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名人,比如司馬遷、唐太宗等,最想見的是誰?
推薦:鄧艾:末路英雄的悲劇人生
文/丐丏
【作者簡介】丐丏,本名張新春,遼寧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大專學歷,市作協會員,編輯職稱,喜愛文史,些有文章見媒獲獎出版,現為國企管理人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原題《想見其為人》
想見其為人,許多人特別是古人會有這樣浪漫的想法;或由於讀其書了,或由於看其畫了,或由於了解其人品了,或由於……想見其為人,通常是指向幾乎見不到的逝者,體現一種崇敬、企慕、景仰、神往、相契的心思。
——司馬遷之想見
最早有這種想法的恐怕要數太史公司馬遷了,他第一想見孔子,第二想見管子和晏子,第三想見屈原。
司馬遷說:我讀了孔子的書,想見其為人。據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所記,司馬遷應該是讀過孔子編著整理的六經五經之類的,似乎應該也會讀到《論語》。孔子卒於公元前479年,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僅從生命個體的角度看,二人便相去334年。司馬遷還說:《詩經》中有句詩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雖達不到那種高度,然而心中非常嚮往之。既不能達到孔子那個高度,更不能達至孔子那個年代見見他及其為人,司馬遷滿懷遺憾。孔子該是一個被想見最多的歷史人物,司馬遷該是想見之人數乃至次數上的真正的骨灰級代表。
在《史記·管晏列傳》結語中,司馬遷說:我讀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被他們周詳嚴謹的論述深深地折服了。既見了他們的著書,便想看看他們的行事作風。想看一如想見,行事一如為人。想看而不得看,於是便書記管晏的故事而垂之千古,讓更多人產生並能夠從文字記載的閱讀中最大限度地滿足類似的欲觀之想,這是司馬遷自覺自愿而力所能及的。書而外,管仲輔佐齊桓公能夠做到正確的照辦、錯誤的諫止,並最終達到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目的,這應該也是司馬遷萌生想看之念的充分誘因。
那麼,晏子又是何行打動了司馬遷呢?於內,晏子食不重肉、妾不穿帛,且能退思補過;於外,在朝堂上,君王有問話便直言相告,無問話便端立靜候;國有道則順命,國無道則有選擇地順命,且能進思盡忠。內外如此而事齊三世,司馬遷心服口服、五體投地,甚至表示,假如晏子在,願高高興興地為其御馬駕車——就是充當其專職司機;可見他是多麼地欲觀想見之啊!晏子真正的專職司機的妻子曾當著身高八尺的丈夫面誇其領導:晏子身高不滿六尺,為國之宰相,居諸侯之上;觀其進出,志念深沉,且能謙卑待人。對於一個男人,女人視角更有價值,也更能說明問題。
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司馬遷又有句式、口氣頗似前述之結語: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屈原志不得遂而悲;到了長沙,我站在屈原投江之處四望,未嘗不垂涕灑淚,真想見見其為人啊!先讀過屈原那些充滿激情、志望、憂患、鬱悶、悲怨、浪漫、幽幻的篇章,再駐足汨羅江邊屈原投江處,司馬遷極力想像著至少已經遠去150年了的屈原……
司馬遷記屈原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說他入朝能與君王圖議國事、擬發號令,出廷能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君王非常信任他。司馬遷還非常欣賞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君王的忠義精神,對其文簡意賅的表述能力、廉潔奉公的品行以及獨清獨醒的雙獨狀態也非常佩服。司馬遷的心情、意願和其潸然淚下的臨江之狀可以想像、可以理解。
悶在《史記》里,司馬遷想見的一定不止這四賢。
——因讀其書而想見
司馬遷前後,還有不少因讀其書而想見其人或其為人的人。
秦始皇早就欽慕韓非子,他讀罷韓的《孤憤》、《五蠹》,不禁感嘆:唉——我若能見到此人而與之同處同游,死而無恨矣!很有點兒朝聞道的架勢。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也不無遺憾地表示:恨不得與此人同時代啊!二皇帝有所不知,二此人其實與他們都是同時代的,後來也都得以相見了。前者韓非子,正當見用之際,秦始皇卻聽信了李斯的讒言,下獄治之;當韓非子被李斯毒害於獄中,秦始皇光剩死恨了。後者司馬相如的境遇稍好些,漢武帝用之而未隆未重,他自己也不慕官爵。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曾論到秦漢此二事:往昔,初見韓非子之《儲說》(與司馬遷所記不同)、司馬相如之《子虛賦》時,秦始皇、漢武帝恨不得與二人同時;後來知道同時並得見了,二人並未得到足夠的重用甚至被稀里糊塗地加罪。同時同處則心儀銳減,不知問題出在哪一方——莫非還是秦漢有點兒葉公好龍了?
