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文 | 李長聲

按語:簡素不是出於日本人的天性,而是人為造作的;審美的簡素與生活的儉約不是一回事。


游日本必游京都,游京都必游鹿苑寺和龍安寺。


鹿苑寺看的是金閣,可能在我們中國人的法眼裡小了點兒,映雪最好看,春綠秋紅也很搭,皆因它金「壁」(1980年代貼的金)輝煌。若讀過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不妨尋思一下年輕的和尚到底該不該一把妒火燒了它。1950年代重建,因而算不上國寶。


龍安寺里看石庭,一片沙礫,十五塊石頭,叫作枯山水。明治維新後廢佛毀釋,龍安寺衰敗,直到1975年英國伊麗莎白二世來看了說好,這才變成景點。遊客們走累了,正好坐在檐廊邊歇腳,看著看著就看出睡意或禪意。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游過了之後定神回味,興許就驚奇這兩座寺院同屬臨濟宗,所呈現的美卻大不相同:金閣寺豪華,枯山水簡素。有人說日本文化的特色,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簡素,至於其來由,在於日本人具有自我抑制性,但看看京都,到處都不大像這麼回事。京都人講究,「京友禪」的絢麗,「京果子」的精緻,雖然有「京料理」店有叫梁山泊的,卻不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簡素之美從哪裡來的呢?


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京都的室町興建「花御所」,那裡便成為幕府所在,史稱足利家族掌權的一百八十年為室町時代。義滿三十七歲(1394年)把將軍職位讓給九歲的兒子,翌年出家,在京都北山營造山莊,叫北山殿。其中有一座舍利殿,三層,里外貼金,叫金閣。義滿死後北山殿按遺囑改為禪寺,名稱取自他的法號「鹿苑院殿」。

明朝不接受繞過天皇的朝貢,義滿幾經挫折,最終被封為「日本國王」,也曾在北山殿恭迎明使,拜接詔書。他掌控跟中國的貿易,歸依禪宗,酷愛「唐物」(中國舶來品)。以義滿為中心的文化主要是從中國輸入的,叫北山文化。


15世紀後半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義政不問政事,脫離現實,學祖父義滿在京都東山建造山莊,其中心建築是二層的銀閣。義政死後山莊變禪寺,名為慈照寺。義政是藝術天才,能、茶、花、連歌、園林等藝術在他的庇護下綻放。他和周邊的人把禪宗的枯淡、凈土宗的隱遁混為一體,傾心於簡素。這種武家文化叫東山文化,代表了室町時代的文化。


武士們修禪、飲茶,自我修養,努力貴族化。大約9世紀前後遣唐使帶回來唐朝的團茶,但未能落地生根。榮西和尚重新渡海拿回來茶,中國已經是南宋,喝的是抹茶。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源實朝「二日醉」(宿酲),到鎌倉傳教的榮西給他喝茶湯,大概很有效,茶推廣到武士階層。他們征戰殺伐,有今天沒明天,正好用茶與禪慰撫那顆野性勃勃的心。


達官貴人收藏了很多的唐物——水墨畫、陶瓷器、銅器、漆器、文房四寶,要裝飾,要顯耀,就需要相應的房間。平安時代的貴族宅邸是「寢殿造」,偌大的房屋基本用屏風之類間隔,不鋪榻榻米。室町時代武士的宅邸里有了客廳,並仿照禪寺的僧房,設計出「床之間」和「書院」兩個空間。床之間懸掛字畫,擺設花瓶或香爐,書院放置文房四寶等,窗明几淨好讀書。這款住宅叫「書院造」。在武家大宅院里舉辦茶會,來客先鑒賞主人的唐物,然後入席品茶。等級森嚴,點茶的人是沏茶倒水的身份,並不當客人面表演,而是在茶房裡點茶端過來。


茶從禪寺也流入民間。足利義政當政時發生「應仁之亂」,殃及大德寺。為重建這座臨濟宗寺廟,一休和尚到叫作「堺」的地方化緣。堺距離京都、大阪、奈良都比較近,14世紀作為海上貿易的港口一下子繁榮起來。商業興旺,商人形成一大勢力。風波險惡,他們像武士一樣有今天沒明天,趨之若鶩地追隨一休。有個叫村田珠光的,經商發財,好茶,也跟著一休參禪。這時海西邊又變成明朝。一休把宋朝高僧圓悟克勤的墨跡送給珠光當畢業證書。此墨跡是日本國寶,但一休是不是珠光之師則存疑;茶道有史,半為傳說。

