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3月28日,在「華強電子網優質供應商評選頒獎盛典」同期舉辦的「2017中國智能硬體創新創業互動論壇」上,來自智能硬體創新創業領域的大咖聚焦VR/AR、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這三大市場熱點進行了探討,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VR內容、核心技術近兩年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VR內容:2017-2018年仍然視頻為王

「無論幾千塊還是幾百塊,一樣只有幾部片子幾個小遊戲,沒什麼可玩」,這是目前大家對VR設備的普遍印Van有相關數據顯示,VR眼鏡一周使用總時長在40分鐘左右,次月留存率平均不到20%。「這其中主要原因是VR內容的缺乏。」全志科技VR產品經理林焜如是說。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全志科技VR產品經理 林焜

VR的整個生態內容包括遊戲、視頻、應用,以及垂直領域的定製等多個方面,林焜認為,這其中遊戲和視頻是最主要的內容。而VR遊戲普及的載體應該是移動VR設備,而移動VR遊戲距離全民普及還欠缺以下這些方面:

首先是性能和成本,即便是目前最頂級的高通835,能跑的VR遊戲也不能真正代言VR遊戲,而且成本也不夠親民。

其次是交互體驗,目前的交互有手柄、手勢識別、三自由度、六自由度等,且還在不斷探索。從體驗來講,目前還沒有一個VR設備能讓人持續玩2個小時以上,因為VR設備目前還存在眩暈、發熱、續航三大問題。

三是遊戲的運營模式和銷售模式還沒有定論,還在探索期。

四是遊戲技術。要做一款高質量的遊戲,投入的人力、時間都很龐大,大家不敢輕易投入,處於觀望態度。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林焜認為,VR遊戲絕對是未來很棒的體驗,但估計要到2020年才會進入爆發期。

至於VR視頻,當前正在蓄勢待發。「從VR內容來看,2017年-2018年仍然視頻為王,且VR視頻在2017年會進入一個高潮期。」他指出,目前,在互聯網視頻方面,國內很多創業公司都在做一些內容的輸出。另外,三大陣營BAT也有很多動作。如愛奇藝與百度搭建VR+視頻平台,並計劃推出自己的VR一體機,優酷在與阿里孵化明星直播項目,搜狐和騰訊除了推出VR網劇之外,也會發布明星VR直播項目。除此之外,國外,YouTube、Hulu等除了發VR產品外,也在搭建UGC平台。傳統影業媒體部分,最近的兩會央視進行了VR直播。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景攝像機今年會有N款發布,這預示著全民VR視頻直播將進入一個高產期。

為了闡述VR視頻未來的發展方向,林焜還具體介紹了編解碼上的摩爾定律和解析度上的摩爾定律。目前主流的編解碼技術是H .264,但他提倡H.265。「因為在編碼方面,H.265 僅僅是H.264 的53%。」他進一步稱,解析度上,目前720、1080、2K已屬於低規格,4K是高質量的代表,而8K 的視頻文件由於目前的網路帶寬的限制,並不能達到很好的應用,因此目前已發布或即將發布的消費級全景攝像機,6K應該是當下最佳的規格。「所以,在VR視頻爆發的時代來看,H.265 硬解,6K全景視頻是當前全景視頻必備的技能。」

對於解析度的摩爾定律,林焜解釋稱,我們人類視網膜的需求,單眼屏幕上,人類的極限視場角,橫向是150度,豎向135度,按照每度60px來算,9K×8K將是單眼能看的解析度極限,而轉為全景視頻解析度是21K。「基於目前視頻的產品形態,21K是值得追求的解析度規格目標。」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此外,林焜還列舉了業界對OLED屏解析度預計的發展趨勢,相關預測與林焜的看法基本一致。數據顯示,OLED屏,2016年是10801200,對應的視頻是4K。2017-2018年,是14401440,對應的視頻是6K。2019-2020年,是20482160,對應的視頻是8K。2021年,是4K4K,對應的是16K的視頻。

