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建旭專欄 | 陽明心學與佛教的關係

建旭專欄 | 陽明心學與佛教的關係

真正的心學者是不畏人言而講真,每次讀建旭老師的文章,總會心頭一震,這才是真正在踐行王陽明心學,這才是真正的心學者。有此文章實為我們之大幸,非常感謝建旭老師的分享!





上一篇文章發出之後,有不少學友直接問,如果心外無物講的是: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那麼與佛教還有什麼分別?如果根本沒有所謂的物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不都虛無了嗎?如果都是幻相,一切皆不可得,那還到事上練什麼呢?那還擔當什麼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呢?這種純佛教的思維不正是王陽明所抵制的嗎?


既然聊到這裡,還是有必要講講陽明心學與佛教的關係。



陽明先生的確多次講過,佛家不履行人倫義務,只求自己成佛,是自私的。還說,佛家說不著相,反而著相。而且,說佛教是空養心,只是枯坐,入寂去了,不可治天下。(我就不引經據典了,畢竟不是搞學術,要不然聊的太累,見諒!)



我的觀點很直接:不認同。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也許是陽明先生矯枉過正的說法,也許是後來弟子記錄的時候沒寫全,當代心學者應該完整看待這個問題。(看到此處,望大家勿起嗔心,耐心往下看。)


佛教並非普通學問,很難簡單統稱,其中更是有各宗派的爭鳴。比如:



大乘認為小乘是自了漢。也就是說,就知道自己成佛,而不知道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這與陽明先生否定佛教自私的看法有相似之處。



禪宗認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也就是說,禪宗也批評其他宗派整日求佛往生,不關注當下。禪宗認為,佛法就在生活中,吃飯睡覺皆可參禪。這與陽明先生否定佛教務虛的看法也有雷同。



禪宗還有一個磨磚成鏡的公案,就是教導禪修者不可枯坐。這與陽明先生批評枯坐,空寂也是一樣的。。。



也許陽明先生出於某些考慮,在他的那個時代,採取了與佛教劃清界限的做法。但是,現在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了。



只要是關於「心」的學問,怎麼能夠繞開佛教呢。不管您的古文功底多好,從國學經典裡面去找關於心的描述,讀起來都會十分費勁。大家來看看這個數字,捌仟玖佰陸拾叄,費勁不!再看看這個,

8963

,是不是一目了然。關於心的學問,還是佛教經典講的清楚些。如果能夠從六祖壇經獲得營養,如果能夠從金剛經收穫智慧,對學習心學肯定是有幫助的。



如果有人說,禪宗與中國文化無關,完全是從佛祖拈花一笑那裡來的,然後達摩,再是六祖,我覺得是說不過去的。沒有儒家文化的沃土,不可能誕生禪宗。中國對於不顧現世,整日為下一世忙碌的搞法是難以完全接受的。佛法必須在世間,這是中國人在吸收完佛教智慧後必須要說出來的話。



同樣,如果有人說,陽明心學與佛教無關,完全是來自上古十六字心法,然後孔孟,再是陸九淵,我覺得也是說不過去的。我願意將陽明心學看成,禪宗的升級版。更加中國化,並且拋卻了佛教形式,完全歸為了儒家一脈。相對於其他佛教分支,禪宗將心法用到了生活,還有藝術。而陽明心學更進一步,將心學變成了可以治天下的學問。



總之,我覺得不需要再與佛教,尤其是禪宗,劃清界限了,這樣對我們學習心學沒有好處。如果能夠引入佛教的一些思想,與儒家理論相互策應學習,對我們深入理解「心外無物」『致良知』等核心概念肯定是極有幫助的。



上次發文之後,有心友指責我,不夠嚴謹,不負責任。個人覺得,最負責任的態度,不是在關鍵問題上繞圈子,或者搞古文觀止,而是真心實意的淘乾貨,亮觀點。哪怕是錯誤的,哪怕是不被認同的,也會給大家啟發。



感謝大家耐心閱讀到此!





上次的文章之後,有很多的心友留言,因此有了很多的觀點切磋。惜當年「

鵝湖之辯

」之風,那是中國思想史上的財富,我們也誠邀各位有自己心學觀點者拋出自己的觀點,如果想要組織線下的辯論,也請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獨家原創 | 心學觀「辱母殺人案」
憶往昔會講之風
心學小說連載 | 照心齋 02
日本心學專欄 | 中江藤樹的教誨
獨家連載 | 陽明心學的犯罪預防思想研究02-引言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建旭專欄 | 心學之實修
建旭專欄 | 不必對陽明心學太過悲觀
建旭專欄 再論心外無物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
建旭專欄 | 董平教授從根兒上就講歪了
建旭專欄 | 胡適的完整利己主義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2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3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7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6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4
建旭老師動漫心學系列--傳習錄05
建旭專欄 | 如何讓賣菜的大媽都能一下子聽懂「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