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點擊上方「章黃國學」可訂閱!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李煜暉


一、橫逆之來

我小時候干過兩件蠢事。


一次是鄰居冤枉我偷了他家的鴿子。因為我總爬上他家院牆,看白鴿出入巢穴,飛舞盤旋,有時一坐就是一個下午。直到有天鴿子少了一隻,他們認為是我抓走了。我媽並不考慮我個矮、腿短、跑得慢等客觀事實,打了我的屁股而且禁止反駁。從此我對「智子疑鄰」「疏不間親」等成語發生了懷疑,並在此後一個多月,經常坐在院牆上研究剩下的鴿子。終於有一天,我抓住其中一隻送給了班裡同學。然後得意洋洋地告訴他們,這回真是我乾的,咱們扯平了。結果我媽又打了我的屁股,但我不再反駁。


還有一次是同學小明流鼻血,硬說是我打的,因為他找我抄作業我不給他抄。當時的情況是他在教室里流鼻血,而我正在專心致志上廁所。我爸並不考慮我鞭長莫及的客觀事實,打了我的屁股而且禁止我反駁。一周後,我把小明騙到小樹林兒,只一拳,他的鼻血就流下來。我對他說,咱們扯平了。接下來的故事大同小異,不多說了。


長大以後才知道,人生而有屁股,就免不了挨打。有時候你好好地在那發獃賣萌,沒有侮辱誰,也沒有損害誰,更沒有違法犯罪,欺凌弱小,突然就會有人理直氣壯來打你的屁股並且禁止反駁。


這種事說白了叫「受委屈」,古雅一點就是「橫逆之來」。「橫逆」一詞,古人常用,據說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趙岐解釋說:「橫逆者,以暴虐之道加我也。」

林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是帶著自己的老婆去岳廟燒香。


人生而有老婆,就難免被調戲。於是高衙內調戲了他老婆。林沖聞訊趕來,舉拳便打,一看是領導親戚,又放下了。一舉一放之間,他想:


一.這小子誰都調戲,並不是專門針對我老婆。


二.只是言語上的騷擾,沒有實際內容。


三.這是偶發事件,不會是連續劇。

四.我揍他一頓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不值。


從這一點看,林沖比小時候的我聰明太多。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二.人和人不一樣


如果遇到同樣的事。


武松會怎麼辦?管你什麼高衙內,先打一頓出氣,再去太尉府辯理。你要把我關起來,我就越獄。你要發配我,路上又想派人弄死我,我就先弄死派來的人,再殺回去血濺太尉府。


魯智深會怎麼辦?啊哈,原來你就是高衙內!即使調戲的不是我老婆,既然撞到洒家手裡,就先打死吧。打死之後呢?再說再說,誰有工夫想這些事。


李逵會怎麼辦?高衙內還沒來得及回頭看,已經被一板斧劈成兩半。他到死也不知道是誰劈了他,李逵也不會在乎今天又劈了誰。


金聖嘆說,別的人寫書,不管寫多少人,都是一個樣。《水滸傳》寫一百零八個人,就是一百零八個樣。這馬屁拍得有點過,但就一二十個主要人物來說,並不誇張。


人和人本來就不一樣,施耐庵寫得好,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常識。


橫逆之來,大多數都逆來順受,比如金翠蓮,沒有反抗的心,更沒有反抗的力,一個屠戶都能把她欺負到尋死覓活。


武松不同。他耿直,喜歡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他精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對我講義氣,我更講義氣;你想引誘我、欺負我、陷害我,我非打回去不可。景陽岡上的大蟲、靈位前的嫂子,獅子樓上的西門慶,鴛鴦樓上的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跑不了。


魯智深更不同。武松身受橫逆,才以直報怨。魯智深沒人敢惹,卻比武松還忙。路見不平,見一個幫一個,幫一個活一個;遇上強橫,見一個打一個,打一個服一個。「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野豬林里,他對林沖如是說。金聖嘆道,這二十幾字直令「天雨血」「鬼夜哭」,太仗義了,太感人了。魯智深不是人,是佛。人哪來的洪荒之力見天兒去普渡眾生?