林焜認為,一個優質的VR視頻不僅要具備高清、3D、全景,音頻方面還要無損、3D環繞、全景聲等,這是視頻基礎的高質量屬性。而VR的三大屬性則是沉浸感、想像性和交互性。他解釋稱,高清就是達到了高清要求,3D意味著初步獲取沉浸感,全景則能進一步得到沉浸感;無損也是一個高質量的要求,3D環繞和全景聲,也是滿足了沉浸的體驗。但是,想像和交互並沒有體現。」沒有想像和交互的視頻並不能稱為VR視頻。」林焜如是說。

他指出,現在的VR視頻,是一個被動性的、偷窺感和單一性的。不過,他同時也表示,如果讓觀眾在被動性上主動,那麼就能夠獲取到一定的沉浸感。讓觀眾在視頻里主導,就不再是偷窺感,而能產生交互性。另外,能讓觀眾在視頻里更加自由,動起來,就能滿足更大的想像性。這才是真正做VR視頻的一個方向。「傳統視頻在通往VR視頻的路上,會有3D、全景、交互、感知等歷程,目前只是這全景通往交互的路上。」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全志是一家SOC+的平台型企業。林焜介紹稱,全志的戰略目標是擁抱大視頻時代,而對VR會全力以赴,保護VR生態,推動VR生態布局,幫助VR行業解決硬體痛點,助力VR從業者解決軟體需求等。目前全志針對VR視頻發布了第一顆VR專用晶元VR9,亮點是直驅3K雙屏,硬解6K全景。

好的VR產品必須具備哪些特性?

「專利方面,我們認為光學和演算法最重要。因為但凡眼睛看的,都是和光學相關的。除了傳統光學,我們認為,全息光學、激光掃描成像、光場技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IDEALENS聯席CEO劉天成說,「在演算法方面,深度學習,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可能是未來VR行業比較有發展前景的項目。」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IDEALENS聯席CEO 劉天成

據介紹,IDEALENS在VR方面的專利達到了300多個。在這家VR行業的技術領軍型企業眼中,究竟什麼技術才是VR的核心技術?

劉天成認為,以下11項技術可能是整個中國,乃至全球VR/AR行業發力的方向: 1)先進可穿戴性; 2)180度視場VR光學系統; 3)高動態響應; 4)Outside-in激光定位; 5)Inside-嘔吐 SLAM定位; 6)高性能實時級360度視頻拼接; 7)深度學習; 8)圖像識別; 9)SLAM/平面/跟蹤AR演算法; 10)大視場波導光學系統; 11)光纖掃描視網膜光場顯示。

劉天成同時也指出, 一個好的VR頭盔產品應該包含這四個方面:一是便捷的可穿戴性,這是VR產品的第一步;二是 有足夠大的FOV視場角。因為眼睛有視場角度,即有清晰的成像範圍,大概在120度。而IDEALENS目前已能做到120度,下一步,IDEALENS將推出(80度視場VR光學系統,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沉浸感。三是低時延的方案。四是位置跟蹤系統LPT1,目前有兩種方式Outside-in,Inside-out。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從VR當前走過的歷程來看,劉天成認為,在Oculus出現之前,是VR1.0時代;從Oculus出現開始,是VR2.0時代;到3.0時代,將是光場的時代;到4.0時代,應該是腦機互動的時代。

IDEALENS是VR行業的技術型企業,是集虛擬現實設備、系統平台、內容為一體的供應商。早在2015年7月,IDEALENS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的VR一體機IDEALENS K1。在2016年6月,其在東京又發布了第二代VR一體機產品IDEALENS K2。