商人沒有武家豪宅,沒有那麼多唐物,他們有的是對抗武士階層之心,乾脆唱對台戲。珠光在四疊半大小(一疊,即一張草墊子,長方形,不足二平米)的房間里搞茶會,主人和客人擠在一起,不分身份,對等互敬。不拘泥於「唐物莊嚴」,提出「混淆和漢之界」,唐物不夠用,那就用本土燒制的茶具。所以茶道自來有兩套,一套是室町將軍及上流社會在六疊以上的寬敞房間里舉行的「書院茶」,一套是下層社會因陋就簡的「草庵茶」,即所謂「侘茶」,珠光被仰為侘茶之主。後來千利休藉助當權者的勢力做大做強,草庵茶成為茶道的主流,但書院茶也不曾衰歇,流傳至今。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1502年,珠光死,紹鷗生。武野紹鷗也是堺的豪商,傳說有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白鷺圖》極為精美,卻被珠光裝裱得枯淡,紹鷗從圖與裱的對比中悟出草庵茶的味道,也就是茶道。他的審美主張是草棚拴名馬,簡素其外,奢華其內。他進而把四疊半的房間加工成四面土壁,其表更素。珠光重視中國禪僧的墨跡,「墨跡第一」,而紹鷗在床之間掛日本人揮毫的和歌,茶也有了本土味。

千利休生於1522年,堺人。十八歲時被紹鷗邀請,他請求緩一天,特地去京都做衣、剃髮,然後登門,令紹鷗感動,可見他看重形式。織田信長把第十五代將軍趕出京都,室町幕府滅亡。起用利休,用茶道建立新的武家禮儀,為他打天下服務。部下造反,信長自殺,利休接著為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服務。利休既是茶人,又是政客,既為秀吉舉辦盛大的「北野大茶會」,也在小草庵里搞侘茶,似乎不拘泥於一端。他把吃茶的空間縮微到二疊,將將能促膝,這樣無所不用其極,似也出離禪精神。茶勺,珠光用象牙的,而利休用竹子做,勺柄當中有個節,令我們以為是當代藝術。利休指導陶工長次郎燒制「樂茶碗」,據說長次郎祖上從大陸渡海而來,他本來是做瓦的,而且不用轆轤用手捏,燒出的器物不規整,不勻稱,這是技術問題,並非故意為之,利休卻捧在手裡驚「侘」。上世紀80年代北京曾流行喝大碗茶,自有平民之俗,卻不曾審出美來,聽說早已換了描龍畫鳳的杯盞。中國的審美傳統和權威約束不了利休的偏奇,彷彿在平安時代已全盤接受的完整之美被打破,造成草庵茶的美意識。不過,不僅禪思想,宋朝文化也趨於尚簡,利休倒是順乎了中國文化的潮流,而東山文化所嗜好的唐物多來自中國南方的民窯,未必是中國的一流文化。茶道的一招一式,把我們看得莫明其妙,追求的卻也是形式的完美。


有這樣的故事:豐臣秀吉聽說利休家的園子里牽牛花開得好,便下令利休辦茶會。可利休搞了個三光政策,把牽牛花統統清除掉。秀吉正要發火,卻見茶室的花瓶里插了一朵牽牛花,不由地眼睛一亮,讚嘆不已。用毀壞滿園爛漫製造出一支獨秀的簡素,茶道基本用因陋就簡與刪繁就簡這兩種手法建構簡素之美。說來在賞花上,中國人賞梅是簡素的,日本人賞櫻過於熱鬧。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不是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大都由禪僧帶回來,再從禪寺流入民間,日常生活也彷彿藝術化。但簡素是一種審美,不等於生活的簡單與素樸。慈禧老太太吃的窩窩頭,看似簡素,當年老百姓吃不起。萬里長城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簡單明快,而且屬於用之美,但修築它大大地費工。生魚片料理得極為簡單,但丟棄太多,暴殄天物。白紙簡素,生活里大大地浪費,也就是浪費森林,破壞地球環境。無印良品否定色彩的「性冷淡」是設計、加工出來的,並非便宜貨。安藤忠雄的水泥建築看似簡單,造價不菲。假名對於漢字是一個簡素,日語卻好似大雜燴。作文反覆用一個詞,讓我們讀來單調乃至無聊,用詞無變化或許也表明思想的簡單。村上春樹的極簡從美國學來的,日本文學有三島由紀夫那樣的繁富絢爛。中國人說話總是我、我的,似乎很強調自我,而日本不大明說我,卻是用全副動詞以及整個句式來表現我。對人一套,對己一套,不能算自我抑制。我覺得「日本」這兩個漢字及「太陽旗」看著最有簡素之感。


不知從哪裡得到的印象,我們常認為日本人生活儉約。前些日子想念雪,去山形縣的米澤看,下榻白布溫泉的西屋。據說這家旅館已經有七百年的歷史。厚厚的茅草苫頂,老屋與新雪相映,溫泉與肥牛共享。附近還有中屋和東屋,十幾年前中屋起火,火借風勢而殃及東屋,西屋幸免於難,按照消防法,這兩家旅館重建不能再修建茅草房,傳統消亡。房間里設有床之間,掛了一幅字,一個都不認得。江戶年間人分士農工商,除了士(武士)以及上層農工商,不許百姓蓋書院造房屋。明治維新打破了身份秩序,書院造廣為普及,漸成為日本住宅的基本樣式。以前房屋沒有床之間就過於簡陋,但現代住宅受歐美影響,即便是所謂和室,也大都不搞這玩意兒,浪費空間。


