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編者按:運維職能越來越多被雲平台取代,運維如何轉型 DevOps,以便繼續為業務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支撐工具、運營系統?來自騰訊藍鯨的產品總監黨受輝在 ECUG 十周年大會上分享了騰訊運維團隊的實際案例,本文由 ECUG 授權高可用架構發表。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講師:黨受輝(騰訊藍鯨產品中心總監)

一、雲時代的背後

身邊的運維們

在騰訊,藍鯨支撐著騰訊內所有自研、代理的遊戲運維,目前大概有 300 多個(遊戲)。騰訊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於遊戲,這個體系支撐了半個遊戲行業,也支撐了半個騰訊。這裡面有個最大的問題,即各遊戲業務的架構是不一致的。

互聯網公司(除了騰訊)所有事業群、事業部門業務都是自己開發,只要有自己的開發,就有自己的開發框架,沿著開發框架做一個規範,沿著規範再做一套運維。但是在騰訊不可能,騰訊遊戲的業務大部分都是代理的,全球上百家廠商開發好代碼後給到騰訊,騰訊遊戲的運維人員無法左右這款遊戲的架構、語言、操作系統,只能做差異化的運維,沒有標準化的運維。

傳統運維的工作

發布、變更、故障處理。

傳統運維的危機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1

這三項工作(圖 1 )在雲時代會有危機,雲平台出現後,大多數公司其實不需要那麼多運維了,傳統運維的崗位,比如 IDC 運維不需要自建那麼大的機房,有一部分可以租用。即便是私有雲,目前也出現定製雲,雲廠商按照網路架構定製好基礎設施,再交付給客戶或者幫客戶代維。各個公司中 IDC 運維、 DBA 等崗位都會萎縮,公司類似的崗位會減少。所以,傳統運維工作中有些就沒有了。

運維的對象

在雲時代,運維的對象有三個:第一個是 VM 。早期是物理機,後來出現了 VM ,一個物理機會虛出十幾個,以前手工做得很爽,變成一百台物理機就很難做完。第二個是容器的出現,build-ship-run 的發布形式完全突破了傳統的運維發布模式,運維還要同時兼顧以前的物理機、VM的操作管理,這對運維的技能又提出更大的挑戰。第三個是應用,業務競爭比較激烈,運維以前的身份是:這個業務可以出問題,只要不是運維造成的,這個責任就是產品、策劃、開發的。以前只需要負責這個業務的發布、變更、故障處理等基礎運維工作,現在需要因為運維的存在而讓業務指標往上走,必須把精力和注意力從設備上轉移到應用上。

傳統運維繫統

以前做一個發布系統、監控系統等,步驟是從底層往上做,最後做界面。後來發現,這個運維繫統橫向打通會出現問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由 IBM 、CA 等廠商提供平台,基本上不管運維。但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就會有問題,機器上可能有好幾個 Agent ,例如做監控的團隊做一個監控的 Agent ,做大數據的會做一個大數據採集的 Agent,做發布的做一個發布的 Agent 等等。

運維服務的轉型

轉型的主要有三個層次:運營保障、運營工具、運維決策。以前運維在發布、變更、故障處理做完之後就沒有責任了,在騰訊內部不可以這樣。因為前面提到的諸多原因,騰訊必須要做輸出和服務。例如,在做到運維保障的同時,需要做運維工具。DevOps 本質上是開發和運維的結合,要麼開發懂運維,開發把運維的工具做出來,這個平台最終要落成一個平台系統讓別人用,才能持續地沿用這個理論,否則只停留在概念理論。

在騰訊的理念中,運維如果能夠給開發做工具,能夠快速把開發和測試的崗位串聯在一起,每天實現一萬次發布,那就是 DevOps 。但是太窄了,要給產品、策劃、運營、老闆所有崗位做工具,這是騰訊的思路。在運營工具方面,運維需要轉型,能夠給公司各個崗位構建運維工具。同時,運維需要做一些輔助決策,通過大數據技術幫助產品如何拉升業務指標等。

