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師國保衛戰,漢軍三百勇士VS匈奴兩萬鐵騎
神箭震天山——大漢軍魂與耿恭的救贖(3)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東漢王朝重新開始經營西域,並一舉收復了西域通往匈奴的橋頭堡車師國。漢軍統帥竇固遂上書東漢朝廷,建議恢復西域都護府軍政機構及與戊、己校尉兩大軍墾機構,分駐西域各地區,以備匈奴再次侵入。大軍則凱旋還朝,待休整後來年再戰。明帝准奏。於是,一個叫陳睦的人被任命為西域都護,一個叫關寵的禮賓官(謁者)被任命為己校尉,而耿恭則因功升任戊校尉,成為西域漢軍三大巨頭之一。
東漢朝廷這整個戰略與用人貌似沒問題,實則問題大大。兵法曰:「兵少則無威,軍分則勢弱。」明帝在西域留的屯田部隊少之又少,總共才四千多人,就這點兒還分屯在好幾個地方,這簡直就是在誘惑匈奴犯罪,這簡直就是在考驗漢朝西域將士的抗擊打能力。
我們來看當時東漢勢力在西域的可憐分布圖:
第一:西域都護陳睦,率兩千人之都護府直屬部隊,屯駐於西域中部之焉耆國(音煙其,在今新疆焉耆縣一帶)境內,主持西域全局。
第二:軍司馬班超,率三十六人使節團,屯駐於西域南北兩道之交通樞紐疏勒國(今新疆喀什),獨撐大局,維穩西域南道之動亂局勢。
我們這裡不妨解釋一下,所謂西域南北兩道,即以塔里木盆地為界的南、北兩條東西走向的道路。自敦煌以西,道出玉門關者為南道,道出陽關者為北道。因此,史書又習慣稱塔里木盆地以北國家(包括天山南北兩麓)為北道諸國,如車師、焉耆、龜茲等;塔里木盆地以南國家為南道諸國,如鄯善、莎車、于闐等。
第三:宜禾都尉某人,率數百人之屯田部隊,駐紮於西域門戶伊吾城,扼敦煌通往天山之咽喉。
第四:己校尉關寵,率數百人之屯田部隊,駐紮於車師前國之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東北、鄯善縣魯克沁鎮),扼塔里木盆地通往天山之咽喉。
第五:戊校尉耿恭,率數百人之屯田部隊,駐紮於車師後國之金滿城(或訛作金蒲。唐置縣,為庭州、北庭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護堡子),扼天山通往北匈奴之咽喉,與關寵互為犄角、南北呼應,防備匈奴侵入西域北道。
五部人馬之中,班超手下人數最少,耿恭所處之地最危險,所以這兩人肩上任務也最重,面對壓力也最大,他們註定不是英雄便是狗熊,要麼名垂青史,要麼為國遺羞。
此時此刻,山雨欲來風滿樓。
可是,耿恭並沒有守在金滿城裡傻等風雨到來,而是非常「多管閑事」的替西域都護陳睦做了一件大事,即耿秉前面提過的戰略計劃之第三步:派人前往烏孫發布文告,宣示東漢帝國的威武強大與澤惠天下,希望烏孫表明態度,回歸漢朝大家庭,民族團結亞克西!
烏孫作為與漢朝和親多年的友好屬國,又經歷了六七十年與中國的聯繫斷絕,現在終於找到組織,自然全國上下一片歡喜,立刻遣使獻上名馬,並願派王子入侍洛陽。耿恭隨即派使者帶著金銀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至此,繼班超在去年打通天山以南地區之後,耿恭又輕鬆貫通了天山以北地區,整個西域全面一統,回到了祖國老媽的懷抱。史稱「一通」。
自打劉秀死後,沉悶無聊的東漢歷史,終於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然而,「一通」持續時間太短了,西域是北匈奴的生命線,他們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奪回來。東漢大軍遲早要撤回國的,他們前腳一走,匈奴後腳就可以殺下來。
果然,公元75年二月竇固耿秉奉詔率大軍剛撤出西域,三月份北匈奴的兩萬鐵騎就越過準噶爾盆地,風一般殺到了車師後國國都「務塗谷城」(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城北的北庭古城)之下。
圖:北庭古城遺址里的老城牆
圖: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城內的「北庭園」廣場
車師後王聞訊,呆了,心想我的命好苦啊,去年打南邊兒殺來一萬多漢軍,今年打北邊兒又殺來兩萬匈奴軍,慘無人道的對我這個「夾心餅乾」進行「混合雙打」。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日子不好過啊,這可叫人如何自處!
