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 古裝劇中皇帝常說的「君無戲言」,最初是怎麼來的?
○
摘自《歷史從未走遠》王立群(著) , 大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請回復『轉載
君無戲言
文:王立群
「君無戲言」最早出現於周成王「桐葉封叔虞」的故事中。周成王即位之時,年紀尚幼,但也學到了作為君主經常會用到的禮儀性話語。
有一次在和叔虞嬉戲時,周成王將一片桐葉削成珪狀,並且煞有介事地說:我以桐葉冊封你。要知道,在古代,世有史官,君舉必書,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記載下來的,因此,作為史官的佚馬上奏請周成王擇吉日冊立叔虞。周成王聽到此話之後,很不以為然,說:我們在做遊戲,我只是和叔虞開玩笑呢。史佚立即義正詞嚴地說:天子沒有玩笑話,說出來的話都會被史官記載下來,然後行之於禮,見之於樂,一言九鼎。周成王一聽此言,也無話可說,於是就把叔虞封在了唐地。自此之後,周成王一生不敢有戲言,言必行之。
「君無戲言」一直以來是約束君主行為與顯示君主權威的重要方法,當然,「君無戲言」也非單純的約束詞,它是有著血的教訓的。
歷史上言必信的君主很多,說話不算數的君主亦有很多,君無戲言能夠贏來他人的忠誠捍衛,君若戲言也會釀成禍亂。
(圖)
桐葉封叔虞
貞觀初年,有人上書希望唐太宗李世民驅逐身邊的奸佞之人,唐太宗對此人說:我所任用的大臣,都是我認為的賢德之人,你知道奸佞之人是誰嗎?
那人說自己不知道具體的奸佞之人,但是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唐太宗找出奸佞之人:唐太宗假裝憤怒來試驗群臣的反應,那些不畏懼雷霆之怒,直言敢諫者,便是正直之人;那些順應唐太宗惱怒之情,逢迎唐太宗意見的,便是奸佞之人。
對於上書之人提供的所謂「妙招」,唐太宗卻認為是餿主意,他認為流水清濁與否,關鍵在其源頭,君主是為政的根源,臣民如同流水,君主自行欺詐,卻要求臣民正直,這就如同水的源頭渾濁而希望流水清澈,是根本做不到的。
唐太宗一直以來因為曹操言行多詭譎狡詐,所以深深地鄙視他的為人,如果自己採取了上書之人的「妙招」,就如同曹操一般了,這不是實施教化的根本。
所以,唐太宗回復上書之人說自己要以誠信治理天下,不想用詐騙之術引導世風,自己不會採納他的「妙招」。
唐太宗能夠成就一代功名,有著諸多原因,其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多次援引先哲之言、歷史事例作為自己以信治天下的依據。
孔子曾經提出過「民無信不立」,寧可不要糧食也要保持百姓的信任。
歷史上,項羽攻入咸陽, 已經控制了天下。
但是他公然違背懷王之約,不守信用,最終離心離德,被劉邦奪得了天下。
如果他能夠以誠待人,推行仁政,又有誰能夠與他爭鋒呢?