投資機構眼中的VR:2018年將進入大踏步發展的階段

投資機構進入VR領域,大概從2014年開始,2015年-2016年投資金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2015年下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和產業基金開始投資VR/AR;2016年下半年中國主流基金也開始投資VR/AR。」 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司文敏表示,隨著資本大環境的到來,VR產業經歷了從上半年火爆到下半年的資本寒冬的起伏,這其實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正常過程。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 司文敏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不管論調如何,實際上從數據來看,2016相較2015,不論是中國VR用戶總量還是VR設備銷量,或VR內容都是10倍的增長。雖然2015年的基數比較低。但2016年確實有很大的發展。」司文敏稱,從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VR/AR未來十年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不過,她同時也指出,VR用戶體驗和內容依然是阻礙VR普及的痛點,2017年VR的春天依然不會到來。「2016年是VR發展元年,2017年是VR技術積累年,2018年進入大步發展的階段。」 司文敏預計,2018年DayDream平台的標準化會有一個突破的發展,這也意味著VR/AR產業春天的到來。

無疑,Daydream定義了移動VR標準,用戶體驗和內容質量都有望提升。目前只有部分高端手機符合Daydream標準,但是標準的確立會帶動仿Daydream產品,體驗折中但適應範圍更廣。另外,Vavle、Sony等內容平台廠商在定義PC/Consle VR標準,該等平台VR展現的效果十分優秀,將比移動VR市場更快產生硬體和內容收益。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司文敏還分析了中美VR/AR行業現狀。她指出,中美VR/AR行業基本同步啟動,PC/主機VR市場在美國啟動,移動VR市場中國先於美國發展。雖然中國VR/AR核心技術落後於美國,應用和內容市場晚於美國1-2年時間,但是發展速度很快。而且,中國資本對VR/AR投資熱情很高,海外主要VR/AR企業不少有中國資本參與。她認為,中國VR行業市場及線下市場有利於對沖VR線上市場的不確定性。

從應用市場來看,司文敏認為,能最快實現盈利的是VR教育,此外,旅遊、醫療、房地產行業也值得關注,遊戲、視頻等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人形機器人叫好不叫座,競技和教育會是突破口嗎?

人形機器人是指具有人類肢體結構和AI交互能力的機器人。2016年春晚之後,人形機器人著實火了一波,湧現出一大批做機器人的公司,但是去年十一之後,熱度明顯下降,一些年初湧現的企業慢慢從市面上退出,行業進入理性階段。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樂聚機器人COO 安子威

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樂聚機器人COO安子威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面臨著定位尷尬、粘度低、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他認為,這其中的根源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未能滿足剛性需求。二是技術上的門檻,這使得做出來的產品還沒有達到真正解決用戶剛需的地步,離場景化應用、功能化應用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和國外企業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即便是龍頭企業,銷售也沒有達到預期。

在安子威看來,粘度低是因為沒有內容。因此,樂聚機器人從競技和教育著手,在其人形機器人產品里增加了競技類遊戲和與教育相關的內容,一方面增加娛樂性,另一方面增強實用性。

「其他行業應用和細分行業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樂聚目前主要通過競技和教育來變現,除此之外,我們也在做未來能給公司帶來真正發展的產品,並且正在嘗試去做更高更大更像人的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突破。」

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高度越高,平衡難度越大。據介紹,樂聚推出的第一代人形機器人產品是35cm,在CES上發布了60cm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目前在高度上又剛剛突破了80cm。安子威說直言,「近兩年通過人形機器人變現、落地還有一定難度,但未來的方向我們是認同的。」

實際上,人形機器人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中國第一個機器人教育公司1996年就成立了。2016年,機器人培訓機構突破1000家,市場規模在300億。「這個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在3年內增長了20倍。預計接下來幾年會有比較大的增長。」安子威說,「未來有一天,我們把人形機器人做的和人,甚至強度超越人,那我們所謂的服務機器人才能真正爆發。」


