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死珍妃?因為她勾結太監賣官鬻爵
珍妃之死歷來是廣受關注的一個清宮鬥爭話題,人們往往指責慈禧把她投入井中處死實在狠毒。事實上,珍妃勾結太監賣官鬻爵,讓慈禧抓住了把柄,才招致飛來橫禍。
據傳為珍妃照片。
因為貌美如花、聰明伶俐、熱衷西學,珍妃深受光緒帝的恩寵,她的風頭甚至蓋過了隆裕皇后。
同為光緒帝的后妃,珍妃與隆裕所受待遇大為不同,二人難免爭風吃醋,因此結下很深的矛盾。據珍妃的娘家侄子唐海炘回憶,隆裕曾利用太監,把一隻男人靴子放在珍妃宮裡,妄圖污衊她有姦情。
這兩個人上演的就是一出典型的宮斗劇,但隆裕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背景雄厚。在後、妃的糾紛中,慈禧肯定站在皇后的一邊,對珍妃有很深的成見。
皇后與珍妃不和,說到底也是皇家的家庭內部矛盾,一般來說不要命。但當珍妃將小手伸向朝政的時候,慈禧就不能容忍了。珍妃冒險干政,倒不是說她有什麼政治野心,只有一個原因:缺錢。
1948年電影《清宮秘史》劇照,周璇飾珍妃(左),舒適飾光緒(右)。
按清宮制度,珍妃這個級別,每年例銀300兩。她出身豪門,肯定不是勤儉節約的主兒,為了拉攏身邊人又常常封賞,300兩銀怎麼說都不夠花。
缺錢怎麼辦?珍妃不可能出去找工作掙錢,只能走彎門邪道。於是,就有了她與太監聯合起來受賄賣官的劣跡。操作流程如此:官員聯絡太監,太監串通珍妃,珍妃在光緒帝面前吹風,然後交易達成。
珍妃售賣上海道官缺一事,曾經轟動一時。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江督劉坤一知其事,伯陽蒞任不一月,即劾罷之。」
一個官缺就賣出「四萬金」,珍妃當然樂意干這個一本萬利的買賣。
《清宮秘史》劇照,穿男裝的珍妃(左)。
歷經宦海的李經邁(李鴻章之子)也說:
「珍、瑾二妃,漸蒙寵幸,時有干求,一時熱中幸進之徒,多以太監文姓為弋取富貴捷徑,其昭昭在人耳目者,則癸已、甲午之間,魯伯陽之簡江蘇蘇松太道、玉銘之簡四川鹽茶道,及大考翰詹,先諭閱卷大臣以文廷式須置第一」。
瑾妃、珍妃是親姐妹,文廷式是她們的老師。可見,當時二妃賣官的內情,在官場上已有不少人知道,是公開的秘密。
胡思敬和李經邁的相關記載,在軍機大臣翁同龢的日記也有所證,而且他部分參與了此事的處理。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二十九日,翁記曰:
「(皇太后)謂瑾、珍二妃有祈請干預種種劣跡,即著繕旨降為貴人等因。魯伯陽、玉銘、宜麟皆從中官乞請;河南撫裕寬欲營福州將軍未果。內監永祿、常泰、高姓皆發,又一名忘之,皆西邊(指瑾珍二妃)人也。」
珍妃處太監高萬枝是賣官的掮客,慈禧想讓刑部將他處死,翁奏言:宜交內務府撲殺,慈禧照辦。
《清宮秘史》劇照,周璇飾珍妃(左),陳琦飾瑾妃(右)。
也就是在翁同龢寫日記這一天,慈禧太后明降懲罰瑾、珍二妃的諭旨:
「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準干預朝政。瑾妃、珍妃……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漸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為夤緣蒙蔽之階,患有不可勝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為貴人,以示薄懲而肅內政。」
由「妃」到「貴人」,連降兩級。不僅如此,諭旨發下的前一天,珍妃還遭到「褫衣廷杖」,即脫掉其衣服,用棍子責打,被打至「人事不醒,周身筋脈顫動」。
這種刑罰的要害不在於皮肉之苦,而是人格羞辱。
一年之後,二人恢復妃號,但珍妃長期幽閉於冷宮,不得自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在庚子之亂中倉皇西逃時,指使身邊太監將珍妃投井殺害。
珍妃確有嚴重違反宮規之處,再加上慈禧對她有點私仇,以及帝後的權力之爭,免不了要受到清算。至於瑾妃,多半是受妹妹的連累。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光緒皇帝最寵的妃子珍妃做錯了什麼?讓慈禧太后非要置她於死地?
※珍妃是怎麼得罪慈禧太后的?稱是她自己作死
※揭秘:珍妃犯了什麼錯,慈禧太后竟讓她裸身受罰?
※慈禧太后為何討厭珍妃?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重懲珍妃,且還要推到井中致死?
※珍妃為什麼被扒光衣服挨打?她做了一件事,惹惱慈禧太后
※慈禧是如何折騰珍妃的,吃喝拉撒全憑一口,太監還要做一件羞恥事
※珍妃一生淑惠,為何慈禧太后在逃離紫禁城時還要把她賜死!
※慈禧太后處處針對珍妃,一手策劃殺害珍妃,為何還要追封珍妃?
※慈禧真的那麼壞嗎?珍妃之死都是她咎由自取
※慈禧真的那麼壞嗎?珍妃之死都是她咎由自取
※慈禧太后討厭珍妃這三點,最後一點決定珍妃必死
※珍妃被杀真相:慈禧太后传话处死 太监动手行凶
※慈禧太后為何賜死珍妃?慈禧為何不喜歡珍妃?
※慈禧喊去殺珍妃的太監最後去哪了?
※慈禧太后討厭珍妃這三點,最後一點決定了珍妃必死
※狠毒太后慈禧將珍妃投井淹死後,為何光緒帝不再碰任何皇妃?
※揭秘:慈禧與珍妃的關係如何慈禧為什麼要殺珍妃?
※珍妃投井真的只是因為單純的買官賣官嗎?真相恐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