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中國進入年度「兩會時間」。


「中國的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國和最大的南海沿岸國,我們比任何國家都要重視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昨天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在場的中外記者迅速將發言人王國慶的這些精彩話語播發出去,讓世界一同進入了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美國彭博社稱,在特朗普上任以及英國將正式脫歐等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國兩會尤其受到關注。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後,中共十九大即將於今秋召開。香港《明報》稱,兩會和十九大令今年成為中國的「大事之年」。在這個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兩會尤其令人矚目。

用經濟成績回應「悲觀論」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3月2日15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今年兩會的第一場正式活動。中外記者們的第一場搶位大戰也悄然打響。13時30分左右,《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來到人民大會堂東門等待進場時,護欄外圍已排起彎彎曲曲的長隊。14時,記者入口開放,扛著大小攝影、攝像設備的中外記者們蜂擁而上,大步跑向會場。跑得較慢的記者入場時,已找不著座位了。第一次採訪兩會的印度記者阿普瓦沒找著座位,他站在門邊的過道里,但仍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之情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說:「沒關係,能站在這裡我就很高興了!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採訪兩會,我非常興奮!我特別關注中國未來經濟走勢和政策。」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圖為發言人王國慶和記者交流。


下午3時,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入場,記者們紛紛舉起照相設備,「咔咔」聲持續了五秒。人們最關心的經濟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記者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2016年GDP增速為6.7%,很多人注意到這是26年來的新低。對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有何判斷?」王國慶表示,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2016年GDP總量突破7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了6.7%,增速重返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我們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用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回應了中國經濟「悲觀論」。他強調,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的那樣,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裡,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

一些西方記者對南海問題更關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問:「中國在南海島礁部署軍事設施,如何確保南海航行自由?」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王國慶強調,南海諸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部署一些必要的國土防禦設施,這是國際法承認的主權國家的正常權利。對所謂「威脅其他國家」之說,王國慶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他說,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國和最大南海沿岸國,我們比任何國家都要重視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個別域外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航行自由」的說法完全是「偽命題」。他說,我們已會同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機制,以保證南海航道的航行安全。


「一帶一路」也是國際媒體關注的熱點。來自巴基斯坦的記者阿薩迪胸前特意佩戴印有中巴兩國國旗的胸針,他說這象徵中巴友誼源遠流長。「巴基斯坦十分關注中國兩會,大家都期待兩會公布新的經濟政策,這不僅會影響巴基斯坦,也會影響世界經濟。」阿薩迪與《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交流時多次談到兩國「一帶一路」項目的合作進展。

不過,也有人對「一帶一路」持懷疑態度。對新加坡某報記者有關「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在用錢買影響力」的問題,王國慶表示,「一帶一路」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性事業。「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果惠及世界。到目前為止,在沿線20個國家已經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目前累計投資超過了180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還有超過16萬個就業崗位。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在近兩小時的記者會期間,王國慶還回答了東北振興、香港特首選舉、企業稅負、三農問題、醫療改革以及文化自信等問題。根據全國兩會新聞中心統計,已有超過3000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全國兩會。報名記者中,境內記者和港澳台記者人數與往年基本持平,外國記者人數繼續增加。

「經濟增長目標和軍費增幅是最關注的議題」


「關於中國兩會,你需要了解什麼?」在兩會開幕前,美聯社向國際社會普及兩會知識:中國人大和政協召開一年一度的大會,將「中國式治理模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今年的中國兩會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後的第一次,特朗普「帶來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動蕩關係的新時代」。此外,今年兩會是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召開的,重點是中國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將宣布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以及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軍費開支。報道還稱,今年兩會是在一個更重要的會議之前數月召開的,那就是五年一次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去年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成了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核心。


「經濟增長目標和軍費增幅是外界最關注的議題」,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日稱,今年兩會將討論2017年中國發展藍圖,而外界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結構調整規劃、國企改革方案等將是受關注的三大熱點。此外,今年將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因此今年軍費的增幅也引發高度關注。去年中國軍費增長僅為7.6%,但隨著特朗普政府宣布增長軍費近10%,外界紛紛猜測中國今年軍費增長有可能重回兩位數。


