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邂逅古詩詞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歌名|東山花燈路,來源|我々楽


寄人


【唐】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關於張泌的愛情,《古今詞話》這樣記載:「泌少與鄰女浣衣善,經年夜必夢之,女別字,泌寄以詩云雲,浣衣流淚而已。」聯繫這首《寄人》,無非是一段濫俗的愛情故事。一段年少懵懂,像西施一樣的浣紗女,趕考,功名,歸來人已出嫁,人雖去,情還在,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夢遊到你家,回顧西廊,撫遍闌干,寂無人處猶有當時笑語。夢醒時,往事成空,春庭花正落,明月來相照。人在何處,知向誰邊?彼此或通音信一番無?

這樣理解,不是沒有證據,張泌的詞中透露出些許消息:


碧闌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曉鶯聲。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睡起捲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江城子》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高綰綠雲,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莫多情。《江城子》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綉簾輕,漫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浣溪沙》


碧闌干外小中庭,飛絮落花,浣花溪上,消息未通,便須佯醉,這便是世間小兒女的旖旎春光,而浣花溪上的情愛隨著薛濤的渲染,你方唱罷我登場,愈演愈濃。後來,該忘的總會忘,張泌開始他頗為曲折的仕宦生涯,起初擔任過江蘇句容縣尉,南唐後主李煜又任他為監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後,張泌又隨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傳說李煜死後每年的寒食節,張泌都要到墳前祭奠,思今日,想從前,空對著眼前事,此恨綿綿。由此可知,這樣深情的張泌,絕對能夠演繹出這樣的浣花溪之戀!

不過,重要的不是張泌的八卦,而是他的詩將花與月的關係再一次拉近了。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在唐詩中,花與月走在一起,源於張若虛。當張若虛奉獻出一場暴風驟雨後寧靜的夜,春江潮水和海上明月是珠聯璧合的一對: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無法追尋的初始,無法探求的過往,循環往複的當下,永遠持續的未來,在此夜瀰漫成永恆,時間永在,我們在飛逝。只是這首《春江花月夜》讀到最後,你才會發現,有關花的詩句只有一句: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整個夜晚,明月照著花林,因為流轉的江水濕氣重重而生成花非花、霧非霧的景象。如果沒有這一句,就是「春江月夜」了,所以花不可缺席。可在整首詩中,花卻並非不可缺席,只是為了照顧一個「花」的主題而已。


如果你以為李白的《月下獨酌》是花與月最痛快的一次約會,那也錯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花只是一個飲酒的場所,交會最多的仍是明月、人、影子和酒。花與月反倒沒有契合點。


直到王維的《鳥鳴澗》,花才與月出現在同一山的靜夜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中的夜,人坐花下,這等的靜,卻被一輪明月的出現打亂,因為月光傾瀉之時,山鳥被驚擾,在春澗中偶爾鳴叫幾聲。明月,終究是靜與動轉換的媒介,花在左,鳥在右,人在動靜之間,不落兩邊。花與月雖然分處兩種狀態中,但距離似乎近一些了。


而在李商隱那裡,花與月奇妙地結合:不辭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昨夜》)杜鵑一叫春天則過,百花零落,人世這種無常無法避免。只可惜蠟燭還在燃燒的時候就被塵土遮蔽。昨夜在西池邊上,四處是寒冷的秋露,月中的桂花香也黯然消逝。這次花在月中,花月成為一體逝去。


在另一首《春日寄懷》中,李商隱主觀上認為花、月、酒、人,這四者本該是一體的:「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他這樣感嘆,就托出下面的一句:「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青袍如草,白髮如絲」,「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直到「年年定」,才得空發覺日日生新的白髮。老卻少年心,方要花和月、人和酒的和諧,哪一樣都不能少。


上面不管哪一種都不及張泌的處理來得微妙。「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一輪皎月,把幽冷清光灑在園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落了,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這段戀情。月與花之間的情分更深了些。人去樓空,徒留一院明月與落花;人雖無情而去,明月卻長照落花,慰藉孤獨的我。明月、落花、我在一條感情線上相望相聞,張泌賺取了同情,千年後的我們掬一把辛酸淚。明月的仗義,因長照落花得以彰顯,這總比「冷月無聲濕桂花」要好得多。


可是,明月只有照著落花時才能說明它的多情嗎?照著迴廊不可以嗎?照著闌干不可以嗎?照著閨房不可以嗎?


答案是:可以。只是落花更形象,更適合入詩。而花前月下,本就是戀愛的場所,當愛已成往事,人雖離去,物是人非,花與月仍在此地,彼此慰藉。花與月的距離,終於因人的無情而拉近了。


以詩代柬,我們不知道張泌有沒有將這封信寄出,浣紗女收到後能否讀懂,不過沒關係,猶有明月在,慰他久徘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五代·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賞析
一江春水暖,一世愛相伴
那些「相見恨晚」的古詩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POCO人像攝影精選-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同題詩結集
別夢依依到謝家,多情只有春庭月:讀唐詩張泌《寄人》
【我們都愛古詩詞】春庭晚望
cos正片——洛天依 春庭·花語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