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一定要分清前後!
本
堂
拆
字
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雷打不動要做一件事,就是給兒子穿上尿不濕。這事毫無技術含量,但是作為男人,無論先天還是後天的原因,分清尿不濕的前後是個難題。最近我媳婦買了款尿不濕,非常可愛的是有一面印著「前」字,終於解決了我的難題。
所以,今天我特別想說說「前、後」。
打開《說文解字》查「前」,會出來「歬」這個字。
歬:不行而進謂之歬。從止在舟上。(《說文解字》)
這話說得特別明白,不動還前進就叫前,止在古文里是腳的意思,不是停止,不動還走就是把腳放船上了。
金文中的「前」就是「止+舟」了。
所以看金文很好理解:「歬」就是「不行而進。從止在舟上。」
「歬」是前字,那麼我們今天寫的「前」又是個什麼字啊?
前:齊斷也,從刀,歬聲。(《說文解字》)
前就是整齊的斷開,刀是偏旁發歬的音。說到這裡大家一定猜到了「前」是剪的意思。
「歬+刂」——很明顯的形聲字,也就是說「剪」字的初文,「歬」是前的本字。
可是這個字不知什麼原因,表示剪的「歬+刂」這字假借前進的「前」用了。古人就是那麼任性,那麼單純,想拿你當啥字就是啥字,道理還不好鬧清楚。較早的古書都假借「翦」來當做「剪」用。可是畢竟霸佔了別的字,那就另外再加個「刀」好了,所以有了「剪」字。
《華山廟碑》的前上面還保留著「止」。
《神策軍碑》結構嚴謹,像是剪的那麼齊整。
這個字出自王鐸筆下,保留了「舟」的寫法。
蕭散的前。
厚重的前。
俏皮的前。
草書「前」
?
王
獻
之
《書譜》里有那麼個前,看著像盤腿打坐的僧人。
搞明白「前」了,咱說說「後」。
後: 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廠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凡後之屬皆從後。(《說文解字》)
許慎告訴我們說:後是繼承王位的君主,也就是太子唄。像一個側立的人形下面一個口,是在發號施令宣告四方。
後在古文里,當作君主的意思,也當作君主他老婆的意思。
這話又說回來,「後」當君主講,那「前後」又分不清了?
後的造字本義還有待研究,我們就先來看《說文解字》:「後,遲也。從彳、幺、夊者,後也。」這下好理解了,後是行動緩慢的意思,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彳+幺+夊」這三個構件都有自己的意思。彳(chì)小步走的意思,夊(suī )行動遲緩的腳,幺(yāo)小的意思,在後字中幺有絲線的含義。三部分加一起我們想像一下,小步走還用線拴著行動遲緩的腳,不落後等啥呢!
甲骨文的「後」就是線拴著腳。
小篆里加上了「彳」。
《石門頌》這後腳伸出來很長不甘落後。
褚遂良的後很俊俏。
這兩個後來自《蘭亭序》,他們的父親是「書聖」,所以他們的母親應該叫「書後」!
放了那麼多「後」該「後」駕到了。
《西峽頌》的後朴茂端莊,雍容大氣。
顏真卿筆下的後。
歐陽詢筆下的後。
這個出自才子祝枝山。
簡化漢字後,「後、後」變為一個字了,但是我們創作書法作品一定要分清。
以前,網上流行一張照片,某名嘴為潘曉婷題詞「九球天後」。估計就是覺得「後」是「後」的繁體字,寫出來還挺有學問的樣子。但是想想總共打九個撞球每天落後,還真不值得題詞!應該寫作「九球天后」么!
「天后」、「影后」這詞在娛樂新聞里很常見。「太后」這詞到隆裕那兒沒能空前,反正絕後了,現在除了古裝劇我是沒看人用過。
這樣咬文嚼字,有點犯矯情。我們還是按照今天推行的標準簡化字說說「前後」。現在,前後即表示空間順序,又表示時間順序。比如笑的「前仰後合」就是空間概念,處事要「瞻前顧後」就是時間概念。
說了那麼多,歸根到底就是想叫大家分清「前歬後後」。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天津印社社員、現供職於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

※崔寒柏書法新作微拍預展(3月1日20:00開拍)
※就算老公什麼書協會員都不是,在我心裡,他依然是最牛逼的書法家
※我們臨了191幅《蒙惠帖》,你怎麼看?
TAG:書法日課 |
※學書法,為什麼一定要臨帖?
※學書法,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自學書法,一定要知道這8點!
※學書法,要懂這八個字
※初學書法的困惑,一招搞定!
※初學書法一定要從楷體學起?為什麼不能從草書學起?
※學書法,你還在傻傻分不清里外嗎!
※學書法,天賦重要嗎?
※自學書法?那這篇文章你一定要收藏好!
※為何學書法一定要用好毛筆?
※為什麼學書法一定要用好毛筆?
※學書法,你要修鍊好筆法
※學書法的人必須要懂這個,不懂這個,還談什麼書法?
※學書法的後遺症,你有幾個?
※別說學書法沒用,看完這個你就後悔沒有早點學書法了
※學書法,寫書法,看書法,你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
※學書法一定要弄懂的11種筆鋒!
※初學書法者,一定要避免這5種弊習!
※初學書法,這三個問題你一定會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