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大到霍普金斯,這個小夥子不得了!
王維嘉是名醫生。
他通過 USMLE (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考試,並成功申請、完成了美國住院醫生培訓。
這是他的故事。
2005 年,當王維嘉第一次走進浙大醫學院紫金港校區時,他並不知道以後會到美國當醫生。
和大部分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一樣,當時的想法是畢業工作,或者是考博留校,但也有一點點想出去看看的念頭。
出國是我的夢想。
大一開學,我就問班主任這個專業怎麼出國做醫生,她說幫我打聽。
老師幫我打聽,這肯定是靠譜的啊。當時我太年輕太樸實,不懂她的意思其實是「我不曉得,你問別人」。
過了個把月,宿舍的座機居然響了,是班主任。她通話的內容很簡單,就一句話:「小王,出國做醫生是有辦法的,考過個試,就行了」。
我聽了很高興,因為這個答案很簡單。
說實話,班主任多少有些敷衍的意思,都沒有提到複習材料、做題策略、申請套路以及面試細節中的任何一點點信息。
回頭想來,這倒應該是最好的答案。
於是就開始了考 U 之旅。
美國臨床執業的唯一路徑
USMLE,全稱為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既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通往美國臨床執業的唯一路徑。
USMLE 考試的最大特點:超高的淘汰率。
這個漫長複雜的考試總共分為三部分:Step1、Step2 和Clinical Skill。
Step1、Step2 是美國執業醫師第一、第二階段考試,可以簡單理解成為醫學基礎、醫學臨床兩部分。各自滿分 266 分,而中國學生,需要考到 250 分,才算通過!這相當於在整個考試里,需要超過所有 98%、99% 的所有考生才行。
而 Clinical Skill 部分,即臨床實踐部分,包括臨床問診,為了保證醫生有能力接診各種病人,還會請來不懂外語的本土模擬病人,接受各種口音、各種背景的模擬病人的考核。
USMLE 的部分考試教材
USMLE 的考試英語專業辭彙難度超過一般的 GRE 考試,而專業內容,又是壘起來比人高的生理、生化、組培、病理,一直到最後的大內大外。
不僅考試難度大,競爭對手還特彆強,因為,最關鍵的問題是,和你競爭的並不是美國本土學生。而是來自全球,懷著美國醫學夢的學生。
這一切太不容易了。
王維嘉其實開始也沒想到 USMLE 有這麼難的,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這麼難,肯定早就放棄了。
他買了全套的 Kaplan 教材,還有一堆 First Aid 系列,加起來壘得比我自己還高,但沒辦法,我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宿舍、在圖書館刷題。
這慢慢的就成為一種習慣。
越到高年級,接觸臨床越多,他就越發覺得出國是一條不一樣的路,是一種對我來說可能更合適的選擇。他向丁香園(微信號:dingxiangwang)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做題,很枯燥。一個什麼節日,和同學出去吃完飯,我一個人去自習,同學和他女朋友兩人去看電影。
這個故事讓我忘不掉的原因,不是那時我的大義凜然和同學的青春是糖,也不是沒幾天他們就分手了,而是我同學找到新的女朋友之後,我的題目還沒有做完。
他在很迷茫的時候,曾經被一個很厲害的師姐鼓勵過:「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真正想干這個事情,真想就能做成。網上講這些的帖子多了,真想去翻翻就都有了,說得還比我好。如果最後失敗了,那只能說是自己想的程度不夠。」
他是懂的,特別是自己考上了 U 以後。到了最後,有點馬拉松的感覺,你在一直向前跑,知道終點,知道距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下去。盡人事,知天命。
Tufts 醫學中心收了他!
最後他做到了,來到了美國排名前 50 的 Tufts 醫學中心,專業也不錯,是內科。這對一個中國醫學生來說,是一個挺不錯的結果。
我拿到合格的 USMLE 分數後,申請了大概 120 多所美國的醫院,電話面試之後拿到其中 15 個現場面試的機會。
面試也是腥風血雨,老美談笑風生,剩下的國際學生捉對廝殺。
美國也是看關係,看 Social 的,國內有的這邊都有,只不過更加優雅罷了。
表現不比本地人差!
