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究竟是不是對中國的歧視?

當年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究竟是不是對中國的歧視?


在很多抗戰影視劇里,關於支那這個詞語一再出現,例如支那人等等。在很多愛國憤青的眼裡,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但對於支那這個詞語的來歷,很多人卻並不知道。認真的說,支那這個詞語本身沒有任何的問題,問題是使用這個詞語時是什麼心思。或者說,是國家夠不夠強大。



當年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究竟是不是對中國的歧視?


一、支那這個詞語出現於印度,當時屬於一種代稱


支那這個詞語並不是日本人的發明,最先使用支那這個詞語的國家是印度。請注意,當時印度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因為當時中國正處於隋唐時期,在這一時期,沒有任何的國家敢於叫板大唐。其實這一時期,印度稱大唐為支那沒有任何問題。例如中國曾經稱羅馬帝國為大秦等等,這是一種平等交流的稱呼。支那這個稱呼出現在印度多部佛經和史書中,尤其是佛經,經常使用支那。唐朝僧人在音譯這些佛經時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例如「西國名大唐為支那者。」這說明當時唐朝知道其他國家稱自己為支那,作為一個世界強國,唐朝當然不會在意。所以說,如果自身國力強盛,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根本不用在乎別人的稱呼。當年清廷一直宣稱自己是大清,問題是周邊各國根本不搭理它。



當年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究竟是不是對中國的歧視?


日本也是一個崇尚佛教的國家,在唐宋時期,支那這個詞語跟隨佛經進入了日本。在日本著名文獻《東大寺要錄》中便出現了支那這個詞語,在這一時期,日本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從唐朝一直到明朝滅亡,在日本文獻中,也出現了稱呼中原王朝為支那的情況。但在這一時期,日本官方對中原王朝的稱呼以漢土、唐土居多,偶爾使用支那。由此可見,在這一時期,日本雖然也使用了支那,但沒有歧視的意味。真正的變數出現在明治維新時期,在明治維新的中期,由於全面的改革,日本的國力逐步增強。從1888年開始,清國、支那取代了唐土、漢土等稱呼。到了這一時期,支那已經開始出現歧視的意味。



當年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究竟是不是對中國的歧視?



二、很多清朝人自己也稱國家為支那


在甲午戰爭之後,前往日本留學的清朝學生越來越多。當時日本對清朝的稱呼已經改成了支那,清朝學生到達日本以後不會不知道。但由於他們也不清楚支那這個詞語的來歷,以至於很多清朝學生也稱清朝為支那。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清朝學生中,有12人在國籍一欄中填寫了清國,此外有7人填寫了中華,最後有18人填寫了支那。由此可見,很多青年學生也稱自己的國家為支那。支那這個詞語真正臭名昭著則是在抗戰時期,尤其是日本軍隊口中的支那。其實如果國力強大,民族擁有自信心,根本不在乎什麼稱呼。二戰期間,希特勒稱蘇聯為伊萬。在冷戰時期,蘇聯自己的氫彈也叫伊萬。由此可見,蘇聯底氣十足,根本沒有把一個稱呼當回事(國家遭受長期欺辱後,再培養民族自信心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 的精彩文章:

作為春秋最後的霸主國家,越國為何不屬於戰國七雄之一?
1908年,慈禧為何讓載灃出任攝政王,而不是直接稱帝?
3年時間之內裁軍900多萬,蘇聯為何出現了這麼大動作?
清朝一直號稱天朝上國,清朝官員為何要向俄國女皇下跪?
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有的還是首都,有的連縣城都不算

TAG:興替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年日本人在中國那囂張,為何突然投降了,真是中國軍隊的反抗?
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為什麼在陣地戰中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
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為什麼在陣地戰中不是日軍的對手
二戰日本軍隊中,唯一不如中國的武器,日軍自己也在用
二戰時,美國最怕的不是希特勒,而是日本的這個軍隊!
日本上將在慘敗後不禁感嘆,戰勝日本的不是中國軍隊,而是這些東西
日本看見就怕的中國軍隊不是川軍也不是湘軍 ,而是這一支強悍乞丐軍!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中,唯一不如中國的武器,日軍自己也在用
日本軍隊不敢對外公布的照片,這些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鐵證!
日本為何能戰勝中國的軍隊,卻無法征服中國?日本大將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最早對中國軍隊用毒氣彈的竟然不是日本人,而是張學良的東北軍
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也是有坦克的?大部分都是這個人提供的
二戰美國軍隊中的日本人:是為日本而戰,還是為美國而戰?
中國有個牛人,日本人最怕,曾成就一支中國著名的軍隊,後被冤殺
日軍如果遲一年侵華,面對的中國軍隊很可能完全不一樣
荷槍實彈在中國,竟然賴好多年,這個軍隊你知道嗎?唯一中國的一支外國軍隊!
一支最爛的中國軍隊,卻戰遍大半個中國,把日軍狠狠踩在腳下
中國曾有一支軍隊讓曰本聞風喪膽,幾百年來,都不敢惹中國
中國軍隊遠超日本兩倍,日本竟能痛打中國,全因中國依賴一個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