現代國學大師、哲學家熊十力也想見韓非子:我讀韓非子之書,想見其為人,以近距離感受他的雄奇。雖然熊十力認為韓非子開啟的秦朝的暴政貽害天下萬世,但《韓非子》的極權主義思想很是契合了熊十力一時的政治思考,令其擊節感嘆,進而想見見這位相去已兩千多年的法術家的為人。
唐太宗讀書而想見的更多,合上書了還在那兒叨咕呢:我聽朝餘暇,觀前史,每覽前賢佐時、忠臣徇國,何嘗不想見其人!此想見其人,其實也就是想見其為人;唐太宗是圖治的,看重的當然是人的有為與否。唐太宗雖未說明具體何臣何賢,但看出來了,其大有不得跨朝代借之而為己所用之憾。
也是讀書想見的例子。清人龔煒在《巢林筆談》中講到:姜麟視陳宏謀為活孟子,未免推崇太過,然而讀其書則想見其為人,那可真是聖門高才啊!那麼這陳宏謀都有什麼書呢?這位清盛時期的巡撫、工部尚書、大學士著述頗豐,有《綱鑒正史約》《大學衍義輯要》《培遠堂文集》《女訓約言》等近百種;其為官清廉有為,歷十餘省、二十餘職。於此,我們也只能讀讀其書名了——我們會越過書而僅憑其書名便想見見書之作者么?
曾昭掄對於許多人是陌生的,一個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的人卻是大多數人熟悉的,這個人就是費孝通。費孝通在《曾著〈東行日記〉重刊後記》中說:讀曾公的舊著,想見其為人。費公記,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後,曾公仍然苦學日語,以便與日本學者對話交流,他不考慮這個工具學到了手還能使用多久。當然,費公之想見曾公應該並不僅限於此。曾昭掄是湖南湘鄉人,1920年赴美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汪曾祺散文中也曾多次提到這位後來的西南聯大教授(曽昭倫),景仰之情溢於言表。
胡洪俠在《書情書色二集》中斷言:讀其書而想見其人,是東西方讀者的共同愛好。——愛好這定義有點兒狹隘。他提到作家錢鍾書、喬伊斯被想見的故事,那是一種因欽佩而產生的比較過激的想見,讓我們看到了大作家通過其書所展現的魔力。一位女士想見寫了《圍城》的錢鍾書,結果引出了那句到處引用的名言,大意是覺得雞蛋好吃不必非要見下蛋的母雞。《尤利西斯》出版且出名後,無數年輕人想見見作者喬伊斯。一位年輕人有幸見到了,可是還不滿足,便興奮地喊道:我可以親吻寫《尤利西斯》的那隻手嗎?喬伊斯說:不可以!這隻手也做了許多別的事兒呢!喬伊斯果然鬼才——這隻手還幹了什麼,你自己去浮想吧!
