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美國不參戰,德國和蘇聯誰會贏?
雖然二戰早已成為歷史,但人們對那段悲慘而驚心動魄的歷史仍意猶未盡。都說政治是大國的舞台,而戰爭又是政治的延伸,實際上左右歷史的也一直是那些世界強國。比如說德國,從一戰中的巨大陰影下迅速恢復,並衝破《凡爾賽和約》的重重阻撓,再次成為有發動世界大戰實力的國家;而蘇聯也是在建立政權後的數十年內,將國家實力與威望提升了數個層次。蘇聯和德國這對冤家分別作為二戰兩個陣營的中堅力量,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究竟誰會贏呢?
要贏得戰爭,拼得還是實力,我們就來對照一下1940年左右雙方兵力。
當時的德國率先完成軍隊現代化,軍隊規模為550萬,裝備各類先進坦克戰車超過4300輛,擁有火炮4.2萬門,飛機約5000架,作戰艦艇190艘。蘇軍則正在並即將完成改革,當時擁有兵力為537.2萬人,裝備各種坦克、裝甲車1750輛,火炮3.75萬門,飛機為1450加。從數據看來,德軍的裝備明顯佔據上風,尤其是空軍力量。
下面來對比一下兩國的工業實力。
德國是歐洲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擁有超級雄厚的工業基礎,無論是水平還是工業生產能力都是世界頂級的。當時德國擁有機床數量達到130萬,這一數字為蘇聯(約40萬)的3倍還多。另外還有一項重要數據可以作為參考,那就是兩國的汽油製造水平。德國的重型裝備主要使用(辛烷值)87號汽油,而蘇聯則自創了從原油中提煉汽油的技術,提煉到的汽油只能為70號。汽油的性能直接決定了二戰中坦克和飛機等武器的表現,因此在這方面,德軍也是出於碾壓地位的。
另外,在工業生產方面,雙方互有輸贏,例如產鋼量上,(1940年)德國產鋼量為2154萬噸,蘇聯只有1832萬噸。不過蘇聯比德國提前一年將國內所有工業資源均轉向軍工,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加上佔領的法國的工業產值,總生產量也勉強能達到蘇聯的80%~90%。綜合來看,雖然德國在工業生產上略微不足,但是整體還是壓過蘇聯的。然而有些決定性因素,是數據無法體現的。
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前,在雙方邊境線上蘇軍無論是在軍隊人數還是武器裝備數量上都要高於德軍。不過,蘇聯軍隊裝備品質參差不齊,加上人員作戰素質較差,尤其是軍官的素質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在戰鬥力上,蘇軍出於明顯下風。另外,德軍閃電戰術重在「出其不意」,在蘇德戰爭初期,對於戰鬥力渙散的蘇軍來說,打擊恰好是致命的。不過閃電戰術貴在速戰速決,如果陷入持久的消耗戰,補給必定會出問題,因此,我們之前所說的「數據無法體現的因素」——戰略縱深就幫了蘇軍大忙,這一點德國根本沒法與之比較。
另外有兩個問題需要專門討論,其一是來自盟軍的援助。雖然在二戰後期,美蘇兩國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讓這兩個龐然大物站到了政治的對立面上,但實際上,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蘇聯成為幫助美國渡過難關的重要對象,雙方也出於蜜月期中。美國人不惜以技術換取金錢,對蘇聯進行了大規模的資金援助。斯大林曾表示,二戰前蘇聯有近六成的工業企業,都「有美國的影子」,如第聶伯河水電站就是在美國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才修建起來的。另外,蘇軍的幾種主要裝備,如T-26、BT-7快速坦克,發動機技術則是純正的美國技術。