二、運維的轉型

自動化

從手工操作到腳本自動化、Web 自動化,把一部分自動化不單獨在 CRT 上點,還要分擔到頁面上,這部分由外包做,把正聘運維崗位從操作中撤掉。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2

調度自動化,很多工作需要跨系統操作,如果公司中有很多發布系統、變更系統等系統,運維做發布時,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系統之間來回切換,這很浪費時間,如果要讓一個發布無人值守,就必須要打穿各個系統。運維的操作流程要麼是鏈狀的,要麼是樹狀的(圖 2 )。

自動化的兩級調度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3

原來是 tar、文件分發、修改配置文件、啟進程,後來發現不對,這個操作鏈很長,運維只覆蓋了很短的部分,怎麼樣把它串起來?通過調度自動化,運維就是要把自己的崗位提升,不能只操作這種配置服務或者方案服務。

藍鯨的前三個平台

配置平台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作業平台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作業平台,運維的操作有一個問題,一旦操作對象變多了,沒有工具便來不及操作。所以需要有一套東西能夠同時操作 20 萬以上的設備,而且效率必須比操作原來的 10 台還要快,因此騰訊做了這個管控系統(圖 4 )。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4

這個系統的好處是運維可以把腳本定製到裡面,由它代運維執行,運維可以忽略操作數量。騰訊在行業里辦的運維挑戰賽,每個周期都會弄幾萬台雲伺服器給幾個隊伍,每個隊一開始想 1 萬台,後來改成 5 千台、3 千台。第一次比賽,例如盛大、攜程、去哪兒等都參加過,騰訊用這個平台做現場驗證,例如跑 1 萬台伺服器,2、3 秒必須跑完。

這兩個東西都需要對 IaaS 有操作,為了使架構合理,單獨開發一套管控平台來對接。網路模式有的只用自己的內網。第二種是公有雲,買了五家公有雲,不可能所有公有雲的伺服器都開公網 IP,管控的時候可能開一個,只有一兩台機器有公網 IP ,通過一個 Agent 進行管理。如果是全球管控,例如管理全球 11 個國家的業務,需要專線和操作路徑能夠指定。有三種不同的連接模式,包括開發不同的管道、傳文件用一套管道、發命令用一套管道、採集大數據用一套大管道。對 1 萬機器做操作的話,必須 5 秒內全部完成,這些是硬指標。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5

解決了運維的操作部分,比如傳文件、髮指令,這一塊能夠到 Web 上執行,下一步就是要把不同的 Web 連起來,不同的應用系統打通。這個時候要用到 20 年前的一種技術 SOA(圖 5 ),SOA 把各種各樣孤立的原子系統,核心服務開 API 出來再對接,在匯流排層做服務的發現、註冊、路由、協議轉換、監控等等,再往上開發運維繫統。這個時候再開發一個發布系統,所有的原子部分下面都有了,只需要做原子重組。這時能夠把運維成本降到 50% 。

上層系統 SaaS 化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6

讓運維不用經過全職培訓就能夠開發運營系統,第一種是把運維能力往上提,第二種是把開發運維繫統的門檻往下降,兩個同時做就可以完成。降到 50% 以後怎麼繼續降?運維人員開發一個運維繫統的時候用的是 PaaS 技術,PaaS 能夠全託管運維環境,要實現各種 API,在開發內部系統的時候,代碼不會到處遷移,所以構建一套私有化即可。以前開發一個應用工具可能是先有需求,買一台機器,布署環境,各種包裝好,寫代碼,代碼管理,監控,日誌,不斷地改 Bug 。在雲時代下,用戶只要進入開發者中心編寫工具本身的很少一部分核心邏輯代碼(圖 6 ),代碼上傳到 PaaS,PaaS 自動幫用戶構建、分配環境、運行,運營環境全託管。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7

運營系統已通過 SOA 拆解(圖 7 ),沒有必要為了單個運營系統而再做服務化拆解成多個模塊,那是平台需要做的事情。在上面構建的運營系統,足夠小到用一個項目就可以裝下。一個容器一個系統,容器之間不需要交互,可以做得更輕一些。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8