南唐劉崇遠是讀其書想其人,所想乃傳說人物赤松子,想想可以,見則一如想見已逝者,是絕無可能了;其書或即《赤松子中誡經》,既然其人十有八九不存在,自然其書十有八九也是假託。因神往赤松子升化之地金華山,劉崇遠自號金華子。如此想或想見神仙的不多。
——因讀其詩文而想見
明人郁逢慶在《書畫題跋記·趙文敏白描淵明像後行書〈歸去來辭〉》中言:讀其辭,想見其為人。誰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能。誰會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會。誰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可悟知。能夠這樣駕馭出處的陶淵明確實讓人想見。
現代畫家劉旦宅編《歷代詩人畫傳》之序中有言:吾國詩歌,源遠流長,名家輩出,雖成就高下不同,而自成體貌,各有其特色。古人往矣,誦其詩,論其世,跡其平生,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想見其為人。所言沒有具體所指,統統想見!清人方浚師在《蕉軒續錄》中亦曾有類似感慨:自古名人負文章經濟,所歷之境,絕不以窮通得喪為累。唐之韓愈,宋之蘇東坡、黃庭堅,胸襟闊達,千載下讀其詩文,猶可想見其為人。有所睹則有所思,具體可列韓、蘇、黃,亦可列李、杜、歐、范。
宋僧惠洪《冷齋夜話》中記船子和尚有首佛界盛傳的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就沖此偈,惠洪便想見見船子的為人。船子和尚即唐代高僧德誠,相傳其以死證道,教喻弟子。一番教誨後,弟子善會辭行,一步三回頭,船子喊了聲:闍梨(和尚),你還心存他念么?隨即便覆舟自沉,死生不二的意氣,視死如生的寂滅。善會不再回頭。船子有《撥棹歌》39首,其中36首為《漁歌子》,皆超然清致,如:一葉虛舟一副竿,瞭然無事坐煙灘。忘得喪,任悲歡,卻教人喚有多端。又如: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拋歲月,卧煙霞,在處江山便是家。
近代聞人汪慟塵也是讀人詩而想見人之為人的。名伶汪笑儂有《記得》絕句十八章,寫怨女之怨;首一章末句是細數恩情記得不,末一章首句是凄切吟成《記得》詩,而第二至十七章皆以記得開頭,其中有句:等閑誤入天離恨,刻骨相思卿不知;記得良緣本不差,青衫紅袖兩無家……構句煞費苦心,訴情催人淚下。汪慟塵拜服於此詩之清圓婉麗,於是……可惜,幾乎同年之二汪竟無緣謀面。汪慟塵在《苦榴花館雜記·汪笑儂之詩》中另記其詩《霜林葉落山容瘦》,題即傷人。汪笑儂,原名德克金,曾任知縣,後致力於京劇。汪慟塵曾任北京《民蘇報》主筆、蔡元培秘書等職。
晚清著名詞家陳廷焯在其《白雨齋詞話》中表示想見南宋詞人張孝祥:張孝祥詞,熱腸郁思,可想見其為人。有人想見南宋文學家廖行之:其詞意篤實,切近事理,亦足以想見其為人。金聖嘆想見施耐庵:我得而讀其文,想見其為人。
有人想見乾隆年間古文、教育、詩詞、書法名家馮敏昌:百年後,誦其詩讀其文,益慨然想見其為人,其文在即其人在。——文如其人固然好,更尋常的卻是文勝其人或人遜其文。
——因賞其書畫而想見
歐陽修以人品被人想見,而其想見王羲之,不為別的,為其書法造詣:王羲之的書法短簡,初非用意,而逸筆餘興,淋漓揮灑,或妍或丑,百態橫生,披捲髮函,爛然在目,使驟見驚絕,徐而視之,其意態如無窮盡,使後世得之,以為奇玩,而想見其為人也!從《蘭亭序》出發而想抵達王羲之的還大有人在,儘管人書均高遠難及。
想見歐陽修的是清代安徽樅陽縣知縣倪廷模:以歐陽修之人品,想見其為人也。想見與被想見者之間,沒有年代、學識、地位、職業、年齡、性別甚至品行素養上的距離。蛤蟆想吃天鵝肉固然是有點兒異想天開、有點兒離譜,但若僅僅是想見見天鵝或該沒那麼難、也沒那麼不在理吧!這比喻有點兒不甚恰當,也有點兒惡毒。
唐朝同是官吏畫家的張彥遠想見前輩楊炎:我觀楊炎公山水圖,想見其為人,魁岸灑落也。想見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只要視覺獨到,不要別人理解。
——因服其品行而想見
如歐陽修,一個人高標的品儀行舉,更易順理成章地成為被人想見的緣由,當然知曉之也多靠讀。