(圖)孔子
其實,除了上面的例子,歷史上還有很多因為無信、戲言而產生惡果的君主。
春秋時代,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到葵丘去戍守。這個人事調動是在收瓜的時節公布的,齊襄公與他們約定,等明年瓜熟時節就派人去替換他們。
兩人聽命而去,戍守一年,但是等到瓜都收完了,二人還沒等到齊襄公的人事調動命令。是齊襄公忘了這件事?不是。
朝中已有人替他們向齊襄公說明情況,懇請再發調遣令,但是齊襄公沒有答應。
連稱、管至父兩人感覺被齊襄公戲耍了,盛怒之下,他們聯合公孫無知及連稱在宮裡不得寵的堂妹,開始謀劃叛亂之舉,最後齊襄公因為自己的不守信用而命喪黃泉。
西漢時期,漢景帝有個弟弟也就是後來的梁孝王,他深得其母竇太后喜愛,起初與景帝關係也不錯。
有一次兄弟兩人宴飲,悠閑舒緩之際,景帝對梁王說: 等我百年之後會將王位傳給你。
當時因為景帝還沒有立太子,所以雖然梁王也知道景帝所說未必是真話,但內心欣喜異常,本就想立梁王為太子的竇太后自然也很高興。仗著景帝的一句承諾,加上樑王有太后為其撐腰,日漸驕蹇,夢想著兄終弟及的那一天,等待著高登皇帝寶座的那一天,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景帝立了膠東王為太子。
梁王鬱鬱不平,派人行刺為景帝出主意的袁盎等人。事發之後,他回到梁國,整日悶悶不樂,最後在懊惱與怨恨當中一命嗚呼了。
(圖)漢景帝劉啟
無論是大臣還是兄弟,因失信鬧到最後都玩命了,這樣的戲言最好還是不要講。
當然在歷史上也有君主戲言成笑談的例子。
《古今譚概》記載了一個笑話,唐玄宗想讓清勤不倦的牛仙客做宰相,怕朝中官員反對,便先向高力士詢問,以求得到支持,但是高力士認為不宜用牛仙客為相。唐玄宗本來是想得到支援,以此推行自己的想法,結果反而先被將了一軍,因此極為生氣,賭氣說:那就應該讓康某為相!因為賭氣所以說出絕不可能當宰相的一個人。結果有人將這事告知康某後,康某卻信以為真,穿著打扮一番上朝,站在朝班中,伸長了脖子等著宣布他為宰相的命令。
康某拿著個棒槌就當真,受到了時人的嘲笑,但是,康某拿著的這個棒槌是有著久遠歷史的威嚴的「君無戲言」,所以這個棒槌應該就是真的,只不過康某沒有親臨現場,沒有感受到君主的語氣而成了被人取笑的對象。
其實,康某是「君無戲言」的堅定維護者,在聽到別人傳達的玄宗的話語時,他或許也是有疑惑的,或許也有天上掉餡餅的感覺:蒼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姐姐替我說的好話呀!
但是,長期以來堅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讓他的疑惑慢慢地淡去,他的臉上也露出了傻傻的笑容。
(圖)唐玄宗李隆基
漢代樂府詩里有首叫《公無渡河》的樂歌,據崔豹《古今注》記載,一天早晨,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去撐船擺渡,望見一個披散白髮的瘋癲人提著酒壺奔走。
眼看那人要衝進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後面呼喊著不讓他渡河,卻已趕不及,瘋癲人終究被河水淹死了。
那位女子撥彈箜篌,唱《公無渡河》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其聲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
仿作一首於此:君無戲言,君竟戲言!戲言而死,將奈君何!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經典 | 100部名著,濃縮成100句話,值得珍藏
※一個弱爆的女妖精,為何能幾次三番的成功壓制齊天大聖孫悟空?
TAG:歷史大學堂 |
※古裝劇中皇帝常說的「君無戲言」,最初是怎麼來的?
※古裝劇中這幾位笑容明媚的女神 你們最愛的會是誰?
※現在看來,劉詩詩撩人的不是古裝劇,這才是她的大氣又不失風情
※古裝劇中的各種「背叛」,李煜最噁心,沈璧君我也討厭死了!
※古裝劇中那些哭笑不得的公主抱,楊穎是來搞笑的吧,胡歌生無可戀
※據說這是能趕超《琅琊榜》的古裝劇,光看劇照就知道來頭不小!
※古裝劇才是女星的顏值巔峰,熱巴楊冪劉詩詩,誰的裝扮驚艷了你?
※古裝劇里的藍衣女子,最美不是趙麗穎,也不是劉詩詩!
※古裝劇里那些最美的男神女神,驚艷的是顏值,迷人的是氣質!
※清朝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回宮場面原來是這樣的……看了那麼多古裝劇,真是騙得我好苦
※古裝劇里的「靈丹妙藥」,原來是這麼來的!
※麝香不孕,紅花墮胎,古裝劇里的中藥真那麼神奇?
※古裝劇里的靈丹妙藥,原來是這麼來的!
※古裝劇中的蒙面男女,任賢齊的最搞笑,王艷的那個真是丑爆了!
※古裝劇中那些自殺過的女子,誰最令你心疼?
※盤點古裝劇中那些經典的人物畫像,不是你說像就是真的像!
※古裝劇里的正室VS側室,知畫小燕子,皇后令妃,你更喜歡誰?
※被古裝劇騙過的人請舉手,你們知道真實的紀曉嵐是這樣的嗎?
※古裝劇中最經典的「公主」,沈傲君劉丹陳紫函,你最喜歡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