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泉》雲水禪心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 白居易《白雲泉》
茶聖陸羽曾評白雲泉為「吳中第一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來到離蘇州不遠的天平山白雲泉,見白雲舒捲,無牽無掛;清泉淙淙,自在從容。
反思自己「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反思自己長期「心為形役」,白居易即興寫下了這首《白雲泉》。
在此,白居易早年的濟世抱負和進取銳氣已難覓蹤影;知足保和、清靜無為之意則縈繞全詩。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早在十年前(公元815年)被貶作江州司馬時,白居易就曾在《池鶴》一詩中,感嘆官場的身不由己,嚮往悠閑自在的生活。
白居易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11歲時身經戰亂,顛沛流離,飽嘗艱辛,多識民生疾苦。出仕後又任諫官,所以白居易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希望通過詩文為民請命,補察時政,懲惡勸善,激濁揚清。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白居易寫下了許多優秀詩篇:
《杜陵叟》《賣碳翁》《長恨歌》《新豐折臂翁》《上陽白髮人》……
但這些反映社會陰暗面的詩篇,沒有幾個官員會真正喜歡。被貶江州司馬後,在《與元九書》中,白居易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凡聞仆《賀雨詩》,眾口籍籍,以為非宜矣;
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
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
聞《登樂遊園》寄足下詩,則執政柄者扼腕矣;
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
事實上,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的根本原因,正是這些詩歌。44歲被貶江州,則成了白居易思想的轉折點。此後的白居易,兼濟天下的銳氣已淡出內心,獨善其身的情懷將伴隨其後半生。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
吃盡苦頭後,以直諫著稱的白居易,再也不想說話。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詠懷》)
悟性極高,深通禪理的白居易明白:僅僅不露聲色,遠遠不夠;心中泯滅是非,無嗔無執,才是釜底抽薪。
從此,獨善其身的白樂天人如其名,寄情詩酒,棲心釋氏,樂天知命。隨著胸懷日益寬廣,內心日益明朗,白居易的眼中已不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不再是「杜鵑啼血猿哀鳴」。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遭貶7年後的白居易,在赴任杭州刺史途中,寫下了這首《暮江吟》。此時的白樂天,內心明凈似彎月,世界圓潤如珍珠;一切都那麼養眼,一切都那麼悅耳,一切都那麼喜人。
不知不覺中,白居易眼中花上的刺,已然轉換成心中刺上的花。
白居易出身於太原仕宦之家,其祖父、外祖父、父親都是詩人。從「居易」「樂天」這樣的名字,可見其父輩對佛道文化的獨到理解。
白居易自幼受佛教影響,晚年捐資修繕洛陽香山寺,並常住寺中,自號「香山居士」,死後亦葬於香山寺北側。
佛教信徒分為出家信眾和在家信眾。在我國,通常把在家信眾稱為居士,即居家修道之士。
如李白,稱「青蓮居士」;
司空圖,稱「耐辱居士」;
李煜,稱「蓮峰居士」;
歐陽修,稱「六一居士」;
蘇軾,稱「東坡居士」;
秦少游,稱「淮海居士」;
周彥邦,稱「清真居士」;
李清照,稱「易安居士」;
朱淑真,稱「幽棲居士」;
范成大,稱「石湖居士」;
辛棄疾,稱「稼軒居士」;
倪瓚,稱「雲林居士」;
唐伯虎,稱「六如居士」;
徐渭,稱「青藤居士」;
李贄,稱「溫陵居士」;
蒲松齡,稱「柳泉居士」;
曹雪芹,稱「芹溪居士」;
翁同龢,稱「松禪居士」
……
道家尚無,佛家談空。道家主張放下成敗得失,順其自然;佛家認為煩惱源於慾望,心宜清凈。空無思想正是佛道兩家的結合點。