新加坡《海峽時報》稱,中國今年的經濟目標仍可能在6.5%左右。芝加哥大學一名中國問題專家稱,與過去不同,這不是一個硬性目標,「即使最終沒有實現6.5%的增速目標,也不像過去那樣是一個大問題。相反,中國領導人事實上更想要增長質量,增速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報道稱,由於兩會是在更加重要的中共十九大之前召開的,因此兩會的重點很可能是穩定,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將得到討論。中國老百姓更關切房價、環保等問題,兩會很可能會推出針對性的措施,以適應新的口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全球市場精英也將目光投向中國。彭博社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及英國可能正式脫歐給今年的世界帶來了不確定性的風險,但中國卻成為這個世界上一塊穩定的巨石,中國2017年經濟有著巨大的潛力令市場驚訝。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和「黑石」公司等4家頂尖華爾街機構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都認為,本次會議將釋放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關鍵信號。對沖基金Weiss則認為今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將超越美股。


今年是中國「大事之年」


「『敏感年』兩會維穩如山,20米設三關卡查驗證件。」《香港經濟新聞》稱,一年一度的兩會開鑼,恰逢十九大換屆年,今年兩會安保檢查格外嚴格,新聞中心20米距離內設三道關卡查驗證件,力防一切不穩定因素。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北京從3月1日起啟動一級安保措施,禁止「低慢小」航空器飛行,乘坐長途大巴進京必須實名制購票,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增加了武警站哨。民眾也戴著紅袖標在大街小巷巡邏。

3000中外記者聚焦,「大事之年」的中國兩會開幕!



香港《明報》社評稱,除了兩會,北京今秋還將召開中共十九大,令今年成為中國的「大事之年」。文章稱,兩會與十九大關係密切。中共十九大是執政黨換屆會議,而今年兩會也是十二屆人大、政協的最後一次會議,兩會在為十九大預熱之際,也在等待十九大為自己的來年換屆作鋪墊。因此,中國今年的核心任務就是為政治大事提供保障、創造氛圍,兩會要在醞釀中國經濟今年新熱潮中,摸索出「中國經濟新方位」。


對於今年兩會,香港和台灣輿論更關注涉及自身的表述。3月1日,第五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登記結束,新一任香港特首將於3月26日選舉產生。「中央對幾位候選人有何評價?是不是已經有了意向的人選?」對香港記者的這一問題,王國慶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和你一樣,希望選舉能夠依法、有序、順利地進行,選出「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的行政長官。


香港中評社2日稱,不少香港學者認為,無論是誰當選下一任特首,都可能比以往幾屆更辛苦、更難做。如何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如何繼續推進改革、改善民生、維護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以更新更好的面貌迎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將是擺在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團隊面前的首要課題。但無論如何,「香港好,國家才會好;國家好,香港會更好」,這句實實在在的期許,始終是每年兩會有關香港議題不變的主旋律。


和香港比,台灣媒體則顯得更憂心忡忡。台灣《旺報》2日連發數篇文章,分析今年兩會將如何表述對台政策。報道稱,每年兩會,習近平都會發表重要涉台講話,為新一年度大陸對台工作方針定調,今年應該也不會例外。去年台灣再次經歷政黨輪替,民進黨重返執政,蔡英文迄今的兩岸論述被大陸方面定調為「未完成的答卷」,兩岸陷入冷對抗局面。大陸對台壓力越來越大,包括解放軍戰機和艦艇繞台巡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斷交」;台駐奈及利亞機構被摘牌趕出首都等。報道稱,「中共十九大之前,很難得出大陸對台有可能放軟的結論」。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BBC一部紀錄片,把日本兒童色情業曝了個大光!
環環走進「薩德」風波中的四家樂天門店,結果……
大數據時代,我們越來越以為外面的世界是真實的……
美新黑人文化運動時黑人高貴舊照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記者鏡頭下的1945年的中國
德國記者鏡頭下的1959年的中國!
法國記者拍攝的1900年前後的中國社會
外國記者鏡頭下的100年前美女
1948年,建國前一年,一位美國記者鏡頭下的北京!
一位德國記者拍攝的1959年中國,最後一張亮點「滿滿」
美國記者:大陸2018下半年武統台灣
2017「CRI中外記者看河南」走進國家大學科技園,40多名中外記者聚焦報道!
16年前他全程報道美國「9·11」事件,還是第一位走進白宮採訪布希的中國記者!
2016年兩會時記者們提出這些問題,2016年中國外交給出這樣的回應
死亡300萬,美國記者拍攝的1946年印度大饑荒
尼克松訪華隨行記者鏡頭下1972年的中國,那時的中國挺美
100多年前,英國記者拍的甘肅老照片!
法國記者鏡頭中的50年代中國
中國記者鏡頭下的「聯合海上-2017」
美國記者問:50年後中國會稱霸嗎?毛主席16字鏗鏘有力
美國記者鏡下1940年抗日的中國軍民 有毛澤東年輕的珍貴照片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東京 1961年的都市
美國記者出版的最新著作暢銷,想像中美2028年開戰誰會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