AI仍處於早期階段,泡沫退去會誕生真正牛逼的企業

隨著晶元和演算法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也越來越多地介入普通人的生活。ARM業務發展總監、Open AI Lab主任金勇斌表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機會是智能硬體,但智能硬體只解決了連接的問題。而AI本身是一個智能機器,由智能硬體解決了連接問題之後,怎麼由人工智慧解決場景的問題,這才是真正把這個產業變成我們想要的下一代的動力。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近10年,深度學習從其它機器學習演算法中脫穎而出,大數據和高性能硬體計算能力的支撐,推動著AI應用飛速發展,本地終端的感知智能化成為關鍵的下一步。隨著深度學習的出現,一些機器人產品也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內。金勇斌提出,做機器人首先要弄清其背後的本質價值是什麼。比如陪伴機器人,其實更多是感情的交互;聊天機器人,其社交背後的本質是情感、慾望、利益。目前的人工智慧只是基於過去的學習,更多是從感知上解決一些問題。因此,在機器上賦予感情,短期內看不到可能性。他表示,「做一款機器人,是定位為玩具還是自主機器,必須不忘初心。」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金勇斌認為,人工智慧或智能機器的本質是機器能學習人,達到自主決策的功能,讓人更「遊手好閒」,無事生「非」。

金勇斌指出,從ARM的角度來講,AI產業需要解決的共性難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目前AI的大部分運算在雲端,要考慮怎麼讓嵌入式終端人工智慧化;二是避免過度分化的軟體生態;三是保證安全的接入、可信的管理。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從整個生態來看,未來的AI生態一定是從端、端上的運算能力和軟體、端上的應用和雲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 金勇斌如是說。

VR、人形機器人、AI要迎來市場爆發,還有哪些坑要跨過?

圈內人稱「教父」、深圳市松禾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張海春以「人工智慧泡沫何時滅及可能的投資機會」為題,闡述了自己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他表示,人工智慧不是一項技術,它涉及很多學科,當前人工智慧還存在缺乏核心技術、錯誤使用場景、數據累積不夠、都想著做平台等問題,整體上還處在較早的階段。

在開場,他首先拋出一個問題——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後如何尋求新的流量來源?毫無疑問,人們把答案鎖定在了智能硬體上。媒體、投資人,今天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著AI,人工智慧已經泡沫化毋庸置疑。然而張海春認為,人工智慧的泡沫退去時正是大家可以認真審視這個行業的時機,一番大浪淘沙,真正牛逼的企業、產品才會最終留在市場上。他認為,未來面向C 端可以期待Amazon Echo、特斯拉無人駕駛,面向B端可以關注AI在安防、交通、金融、零售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支持原創,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走進非洲校園:黑人玩VR、無人機、機器人,以及ADC與感測器

TAG:國際電子商情 |

您可能感興趣

歡迎來到玩具的AI機器人時代
七大利好來襲,A股市場的大行情會不會來?該股再次迎來爆發契機
勁爆!市場迎來蘋果概念股新熱點,別再錯過A股投資機會
8年端游情懷,這個IP能否在MMO手游市場迎來爆發?
你手機里最能體現你品味的APP是什麼?歡迎來分享
ABI:全球VR市場迎來顯著的增長
Gucci再度領跑奢侈品行業迎來大爆發,突然「上位」靠的是什麼?
還沒進大學,就要迎來一場熱血的部落戰!?
監管又出一大招!A股有望迎來一些新的轉機?
「撿錢」行情要來了?有色金屬爆發,關注相關概念股有望迎來升機
A股調整迎來低吸機會,這類個股將率先爆發!
Geek+鄭勇:倉儲機器人市場已開始「洗牌」,明年或將迎來爆發
市場傳來兩大消息:A股迎來漲停潮,真的可以有!
還沒欣賞夠你的「絕世」金靴,就要迎來你的綠茵道別|悲情開箱TIEMPO TOTTI X
一個人的運勢,總是有長有短,有的人能夠迎來流年大運。
OLED將迎來大爆發 國內供應鏈要把握OLED機遇
屬牛人盡量遠離這些人,才能發大財,迎來好運!
REC:追了大半年,竟迎來這樣的結局,你能接受嗎?
發到家推出無人便利店,市場或迎來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