張居正想見竹林七賢:我讀《晉史》七賢傳,慨然想見其為人,常嘆以為微妙之士,貴乎自我,履素之規,無取同途。而七賢之一之嵇康想二隱逸:我每讀《向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後漢書·逸民列傳》中有向長、台佟傳,嵇康之每讀或即此。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性尚中和,通《老子》、《易經》,讀至損、益二卦時曾喟然而嘆:我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台佟,字孝威,隱於武安山,鑿穴為居,採藥山中,屢請不出,隱逸而去。如此二人,難怪嵇康耽想。竹林之賢應該都懷有這樣浪漫的隱逸情結。
元人姚桐壽在赴任途中看見南宋吳思齊題於湖北遠安縣鹿苑剎壁間魯簡肅公羅漢見夢事詩,鄭重地想了一回魯簡肅公魯宗道:魯簡肅風範凜凜,載在史冊,每一翻誦,未嘗不想見其為人。魯宗道為人以直見長,初職右正言(掌規諫),敢於直言、實言;宋真宗曾書魯直二字於殿壁以示思念被其去職的他;宋仁宗時其曾任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等職。有一次真宗皇帝派人到家急召魯宗道,而他正在家附近的小酒館宴客。等他回來,使者對他說:若皇上怪罪你來遲了,我咋說?他說:你就一一以實相告。使者說:那樣恐怕你會獲罪。他說: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見了面,真宗果然問起,使者果然以實相對。真宗轉問魯宗道,魯回話:有故人自鄉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館招待。真宗嘉其誠實而沒有責怪。姚桐壽想見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劉邦鑄印銷印,甚於兒戲;然其正真明白,照映千古;基於此,惠洪便表示想見其為人,念想僅次於對船子和尚;如此想見帝王及其為人的應該也不會太多。清人趙慎畛《榆巢雜識》中記有人想一睹清代名宦大吏阿桂的丰采,那麼阿桂何丰采呢?據記,阿桂坐堂理政,不與人妄交一言,人見而生畏。孫士毅與和珅走得很近面,阿桂非常鄙視他,若與之一同當差,必端坐終日,相對默然。對和珅,阿桂更是不屑,同階侯朝,必相距十幾步遠,愕然獨立。清人鹿傳霖年少讀書時得知世曾有諸葛亮,為其羽扇綸巾間的鞠躬盡瘁所傾倒,進而想見其為人。近代軍閥曹錕曾表示想見三國孫吳之魯肅,修葺其墓並刻銘之:公德於斯,卒於斯,而葬之於斯。嗚呼,公足以千古!曹錕公亦足以千古!
這是一個見復想見的例子。吳沛霖與吳若凡同為清末民初的教育名家,二人曾多次相見晤談。吳若凡去世後,小22歲的吳沛霖撰文感悼:痛哉!先生卒後,及門諸子,念其勞績,為懸遺像於堂中,以為紀念。迄今登堂而望,風姿秀偉,穆然想見其為人,則先生其不死矣。睹像思人,其人又彷彿生動在眼前。知其人知其為人而復想見是可能的,比如我們對已故去的嚴父慈母。
——想見其為人與想見其人是有別的
南宋理學名儒劉剛中曾求學於朱熹。劉問:讀程頤程顥書,想見其為人。吾讀書時,亦嘗掩卷沉吟思慕,愛悅某一古人,時時彷彿欲得見其情狀,終究不得其具體,這是為什麼呢?朱莞爾而笑答曰:所謂想見者,想見其為人,非想見其人也。我們不在古人地位,亦不能到古人地位,要其所以為人處,皆可師法。從容久坐,如對古人,須從古人行事上著意。朱熹所答非常好,儘管有點兒答非所問。想見其為人與想見其人是有區別的,前者屬於形而上,後者則狹隘於形。想見其為人除了想見見其人外,主要目的還在於從其行事上尋找可師法處以思齊正己,看看其有何景行可為激勵。
我也這麼認為,想見其為人並不等同於想見其人。要知道,有的人特別是名人是經不起接觸的,一旦近距離或深交深知,其呈現的可能就不僅僅是光鮮的一面了——大多數人在為人上都有其灰暗的一面。見了其人或其某些為人,我們很可能反而不想讀其書看其畫了,儘管那可能真是好書、確為名畫。班固《漢書·揚雄傳》中引桓譚語:凡人貴遠賤近,親見揚雄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這種情況應該不少——其人不是增色而是削弱、打折了其文。
