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也能中狀元?古人說,有權更任性!
古代科舉是所有讀書人晉陞仕途的正規途徑,但是每年的狀元並不是每次都是由考試第一名的人來擔當,其中也有一些例外。狀元的稱呼是從唐朝開始的,人們對於狀元的看法肯定是讀書讀得好的人,這樣的印象。其實不然,歷史上也有出現一些任性的皇帝,開了一些先例讓不是考試第一名的人來當這個狀元,所以說,古代皇帝的權利很大,現代人說,有錢任性,古人說,有權更任性。
在康熙年間,有位上京趕考的貧寒子弟,名為李潘。因為家裡窮,所以上京趕考的路上就帶了一些饅頭,李潘天天三頓饅頭熬到了開考的時候。開考之後,人人都交卷答完了,唯獨李潘還在奮筆疾書,不是因為他思如泉湧,其實是因為他想不出來,著急的要死,最後寫到了四更天方才交卷。當時這件事情被康熙帝知道了,康熙說,這個李潘天天吃饅頭能夠這樣熬過來,意志堅定是很多人不可及的,所以就下旨欽定他為那一年的狀元。這種運氣,也算是幾輩子修來的了。
無獨有偶,在慈禧太后攝政年間,有位考生名字叫王壽彭,意思舊事壽得過老壽星彭祖了,當時的官員為了討好慈禧,就推舉這個人作為狀元,慈禧看到他的名字也很是歡喜,馬屁成功拍到馬屁股上了,當即慈禧親自下旨任命王壽彭為狀元。在乾隆年間,當時因為乾隆皇帝已經一把年紀了,高齡對他自己來說也有點敏感,當年科舉,官員們選了前十名給乾隆皇帝親自審閱,當看到第十名的名字胡長齡時,心中甚是歡喜,長齡不就不代表長命百歲嗎?當即也是大筆一揮,讓這個叫做胡長齡的人做了狀元,可見,老祖宗在告訴後人們,取個好名字是多麼重要,有時候改變命運還是得靠名字。
明代也有幾個「另類」的狀元,在崇禎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崇禎非常想要為自己的子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至少在他在位期間能夠有所建樹,後人也能夠歌頌他的事迹,所以對科舉是非常重視。當時選了三十六個卷子來讓崇禎選擇,但是崇禎皇帝又不大相信自己的眼光,怕給選錯了人,所以當時採取的辦法就是抓鬮。崇禎皇帝將三十六個人的名字弄成小紙條,焚香禱告上蒼,然後從中選出一人來當狀元。最後也是巧合,連續三次都是同一個人,大家也認定這個人就是天命所指,自然而然當了狀元。
明代還出現了一個當官時間最短的狀元,此人名為林震。林震當了狀元之後被安排在翰林院工作,但是在官場上的種種不順心與不自由,讓林震很是心煩,索性他就辭官回家種田。當官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好的,有前途的,但是林震更願意在田間地頭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這也是人各有志。

※想給妃子加薪水都遭到拒絕,但他可不是傀儡皇帝!
※他在牢獄中長大,最後當上了皇帝,原因很簡單
※多爾袞被厚葬之後竟遭掘墓鞭屍,原因其實很簡單
※朱元璋駕崩,哭得最慘為何是後宮妃子?因為他生前定下了一規矩!
※宋朝發明了一樣東西,當官之人最怕,就連皇帝也忌它三分
TAG:Witty |
※狀元說不要就不要!綠軍放棄富爾茨接下來有更驚人的操作?
※大明朝也是看臉的!當狀元既要有才學,更要有一個好相貌!
※狀元才,這個生肖的孩子,就是比旁人有出息,貴人賞識
※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狀元是誰?他能做狀元是因為名字取得好
※有這樣的兒子我也吹!郎佐鮑爾成為狀元熱門,是有理由的!
※它被稱為抗癌狀元,但這樣吃卻會致癌!為了家人看看吧
※你也說狀元,他也說狀元,狀元稱謂究竟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那麼多狀元被淹沒,非狀元該怎樣做?
※古代狀元多,能得到皇帝信任的並不多,唐朝時哪個狀元最受寵?
※這狀元才是和和珅斗的人,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書法!
※歷史上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誰?他能當狀元,是因為有兩個人太倒霉
※古代狀元的趣事兒 既是狀元又是駙馬的僅一人而已
※NBA不是誰都能進的!當年姚明成為狀元居然還有這樣的原因
※老文說史——哪裡有什麼中了狀元娶公主的,就這麼一位還是不情願的!
※劉墉科舉奪冠,乾隆卻不想讓他當狀元,只因他有一個很厲害的老爸
※他水平不高,卻成了最沒有懸念的狀元,秘訣竟然是這個
※歷史上真正的丐幫,有的中狀元,有的只要錢不要飯
※鄧肯:狀元秀富爾茲體能有問題,不能改進就是水貨!
※古代考狀元靠的不是實力,不是關係,不是金錢,而是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