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提及鳳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農村改革的勵志神話-小崗村,這個小縣城曾經一度是貧窮的代名詞,然而,不為人知的是歷史上的鳳陽,竟然是中原最後一處「龍眼」這條龍脈最難判斷,最後是賽諸葛劉伯溫發現了它。

果不其然,鳳陽一對乞丐夫婦生下一子,便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曾說過「鳳陽,朕故鄉,黃陵在焉」為了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朱元璋一直想把鳳陽作為首都,當時還派了百萬工匠前去修建中都,

後來卻被劉伯溫阻止了。鳳陽也就成曇花一現的「廢都」。不然,明朝的首都也就不是後來的南京和北京了,也許歷史會是另一種樣子。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1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就開始盤算都城的選址,他曾經親自跑到卞梁考察,派出太子到關中考察,派劉伯溫考察開封,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決定將都城建在老家鳳陽,調遣了百萬工匠在鳳陽大興土木營建中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中都皇城故城遺址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神機妙算劉伯溫》劇照

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墓,當年他父親下葬時,連一口棺材都置辦不起,因此他決定父兄屍骨挖出,建地宮、重新豪華下葬。也就是遷祖墳。

按照喪葬習俗,只有家門非常不幸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遷祖墳改風水。很顯然,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一路順利地很,若貿然遷祖墳恐怕好運也沒了。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明皇陵

劉伯溫上奏說遷墳恐泄山川之靈氣、不利於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朱元璋聽了十分害怕,遷祖墳的事就此罷工。而是在原址上建了高大的墳頭和豪華的享殿。正是因為沒有遷葬,明皇陵也成了中國古代唯一沒有地宮的皇家陵寢。但是明皇陵的規制一點也不比北京、南京的差。只是鮮有人知。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明黃陵

祖墳沒有遷成,營建中都的工程也成了「半拉子工程」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國庫財力不足,另一方面還是風水的問題,劉伯溫推算後覺得此處風水不足以支撐一朝王脈,他上奏朱元璋「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建議把都城選址在南京。其實一開始選址的時候朱元璋就考慮過南京,不過他覺得南京的「帝王之宅」太多了,兜兜轉轉,南京還是成了大明朝的首都。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明中都古樓

2

根據鳳陽所處山勢,劉伯溫推斷,鳳陽是中原最後一處「龍眼」而且是一條非常難以判斷的平地龍脈。「龍眼」是什麼來頭?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說龍眼必離不開龍脈,龍善變化, 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古代風水學上借「龍」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龍脈就是指綿延的山脈,是藏風蓄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找龍脈其實是找「龍眼」。一般龍眼多指帝王之氣集聚之地。像我們熟知的古都開封、西安等都是「龍眼」。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雖然鳳陽是一處龍脈也出現了天子氣象,但是劉伯溫卻極力勸諫朱元璋不要建都於此。

這是為什麼呢?

真正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鳳陽所處的平地龍脈屬土龍,土龍耗地力和人氣較多,一旦建都必須厚植培元,否則一旦被人所斷,龍脈也就斷了。且土龍尚德不尚險,難守。朱元璋殺伐戾氣太重,即便他自己可安穩高居,讓子孫後代守住江山也很困難。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明中都古城牆遺址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鳳陽鄉黨勢力對皇權存在潛在威脅。自小饑寒交迫的生活使他對家鄉一往情深,有著其他帝王所沒有的濃厚的鄉里情結。朝中的文臣武將有許多是從鳳陽帶出去的。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一旦正式在這裡建都,這些功臣就會利用家鄉盤根錯節的宗族、鄉里關係拚命地擴大其個人勢力,從而對皇權構成威脅。加之又都沾親帶故的,處置重了是六親不認,處置輕了是偏袒殉私。搞得皇帝也里外不是人。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3

鳳陽花鼓戲有句戲詞流傳甚廣:「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蝗蟲鬧饑荒……·人們還有一種普遍的印象,鳳陽多乞丐,鳳陽乞丐愛打花鼓。朱元璋真的是鳳陽人民悲慘生活的災星嗎?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這樣,朱元璋:這個鍋我不背!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鳳陽「十年九荒」其實與朱元璋一點關係也沒有。據 《明史·五行志》 記載,整個明王朝存在的 276 年中,發生水旱蝗雹災害竟達 428 次、 年均近 1.6 次。鳳陽受災首當其衝,其災荒嚴重的重要原因是黃河奪淮,明清兩朝為保漕運而犧牲淮河中游利益也使鳳陽災荒加重。所謂十年倒有九年荒,應當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

黃河奪淮發生在十二世紀,此時朱元璋還沒有出生。朱元璋在位的 31 年,淮災尚處於頻發的早期。鳳陽府並無 「十年九荒」 的現象。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元史 五行志》也寫到元成宗「大德二年四月,燕南、山東、兩淮、江浙、燕南屬縣百五十處蝗」。大德六年七月,「大都涿、順、固安三州及濠州鍾離、鎮江丹徒二縣蝗。」從中可知,元朝時期,朱元璋的老家(鳳陽最早稱鍾離)以及更大範圍的安徽一帶經常鬧大旱饑荒。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還有那句婦孺皆知的鳳陽歌由於朱明王朝推行思想禁錮政策,不具備產生 《鳳陽歌》 的政治條件。至今沒有發現明代 《鳳陽歌》 的任何資料,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是乾隆中葉出版的戲曲唱本《綴白裘》。

其實在明建立之初,鳳陽人民對於朱元璋一直是讚頌的,原因就是他登基後對鄉里恩澤有加,這一點史籍記載確鑿。

但是明朝的200多年間鳳陽一直天災不斷,清朝時政府為了壓制「反清復明」的念頭,便在花鼓戲裡添加了許多政治成分。短暫的歌頌後便更多的轉為怨聲載道了。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鳳陽花鼓

