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李可老中醫:小青龍湯破解世界醫學難題

李可老中醫:小青龍湯破解世界醫學難題

一、小青龍湯組成及主治

(一)組成

桂枝(去皮) 麻黃(去節) 芍藥細辛 乾薑 炙甘草各三兩(各45克)五味子半升(38克)半夏(湯洗)半升(65克)(生薑65克)(見半夏注)

用經方大劑治病,今人頗多疑慮。今一一破疑解惑,撥亂反正,以利臨證應用。

⒈劑量換算

據1981年出土之「東漢大司農銅權」,漢代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十錢,漢代一斤合現代250克,漢代一兩合現代15.625克,漢代一升,液體為現代200毫升(十升為一斗,十合<讀如ge>為一升),不同藥物(花、葉、籽、實、礦物類葯)由於形狀大小,質地堅硬、疏鬆之不同,經上海柯雪帆等多位專家分別稱量核實,可為臨床應用依據。如五味子一升為76克,半夏一升為130克。

這是傷寒論成書時的國家通行計量標準。為方便應用,去掉小數點以下尾數,則漢代一兩合現代15克,三兩合現代45克,每一兩與原著相差0.5克強。基本符合醫聖用藥原貌。

我在1961年至1981年二十年間,為救心衰垂死病人,逕用原方原量(解放初期沿用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兩等於十錢的舊制,尚未改用克制),實際超過漢代用量1/2,為求穩妥,遵醫聖「中病則止,不必盡劑」的原則,採用每劑葯煮一次,分三次服,服一次若病退大半,則止後服,停葯糜粥自養,不效則疊加,隨症情變化,消息進退之法,確有「一劑知,二劑已」的神效。平均計算,藥量仍在漢代劑量的範圍之內。但已超過現代用量的10倍,24小時附子的用量則超過現代用量60倍。

由於超過法定藥典的劑量,我在60年代治重危急症的處方,有兩次是經院長、公安局長雙簽才得以配藥。最初二十年的探索,在誤打誤撞中在劑量上的突破,(一位心衰垂死病人的家屬誤將3劑葯並作1劑,2小時內服附子四兩半,合現代135克,得以救活,後活到80多歲。)使數以萬計的垂死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經方治病救生死於頃刻的神奇功效,得以再現。

直到1981年「權」的出土,古方計量的千古謎案,終於告破。令人震撼的是,時珍老人的一句話——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竟使後世錯了439年。直到現在,全國各省級中醫院的中醫臨床大夫仍受到種種限制,甚至要追究法律責任。束縛中醫手腳的「緊箍咒」太多。中醫復興要走經典之路,已無疑義。刻不容緩的是要按古中醫自身發展的歷史事實與理論實踐,重編藥典,刻下要先行鬆綁,賦予臨床中醫按照四大經典用藥的權力。

桂枝原方旁註桂枝去皮,現代以桂枝尖為好。

麻黃一葯,傷寒方中最大劑量為六兩(合90克),本方為三兩(45克),在湯劑煮服法中註明,「先煮去上沫」,上沫中有暝眩物質,服之令人頭眩,面赤而嘔,先煮去上沫可免此弊。我的經驗可加等量之蟬衣則可有效防止發生暝眩。麻黃效用,不但可以開玄府(周身毛孔)而發暢汗,且可通利九竅,開鼻塞、明目聰耳,利小便。

使用麻黃峻劑時,可採取「得汗則止,不必盡劑」之法,消息進退。小兒、婦乳、老弱之人,可先服50毫升,密切觀察,得潤汗則減後服,得暢汗(全身毛孔皆有潤汗,玄府已開)則止後服。3小時內仍無汗意,可加至100~150毫升,更加飲熱稀粥一碗以滋胃助汗。有的病人,雖無汗卻小便特多,咳、腫皆消。此為肺氣已開,外邪下走空竅而出,亦為中病,勿須強發汗。醫聖發汗解表劑中,麻黃用至三兩,正是傷寒方的基礎有效劑量,低於此則無效。

傷寒方中除芍藥甘草湯用白芍酸以收之、補之外,其餘皆用赤芍,意在通利。經宋代許學士考證無誤。再看《神農本草經》芍藥項下論述:「芍藥,味苦平,主邪氣,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則更無疑義。

半夏原方旁註湯洗。「湯」意為沸水,湯洗即以沸水沖洗數遍。經方中半夏皆生用,湯洗可去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湯洗也洗掉半夏稠粘潤滑之液汁。過去認為「半夏辛溫燥烈」,錯了。

內經明示:「辛以潤之」凡辛味葯皆有潤的功用,附子大辛大熱大毒,都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正是因為附子最能通行十二經脈表裡內外,陽能生陰,氣能升水之故。此液汁手感滑溜,正是半夏溫潤的證明。古方「半硫丸」治寒積便秘,半夏降肺、胃、膽經之上逆,辛潤通便,硫磺大熱破寒積,甚效。