李逵又不同。他可能覺得人世間有太多「媽媽的」 的事情了(阿Q語),而自己一派天真,懶得動腦,遇到問題掄起板斧就劈過去。李逵在水滸里一負責搞笑,二負責「清道」(也就是殺人)。很多評點家說他率真爛漫,是「佛」。我不同意,他更像西方話語里的「死神」,所以混得一個「天殺星」的號。推薦一部電影——《老無所依》,殺手Anton Chigurh跟他神似——只是並沒有李逵的巧猾和無賴,他只負責清道,不負責搞笑。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三.林沖是理智的人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是要說林沖。


當橫逆之來,武松、魯達、李逵的反應,沒一個正常——武鬆開始綳得住,走著走著就跑偏。所以,他們是好漢,是菩薩,是煞星,唯獨不是正常人。


正常人什麼樣?一言以蔽之,就是遇事要想一想。想一想得失利弊,想一想後果,再決定採取什麼行為應對。


比如你老婆走在街上,被一群流氓調戲。如果你能像林沖一樣喝退他們,你還會追上去打死他們嗎?如果你不會,恭喜你,你是正常人。你不是不夠man,而是在用理智解決問題,沒有被情緒所左右。當然你會感到不爽,心情抑鬱一段時間。在這裡,情緒產生了影響,但隻影響心情,不影響決策。


和大多數好漢相比,林沖最大的區別或許就是:他有理智並且願意運用理智解決問題。他很冷靜,在乎後果。在這一點上,他更接近普通人。水滸里有這種性格的人不多,楊志身上有一點,石秀身上有一點,最典型的還是林沖。


不幸的是,理智的林沖遇到了衝動的高衙內。


高衙內不僅衝動,還很執著,不是對林沖,是對林沖的老婆。從岳廟相遇到陸謙騙林沖吃酒,這期間高衙內沒想過整死林沖,他的工作重點是林娘子,他只想把生米煮成熟飯,思想比較單純。從白虎節堂到野豬林,再到火燒草料場,整個事情的性質都變了。高衙內、陸謙、富安以及大靠山高太尉都清醒地認識到,林沖不死,生米就煮不成熟飯,所以,工作重點應該從「騙奸林夫人」轉向「謀殺林教頭」。


不論林沖如何理智,他都非死不可。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四.理智不是懦弱


非死不可的林沖,給人一種印象,就是懦弱。


陸謙如此齷齪地欺騙了你,砸了他家,帶著尖刀街上轉幾天,沒找到就完了?為啥不去堵截高衙內,堵截高俅,殺他全家?懦夫!


人家設計誣陷,要發配你去滄州,你為啥不逃跑?還主動提出休妻,說什麼免遭陷害,不要兩相耽誤?那一身好武藝學到狗身上了么?懦夫!


董超、薛霸拿開水燙你腳,一路打罵你,還要把你捆起來,拿水火棍砸死你。既然魯達哥救了你,為什麼不就手剮了他們,留著他們過年嗎?懦夫!


發配你到滄州,就低三下四打掃天王堂。派你去草料場,見朔風吹得茅屋搖晃,還想「這屋子如何過得了冬」,是打算在這定居嗎?懦夫!


我聽過不少人探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出奇相似,大家都說林沖懦弱。是統治階級的迫害讓他逐漸清醒,激發了他的反抗精神,改變了他作為中下層官吏或社會中產階級固有的軟弱性,讓他義無反顧地走向了農民起義的道路。


要這麼說,林沖得感謝高衙內。是高衙內,寧可給自己留下千載罵名,也要熱情洋溢地幫他脫離階級局限性,使他得以走上農民起義的正確道路。就沖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他不是高衙內,他是舊社會的白求恩。


據我所知,這世上有一種蛋,叫階級定性瞎扯蛋。這世上還有一種疼,叫站著說話不腰疼。雙劍合壁,得出的結論往往蛋疼。


林沖是個理智的人。白虎節堂之前,他老婆沒真受玷污,他還想把日子過下去,他不知道高衙內會這麼玩,他又不會算命。一個已婚男人,要維繫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不去刺殺高衙內。陸謙嘛,遇到可能也就辦了,沒遇到也就算了。


遇到侵犯,但不想因為衝動而動搖生活根基,這樣的男人,懦弱嗎?


白虎節堂之後,林沖馬上意識到,性質變了:高衙內這貨不按套路出牌,他盯上我娘子了,他們想弄死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估量實力,又玩不過,怎麼辦?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擺在林沖面前的,有三條路:


一.帶上老婆,集體自殺。


二.拚命,就像鍵盤俠們期待的那樣,學習武松好榜樣,讓看客們爽夠,然後魚死網破,家破人亡。


三.保命。保住自己的命,也保住老婆的命。


林沖再一次運用理智,選擇了第三條路:保命。


保命就得休妻。儘管很恥辱,很痛苦,很放不下,為了活命,大抵只能如此。


生死關頭,為了一家活命主動休妻,這樣的男人,懦弱嗎?