雖然在戰後,蘇聯高層堅稱二戰中來自盟軍的援助不超過蘇聯生產總量的5%,但實際上在1941年~1945年這段時間內,盟軍提供給蘇聯的飛機總數為18303架,坦克多達1.3萬輛,各類艦艇總數400餘艘。當時蘇軍所謂的北方艦隊,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只有2艘魚雷艇,但戰爭爆發後,在美軍的援助下,魚雷艇數目急劇增長了100倍。可以說蘇德戰爭中德國打的不僅僅是蘇聯一個國家,而是和盟軍陣營中的前三號強國美、蘇、英輪番對抗,最後也不過是落了個惜敗而已。
第二個問題是蘇聯的嚴冬。很多人總是將嚴冬當成蘇軍的救命稻草,實際上它的影響並沒有那麼誇張。相反,在冬季作戰中,有美國學者指出,蘇軍受嚴冬的損失至少為德軍的10倍。雖然這一數字存在誇張的成分,但事實是嚴冬給蘇聯人帶來的災難顯然更大。不過,這從另一面也凸顯出蘇聯可怕的戰爭潛力,硬是消耗掉德軍的銳氣,反敗為勝。
筆者認為,戰爭比的不是武器一時的優劣和軍隊規模一時的大小,而是國家的耐力。德軍怕久熬,蘇軍怕速戰,戰爭畢竟是國家實力的比拼,德軍固然比蘇軍強大,但蘇聯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以空間換時間,不斷動員軍隊消耗德軍,加上蘇聯又是本土作戰,裝備打壞了可以再造,人打沒了就真完了。可以說,就算美國不插手,就算過程極為艱辛,蘇聯人只要把握住一個「拖」字,拖垮德國,就能贏下戰爭。
凡事都有兩面性,戰爭在帶來災難的同時,也讓崇尚絕對實力的蘇聯人看到了先進科技的可怕。蘇聯人經過在柏林的一番掠奪,實力陡然上升,成為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之一。德國也反思了歷史,承認錯誤,低調發展,如今仍然是世界頂級強國。戰爭固然可怕,但它同樣給人們帶來沉重的思考。只要在思考中能夠吸取教訓,避免重走老路,人類就沒有白白蒙受戰爭帶來的傷痛。總而言之,無論存在多少爭議,歷史總會為人們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二戰德國三號突擊炮:真坦克殺手
※二戰時為M3坦克拍攝的酷炫宣傳照 歐洲不堪一擊打日本綽綽有餘
※兩位美國二戰老兵時隔70年後再度相逢,場面令人唏噓
※歷史上最真實的《奪寶奇兵》揭秘二戰盟軍「文物衛士」部隊
TAG:二戰 |
※二戰如果美國不參戰,德國會怎麼樣
※二戰時如果美國不參戰德國能攻佔蘇聯嗎 戰前兩國軍事對比可知
※二戰沒有參戰的世界強國,和德國關係曖昧,被蘇聯暴打後不敢參戰
※二戰時期蘇聯與德國聯手也不是美國的對手,你怎麼看?
※如果二戰沒有其他國家,只是德國與蘇聯,誰會贏呢?
※二戰德國如果打掉英國,不入侵蘇聯,結局會不會變?
※如果沒有美國參戰,德國會征服歐洲嗎?
※二戰如果美國不插手,德國會打敗俄國嗎?
※二戰時,如果德國擊敗了蘇聯,希特勒會進攻中國嗎?
※假設德國全力攻打英國,而不去招惹蘇聯,二戰德國會贏么?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不和德國一起打蘇聯而是去惹美國?
※二戰,如果德國攻下英國會怎樣?
※有人說,戰時期蘇聯與德國聯手也不是美國的對手 你怎看?
※二戰時,如果德國單挑俄國,誰的勝算更大?
※假如美國不參戰,德國能夠征服歐洲嗎?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要進攻蘇聯,而不是聯合蘇聯瓜分世界更有勝算?
※二戰時,此國是德國的幫手,卻被蘇聯全殲,死不足惜
※二戰時德國不打英國就入侵蘇聯是他們的一大敗筆
※二戰時期,美國和德國誰才是世界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