實際上,只剩下編寫核心邏輯這點工作量,核心成本可以降低。這個時候如果有了 PaaS,上面的運營系統就可以稱之為 SaaS 了,怎麼樣把 SaaS 的成本再降到 10% 以下?運維有一個問題,大多數運維沒有經過前端培訓,後台也不夠強。這時需要再繼續拆解(圖 8 ),前端最早把各種頁面元素(導航、按鈕)全弄一起,分類放在那裡,運維要用的時候直接用就可以了。後來發現不行,運維調一個按鈕可能會花費一個上午,便改為調七八十種套餐,運維開發人員使用習慣後又不想和別人頁面類似,又進一步提出前端是否能夠做得更好,所以又繼續開發出了我們的 Magicbox,讓運維能夠直接拖拽生成他想要的頁面。騰訊內部已經把運營系統的 SaaS 開發成本降低到 10% 以下,一個普通的本科畢業生經過三周的培訓,如果還開發不了運營系統就會被開除,近三年只有一個人沒有達到標準。

騰訊內部的運維三百多,把其中一百個培養成 DevOps ,能做運營系統運維即可。構建價值、構建成本是沒有價值的,使用才有價值,其他崗位的人不會在乎這個系統怎麼來的,只會關注這個系統是否好用。從 2013 年開始到現在培養了 200 多個運維,100 多人都可以開發。在騰訊內部的藍鯨,現在有 500 多個運營系統,它的用戶群覆蓋了內部的秘書、開發、老闆、測試、運營等等崗位。

如果內部的藍鯨掛了,幾乎等同於辦公區停電,因為大家各種各樣的工具都在上面。上面可以按照小時為單位開發一個運維工具或者系統,能夠解決企業工具文化的問題。現在有很多工作室的開發也在上面做,在開發團隊中運營系統開發是最沒有價值的,他們一般會找團隊里剛畢業的學生去做。開發的責任是把產品的設計開發出來,原樣開發出來,所以開發不願意做,他們非常希望有運維這樣的崗位幫他們做好。2013 年,一份產品在上線時會做兩份方案,一份給開發,一份給運維,這樣運維上升到第二層面幫助企業落地工具文化。

落地企業工具文化

體現工具文化的不是幾個大型運營系統,而是無處不在的小工具。工具有維護成本,哪怕是一個秘書,每個月申請物資,要所有的員工填寫,申請 U 盤需要發郵件,兩天時間就沒有了。這個時候提出一個需求,幫助做出一個 SaaS 小工具,所有的事情都在上面填,自動整理成 Excel 可以導出來,2 分鐘就做完了。

工具只有在自己用的時候前途最大,所以把工具的門檻降低,讓所有人都能做,騰訊內部有很多業務開發,因為避免做運營系統耽誤時間,也在藍鯨上做。目前藍鯨上開發的運營系統有 560 多個。

運維參與運營

DevOps 在出現的早期是為了有一種機制能夠把開發、運維、測試串一起。互聯網中一個版本順利發布是企業最低的需求,這個東西為什麼那麼火?按照我們的理解,有人認為開發者要有運維意識,在開發版本的同時順手就把運維工具做出來,運維只需要點擊使用即可。如果一個公司真走到這個份上來,由開發來做運維,當這個項目完成之後,運維開始離職。

現在有很多創業公司或者國外著名的一些互聯網公司的人出來講 DevOps ,都是因為他們的公司由開發做運維工具,運維沒有事做,這種做法把運維弄走了,而且對公司來講很恐怖,一旦運維崗位沒有提起來,後面沒有一個崗位能夠支撐公司的精細化運營。什麼叫精益化運營?需要面向用戶,用戶在哪些環境體驗不好、如何丟失的,這些東西需要什麼崗位做呢?技術崗、懂運維環境、掌控運維環境的人,因為需要拿運維數據環境(伺服器數據、網路數據、用戶每一個階段體驗的日誌數據)、這個人需要有充足的時間、懂得如何使用業務(要知道映射到哪個模塊上、是哪個模塊的問題、不需要知道具體懂代碼怎麼寫,但必須要知道用戶的使用流程卡在哪兒等等),這樣才能做精細化運營。