發配之後,林沖沒了娘子,沒了家,沒了前途。但他至少還有一樣東西:清白做人、不當強盜的權力。


對於一個有原則的人來說,世界怎麼待我是一回事,我怎麼待這個世界是另外一回事。再推薦一部電影——《釜山行》,帥帥的男主人公說: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難道看盡了世道的醜惡與齷齪,就非得自甘墮落嗎?


林沖不想落草。如果他殺了董超薛霸,他就只能落草。況且他們不過是兩條狗,殺了有意義嗎?所以他不能殺董超薛霸。這就是理智,理智是有邏輯的。


為了不當強盜而饒了兩條狗,這樣的男人,懦弱嗎?


當然,你可以說這就是懦弱。好吧,你開心就好。祝你好人一生平安,千萬別攤上事兒,因為你太容易犧牲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多數讀水滸的人,會對林沖產生軟弱可欺、膽小怕事的印象呢?我想,恐怕倒是因為現實的中國人自己活得太懦弱。當橫逆之來,不管鍵盤俠們嘴多硬,恐怕和金翠蓮父女一般,有時候沒反抗的心,大多數沒反抗的力。於是,缺啥補啥,只好崇拜武松,膜拜李逵,朝拜魯達,在他們快意恩仇的世界裡過一把乾癮。看呀,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林沖算什麼,老婆被人調戲都能忍。潛意識裡有這念頭的,應該不在少數。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很佩服小時候的自己。雖然被反覆多次打屁股而且禁止反駁,但那股以直報怨的勁兒,放到水滸傳里,跟武松有一比。而今的我經過歲月的洗禮和「良好」的教育,已經知道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只要不打屁股,凡事好商議。


於是,我依然讚賞魯達,但已經開始理解並且佩服林沖。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五.上梁山:極端理智的選擇


林沖最後還是殺人了,一口氣殺了三個。


他在山神廟裡聽到的一切讓他明白,無論他怎麼理智,怎麼讓步,高衙內都不打算讓他活下去了。


你不能不佩服,火燒草料場這條計,真是絕戶計。聰明是個好東西,把聰明用在好地方,是人才;把聰明用在壞地方,是人渣。陸謙這些人渣想得挺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雪壓到了草廳,林沖沒被立刻燒死。


這時,林沖還剩最後一次選擇:


一.逃跑。後果:逃跑就是逃犯,逃犯往往落草。


二.殺人。後果:殺人也是逃犯,逃犯往往落草。


三.自殺。後果:一了百了,但是活不成了。


這個選擇的本質是:死去,還是落草。理智的人都會選擇活著,畢竟從語法上來說,「清白做人」的中心詞是「做人」,人都做不成,所謂的「清白」有何用?


那麼,落草之前是逃跑,還是殺人?那就要看殺不殺得成。能殺,為啥不殺?我惦記你們也已經很久了。不能殺,就跑。


我想,按林沖的性格,如果陸謙多帶百八十人,可能也就跑了。然而陸謙師弟太拖大,所以,這次輪到陸謙、富安、差撥,非死不可。


畢飛宇老師寫過一篇文章《林沖夜奔,一步步走的密不透風》。別人的文章,我很少掠美,斗膽破個例:



「(林沖)將尖刀插了,將三個人的頭髮結做一處,提入廟裡來,都擺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


這一段寫得好極了,動感十足,豪氣衝天,卻又不失冷靜,是林沖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靜。這段文字好就好在對林沖步行動態的具體交代: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我想說,這句話很容易被我們的眼睛滑落過去,一個不會讀小說的人是體會不到這句話的妙處的。


林沖為什麼要向東走?道理很簡單,草料場在城東。如果向西走,等於進城,等於自投羅網。這句話反過來告訴我們一件事,林沖這個人太「可怕」了,簡直就是變態,太變態了。雖然處在激情之中,一連殺了三個人,林沖卻不是激情殺人。他的內心一點都沒有亂,在他扔掉酒葫蘆之前,他甚至還沒有遺忘那點殘餘的冷酒。「可怕」吧?一個如此變態、如此冷靜的人會怎麼「走」呢?當然是向東「走」,必然是向東「走」。



畢老師用的詞是「冷靜」,我用的詞是「理智」。冷靜是現象,理智是本質。不極端理智的人,怎麼能在殺人前後保持如此可怕的冷靜?反過來說,一個極端理智的人,如果不是連苟活的權力都被剝奪,怎能選擇落草為寇?


