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史上第一個因干政被發配邊疆的女人,最終結局卻很讓人感動

史上第一個因干政被發配邊疆的女人,最終結局卻很讓人感動

在中國歷史上,為了權力,親生父子、兄弟之間相害、相殘的事例不在少數;親母子間耍耍手段的事也不是沒有,但真要拼個你死我活,並不多見。這倒不一定是下不了手,而是根本沒有這個必要。中國女人一貫低下的地位,使得她們沒法走到權力的前台,只能「以夫貴」、「以子貴」,害夫殘子等於斷了她們自己的生路。所以,這等事情只可能發生在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等極少數女人身上,因為只有她們曾經擁有真正的權力。



史上第一個因干政被發配邊疆的女人,最終結局卻很讓人感動


唯其如此,發生在武姜身上的事情更具有標本意義。儘管《左傳》和《史記》詳細講述了從母子交惡到和好如初的過程,但卻缺乏這種轉變的心理依據。所以,武姜更值得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而不僅是歷史學家好好研究。


武姜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武公的妻子,也是當時小諸侯國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但我以為這非常重要。我在談褒姒的文章里說過,當時的天子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立她為後,把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都給廢了,而這申後也是申侯的女兒,就是說武姜與申後是姐妹。申後不甘自己被冷落,帶著兒子跑回娘家,鼓動自己父親申侯造反。申侯果然聯合幾個諸侯把天子周幽王推翻,廢太子宜臼被擁戴繼位,稱周平王。就這樣,武姜重新成為當今太后的妹妹和當朝天子的大姨媽。


從申家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這家人的確有性格!女兒不向命運低頭,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前程,不惜宰了老公。老子為了替女兒和外孫出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下犯上。這種不落俗套的家風,無疑也使武姜的性格變得很怪異。



史上第一個因干政被發配邊疆的女人,最終結局卻很讓人感動


公元前757年,武姜當上天子大姨媽十四年後,她與鄭武公的愛情有了結晶。不過武姜沒有認真學習太任的胎教理論,這次生產很不順利,孩子不是頭朝下出生而是腿先伸了出來,按今天的話就是難產。不要說在那個年代,就是放到現在,難產也是危及母子生命的大問題。那時沒有剖腹產手術,武姜不知道用什麼辦法,終於把孩子生了下來,但這過程一定非常之痛苦。所以這個孩子被取名寤(音「誤」)生,古文「寤」通「牾」,是不順的意思。後世認為武姜給孩子取這個帶有污辱性的名字,就說明她很不喜歡這個兒子,其實未必。比如舜的原名重華(兩個瞳孔)、周的創始人取名棄(就是棄嬰),也都很「賤」。那時候的人給孩子取名字沒什麼講究,與現在的拴柱、大頭、狗剩兒無異,倒是死後的謚號很隆重、講究。


但據史書記載,武姜的確是不喜歡這個孩子,原因就是難產(見《左傳》: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寤生,遂惡之)。我一直對這個理由存疑,因為這有悖常理。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對母子經歷了生死磨難,平安闖過鬼門關,彼此之間的感情應該更深才對,為什麼武姜不喜歡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呢?如果真按史書所講,是因為「驚姜氏」,那這武姜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也太自私了。考慮到武姜家族處處為己的行事作風,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但很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那就是寤生的確不那麼令人喜歡。從以後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


寤生三歲時,武姜與鄭武公的愛情第二次結晶。頭胎的不順估計給武姜很多實用的胎教知識,這次生產很順利,孩子被取名段。史書稱武姜喜歡這個兒子,原因是「段生易」。天下的父母豈有按孩子出生的難易來決定喜歡程度的!這左丘明先生的確可能是盲人。家裡子女多,父母寵愛最小的是人之常情,不需要什麼理由的。


問題出在公元前744年。這一年鄭武公病重,武姜對病危的丈夫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要把小兒子段立為太子。這公然違背了「立長」的禮制,武公當然沒有答應。同年,武公病逝,寤生繼位,被稱為鄭莊公。

這件事是武姜命運的轉折點。我甚至認為,《左傳》《史記》所言武姜從一開始就喜歡小兒子段、不喜歡大兒子寤生,都是從這件事推論出來的。那麼,武姜為什麼膽敢違反祖制,提出這個非分的要求呢?或者說,同是親生兒子,她為什麼想廢長立幼呢?



史上第一個因干政被發配邊疆的女人,最終結局卻很讓人感動



我們算一下兩個兄弟的年紀,這一年寤生十三歲,古人早熟,這個年紀是可以當成人看待了。而他的弟弟段只有十歲,算是青少年。對於武姜來說,兩個兒子都是從自己肚子里爬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快點、一個慢點,誰當國君對她的榮辱沒有多大關係,她都是王太后。與其說她不喜歡寤生,不如說她不放心寤生。她覺得寤生會對弟弟段構成某種危害,而段如果繼位,則不會有這種危險。


武姜以她女人兼母親的特殊敏感,意識到了某種不妙。

武姜沒有替小兒子段謀得王位,鄭莊公寤生繼位後,她又替段請求一塊叫「制」的封地。制又叫虎牢,是險峻的戰略要地,原屬東虢(音「國」)國,這個小國後被鄭武公滅掉。由於東虢國君虢叔死於制,庄公以此為借口回絕了母親武姜的要求,但答應要別的什麼地方都可以。武姜就退而求其次,為小兒子段請得了「京」這個大城為封邑。