4

由於連年災荒,打花鼓唱小曲成了百姓活命謀生的手段,災民們編唱花鼓的作用是為了討飯,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逆襲神話人盡皆知,雖然他登基之後扶植家鄉,但是鳳陽仍然是出了名的乞丐鄉。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跟朱元璋是脫不了干係的。為了充實家鄉,也為了消滅南方豪強,他下令遷江南富戶到鳳陽定居,不准他們離開。這些人被迫放棄原來優約的生活,背井離鄉、思鄉之情日甚,有人想出了假扮乞丐回到故土的辦法,但是大宅已被別人佔據無容身之地,只好又乞討回鳳陽。更多人學到了這個辦法,跑回家鄉一解鄉愁。於是鳳陽的乞丐越來越多。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乞丐劇照

據《明史》記載洪武八年「二月甲午,宥雜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謫鳳陽輸作屯種贖罪。」把犯罪的人送往鳳陽種田贖罪。洪武九年十一月,「徙山西及真定民無產者田鳳陽。」遷徙山西和河北真定沒有產業的人到鳳陽種田,安身立命。可見朱元璋並非只是把有錢人遷到了鳳陽,還把許多罪犯和無產的窮人也遷了來。

小小的鳳陽縣,一下子湧入了百萬人口,人口太多導致糧食根本不夠吃,造成了大量的家鄉人民被迫外出乞討。

5

鳳陽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古都城,

儘管只是曇花一現,

但是據專家考證,

現存的古中都城遺址的

建築規模與質量都遠超北京、南京的故宮。

歷經六百年余載,

中都城內外建築皆毀,

僅剩皇城午門、西華門台基及1100米長的城牆,

但觀其舊址和遺物,

仍可見巍峨壯觀之一斑。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古中都城遺址仍有5項雄踞歷代都城之首:


午門石雕最多最精緻

蟠龍石礎最大

皇城護城河最寬

皇陵石像雕刻群最多

鼓樓台基最高

具體見下圖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有個龍興寺,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建於洪武十六年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很大淵源關係.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龍興寺

來到鳳陽,皇城建築是必去之地,此外,鳳陽還有許多地方值得一游。在鳳陽縣城南有個韭山洞,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菜而得名,距今已經有5億年歷史了為喀斯特溶洞。洞中留有許多唐宋題刻。朱元璋初起義兵時曾在此據山屯兵。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韭山

狼巷迷谷風景區距離縣城35公里,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個景區,整個風景區石灰岩溶地貌是一大特色。佛教文化濃郁。禪窟寺初名桃花寺,漢武帝年間建成蘇軾還曾來此遊玩,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禪窟寺

後寺廟毀於抗日戰爭戰火中,現存的禪窟寺是1993年重修的,狼巷迷谷古時是野狼經常出沒的地方,當地山民稱為狼巷。其間地形獨特、明谷暗澗、溝壑縱橫、穀穀相通。許多人到這裡都會迷失方向。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禪窟寺

找禪窟洞是一個天然溶洞,因古代禪窟寺里的和尚常在此坐禪誦經而得名。洞內氣溫常年保持在17度左右。夏季洞內潮濕,秋、冬、春三季比較乾爽。禪窟洞總長3000多米,現開發了500多米,是天然的迷宮。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這個小縣城十年九荒,劉伯溫說它是中原最後龍脈,險成明朝都城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代文保 的精彩文章:

美國風水最好的建築,建在瀑布上,水聲有助於睡眠
河南一偏僻山村,住著大明開國皇帝後裔,村內有皇帝用過的寶物
中國貴族的最後遺存:一座無法被超越的頂級豪宅
探秘非洲新娘集市:可隨意買賣,離婚女人比處女更受歡迎
這個小鎮被稱美國第一「鬼城」,空無一人猶如世界末日

TAG:百代文保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朝代原本偏居一隅,遷了都城奪了龍脈,不到十年便一統天下
千年來,武則天的陵墓,無人盜,是龍脈還是兩大高人!
一千五百年前,華夏漢族差點滅族,誰保住了華夏龍脈?
中國三個超級帝王陵,都葬在崑崙龍脈,也都千年無損,只是巧合嗎
百年前破敗的小島,竟是黑手黨龍脈,如今已成為世界巨擘
一王朝兩次遷都只為奪人龍脈一統天下,百年之後連自己都被人同化
傳說中的中華三大龍脈,「萬龍之祖」又是哪裡?
這座小城出過八位帝王,卻被人斷了龍脈。如今,這裡丁字變通途!
佔據北京龍蝦界的半邊天,「龍蝦大王」的龍脈蝦城你知道嗎?
故宮的三大殿,北京城龍脈之所在?
大清朝的龍脈真的是在鹿鼎山嘛?揭秘大清龍脈一說
百年前最顯赫一省,存在十六年,被拆分後割斷龍脈,中國元氣大傷
秦始皇陵就是中國龍脈所在,為什麼秦朝還會二世而亡?
至今:崇禎與李自成自毀龍脈,讓多爾袞白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大清朝的龍脈真的是在鹿鼎山嗎?揭秘大清龍脈一說
秦始皇一統天下竟靠得龍脈,陵墓風水究竟有多邪乎?
古代真的有龍脈?一條龍脈對應一個王朝?我國的龍脈的始祖源竟然在這!
這三個皇帝陵墓無人敢盜,傳說關乎龍脈!
龍脈之謎!禹制九鼎安天下龍脈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