《水滸傳》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描寫了林沖被逼上梁山這一事實——黃世仁和楊白勞這種簡單粗暴的故事我都能寫——而在於通過一連串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的人生選擇,揭示了林沖極端理智的性格。一個極端理智的人,最後所做的極端理智的選擇竟然是當強盜,那只能說明:這個世界實在是太不理智了。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其實,好漢們上梁山的原因花樣百出。表面上看,大多數是「作」上梁山的,沒人欺負他,更沒人調戲他老婆。他自己做點開心的事,比如劫個生辰綱,劫完沒處躲,所以上梁山。後來梁山鬧大了,被官軍圍剿,又有一批人來,他們是「抓」上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等。梁山發展需要人才,徐寧、盧俊義、金大堅、蕭讓這些人來了,他們是被「騙」上梁山的。當然,宋江大哥說,是「請」上來的。


從始至終,無動機、無過錯,只是因為走投無路活不下去才上梁山的,有且只有林沖這一個。正因如此,林沖對《水滸傳》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


有些評論家直眉瞪眼地說水滸的主題是逼上梁山,這在道理上有講不通的地方:林沖是逼上梁山的,不代表剩下那一百零七個都是,更何況表面上看起來還真不是。


這事兒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林沖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林衝上梁山的故事裡,上至高太尉,高衙內,中至陸謙、富安,下至董超、薛霸、管營、差撥,共同羅織了一張巨網,卑污,歹毒,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給予了林沖全方位、立體式的迫害。這張網能迫害林沖,也就能迫害他人——事實上,他們也的確一視同仁地這樣做了。


如果說王進的出走,釋放出「亂自上作」的信號,那麼林沖的落草,則在現實層面勾勒出整個社會的無道與不公。這種無道與不公,剝奪了一個正常人最卑微的生存權,也為一切與社會秩序為敵的「盜寇」贏得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無論他們是「作上來」的,「抓上來」的,還是「騙上來」的,本質上都是「逼上來」的。


我想,這才是逼上梁山的真正含義,也是林沖之於水滸最大的意義。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六.林沖還是那個林沖


林沖還有很多重要的意義。


除了攻殺戰守這些大夥都能幹的之外,林沖是第一個上梁山的重量級人物。是他火併汪倫,力尊晁蓋,梁山才走上興旺發達的道路。晁蓋死後,又是他率先出頭,扶宋江做了頭把交椅。雖然他最終只排在第六,卻稱得上梁山的定鼎之人。


有人感慨:你看,林教頭本來是懦弱的被壓迫者,殘酷的現實讓他清醒了,他變成了反抗者。在反抗的過程中他不斷成長,變成了大英雄、大功臣。


這種說法雖不蛋疼,但比較業餘。一個好作家,不僅要寫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還要寫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這種典型性格好比娘胎裡帶出來的氣質,任它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否則這個人物就立不住。


好比郭靖,他就是憨厚質樸,忠誠倔強。大漠風沙里他是這樣,桃花島上也是這樣;對小黃蓉這樣,對黃老邪也這樣;做窮小子這樣,當了名滿天下的大俠,還這樣。他武功再高,也變不成令狐沖,變不成張無忌,更變不成楊過。如果讓他變來變去,他就不是郭靖,他是變形金剛。即便是《變形金剛》,拍了這麼多部,霸天虎還是那個霸天虎,擎天柱還是那個擎天柱。


所以,認為林沖沒有一以貫之的性格主線,總是變來變去的,未免也太小覷了施耐庵。


施耐庵其實挺狠的。林沖夠倒霉了,他還想加點料。於是,林沖又遇到了一個極品——白衣秀士王倫。王秀才對林娘子不感興趣,對林沖也同樣不感興趣。他只對坐穩寨主感興趣。


所以,儘管林沖一再表達他的誠意,還拿出柴進的推薦信,而柴進對王倫又有恩在先,可王倫就是不要他。這就有點搞笑了。娘子長得漂亮,高衙內惦記;武功高強,王倫惦記。官當不成也就罷了,落草都受人擠兌。這事誰能忍?


林沖能。


你說投名狀,咱就投名狀;你說三天內,咱就三天內;你不給飯吃,咱主動管小嘍啰要;你冷言冷語,咱就當沒聽見。要不是楊志湊趣,林沖早就捲鋪蓋走人了。


好不容易混上一個席位,王倫只讓他排第四,中間讓杜遷、宋萬做緩衝,把大名鼎鼎的林教頭排在酒店經理朱貴之上,太傷自尊了。說好的憑實力打劫,靠能力作案呢?一點遊戲規則都不講,算什麼江湖?這事誰能忍?


