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最令醫生們抓狂的國人「就診陋習」,你有幾個?別讓這些陋習害你

最令醫生們抓狂的國人「就診陋習」,你有幾個?別讓這些陋習害你

都說患者「看病」難,其實,醫生給人「看病」更難!就診前先網上百度一圈,然後掏出一沓小廣告,反覆問「神葯」、「秘方」能否降血壓,甚至指揮醫生開藥方……面對這些「反客為主」、「自我診斷」的患者,醫生心裡其實很無奈,甚至很反感。

一、根據網路「神醫」自我斷病

「醫生,我之前百度過了,像我這種頭痛可能是得了腦腫瘤或血管瘤。」很多人習慣在網上「尋醫問葯」,解決不了再去醫院。不少患者都可能有過這種「以偏概全」的錯誤。這種「盲人摸象」式的自我診斷往往給患者造成心理暗示,干擾醫生診斷。

醫學是一門未知多過已知的科學,醫生看病是門綜合學問,更是一門人文藝術,計算機難以取代。建議患者可以主動學習一些醫學科普常識,了解醫療進展,但千萬別先入為主。

二、希望醫生開「神葯」

「醫生,給我開個特效藥,吃了趕緊好,別耽誤工作啊」;還有不少患者看病時,拿來一沓小廣告,一個個問醫生廣告里的「神葯」、「秘方」是否有效;還有一些亞健康人群,感覺不舒服,化驗檢查指標都沒問題,也達不到藥物治療標準,仍然希望醫生給他開藥,否則就覺得醫生不稱職……

這類患者往往平時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忽視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科學性,或許在某一領域還是專家,但由於對醫學科普不重視,在醫學方面就是「醫盲」。

三、複查說不來就不來

隨著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不少人以工作忙、不能請假等理由拒絕定期複診,讓醫生很無奈,但真正受傷的是患者自己。首先,一些指標長期不正常會嚴重損害健康,比如高血壓患者如果不定期複查,長期可引起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其次,「是葯三分毒」,不少藥物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危害,需遵醫囑定期查血像和肝腎功能。

建議:信任自己的醫生,按醫生指導定期到醫院複查,監控病情變化。

四、癥狀一好就私自減葯、停葯

不少慢性病患者癥狀一減輕就認為自己好了,不願吃藥,或者擅自減半用藥量,等癥狀「殺回來」才再次求助醫生;還有些人出院後葯吃完了,不及時去醫院配,自以為慢性病像感冒一樣被根治了。以高血壓為例,這樣做會導致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穩定波動,甚至「反跳」至用藥前水平,進而引起中風、心肌梗死等嚴重併發症。

五、盲信傳言與廣告

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電視、報刊上的所謂健康科普知識魚龍混雜,不少人看著藥物說明書和廣告就覺得「久病成醫」,盲目聽信一些被包裝的「專家」或「影視明星」,而不肯相信專業醫生說的話。還有人聽信廣告的誇大宣傳,用昂貴且療效不明確的「保健品、治療儀」等替代藥物治療。

在醫生眼裡,保健品是食品,不具備治療作用,也許可以作為營養補充;而所謂的降壓儀,目前還沒有公認有效的專業報道。

六、拿著藥方讓醫生開

經常有人拿著不知名的葯甚至藥方,過來讓醫生開,其中很多見都沒見過,也不適用於病人的癥狀。「隔壁鄰居大媽、廣場舞伴的話比醫生還管用」,醫生們歸納背後的原因。事實上,同一癥狀的原因往往不相同,比如發熱,可能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適用於細菌性感染的葯,對後者往往不起作用。

七、對待抗生素太極端

不少人認為抗生素是萬能的,只要發燒或發炎,就要求注射;也有走另一個極端的,發燒多日病情嚴重,可一聽說抗生素不好堅決不用,結果轉為肺炎。患者對待抗生素「一定要用」和「堅決不用」兩種心態都有問題,病情所需才是判斷標準。

八、對體檢意識的淡薄

前不久小微就體檢的必要性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總人數100人,結果顯示,有9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主動去體檢。98%的人認為平時身體很好不需要去體檢。而只有10%的人會主動去醫院做定期體檢。針對上述情況小微發現,多數人對於體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因為傳統思想束縛,大多數人在健康狀態下根本就不想踏進醫院,對進醫院很排斥。

人體在對於自己日常健康的管理中,重點應該是對疾病的早期發現,而疾病的早期發現主要還是依靠體檢。因而日常對健康重視的人,都會定期去醫院體檢,主動到醫院對整個身體進行全面檢查而不是被動的體檢。而體檢最終目的是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無病早預防、早調理、早保健,觀察身體多項功能反應,適時給予改善,加強對自我身體機能的了解,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九、嫌麻煩棄檢、嫌貴不願做檢查

眼下接近年底,又進入體檢高峰期。不少人認為有些檢查尷尬,或排隊太久而隨意棄檢。「棄檢」較多的有肛門指檢、尿、便常規、耳鼻喉等一般檢查。有些病人短期內曾做過某項檢查,如果醫生讓複查,就會很排斥,擔心醫院趁機斂財。事實上,因為人是活的,一時的檢查化驗絕對不是一勞永逸的,數據指標的改變可以為醫生確診提供重要信息。這種「刻舟求劍」式的錯誤很多人都有過!