故我從1961年起,凡用生半夏不湯洗,而以等量之鮮生薑同煮,制其辛辣,積四十八年之親身體驗,無害而有殊效。用治重症妊娠惡阻,小兒老人暴喘欲絕,百日咳,肺心病之兩衰危證,肺纖維化,食道癌之重度梗阻(生半夏130克 鮮生薑75克 赭石細末120克 生附子30克 紅參30克 乾薑75克 吳茱萸30克 大棗25枚,加用開道散)等數萬病例之實驗,皆能應手取效,未見一例有害。

現代之制半夏,經清水浸泡,甘草、白礬、生薑片浸泡月余,反覆換水淘洗,製成之後已是純粹「藥渣」,半夏功效,喪失殆盡,非但不能止咳、止嘔,濃重之礬味,反而令人作嘔。現代用二陳湯之所以無效,源出於此。當代青年中醫,以傳承醫聖薪火為己任,故在理、法、方、葯四個大環節,要恢復醫聖法度。駕馭毒藥以救人性命,是醫聖的重要貢獻之一。重重險關,老一輩人已一一闖過,青年一代只要勇於再實踐,細心體驗,必可成功中醫復興之偉業。

二、本方主治

綜合歸納傷寒、金匱的論述,本方主治下述各證:

1、「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渴,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其脈必見緊、弦。

2、「病溢飲者(水氣不化,流於四肢,肌膚,身疼重如帶五千錢,腫脹,謂之溢飲。)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病之重者),小青龍湯亦主之(病之輕者)。」

3、「咳逆依息不得卧(哮喘重症,張口抬肩擷肚,危困欲絕,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此方主之。」

4、「婦人吐涎沫(痰飲上泛),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病機在上,在外,當解表化水氣,下之則引邪深入),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半夏瀉心湯和之,此證可直用大桂附理中合吳茱萸,直溫太陰本臟,更助釜底之火,以拔痰飲之根。)

5、「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主之。」(按即小青龍湯加石膏二兩,此證由外寒閉塞過久,內已化熱,故加石膏解外清內,免成肺痿之禍。)

以上五條,第一條為傷寒太陽篇小青龍湯證之提綱,以下四條為金匱治內傷雜病之變法。

我的理解,小青龍湯主證只「咳喘」二字,病在肺臟,日久由肺入腎。其病機為「本氣先虛,外寒內飲。」治療大法為「發汗利水」,表裡雙解。

太陽經是病的來路,亦是病的去路。胸中為太陽經出入之路,又為肺經安居之所,肺為水之上源,皮毛為肺之外竅,又是太陽經之循引通道。諸症當先解表,開太陽,宣肺竅,汗出則外寒由里出表,小便自利,水飲自消,諸症自愈。但臨床治病,卻沒有這麼輕捷便當。由於人體本氣已虛,外邪屢屢入侵,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正氣愈虛,邪陷愈深,層層藏匿於三陰之里,成為痼疾。非得反覆扶正托透,伏邪難以盡出。此其一。本湯病機中內因之「水氣」,實即痰飲之演化,痰飲之成,「脾為生痰之源」,必是人體本氣先虛,脾失健運,飲食不化精微,反成痰濁。於是浸漬於心胸肺胃間,「肺為貯痰之器」咳喘之內因,實緣於此。若無此內因,則外受風寒,不過是區區麻黃湯證而已,不會成為內外交困的小青龍湯疑難大證。

醫界有一句話「醫生不治喘,治喘丟了臉」。不但中醫,現代醫學對喘證也是束手無策。說來慚愧,這一世界難題,遠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已完全解決,他的武器便是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之所以能成為治喘神劑,乃是因為醫聖駕馭有方。在「五或症」的加減法中,從種種苗頭的端倪初見,便預見到深層病機轉化的理路。從而採取相應的治法,以保元氣,如看到第一個苗頭「微利」,便去麻黃,因為大便稀溏已知病邪入里傷及太陰本臟,不可更發其陽,故去麻黃之散表。

看到第二個苗頭「渴」,便知津液已傷,有轉化為陽明病之險,故去半夏,以免重傷津液,而加瓜蔞根三兩(即天花粉)以止渴生津,阻斷「太陽熱化入陽明」之變。

第三條,「若噎者,去麻黃,加炮附子一枚」。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大苗頭。有兩種解釋,一是食物下咽有氣阻隔感,非食道病變的假性噎膈症。一是「呃逆」頻作,古云:「久病見呃逆者危」。少陰元氣,本應下守丹田,今見丹田之氣上奔作呃,少陰根氣不能下守,將有亡陽厥脫之變,故去麻黃,加附子急溫里寒。此條,醫聖揭示了一條大原則:當表證、里證同時存在,若里證急,危及生命,則「急當救里」。傷寒全書,每一法,每一方的字裡行間,都寓有這樣的深義,不可等閑視之,這也是六經辨證的精髓。中醫治病當以識病機,抓「苗頭」,顧護脾腎元氣為第一要義!