那麼,除了運維之後並沒有適合的崗位能做這個工作。開發只顧自己的模塊,因為開發的工作沒完成,產品兩句話,開發兩個禮拜。開發最重要的工作永遠是把版本做出來,不是做旁枝末節。開發比運維貴,產品對運營環境完全不知道,數據哪兒來的都不知道。所以,一旦大公司的運維萎縮了是很恐怖的情況。運維不能明顯地拉升指標,但是它可以讓你的業務一瞬間消失掉。

騰訊眼裡的 DevOps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9

騰訊是由運維開始,讓運維團隊做 DevOps 項目的同時,把運維能力稍微提一下,讓運維可以覆蓋 DevOps 所有平台。例如要做一個發布系統(圖 9 ),做一個集成系統,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持續部署這些系統由運維來做,讓運維來支持開發。開發只需要寫一份邏輯,怎麼部署其實開發不在乎,都讓運維完成。在我們眼裡,DevOps 是讓運維轉型成為一個技術團隊,給開發做工具、給測試做工具、給所有需要的人做工具。

當開發做完了持續集成工具之後,因為他的工具已經自動化了,如果開發跑去給測試做工具、給秘書做工具,他就不是業務開發了,他就屬於一個公司裡面支撐開發了。按照我們的理解,做平台這部分應該和運維合在一起,叫做技術運維團隊。

運維能做毛的運營?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10

遊戲中有互聯網所有的先進架構(圖 10 ),同一個遊戲給兩個公司開發,可能玩法一模一樣,使用的語言、平台、框架完全不同,這取決於這個公司的開發人員擅長什麼技術,取決於這個公司的技術創始人用什麼技術。公司的技術創始人會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術向下推,如果使用一個他完全不懂的技術,這個位置以後不好坐。

當業務上線之後需要有人分析,從流量開始一直到用戶引入、用戶整個過程體驗,有哪些問題?用戶是怎麼怕的?不單是這個渠道的轉化率到達 10% 就結束了,一百萬用戶最後發現付費的只有 10% ,渠道的轉化率是 10% ,不清楚剩下的 90% 去哪兒了。但是在騰訊的運維需要把整個鏈條梳理完,最早是引流,官網上別人不知道從哪兒點擊的廣告鏈到官網下載遊戲、安裝、註冊、創建角色、進入副本、玩遊戲。每一個點都要梳理出有哪些細節,用戶是怎麼丟的。

運維為什麼有時間做這些工作?因為運維的發布、變更、故障處理在上一層已經全部自動化,架構不變就不需要改了。一旦業務變了,以前發布工具不方便使用了,腳本需要改、配置需要改、SaaS 需要改,這個時候運維就再出來,把它改好再交付。所以運維只做方案,但是不做操作服務,因為運維太貴了。

例如下載服務裡面有一個加速,最早買流量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用戶點了下載器,在下客戶端的過程中流失了,因為客戶端過大,5G、10G、20G,家裡的網速沒有那麼快,怎麼辦?在載入器上報兩個數據,一個是是否下載完成,一個是如果沒有下載,用戶的下載速度是多少。沒有下載完成之後,運維給用戶安全速度分組,這部分的玩家速度超過 800K ,理論上一定能夠下載,客戶端很大,如果一個月沒有玩的話需要更新半個小時,用戶就不玩了。用戶家裡的速度足夠快,推個包送他一些道具,用戶會接著下載。如果家裡網速太慢,下載不完,以前的笨辦法是給用戶寄一個光碟,現在簡單,直接調電信的 API 把用戶的網速改了。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11