王維嘉剛進入醫院的時候,覺得美國的住院醫生什麼都會,語言又好又能說。
住院醫生培訓完,他的想法有了改變,他們確實有優點,但是和王維嘉這樣的國際學生相比,他們只是更熟練更習慣這種社會。
而住院醫生階段也是如此,並沒有誰比誰更好,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有學習收穫的快樂。
醫院還是忙的:病人有事找你,護士有事找你,低年級的有事找你,領導有事也是找你。
在寫病歷的時候,bb 機響了護士說一個病人要出院,然後上級醫生進來說醫囑要改,接著住院總電話說急診室有個新病人。一圈下來,還沒解決任何一個,bb 機又響了,寫的病歷也忘記保存。
一圈又一圈,天就黑了,但是事情沒做完,回不了家。
一個主治看我經常手足無措,說「如果事太多不知道做哪個,到廁所洗個臉,緩十分鐘,理一理思路。」
我洗了很多的臉後才發現:這十分鐘除了洗臉,還可以集中精力地改完一個醫囑,寫完一個文書,然後開始下一個十分鐘。
除了 Code blue(心臟驟停),沒有什麼事不能等10分鐘 。緊急的事,畢竟少 ;全神貫注的十分鐘,很重要。
他也愛打魔獸的
王維嘉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獃子,他喜歡運動、喜歡打遊戲。
在杭州的七年,他和他的小夥伴吃喝玩樂,在杭州過得很開心。
他最喜歡做的還是電腦遊戲。當然,和現在年輕人相比,玩的都是比較老的遊戲,魔獸爭霸、星際爭霸。
那是我從高中大學最喜歡的遊戲,當時就喜歡 sky、ted、moon。我最喜歡的是 fly。
也喜歡老楊、BBC,喜歡 xiaoy,包括後面的星際老男孩。
和更年輕的醫學生說這個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他們更喜歡的是英雄無敵和王者榮耀。
他同時很關心國內的醫學生,經常和當年的同學交流,也會上丁香園論壇看看有沒有討論,但是對於規培生來說,他看到的更多的是抱怨和發泄。
如果你覺得制度不好,那就改變他;如果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
他喜歡的著名星際遊戲解說黃旭東,發的一條微信,他轉給我的。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那麼容易認輸的。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去過世界上艾滋病最多的地方
1 年前,當時他還在做住院醫生二年級,儘管壓力很大工作繁忙,他還是報名參加了去博茲瓦納的志願者項目。
那裡是非洲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方,但是他覺得,他能用所學的知識去幫助這些人,而且很多感染病治療以後效果很好。他覺得,這樣的經歷對他很重要。
這篇文章最後匯總發布在丁香園上,他在世界上艾滋病和結核感染率最高的國家當醫生 都經歷過些什麼?有興趣的可以看下。
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抱怨是沒有用的。
王維嘉在非洲工作過的醫院
給國內規培醫生的建議
現在的王維嘉,完成了美國住院醫生的培訓。
他並沒有接下去去申請專科住院醫生掙大錢,而是選擇再回到讀書。去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讀個流行病和統計學碩士。
我覺得年輕時候沒有那麼需要錢(當然錢也是很重要的),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曾碰到一位美國老主任諮詢過,他說,做醫生是一輩子的事情,多一年少一年關係不大,但是年輕的時候,可能就一去不復返了。
當我問他,有什麼想對全國醫生,特別是中國規培醫生,以及有到美國考USMLE 的醫生說的嗎?
我從國外,間接看到(論壇、微信上反映)中國現在的規培很苦、很壓抑,學不到東西, 成天寫病歷,辦出院。
國內的培訓剛起步,確實有很多問題,但是這同時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我上醫學院的時候,曾經調查過我所在醫院的各個主任,他們都是從 78 級那年大學生過來,有的年齡大的甚至 10 年沒有書讀。當年的條件也比現在差的多。但這些人還是能夠做這麼了不起的工作,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更有信心
當然每個人前途命運也有區別,但是還是要自己心裡有奔頭,有想法。
如果大家有出國行醫,或者規培學習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也希望以後能為國內的規培盡一份力,用我的經歷知識讓大家少走彎路。
我所知道的,一定會坦誠告訴大家。
歡迎投稿,原創 1000 元 / 篇!
責任編輯:lightningwing、貓羯座
圖片來源:網路、王維嘉醫生提供


※與臨床醫學漸行漸遠的檢驗科
※警惕!CFDA 給這一常用藥增加了黑框警告
※退針頭,收東西,突然,手指一下刺痛!
※到底靠不靠譜?
※春季流感來襲,如何使用藥物預防和治療?
TAG:丁香園 |
※川普:我抓到了希拉里這個大騙子!
※在這個F罩比A多的島國,妹子們都是吃啥長大的?是時候該告訴你了……
※這個非洲部落的小夥子,耳廓很怪,擁有牛多老婆就多
※還記得這個小斯內普嗎?沒想到他長大後竟然變了樣子
※這個班長,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這個傲嬌喵大爺有點怪,不抓老鼠,專愛到處遛鳥!
※再不吃西瓜,這個夏天就過去了!
※她把雞蛋放到大米里,原來是為了這個,大家都震驚了!
※獅子的命根子被咬得稀巴爛,這個兇手得有多牛逼?
※這個叫紫茉莉的花,讓不少人都蒙圈了!
※一歲小女孩的肚子一天一天的變大,沒想到……醫生從她肚子里取出「這個東西」
※這個須子又叫龍鬚,它有一個功能誰也比不了!
※這個每家都吃的東西,吃多了容易不孕!
※少年,這個世界欺騙太多,穿裙子的不一定是萌妹子!
※村裡從不迷信的醫生,看到這個也嚇蒙了!
※這個胖子說他是希拉里大選的噩夢?
※這個小孩像霍金 卻只有半個頭 會是另外一個馬雲?
※林丹也著了模特的道兒!但這個叫趙雅淇的女子私下竟是這個樣子的!
※小伙買生蚝吃出這個東西?磕了牙卻撿到寶
※妹子,你們這個玩的有點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