這種空無思想,最終轉化成了中國人的知足樂天,轉化成了中國人的平常心。
我常對學生講,文學史上的偉人中,屈原和陶淵明都不值得效仿
,他們一個精神太痛苦,一個物質太清貧;李白、蘇軾也不值得效仿,他們雖然後世受人景仰,但生前並不成功。真正值得大家效仿的是白居易。既拿得起,也放得下。既能走向成功,也能走向幸福。
晚年白居易自號「醉吟先生」,寄情詩酒,棲心釋氏。但他並未學陶淵明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吏隱」之路:既穩保富貴,又遠禍全身。
在暗流涌動的官場,白居易已經走向圓潤而從容;為官之餘,則悠閑而自在。
其《香山寺》一詩寫道:
「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複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其《香山避暑》寫道:
紗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踏翠微。
一路涼風十八里,卧乘籃輿睡中歸。
其《晚歸香山寺因詠所懷 》寫道:
我年日已老,我身日已閑。
閑出都門望,但見水與山。
……
朝隨浮雲出,夕與飛鳥還。
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險艱。
……
「禪」的含義是靜思,即靜中生慧。看看山,看看水,看看鳥,看看雲,看看書,聽聽風……衣食不愁,隨遇而安,清閑逍遙,歡喜無限,「神靜何須卜,心閑即是仙。」
生命已如行雲流水。晚年白居易,或流連雲水,或寄情管弦:
「終朝對雲水,有時聽管弦。」
(《郡亭》)
或安享天倫,或縱意詩書:
「行行弄雲水,步步近鄉國。
妻子在吾前,琴書在吾側。
此外吾不知,於焉心自得。」
(《自餘杭歸,宿淮口作》)
「又慚雲水間,鷗鶴不我疏。
坐傾數杯酒,卧枕一卷書。」
(《和朝回與王鍊師游南山下》)
或長歌獨酌,或乘興閒遊:
「閒遊來早晚,已得一周年。
嵩洛供雲水,朝廷乞俸錢。
長歌時獨酌,飽食後安眠。
聞道山榴發,明朝向玉泉。」
(《閑吟二首》)
飽讀儒家詩書的白居易,當然不可能真正拋開「志在兼濟」的價值取向。大乘佛法「普度眾生」之念也不可能不影響他。經歷苦難之後、已經走向成熟圓潤的白居易,仍然保持著當初的善良,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原則。
不管是他48歲做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時,興利除弊重農桑,還是他52歲做杭州刺史時,體恤民情修「白堤」,都是深受百姓愛戴的。他56歲蘇州刺史離任時,數十萬蘇州百姓揮淚相送:
「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
(《別蘇州》)
「菩薩」一詞,「菩」的本義是智慧,「薩」的本義是慈悲。既以智慧度己,又能慈悲度人者,即菩薩。智慧而慈悲的白居易,最終官至刑部尚書。他75歲去世時,唐宣宗曾寫詩悼念: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此詩可算白居易成功人生的最好註腳。
後記:
重慶市內有兩處景點與白居易相關。
其一是忠縣白公祠,明崇禎三年為紀念白居易曾任忠州刺史而建。
其二,現代四川軍閥白駒,自詡為白居易後代,借白居易名號,把自己的公館取名為「香山別墅」,後被軍統改建為著名的「活棺材」——「白公館」。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不便處立即處理)


※過度搶救無疑是對親人的「凌遲」
※莫言演講:哪些人是有罪的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具有場性,漢字的能量信息場
※高人品評《三國演義》之諸葛出山
※科學發現:人們患的所有病種的原因都可以歸為是細胞出了問題
TAG:德義太極 |
※養心音樂《雲水禪心》清逸逍遙,盡在雲水中
※一曲《雲水禪心》身如清泉洗滌,心若蓮花燦開
※書劍漂零 雲水禪心
※蘇軾的仙氣 雲水堂
※雲水禪心菩提文苑悅讀
※南靖·雲水謠田螺坑
※雲水游——古城麗江
※「雲水大師」陸儼少教你畫雲水!
※雲水山川:陸儼少山水高清圖集
※歌飛滇西雲水間
※翰林苑詩話之何處雲水不禪心?
※如雲如流水,禪心無所住-雲水禪心
※山東沂源縣旅遊扶貧「火」了雲水瑤
※熊亮:梅花三弄 雲水蒼茫 文/北風
※如水良辰,溫一壺白月光,撫一曲雲水禪心……
※雲水禪心:無客不東坡
※雲水詩心 古體組詩
※蒲團之上,雲水禪心
※丹青墨彩 韻化雲水風度 楊天佑山水畫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