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拉」出來的?
一、好工藝,錯對象。
手拉胚,還被稱為「輪製法壺」或者「轆轤車拉胚」。在我國,這種工藝方法最早出現於新時期時代的晚期,往往被運用於加工陶器。簡單而言,就是將和好的泥放置在下方裝有電機的輪盤上,然後電機在帶動輪盤轉動時,用手將可塑的泥胚拉成需要的造型即可。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傳統工藝,現在這樣的體驗店也到處都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
這項手工藝往往被運用於茶具、花瓶等藝術品的製作,這其中也包括潮汕地區的茶具和景德鎮的瓷器。但唯獨紫砂壺是不能用手拉成型的,因為紫砂泥砂性重,含大量礦物質,黏性遠不能滿足手拉成型的要求,所以倘若有人和你說某個紫砂壺是手拉的,那一定是一個假的紫砂壺,根本不具備紫砂壺的透氣性要求。這其中的緣由,還要從我們前輩們的努力說起。
二、走不通的新道路
在上個世紀50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中,為了提高產量,大多數的紫砂壺製作者選擇一條新的道路。汪寅仙等大師開始創新製作方法,在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之後,「手拉」紫砂壺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可以想見,在節省了大量人力的基礎上,紫砂壺的產量大幅度提升。但是有得必有失,「手拉」紫砂壺的製作就意味著必須要在紫砂泥之中添加一些「特殊」物質,這樣製作出來的紫砂壺就失去了透氣性等特性。這樣的紫砂壺,是否還那麼的「宜茶」就值得我們仔細的推敲了。所以說,這樣探索出來的新道路是行不通的。
就我所知,現在也有許多景德鎮的師傅到宜興,製作紫砂壺的「手拉」身筒,然後再用傳統的手法將壺嘴和把構件裝好。這種做法無法避免要改變泥料本質,在我看來,這是不符合紫砂壺本質的做法,我是不提倡這樣的。
三、市場上的「手拉紫砂壺」
雖然「手拉紫砂壺」的創新實驗失敗了,在藝術領域這條新道路走不通。但是,對於商人而言,「手拉紫砂壺」卻為他們開闢另外一條道路。利用電機進行手拉紫砂壺的製作,意味著商人們可以簡化生產步驟,進行量化生產。勞動效率的提高就等於收益的增加。在製作的過程中,使用大量便宜的高嶺土(這是一定要添加的,改變紫砂的粘性和可塑性。)這類的其他東西,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四、擦亮雙眼辨真偽
面對著魚龍混雜的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要學習一些辨別的方法,避免出現購買到「手拉紫砂壺」的失誤。
根據前人對這種手拉胚製作工藝特點的總結,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分辨出這種「手拉紫砂壺」:
1、手拉坯只要運用於圓器的製作,這種方法是無法製作方器的;
2、器身的內外壁上都有螺旋紋,但是往往外壁上的螺旋紋會被修整除去,只餘下內壁的螺旋紋;
3、與「拍」出來的紫砂壺不同,「手拉」紫砂壺的邊緣平整;
4、器身外底部通常都有偏心渦紋、同心渦紋或者波紋。

※故宮博物專家將來廈門鑒寶!
※窯寶,邈不可得
※中華古玉史之高古
※你拿紫砂壺的方式對了嗎?
※開眼:館藏的珍品金器
TAG:董收藏 |
※你的紫砂壺是「調砂」做出來的
※揭秘紫砂壺的成型:你的紫砂壺是全手,半手,拉坯還是灌漿壺?
※「老一輩」的紫砂壺是這麼燒制出來的
※解析:一個上等紫砂壺是怎樣做出來的?
※一個上好紫砂壺是怎樣做出來的
※紫砂壺是怎麼利茶的?
※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但有「更合適」一說
※旅遊景點三四十塊的紫砂壺是真的紫砂泥料做的嗎?
※收藏一把紫砂壺是什麼樣的體驗?
※談談現在幾百塊的紫砂壺是全手工的嗎?
※古代鼻煙壺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鼻煙又是什麼?
※找一把自己實用的紫砂壺是不是很困難?
※你心目中最喜歡的紫砂壺是什麼器型?
※紫砂壺是茶具更是藝術品,該怎麼欣賞?
※紫砂壺是怎樣進行分級的?
※光素樸實的紫砂壺是如何征服挑剔的日本人的?
※驚呆了!容量不準的壺是假壺?
※解讀醉美的美女「西施」的內涵,如果不懂,紫砂壺是玩不好的~
※被妖魔化的半手工紫砂壺是如何製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