三、我用小青龍湯

考慮到現代人全屬未病本氣先虛,甚則未病本氣先潰,因此,我用小青龍湯有以下變通:

(一)變通小青龍湯思路

1、加附子45克,以四逆湯法駕馭小青龍湯法,重症加生山萸肉90克,先防厥脫,使元氣固若金湯,則麻黃細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而無辛散過度之虞;

2、加生曬參30克,使成為四逆加人蔘湯,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以制姜、夏之燥。重症則改投高麗參9~15克,研末吞服。緩緩提升下陷之中氣以定喘;

3、加茯苓45克,成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另闢蹊徑,淡滲利濕,使浸漬心胸脾胃間之水飲從小便去,協助麻黃細辛開玄府發汗,上下分消;

4、為使本方成為治喘神劑,從射干麻黃湯中選入紫菀、冬花「對葯」,以治「咳而上氣,喉間水雞聲(濕痰纏於喉間所發之痰鳴音)。」從近代滬上名家經驗中選入定喘要葯殼白果一味。紫苑、冬花,本經中品,溫而不熱,潤而不燥,寒熱皆宜,百無禁忌。《本草正義》盛讚「紫菀,專能開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壅塞,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連連,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症,無不治之。而寒飲盤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冬花與紫菀性味相近,仲景之後凡治肺痿、肺癰、咳嗽喘促諸方無一不列為主葯。所選白果,味甘,微苦,入肺腎經。功能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為痰喘要葯。其性收澀,表實者與麻黃同用,一散一收,治痰喘極效。白果有小毒,而白果殼善解白果毒,故凡用白果入葯,宜帶殼打碎入煎;

5、凡見喉間痰鳴漉漉者,加竹瀝60毫升(三次服)以稀釋滌除痰涎;

6、痰喘實證,胸高息涌,窒悶欲死,加杏仁半升(55克),葶藶子半升(62克),大棗30枚,病退即去;

7、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腦危象者,加麝香0.3~0.5(首次頓沖,附子加至100克,另加山萸肉120克,生龍牡、活磁石各30克。);

8、寒邪郁久,入里化熱,體溫39度以上者,加生石膏250克,烏梅36克,熱退即止後服,不必盡劑;

9、方中麻黃有致暝眩物質,令人一陣昏眩面赤如醉,除先煎去沫外,可加等量之蟲衣,可免此弊。

(二)變通小青龍湯全方如下:

桂枝 麻黃(另包,先煮去上沫)蟲衣 赤芍各45克 炙草30克 制附片 乾薑各45克 五味子33克 遼細辛45克(蜜炙) 生半夏65克 生曬參30克(另煎) 茯苓 炙紫苑 炙冬花各45克 殼白果20(打) 鮮竹瀝60毫升 生薑65克

本方煮服法

1、加水2500毫升,先煮麻黃去上沫,減500毫升,後入諸葯,文火煮取500毫升,対入參汁,分三次服,每次200毫升,每次間隔3小時。

2、服首劑第一次後密切觀察,若得全身暢汗,則剩餘二次棄去不用。若僅得微汗,3小時以後再給葯一次。若仍無汗,則縮短間隔時間,頻頻給葯,以得汗為度。此即重劑分投,酌情進退之法。若服首劑即得暢汗,或汗雖不暢而小便通利,亦為中病。則第二劑之後麻黃減為5克,此時麻黃之用已非發汗,而是調暢五臟氣機,類同陽和湯之用。

特殊體質,表閉過甚者,在服湯同時,可加飲熱稀粥,或「黑小豆、紅糖、生薑、大棗和蔥白(五虎湯)」,以滋胃助汗。

李可09年7月30日濟南古中醫研究所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優酷視頻《小道經方》等你來學習!

李可老中醫:小青龍湯破解世界醫學難題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經方

小道經方QQ貳群:411158821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寒葯和熱葯能一起用嗎?「己安先生講傷寒」
天氣轉暖,關節炎、肩周炎終於有救了……
16歲少年糖尿病,抽出的馬上凝固|這個黑鍋中醫不背!
胃病折騰大半年沒好,丸藥半個月搞定!「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救命功臣——細辛,蒙冤439年!

TAG:小道經方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可:西方百年難破十大醫學難題,但中醫可以
潛心中醫研究 攻克「四高」難題——記最美名中醫郭仕玖
「魔戒」套牢少女,中醫「奇兵」解圍――懷化市中醫醫院輕鬆解決指環王難題
「神醫」稱可以攻克世界性醫學難題 衛生監督所:醒醒
衛計委主任劉維忠:兩個中醫小方子 解決鼻炎大難題
看《哈利波特》就解決了世界醫學難題,他才是真正的科學「巫師」
德國統計學家刷牙間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
吳尊陳小春鄧倫《爸爸去哪兒》遇難題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教你如何藉助互聯網解決就醫難題
曹縣中醫院:先進設備+精湛技術 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厲害!老人刷牙間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
醫改專版|看病找頂級專家難,怎麼辦?西苑醫院推出5大名醫傳承團隊,破解此難題
三大創新破解醫改難題,梧州家庭醫生服務初顯成效
這是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留給後世一道難題
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的宇宙3大難題
慢性腎炎+腎縮小,看中醫老院長如何破解棘手難題!
中醫到底有多牛?西醫治不好的世界難題只能來求中醫!
中德科學家攻克世界性難題:揭示甘薯起源歷史
「秒星人」蔡康永遇世紀難題:小S和林志玲同時落水先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