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10尾成年中華鱘身藏追蹤器放流 系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

10尾成年中華鱘身藏追蹤器放流 系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


10尾成年中華鱘身藏追蹤器放流 系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




10尾成年中華鱘身藏追蹤器放流 系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

昨天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中華鱘



通訊員黃芹 趙睿攝


本報記者胡蝶 通訊員黃芹 趙睿

昨天上午,10尾成年中華鱘和1000尾中華鱘幼魚坐了6個小時長途汽車,從荊州來到武漢長江邊上,然後坐著「滑滑梯」,歡快地游進了長江母親的懷抱。10尾成年中華鱘身上植入了定位追蹤器,行蹤隨時能被科學家監測到。


這是武漢首次人工增殖放流中華鱘。


放流享受「貴賓待遇」


3月1日,長江流域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至6月30日結束。


昨天,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武漢市農委等,在位於武漢江灘三期的漁政碼頭進行人工增殖放流。

除了放流胭脂魚1萬尾、規格1斤至2斤的四大家魚2000多尾,這次還來了往年沒有的貴客、稀客,那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活化石中華鱘。


為迎接貴客,躉船上架起了半米寬的放流槽。過去放流四大家魚和胭脂魚,就是簡單地把裝魚的塑料水袋打開,直接往江里倒。


吸著氧從荊州來漢


10點左右,一尾黝黑皮膚、胖墩墩的中華鱘正躺在運輸車裡吸氧,被工作人員夾進擔架里,搬到放流槽上。伴著槽中嘩啦啦的流水,中華鱘一陣撲騰,滑進了長江,入江後使勁拍了拍尾巴,濺起水花,似乎在向船上的人告別,然後游向深處。


長江水產研究所荊州基地太湖試驗場羅江介紹,這10尾中華鱘成魚,最大的19歲,身長2.8米,體重300多斤,其他的6歲至10歲,一兩百斤重。1000尾魚苗都是4個月大。

它們都是在荊州基地繁育的。從荊州到武漢,兩輛各載著6噸水和氧氣罐加5尾大中華鱘的專用活魚運輸車開了6個小時。


體內植入了追蹤器


這10尾成年中華鱘來漢前做了個小手術,科學家在它們腹部開了個小洞,植入了編號不同、能顯示水深的超聲波定位器,電池可以用6年。


追蹤器呈圓柱形,約三分之一筷子長。通過這個內置小儀器,中華鱘不論游到哪兒,都能和人類「保持通話」。長江沿線建有多個監測站接收「鱘信號」,看看它們是不是入海了,是不是回來了。信號只能在淡水運用,中華鱘如果游進海里,便會失聯。

天敵其實是人類


在人工基地生活了上十年,一朝被放養,中華鱘還能適應野外生存嗎?市農委漁政處向軍說:「魚苗太小,生存能力可能弱一點,成魚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它們的未來充滿了艱難險阻。」


「作為一億五千萬年前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鱘的天敵很少,適應大自然不成問題。中華鱘現在的天敵是人類。」向軍說,投入大自然的中華鱘,面臨的是惡劣的生存環境。從江到海,從海到江,幾千公里長途跋涉,長江漁網多,近海捕撈強度也不小,加上餌料減少、水質污染、產卵場被破壞、誤傷誤殺,中華鱘生存不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荊楚網 的精彩文章:

襄陽一幼兒園10多名幼兒集體出現嘔吐癥狀
湖北首屆「荊楚工匠」揭曉,看看他們都有哪些巧奪天工的手藝
東湖高新區花山小學全面普及戲曲廣播體操
重慶人結婚「零彩禮」 網友:真是彩禮界的一股清流
計劃探測火星後,中國又瞄上太空「流浪者」

TAG:荊楚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武漢創客發明「黑科技」機械臂 半年賣了600萬
武漢理工大學「傳統工藝美術之旅」暨2017年湖北非遺作品展成功舉行
中甲第20輪前瞻 武漢或被甩離沖超集團 榜尾兩隊為保級死拼
2017中國武漢 國際泵閥展9月7日在武漢拉開序幕
2017中國新一線城市排名發布 成都杭州武漢位居前三
武漢已湧現78個「中國好人」
武漢6家企業上榜中國500強,武漢金控首次上榜
被遺忘1931年大洪水:三分之二中國受災,武漢水中浸泡2個月
10萬外地遊客武漢「開趴」 鬥魚嘉年華3天吸引35萬人次入園
中國五年發現1445種新病毒 近六成樣本武漢專家採集
天津足協青訓中心2005年齡段球隊赴武漢參加2017年全國青少年男子足球U12秋季足球節
武漢文身店成年輕人大本營 年輕人文酷炫圖案
中國解放軍ZBD03輕型空降戰車在湖北武漢進行訓練
武漢女大學生裸貸5000元滾成26萬元 裸照被發給父親
武漢3位青年農民造「殲20」模型機 歷時14個月耗資20萬
中國第一座網紅小鎮落戶武漢,100位知名網紅主播入駐;上半年上海主要行業職工主動離職率為10.3%
2017武漢城建年中盤點 大武漢速度就是這麼6!
英國人創建協和前身 150年前武漢科教比肩全球頂級水平
紀念長江大橋建成60周年藏品展在武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