林沖能。


第四就第四,我會好好乾。


這就是林沖,他太理智,太有原則了:我來投奔人家,收留是人情,不收留是本分,我不能幹那殺人奪寨的事兒,這樣不夠義氣。


忍氣吞聲好長時間,晁蓋拉著一幫兄弟,帶著大包小包的生辰綱上山了。


王倫很熱情,他客客氣氣地款待了這伙牛人。然後,趕他們走。


於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幕出現了,林沖拍案而起,大罵王倫,一刀扎在王倫心窩,然後割了他的頭(這場面有些熟悉)。


你趕逐我,我可以忍,因為你不欠我的;你趕逐天下英雄,我不能忍,因為天下英雄也不欠你的。


在林沖的故事裡,「衙內奪妻」和「火併汪倫」是兩個重要的敘事單元。在這兩個單元中,林沖的性格和他的行為選擇,如果擇抽象成圖示,你就會發現,林沖從未變過。


遇到大事沒變過,遇到小事也沒變過。當林沖遇到不可一世的洪教頭時,當林沖被差撥勒索銀子時,當林沖雪夜跑路途中向莊客買酒時…...不管林沖是林教頭,林配軍,還是林逃犯,基本遵循了這樣一個圖示。唯一不同的是,他不會輕易殺人,凡是能忍的一忍到底,差不多的打一頓就算了。我突然很懷念養鳥的鄰居和同學小明,要是當年讀懂了林沖,我至少多給你們三次機會。


獨具隻眼的金聖嘆這樣評價林沖:



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算得到是理智,熬得住是忍耐,把得牢是底線,做得徹是夠狠。



金先生,如果搞一次投票,我只選你做林沖的知音。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那麼,林沖這樣的人算得上「英雄」嗎?武松、魯達、李逵,敢愛敢恨,能打能殺,直來直去,為什麼偏偏排位在林沖之後?而且,林沖為什麼是「天雄星」?我們不妨看看古人的一些觀點,或許對英雄的定義能有新的認識。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宋.蘇軾)


憂患橫逆之來,少忍以待其定。榮利爭奪之境,退讓以守其雌。(清.曾國藩)


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可以任大事矣。(清.湯斌)



按這樣的觀點,林沖當然算得上英雄,還是能成大事的英雄。但這不等於說武松、魯達就不夠英雄。人和人不一樣,英雄和英雄也不一樣,有的好懂,有的不好懂。


不是我瞎扯,林沖自己也這麼認為。大雪天,他投到水泊梁山的酒店裡。突然感傷懷抱,在那白粉牆上寫下八句五言詩: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


江湖馳譽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


這一刻,林沖暴露了最真實的自我。在人生最低谷,滿天飛雪,四野無人。


把鏡頭推回林衝出場的那一刻。那時的林沖,生活美滿,家庭幸福。他帶著自己的老婆去岳廟燒香。魯智深揮舞的禪杖深深吸引了他。他臨時決定,他要留下來看看。於是,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唯一沒變的是他自己。從菜園牆外,到水泊梁山,歷盡得失榮辱,林沖還是那個林沖。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七.尾聲


聶紺弩先生著有《水滸四議》。書中考證了梁山好漢的歷史原型和民間傳說。宋江、武松、魯達、李逵等等,或能在水滸成書之前找到一點影子。唯獨林沖,歷史、話本、戲劇,都沒有一點記載。


也就是說,林沖是施耐庵原創的。


我只能說,作為一個小說家,施耐庵的才華高到不可描述。而名著之所以為名著,也絕不會浪得虛名。


前幾天,看了一場電影,叫《血戰鋼鋸嶺》。看到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被戰友誤解和排擠,還有他後來堅持自己的信仰,赤手空拳獨自在彈雨中救助傷員,要不是經過歲月的洗禮和「良好」的教育,我幾乎就哭了。


那一刻,也不知為什麼,我突然想到了林沖。然後,我用一分鐘左右思考了人生,覺得有寫點東西的必要了。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作者介紹】


李煜暉,高級教師,西城區先進教育工作者,語文學科帶頭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領導方向博士研究生。現為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學副主任,文科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文科實驗班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國家重點課題「普通高中文科實驗班課程改革」課題組長。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聽了《萬神紀》,一起來了解華夏民族的上古神話吧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梁啟超:天下最傷心的事,莫過於看著青年一步一步往壞路上走
喈喈雞鳴:《詩經》里的雞

TAG:章黃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