專家建議,有些項目或器官必須依據年齡和性別的不同在醫生的指導下實行定期檢查。在體檢時要選擇到正規體檢中心體檢,從而保證結果的真實可靠性及體檢項目收費的公開化。同時在體檢過程中一定要聽醫生指導,醫生會根據我們的年齡及身體狀況給出不同的體檢方案。

實際上,健康是一種儲蓄,只有年輕的時候多積累,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年紀大了以後才能從中受益。

上面我們說的都是大人的,下面我們說說寶寶的,媽咪們養娃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約定俗成的誤區,例如把屎把尿,不讓寶寶吃手,刮胎毛等等。

錯誤一、勺子頭不好看,一定要睡平

幾乎99%的秦人都會告訴你,剛出生的孩子一定要睡好頭型,因為寶寶天然的勺子頭不好看,可是平頭就一定好嗎?實際上,從健康的角度說,睡平頭並不利於孩子的腦部發育,有些老人為了讓寶寶把頭睡平,甚至把書本放在寶寶頭下面,這樣很容易導致小寶寶的小腦發育不健全。

錯誤二、尿不濕不透氣,必須把屎把尿

「你們都是這樣被這樣把大的,有啥不行的。」親人們一定都對媽媽們說過這樣的話,事實的確是這樣,可是,以前帶孩子的方式的確有很多誤區,而在科學育兒的概念中,把屎把尿的確對小孩子有很多不利之處,長期把屎把尿很容易影響寶寶括約肌的發育,這是成年後的痔瘡易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人認為紙尿褲長期使用不透氣,實際上而紙尿褲是紙做的,透氣性很好,只要為寶寶保持勤更換,並不會形成紅PP。

錯誤三、手上細菌多,不能讓寶寶吃手

寶寶在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基本上都有吃手的習慣,有人總覺得不衛生,一定要阻止孩子吃手。實際上,吃手是嬰兒感知世界的方式,這段時期被稱為嬰兒的「口腔敏感期」也叫「口欲期」。吃手就是這個發育時期的特殊需求,如果刻意阻撓反而會更加延長這個時期,這也是有的寶寶很大了還喜歡吃手的原因。過了這個時期,寶寶就不會對吃手感興趣了,此時,媽媽們只需要幫助寶寶經常清潔小手就可以了。

錯誤四、小孩子怕冷,一定要多穿

老人體虛,天一涼就覺得冷,自己冷就覺得寶寶也冷。老人帶孩子總是會給寶寶穿好多,尤其是冬天,更是裹得跟個粽子似的,其實寶寶的熱量比大人還大,穿太多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還可能引起濕疹,因此,給寶寶穿的衣服最好比老人的穿著稍薄一層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

錯誤五、小孩子刮胎毛,頭髮才長的好

寶寶滿月或者百天的時候,老人都會刮掉孩子的胎毛,說那樣的話寶寶將來再長出的新頭髮會又黑又亮,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寶寶在六個月的時候,胎毛可以完全完成更新換代,再長出的新發才是孩子未來真正的頭髮。過早的去胎毛,多寶寶並沒有好處,如果在刮胎毛過程中損傷到寶寶幼嫩的毛囊,這樣的損傷可是終身的呦。

過去的老人們總喜歡把寶寶邦成蠟燭包,還要把腿綁得直直的,說這樣長大腿才不會彎,實際上,新生兒的小腿和小臂都是彎曲的,是在子宮時的姿態,寶寶大一點,就會改變了,如果綁的過緊,會影響寶寶的的骨骼發育。綁腿尤其會影響到孩子身高發育和髖關節的發育,嚴重者會導致髖關節脫位,所以,順應孩子的自然發育才是最好的。

雲優健康網是集國內外眾多健康品牌、健康管理機構優勢於一體的專業健康服務整合平台,以"改善中國人健康水平"為目標,讓體檢、就醫、健康管理更加順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各科醫生最不希望你做的那些事,你卻每天都在做?
醫生讓我改掉這幾個習慣,因為它們會導致心臟病!你一定要看!
讓這些帥逼醫生給你接生?他們的這些行為其實是錯的!
醫生說這幾個孕期知識只是謠言,孕媽們不要驚慌!
各科醫生的年終忠告,這些事他們從來不做,很容易給自己惹病上身,你卻還在瘋狂做!
醫生自己打死都不會做這些事兒,而我們卻每天在做!
產房尷尬事,你最害怕醫生對你做了什麼呢
有個醫生做老婆,打針就是感覺不疼!
醫生自己打死都不會做這些事兒,而我們卻傻乎乎每天做!
醫生忍不住告訴你的真相:這幾種最「笨」的運動,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生產時聽到醫生說這幾個專業術語,不懂的寶媽都會感覺挺嚇人的
生薑,這幾種人一定不能碰,不然醫生都救不了!你是那種?
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有這些癥狀就要看醫生了
生孩子最尷尬的絕不是遇到男醫生!這個難言之隱也許將困擾一輩子
好心收留了兩隻「小狗」,醫生一句話,卻把他嚇壞了
這樣用心良苦的醫院,別說大人了,就連小孩也不會怕看醫生了吧
姨媽來了有這幾個不正常的表現,該找醫生找醫生,不要耽誤
這4種醫生最不受歡迎,你們科室有嗎?
醫生們都認為不結婚的壞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