溫泉水量充沛,池子卻太舊,四個人同泡就伸不開腿,無人贊簡素。住一宿溫泉旅館,基本兩件事:泡和吃。泡湯之後在家徒四壁的房間里用晚餐,木桌好似矮腳虎,面前擺出各式各色的碟碗。豐盛的美味佳肴是用來下酒的,不喝酒,正好多吃菜,謹遵妻囑。最後上米飯,還有一碗湯,一小碟鹹菜,桌面上登時簡素。「一汁一菜」,正是這米澤第九代藩主上杉鷹山倡導的。米澤有兩大招牌:上杉鷹山和米澤牛。鷹山接手藩政時債台高築,天災頻仍,他發動改革,振興產業,並厲行儉約,後宮由五十人減到九人,日常飲食則規定「一汁一菜」。「汁」就是湯,通常是醬湯,鹹鹹的,「菜」多是烤魚,但窮人家只有腌菜吃。打敗大清國之前日本沒富過,「一汁一菜」漸成為飲食的傳統標配。茶會不僅喝茶,還要吃「一汁三菜」,生的、煮的、烤的三樣菜。米澤那裡本來不吃四條腿的東西,鷹山興辦學館,從橫濱聘來洋人教英語,這洋人吃了當地牛點贊,後來米澤牛被說是三大和牛之一。改革卓有成效,美國總統肯尼迪上任,日本記者問他最尊敬的日本政治家是誰,答曰上杉鷹山。大概肯尼迪或者文膽讀過內村鑒三在日清戰爭開戰那年撰寫的《日本代表人物》,記者卻不知此鷹是何物。明治年間日本要走向世界,用英文寫了三本書,即此書和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岡倉天心的《茶書》。代表日本的人物是五位:日蓮、中江藤樹、二宮尊德、上杉鷹山、西鄉隆盛。二宮尊德就是二宮金次郎,背柴讀書的塑像立在東京站附近的八重洲圖書中心門口,渾身塗了金。傳說他小時候編草鞋賣錢給爹買酒喝,熊孩子長大有了權,甚至只許人吃「一汁」。

李長聲:日本人真的儉約嗎



足利尊氏是室町幕府第一代將軍,施政綱領中已經有重視儉約、禁止賄賂等規定。江戶時代幕府和各地領主頻下儉約令,禁止奢靡,目的是解決財政危機,同時也為了確立或鞏固士農工商的身份秩序,維持特權。1649年對農民詳細規定了衣食住的節儉。1668年下令儉約,朝廷也包括在內。17世紀後半市人(工商)先富起來,被勒令禁止奢侈。1721年對各處衙門發出節約經費令,1724年對各地諸侯發出「萬事儉約」,對日常生活也嚴加干預。第八代德川將軍吉宗執政時財政惡化,以身作則,推行質素儉約。青木昆陽奉命研究種甘薯,以備饑荒,被稱作「甘薯先生」。石門心學之祖石田梅岩著《儉約齊家論》,把儉約作為一切道德的基礎。禪寺的飲食從簡是出於宗教戒律,老百姓「一汁一菜」只因窮,況且有法令壓頂,與原始信仰無關,也不要拿簡素的審美來捉弄,雖然不妨像谷崎潤一郎那樣,從採光不好而演義出蔭翳之美。


【作者簡介】


李長聲|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西門媚:酒後夜遊少年人
徐家寧:光緒皇帝僅有一張存世的照片,其他都是假的
龍昇:日本庭園中的中國水墨色彩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李長聲:日本的茶室風情
李長聲:一杯日本酒,銷爾萬古愁
日本人和中國人真的同種嗎?
日本人是徐福的後代嗎?
日本人為了撇清跟徐福的關係,瘋狂的人造天皇!
日本人真的「變態」嗎?
秋楓:「最」日本
被張學良槍斃的楊宇霆真的勾結日本了嗎?
《被誤解的日本人》:最為中國人喜愛和憎恨的日本人
日本人真的崇尚切腹自盡嗎?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脱?
秦始皇派出的徐福真的日本人的祖先嗎?
日本人的祖先是徐福?
喜歡日本 但是你真的了解日本嗎
日本人の長壽秘訣
日本為什麼會超越中國和俄國?日本真的特殊嗎?
日本為什麼驚人的乾淨?
日本科學家稱:霍比特人真實存在,系日本人的祖先!
日本人的六條長壽法則
19世紀前後的日本:女人、軍隊、武士都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