考慮再三,車師後王終究還是保住了骨氣,他沒做牆頭草又去抱匈奴人的馬腿,而是親自登城指揮守御,同時向北方數十里外的金滿城耿恭兵團發出了求救信。
耿恭明白:以車師後國那丁點兒的實力,總共也才兩三千胡兵,絕對不可能是匈奴人的對手。其實就算再加上西域的全部屯墾漢軍三四千人,與匈奴大軍也是兵力懸殊,這註定是一場艱苦而慘烈的西域保衛戰,而他的任務只是堅守天山北麓一線,救不救車師,那還得等上頭命令。
然而,西域諸國百年來一心向漢的局面來之不易,能不能打是實力問題,但救與不救則是態度問題。如果他見死不救,持兵觀望,西域各族人民必然對漢朝灰心,惡劣影響一旦造成,那可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於是,耿恭在自身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向車師後國派出了三百人的援兵。其實大家也都很清楚,多這三百壯士也是不可能守住務塗谷城的,他們的任務只是爭取寶貴的時間,以等待朝廷援兵到來。多撐數日都好。在軍情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幾天已經夠耿恭做很多事情了。
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派遣軍吏范羌單騎南下,去酒泉郡請朝廷援兵與過冬寒衣,以做長期抗戰之準備(當時尚在公元75年初夏,此可謂未雨綢繆)。
第二,日夜趕工,加築城防工事,同時令人熬制大量毒藥,命士卒們喂在弓弩的箭頭上。耿恭這是要將每個漢軍士卒都武裝成「西毒歐陽鋒」,給匈奴人點顏色看看。
另外一邊,務塗谷城下,北匈奴偵騎很快就發現了這一支人數可憐的漢軍援兵,他們的指揮官左鹿蠡王得報後大笑:「三百漢虜來塞我牙縫乎?」
正在笑,三百壯士已經義無反顧的,向兩萬匈奴軍隊,發起了暴風驟雨般的襲擊。
事發突然,北匈奴人措不及防,一時間被殺的人仰馬翻,哭爹喊娘。
左鹿蠡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百人也敢衝過來,漢軍把自己這兩萬鐵騎當成什麼了,兩萬螞蟻?兩萬草芥?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左鹿蠡王下令:留一萬鐵騎繼續圍攻務塗谷城,而自率另一萬,將沖入陣中的漢朝援兵團團圍住,四面輪番攻打,毫不停歇,不留餘地,以最快速度解決戰鬥。
然而,大半天的時間過去了,三百漢軍巋然不動。雖然他們一直在戰鬥,連飯都沒能顧得上吃,飢餓疲憊到了極點。
眼看就要撐不下去的車師後王,被城下三百漢軍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漢不負我,我又豈能負漢?傳令下去,各部須堅守城池至最後一刻,妄言降者斬!
左鹿蠡王明白了,不先拿下這三百漢軍,就無法瓦解車師守軍的鬥志,就無法破滅車師後王的最後一線希望,當然也就無法保住大匈奴鐵騎的顏面。
在這種情況下,左鹿蠡王只得命令:大軍晚上也不休息了,繼續戰鬥,車輪戰,總之不給漢人半刻喘息的機會。
匈奴人的習慣,本是從不打夜戰的,這次大概真的打急了。
漢軍將士們只得急匆匆喝一口水,再次投入戰鬥。他們舉起環首長柄的斬馬刀,策騎朝烏雲蓋頂般湧來的匈奴大軍反迎了上去,沒有片刻猶豫。
出發之時,他們已有覺悟,戰場就是他們的歸宿,直拼至最後一人一馬倒下為止。
最終,三百壯士以血肉之軀,在務塗谷城下拖住匈奴大軍一日一夜,殺敵千餘,在給匈奴人留下前所未有的精神震駭後,全部戰死,無一降者,無一被俘。
三日後,務塗谷城被匈奴軍隊攻破,堅守到最後一刻的車師後王也戰死前線。左鹿蠡王留兵數千彈壓車師殘餘力量,然後率主力向北進發,兵臨金滿城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名將英雄夢jhxlesheng,未經本人同意,嚴禁轉載


※一個小小的校尉,拯救了中國的軍魂,並多次讓史書作者淚如雨下
※他為大漢王朝滅了匈奴,卻因言獲罪,晚年凄苦,死後被篡漢者平反
※一名將功勛卓著,只不過為了獲得京城戶口,說錯一話,被流放敦煌
※兒時偷光,大了盜名,老了竊田,這就是教科書里吹噓的勤學榜樣?
※中國史上最霸氣捷報:請將這顆敵國元首的頭顱高懸在京城的胡人街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
※中國蒙古鐵騎與西方軍隊的第一次正面血戰:自損三千殺敵五人
※三峰山之戰:四萬蒙古鐵騎橫掃十五萬金軍
※史上三大最強軍:一軍擊潰金兵,一軍馬踏匈奴,一軍打垮蒙古鐵騎
※美國英雄鋼鐵騎士面前,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戰五渣
※南宋岳家軍:唯一能與金國鐵騎抗戰的軍隊
※他是戰國第一名將,滅十萬秦軍精銳,殺十萬匈奴鐵騎
※遼金之戰,女真用三萬鐵騎橫掃一百多萬遼軍
※道光朝八旗軍都慫?五百八旗軍大破1萬烏茲別克鐵騎
※二馬為防胡宗南染指河西軍政,下令10萬鐵騎血戰西路軍!
※世界三大絕殺軍刀:德國閃電斬殺,中國最強蕩平倭寇削平蒙古鐵騎
※三國北方霸主之戰二:涼州鐵騎+白馬義從,天下無敵
※美陸軍中型部隊鐵騎:斯特賴克裝甲車
※《狼圖騰》中狼的戰術,蒙古以三萬鐵騎殲滅十五萬金軍精銳
※兩千年前,漢軍鐵騎和羅馬士兵對戰,結果令人意外
※千年帝國的鐵騎:拜占庭農騎兵的勝利
※八大超級騎兵排行,虎豹騎第五,蒙古鐵騎第二,第一太牛了
※戰爭的奇蹟:蒙古帝國8萬鐵騎橫掃28萬歐洲聯軍
※他以七千漢軍對三十萬鮮卑鐵騎,連勝47戰克32城
※世界史上三大猛刀:美國刀尼泊爾刀,最猛還是中國刀打殘蒙古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