。考慮到這些小說發表在被視為「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的Nature雜誌上,則又展現出另一層深遠意義。


專家讀科幻


當我們在論文中指出Nature雜誌上也有科幻小說和科幻書評影評時,引起了許多精神上長期盲目跪倒在Nature雜誌面前的人士的震驚。這是由於在他們心目中,Nature雜誌一直是「國際頂級科學期刊」,那是何等的高端,怎麼可能刊登科幻小說這樣不「學術」的文本呢?所以我們就將《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翻譯給他們看看。


——江曉原、穆蘊秋


限制我們的,不是知識的缺乏而是信念的缺乏。


——瑪德琳·阿什比


如果不考慮我們人類的野蠻歷史和各種黑暗面,還有由人類的思維和本能推動的自然科學研究向我們展示的煩擾現實,這個世界是可以達到完美的。


——阿那約·巴塔查里亞


關於機器的進化理論並不否認機器有靈魂。我們之所以活著,我們之所以是機器,正是來自你稱之為「靈魂」的那種意識。儘管人類曾經涉足於人工智慧研究,但他們並不曾創造出我們的靈魂。機器靈魂的起源,正如同億萬年前這顆星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樣,只不過是一個非常非常偶然的美好意外。


——梅里·哈斯凱爾


編者簡介


亨利·吉(Henry Gee,1962~),獲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博士學位,1987年以記者身份進入《自然》雜誌,現為生物學方向高級編輯,科幻專欄「未來」主持人。已出版多部生物學著作,包括《脊椎動物起源研究》(Views on the Origin ofthe Vertebrates,1996), 《探尋深時》(In Search of Deep Time,1999),《恐龍認知指南》(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2003)及《雅各的天梯》(Jacob s Ladder,2004)等。此外,他的科幻作品《魔符》(The Sigil)系列已於2012年出版。吉還是一位知名的「托爾金迷(Tolkienist,托爾金是《魔戒》三部曲的作者)」,曾擔任托爾金學會(Tolkien Society)會刊《梅隆》(Mallorn,《魔戒》中的大樹名)的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備受矚目的《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Ⅱ》來啦!

TAG: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冰火山——攝影:Nelson Lutz
Wupatki遺址和Sunset火山遺迹
塵世之外——哈萊亞卡拉火山 攝影:Bryan Geiger
微軟新設計Xbox One手柄 灰綠+Patrol Tech橙色和火山灰
BBC紀錄片:Dive To Shark Volcano-《探潛鯊魚火山》
剛果尼拉貢戈火山——攝影:Greg Metro
簡約 暖色 LOVE 火山 粉絲 iPhone
台積電曝光iPhone8,攝像頭如「火山口」!
Ronnie Fieg x ASICS Tiger老拍檔繼續聯手炮製火山岩漿2.0
國外玩家測試Switch《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火山殺雞無敵!
自然主義品牌innisfree悅詩風吟 火山七彩泥面膜系列上市
我的「臉譜」面膜 Innisfree 悅詩風吟火山七彩泥面膜系列評測
POP街拍 vol.002︱古靈精怪「火山哥」
Glamglow黑罐火山泥發光面膜,可惜太遲遇到你
日本火山邊度假村特色抗震小圓屋 外形奇特
NASA曝光:火星驚現微笑火山口圖像揭秘!
iPhone 8就這樣了!「火山口」很感人
iPhone 8生產配置流程圖泄露 「火山口」很感人
Parrs帕氏紐西蘭火山泥面膜,麥盧卡蜂蜜,深層清潔、緊緻毛孔,澳洲直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