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鄭親王后代,將電影廠告上法庭獲賠13億,結果依舊窮困潦倒
清朝滅亡後,那些末代親王們幾乎都是敗家子,有的甚至把祖墳所在的地都賣了。比如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在王府沒落之後,竟然把祖先墓地的樹木和磚瓦石料全部都賣掉了;再比如末代鄭親王昭煦把鄭親王府賣給中國大學後,也開始賣祖墳上的樹木。祖墳上的樹木賣完之後,他又將祖墳上馱龍碑和磚瓦石片賣給了張學良。1931年,有人盜鄭親王祖墳被抓,結果一審訓「賊」竟然是昭煦的兒子。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上面這個末代鄭親王昭煦的故事。鄭親王即和碩鄭親王,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被皇太極封為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
末代鄭親王昭煦的父親是凱泰,當年以3歲繼承鄭親王的爵位。昭煦長大懂事時,清朝早已經滅亡了,於是為了生活他就開始打起了祖業的主意,結果就出現小編在文章開頭說他賣祖墳樹木等的故事。
1947年3月,北京開始放映由中央電影攝影廠拍攝的恐怖電影《十三號凶宅》。改部電影的劇情以鄭親王府為背景,講述了鄭親王被八國聯軍用戰馬拖死後,王府日趨沒落。王府中一對兄妹私通,生下了私生女,私生女長大後,經常穿著白衣在王府里夜遊。
不僅如此,當時的電影宣傳海報還使用了「王府之夜,鬼影憧憧。奇情怪聞,兄妹私通。即日上映,勿失良機」這樣的煽動性詞語來吸引人眼球。由於《十三號凶宅》的劇情以鄭親王府為拍攝背景,結果引起了末代鄭親王后人金紹勛的訴訟,要求賠償70億元精神名譽損失費。
當時末代鄭親王上訴電影廠要求賠償的新聞,鬧得北京滿城風雨,結果法庭連續四次開庭審理,最終法院判決電影廠賠償末代鄭親王后人金紹勛13億元法幣,電影將「鄭親王府」改成「正親王府」後獲准上映。
金紹勛得到13億法幣(沒多少錢,因為當時法幣發行了很多),但是又被他揮霍一空,結果還是淪落窮困潦倒的境地。當時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鄭親王的其他後裔聯名登報指責金紹勛為不肖子孫。其他鄭親王之所以指責金紹勛,原因是他把鄭親王祖墳的建築和參天樹木,甚至圍牆都拆掉了賣了。

※朱元璋生前已經料到:兒子會造孫子的反,留了一手讓朱棣吃盡苦頭
※中國有一座橋,被稱為天下第一橋,建成百年結果從沒出現質量問題
TAG:十三姨說歷史 |
※末代親王將電影廠告上法庭,獲賠13億後依然窮困潦倒
※這是滿清最後一位親王,因一場官司獲賠13億,晚年依舊窮困潦倒
※滿清最後的親王,狀告電影公司,獲賠13億,不夠其揮霍
※滿清最後的親王,狀告電影公司獲賠13億,還是不夠其揮霍!
※把鄰居告上法庭 華裔夫妻獲賠11萬!原因竟是……
※聶樹斌冤案獲賠268萬,那麼古代的冤假錯案,國家是咋賠償的?
※滿清滅亡後那些親王們怎麼樣了?這位因一場官司獲賠13億依舊窮困
※清朝最後一位王爺,揮霍無度,賣掉祖宅,起訴電影公司,獲賠上億
※清朝最後一位親王,打官司獲賠13億,兒子為錢盜自家祖墳
※女子買咖啡被燙傷,告到法院獲賠68萬
※疑罪從「掛」八年,新司法解釋給山東杜勇案帶來轉機,最終獲賠66萬
※夫婦倆收養的可愛男童,卻被生父領回殘忍殺害,最終獲賠325萬美元
※國內首例對日索賠案,勝訴獲賠償金額最大案件,陷遺產紛爭 ?
※覺得鄰居家屋頂礙眼,華人夫婦將鄰居告上法庭!獲賠11萬加幣
※淘寶勝訴獲賠 12 萬,全國首例電商平台打假案宣判
※安徽農民蒙冤入獄16年,獲賠208萬:想找回妻子告訴她,我沒殺岳母
※新車裡程表突然變成三千公里,車主將4S店告上法庭,獲賠百萬!
※外國孕婦臨盆卻被護士推回產道,獲賠一億元!
※3歲女童受盡痛苦 獲賠16萬補償,母親怒喊:我女兒一生都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