愈見愈想見、愈見愈欽佩、愈見愈五體投地的情況遠較愈見愈不的情況為少。遠道的和尚會念經是暫態,下人眼裡無英雄是穩態。瓊瑤曾言:因不了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李敖曾刻薄地說:美人便秘時,與常人無二。李敖與美女胡因夢分手雖然不能全賴便秘,但這事兒也很說明問題。
不論對同性,還是對異性,人都會對其體貌進行符合自己好惡的判斷——所謂審美(丑)是也;其判斷結果會影響我們的進一步。雖然我們認可、宣揚相對於貌的心靈美,如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之類,但這往往是理論上的或特殊情況下的。當然,日久生情的情況也是有的,前提是要過了第一日這一關;需要我們注意和警惕的是,日久生厭、審美疲勞以及日久見人心的情況更是有的。
無論怎樣說,距離產生美都是硬道理。智者會刻意迴避各種求見,保持甚或製造神秘感。愚者才張揚高調,唯恐人們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愚者存世。
——被想見令人得意
小學七年級畢業,我越級考升鎮中學九年級且名列前茅,是小鎮當時很轟動的一件事。開學後,便有許多其他班級的學生來我班趴窗戶,黑壓壓的,並指指點點、嘀嘀咕咕,他們想看看究竟誰是越級那小子!一時間搞得我很是驚恐,但也偷偷地得意——那時還不懂自信為何物。
對於當今的明星或名人,更多的粉絲是想見見其活生生的人;現代傳媒下,其人及其為人幾乎已沒什麼死角了。
對於一個在世者,被想見是一件頗令人自得的事。期待被想見,或可成為在世者的一種自勵自勉,當然誰也不會天真地期待會被所有人想見、被永遠想見。
無論生前身後,能夠被人想見(不僅僅是在為人上)都是說明問題的——想見一個壞人的為人(究竟有多壞?)的人應該不多。
想見其為人,更多的你只能設身處地,而實際上你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更加關注迷戀其所遺並以為寄託。
我想說:余讀魯(周)氏書,想見其為人。想歸想,若真的要見魯迅先生,我還真的心裡沒底——即使在天堂。
(司馬遷、唐太宗等,最想見的是誰?)
推薦: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有微信朋友圈,那麼他們會怎麼樣呢?之一
《本草》植物志之薰衣草:你是我千年的等待

※鄧艾:末路英雄的悲劇人生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有微信朋友圈,那麼他們會怎麼樣呢?之一
※《本草》植物志之薰衣草:你是我千年的等待
※崛起的《大秦帝國》真的崛起了嗎?
TAG:閱讀悅讀 |
※古人真聰明,做出來的東西就是現代人也很難看懂,比如這個
※有些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比如王菲、比如郑秀文
※都說法國是浪漫之都,或許因為那邊的女人吧,比如卡梅爾羅梅!
※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比如說我的帥氣
※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有一種美,是心魔,比如
※為什麼成龍老年後的電影,看得人很尷尬?比如《功夫瑜伽》
※男人都想做的事,比如說
※男人長得太矮,比如像郭敬明這樣子的,畫風就變了
※我小時候能看到很多奇怪的東西,比如在冰箱那裡,能看到兩個人。跟我爸媽講,他們嚇得半死,找法師來也沒弄明白,法師說等長大了就好了。
※有些人長的帥還有成績,有些人仗著帥卻忘了老本行,比如……
※最有使命感的星座,比如你!
※最好的愛情就是讓彼此都變成「腦袋不好」的人,比如鄧超孫儷……
※能吃會玩還那麼瘦,我就喜歡這些勇敢的人,比如趙麗穎唐藝昕
※西遊神話里,這個神仙比如來佛祖還厲害,但他的名字很多人不知道
※你知道嗎?幼年越丑的狗,長大了越帥氣,比如下面這傢伙!
※古代的有權勢的女人比如慈禧太后為什麼喜歡戴假指甲?
※這位清朝皇帝的喜好很特別,比如寡婦和妓女?
※在桑尼號上,很多事只有娜美才能擺平,比如勸架、管錢
※為什麼遠古時代有體型巨大的生物,比如恐龍,猛獁,巨蟒,基因還是食物,能量守恆允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