後世以此作為武姜和段陰謀篡權、要搞掉鄭莊公的鐵證,其實未必。她的用意很明顯,既然不放心庄公,就趕緊把小兒子支到外地,而且這個封邑越重要,小兒子段就會越安全,換了別的人,也會想辦法加重自己的砝碼。如果武姜與段此時有野心,他們留在首都聯手的成功機會更多,不會自我放逐的。


史書載,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為大臣實為小人的祭仲出來說話了:「京的規模比咱這首都大,按祖制,大的封邑不能超過都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九分之一。把京這麼大的地方封給段,於國不利」。庄公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姜氏欲之,焉避害?」這是《左傳》的記載,《史記·趙世家》稱:「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


請看,這位十幾歲的君王對自己的母親是直呼其名的,顯然並不恭敬。祭仲見庄公對自己母親如此態度:接著說:「姓姜的和你弟弟段太貪得無厭,不如早點解決!」庄公的回答不僅擲地有聲,而且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讀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毛骨悚然?這是一個十多歲孩子的話呀!多麼有心計,多麼有城府,又是多麼陰毒啊!正是從這段對話中,我終於明白武姜為什麼厭惡這個大兒子了。顯然,庄公一直在設套作局,要除掉武姜和弟弟段。我也終於明白武姜到底在擔心什麼了。


在這段對話之前,無論是《左傳》還是《史記》,都沒有說武姜與段密謀奪權的事,只是說武姜不喜歡庄公。但是在這段對話之後,兩部史書都提到了段到京之後擴軍備戰,要母親在都城做內應,準備攻打鄭莊公的事情。


我想武姜和段的轉變是很自然的。武姜原來還只是預感到庄公的心術不正,所以不喜歡他。但當鄭莊公的這番話傳到她那裡時,武姜也就不能不和小兒子做好反抗的準備了。


鄭莊公畢竟是春秋初期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在權術上,他的弟弟段絕不是對手。段在京苦心經營二十多年,但最後還是落敗。


武姜從一開始就擔心的兄弟相殘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儘管有她的支持,但弱小的弟弟終究沒有戰勝強大的哥哥,她也因此要承擔嚴重的後果。


鄭莊公在打敗弟弟、班師回國前,讓人把親媽媽趕出都城,押送到一個叫城潁(音「影」)的地方,並說了一句很絕情的話:「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說此話時,庄公四十歲,武姜應該快六十了吧。


接下來的事情有些令人意外,庄公又後悔了。後世認為這是庄公的仁厚,母親對他不義,他卻對母親寬仁。其實,庄公的後悔只有他自己明白,如此處心積慮把母親和弟弟逼上絕路,對於一個已經四十歲的人來說,也該良心發現了。


但是怎樣才能給自己找一個台階呢?這時一個叫潁考叔的馬屁精出現了,他到國都向鄭莊公送禮。庄公在招待他時,潁考叔卻故意不吃羹湯,庄公問原因?潁考叔說,我所吃過的,我娘全都嘗過,而這羹湯,我娘還沒嘗過,我要打包拿回去。聽了這話,老奸巨滑的庄公也難免上鉤,嘆息道,你還有母親可以送給她吃的,我卻不能,我說過只有到黃泉才能見她。


潁考叔順著桿就爬上來了,說這有何難。您只要叫人挖一個隧道,這個隧道一直挖到見到地下水的地方,也就是有泉水的地方,然後你們母子在隧道中相見,這不違反您的誓言啊!


鄭莊公沒找到台階,卻找到了更好的地道,於是在隧道中與母親相見。母子二人還各自吟誦了一句臨時作出的詩。庄公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武姜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懌懌(音「益」,高興的樣子)。」


武姜和她兒子鄭莊公的故事以大團圓收場,但左丘明在《左傳》中偏偏又嗦了一句:「遂為母子如初」。「如初」是啥意思,就是跟原來一樣,武姜依然不喜歡這個大兒子。經過這番折騰,她能喜歡嗎?


武姜沒有變,變的是鄭莊公。作者:孫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兵軍事 的精彩文章:

史上第一個被「借種」戴「綠帽子」的帝王,只因這兩個兄妹想上位
此人被稱為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可惜《三國演義》里竟不提他
這才是報應,1945年美國對日本大空襲近50萬人被炸死
抗戰史上最悲壯一仗,七名戰士殲敵過百犧牲後被日軍稱為勇士
中國史上最窮的一個王朝,帝王死後竟然沒錢辦葬禮

TAG:老兵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曾經因醜聞被發配「邊疆」現擔當偶像製作人,她是日本收入最高的女偶像之一!
古代人犯了罪為何要發配邊疆,而不是殺頭,其原因有三點
古代人被發配邊疆,那他們是在那做什麼,難不成是享受生活
古代為什麼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
一官員被貶職,發配邊疆,卻發現一個更大的朝廷危機
原是康熙重要的謀臣,有不世之功,最後發配邊疆
古人為什麼不把犯人關在監獄,卻要發配千里之外?
古代為什麼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
最窩囊的常勝將軍:打了勝仗被發配邊疆,再打勝仗家人也發配邊疆
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因為拍錯了馬屁 最終被發配邊疆客死他鄉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 最後卻發配邊疆
古代人寧願殺頭也不想被發配邊疆,原來它這麼可怕!
發配路上彭越遇上一個人,此人明明可以救他,卻把他往鬼門關上踹
古代犯人為何發配邊疆,而不是打入大牢?
此人做了一件不光彩之事,讓朱元璋十分痛恨,將其後人充軍發配!
古代為什麼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
她是康熙的第一個女人,10年內生下了五子一女,卻突然失寵被發配去刷馬桶,抱憾終身!
他立功後沒有獎勵,反而被發配邊疆,最後加入了我黨
這個朝代的老師教不好學生,還要發配到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