分析給哪些玩家發禮包、什麼時候發這個禮包,最後結論是:下載速度大的時候,當下載進度為 5% 、已經下載 10 分鐘的玩家,在進度 8%、15%、30% 發送禮包,用戶關掉下載界面的概率最低。找 100 萬、200 萬用戶 A/B test ,結果如圖 11 所示。這個項目做完之後,玩家下載的成功率提升了 20% ,玩家下載的時長降了 60% 。提速、拆包、減少下載的東西、帶寬速度快,下載的時間縮短很多。這個時候,整體的轉化率從 10% 提升到 20% ,最後轉化出來的 10% 等同於廣告費用 5 億。即運維可以量化自己的項目,到底給公司賺了多少錢。在安裝、登錄服務等等鏈條中,只要運維具備大數據使用能力,就可以做這些事情。

賦予運維大數據的使用能力

以前業務量小的時候不用大數據,寫一個腳本就行,但在騰訊的體量下這樣絕對不行,騰訊每天動不動上百 T ,需要思考大數據怎麼實時地採集、彙集、計算、展示。騰訊由數據平台採集,大數據平台做用戶營銷、用戶畫像,傳統大數據丟 1% 、2% 不影響結果,反正是做趨勢分析。但是運維不一樣,運維大數據平台首先必須要實時,因為要做決策,到底擴不擴容需要決定,如果數據丟 1% ,決策就會出現錯誤。實時、海量、污損,數據量是不能丟失的,每天跑 100T ,也不能丟一條。運維大數據平台的構建成本更高,從 2013 年起藍鯨數據平台,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基本上解決了海量、實時和虧損,這三個指標單獨拿出來做一個數據平台很簡單,一個月足夠,但是把三個條件放在一起就不一樣了。

運維寫不了 Java 的運算邏輯,把運維轉為 DevOps ,也要考慮運維的接受能力。如果只有 10% 的運維能夠接受,那這個策略是失敗的。讓運維學 Python ,Python 既能做運維,也能做 Web 開發,而且 Web 的編程就一個框架。運維有些用過 Yaml ,內部有些運維不會寫 Yaml ,就開發一套 SQL 引擎,做出圖形化拖拽。這樣運維就具備了大數據的能力了。

三、藍鯨模式

藍鯨體系的工作模式

雲時代的騰訊運維團隊轉型:ECUG 10周年大會演講

圖 12

集 SOA 、大數據、雲計算等一體的技術運營體系,不單可以做運維,它是一整套體系(圖 12 )。分不同的平台,每一個平台都可以獨立使用,當然也可以插在一起使用,插在一起使用效果最好。下面都是原子,中間是集成平台,上面是 SaaS ,這個成本還不到原來的 10% 。

藍鯨團隊在內部不斷地開發原子,運維就找還有哪些點沒有自動化,把操作的流程梳理,每一個節點是一個點,用線連起來。當發現有這個原子缺失沒有東西可以調的時候,藍鯨就要看是否為公共需求,如果是公共需求就開發出這個東西給他們調用,他們只需要在上面配置需要采什麼、多少力度、植入計算機任務、得到結果實施。運維不斷地開發上面的 SaaS ,貼近不同崗位的需求構建 SaaS 。

現在《變形金剛 4 》上映之後出現了大力神,組合金剛,每一個機器人可以獨立作戰,但是在一起更牛,藍鯨就是這個思路。原子平台,運維不斷地開發 SaaS 。

四、開放

為運維行業的繁榮貢獻 :諮詢方案、成熟產品、開源代碼

騰訊希望做一點貢獻,2015 年出去分享經驗,是運維業的領航者。最早企業 IT 、上市公司的總裁出去講「做企業級的藍鯨」,早期是給大家提供諮詢方案,告訴大家如何做。騰訊投資的公司不滿足,要求乾脆把它用出來,後來就把騰訊內部的產品功能大量裁減,弄成獨立搭建的版本給他們使用。運營系統上的圖一定是真實的,很多公司不大接受公有的 PaaS 做財務系統。怎麼辦呢?後來開發了獨立版本。騰訊主要的任務是支撐大半個騰訊、支撐半個遊戲主業,後面繼續改,把幾個部分開放出來,不斷升級。

最早的時候是騰訊雲,後來是給騰訊投資的公司提供方案,再後來是藍鯨校園。培養學生,從大一開始扶植一些大學內的社團讓他們接觸和學習藍鯨,從中直接招人,直接繞過招聘季的競爭,提前把學生鎖定,再進行社區版開放。

開放了公有雲版有 1 萬多用戶使用,但是留存只有 2000 ,後來調研說這個東西做得很好,他們就自己抄了,因為互聯網公司不敢用公有雲上的東西。開發免費版,盡量做成免維護,獨立搭建版本運維自己搭會碰到很多問題,整個藍鯨運營組整天應付這些問題,藍鯨的思路是把點和面連接起來。從去年底開放,相信 2017 年能把這個數字做到 1 萬家,騰訊以前只搞 2C ,現在也試試 2B 。

把騰訊的技術交給合作夥伴

頂級互聯網公司的技術 + 專註於運維服務的廠商 + 能力交付 = 多贏 。把騰訊的技術交付給服務商,讓服務商去賺錢,這樣成就我們的名聲。以前傳統的交付都是要把軟體賣給甲方,收後面的費用,甲乙方會產生矛盾。現在要求服務商把一定的能力交給他們,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以這種模式給傳統行業輸出東西。

例如中間件巡檢、VM 的生成、裝機,他們給傳統的客戶調研,在上面開發 SaaS 。這樣能夠扶持一批企業擠進軟體開發行列,以前軟體開發都是 CRM 、ERP ,以前代維都是代維通用的東西,一個企業很難想像把核心業務運維外包給別人,除非是運營商才可以,大多數企業並不能接受。服務商的優勢在於有客戶,有一對一做服務的耐心,我們有技術,合作點切得比較好。

藍鯨的理念是低成本的 SaaS 定製,很多軟硬企業最大的矛盾在於為了成本低,盡量做通用的東西賣,但是通用的東西用戶體驗一定差;定製的東西體驗好但是貴。藍鯨解決了低成本定製和完全免維護,PaaS 就不存在運維的成本。

更多深度技術分享,可關注本月七牛組織的架構師實踐日-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最佳實踐,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可用架構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達到facebook發版速度:Dropbox灰度發布平台系統架構
為極致的視頻體驗而設計:facebook新一代存儲平台Bryce Canyon架構
架構師經常參考的Netflix架構,它的全貌是怎樣的?
獲得PCC性能大賽背後的RocksDB引擎:5分鐘全面了解其原理

TAG:高可用架構 |

您可能感興趣

運維圈頂級大會SREcon現場報道,解讀SRE 2017年動向
揭秘智能時代的新運維,CNUTCon大會日程總覽
ArchSummit演講+晚場免費報名通道:金融運維和AI技術大派送
2017年Linux運維人員必會的開源運維工具體系
CNUTCon全球運維技術大會正式啟動,12大技術專場等你來
Dynatrace大中華區總經理琚偉:一個人工智慧驅動的運維的時代
2017 年的八大系統運維和工程發展趨勢
聯通網研院與行雲時空聯合推出「AR智能運維繫統」 提前布局5G市場
GE康鵬舉:《大數據時代的風場運維:數字化資產管理平台(Predix)如何提升風機可靠性》
博雲完成近億元融資,加速PaaS與雲運維落地
變數的數值計算(Linux/Unix運維)
敏捷運維+智能降耗:烽火即將發布新一代V5平台FitServer伺服器
從ITOA運維和大數據分析著眼,構建智能化日誌分析平台
PKS:企業管理和運維Kubernetes的利器
對誤操作說「NO」,DevOps 三十六計之日常運維
10分鐘帶你光速入門運維工具之-Puppet
全球超大型企業的IT管理經:智簡運維將歐美亞業務「一網打盡」
ofo奇點系統運維智慧大腦 9月市場滲透第一
易維幫助台《IT人大講堂》主題分享之ITSS運維體系建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