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歡迎關注傑哥的:拾建家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祖籍安徽安慶的方元伸,隨征南將軍穎川侯傅友德30萬大軍,離鄉背井,來到了西南邊陲。《明實錄》洪武十五年(1382年)記載:「以雲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


自此,明漢族的軍事移民、商屯移民、民屯移民拉開序幕,並給麗江帶來了影響巨大的文化交融,也書寫了眾多人世滄桑。方元伸也成為了安徽省安慶府大石橋方氏入滇的一世祖。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清乾隆辛亥年(1791年),隨著方家十五世祖方庭鳳入贅麗江趙氏,方氏一族便於麗江大研古城落地萌芽。而方庭鳳成為麗江大研方氏一世祖。


其後庭鳳之子方培綱從商,用所掙之積蓄,在當時的大研鎮文治村蓋屋立室,便是下面要介紹的——方國瑜故居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200年風雨時日後,循著五一街文治巷,立於方家老宅門前,白牆含韻、青瓦依然,此情此景如舊時好友重逢般熟悉親切。五個方正蒼遒的大字懸於門頭「方國瑜故居」。


故居大門造型拙樸,採用磚挑懸山頂立於牆桓之上。牆體用灰磚砌築,勾白縫。牆基座及地面均用本地盛產的五花石鋪砌。門檻兩側靜卧兩塊方形門枕石承托門軸,舊時門枕石又稱乞丐凳,其原因顯而易見,形象之極。門洞上方用磚卷拱支撐,左右挑檐下用白灰塗底,上書論語名句「德不孤,必有鄰」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小小的一道門,在方寸間將青磚、黛瓦、白牆、彩石都安置得恰到好處,而檐頂、磚拱的曲線又靈動了平直的牆面。


在湛藍天空下,大紅對聯上最美的文字,成了極好的建築裝飾,雖不見披金戴彩,卻透出一份淡定從容,不因物喜悲的超脫之態。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因對漢文化抱開放接納的態度,麗江納西民居審美略不同於大理白族。在裝飾色彩上白族民居更顯艷麗多姿,而麗江納西更接近於漢族文人審美,色彩上更追求淡雅含蓄,材料上也以自然本色為上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但從門上的文字、繪畫及雕刻,仍然能夠感受到,各民族文化已經在此交織融匯,不分你我了。你看:後漢書中所著的「為善最樂,讀書便佳」已經被繪上了喜洲白族的門側,成為家訓門規了。只感嘆這副存在了百年有多的名句,現在還會有多少人去品嚼回味。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跨過門檻,三面白牆將藍天圈住,綠草從鋪地的青磚縫隙中冒出。於是,一天、一地、一門便將喧囂屏蔽,悠然世界由此開始。門頂「見賢思齊」四字提醒著院內眾人,時刻不忘內省自身,追齊先賢的教誨。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白牆檐下,以文人字畫收邊裝飾,既豐富了院牆細節,又恰當的將中國繪畫的留白柔韻,運用到建築空間的營造中。二門門楣處及墀頭處依然裝飾蘭竹主題的文人字畫,並以磚雕飾邊,古樸中秀出意境悠遠、氣節高雅之勢。此刻,來訪之人心已經完全被這小小世界的沉靜所收伏,心舒氣定了。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納西民居格局借鑒白族及漢族民居特色,以面闊三間為一單元,稱之為一坊。分兩拐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迎春等布局,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運用最廣,並成為多重院落的基本單元。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方家故居採用前後院形式,包含兩個四合五天井院落。頭門與二門間的過渡空間,便是五天井之一。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在雲南民居中,常將一坊山牆做重點裝飾,成為頭門進入對景。裝飾手法中又以理石屏為最常見。選用自然紋理的大理石模仿山水繪畫,並以泥塑飾邊,極富想像力地將自然與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東方建築最美景緻之一。更有趣的是常在二門處設L型狗洞,以便於寵物進出。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進入二門,一方藍天,幾株綠葉首先映入視野。因雲南四季如春,雨水豐沛,所以院落四坊均出廈。


「廈」為房前廊,意思就是庭院四周房前設環廊,既方便雨天通行,又能在夏日納涼遮蔭。此為雲南民居重要特點,因為納西民居的木構形式便是以有無出廈、出廈深淺來進行分類的。(因此分類過於專業,日後有機會再另起介紹)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前院正房三間面南,為重檐騎廈樓。中間為廳堂,左右耳房為長輩居所。正房二層一般供奉先祖及神像。


兩側廂房為兒女居所。正房檐口高出兩側廂房,既是為了對長輩的尊重,也解決了主房與廂房屋頂交接斜溝的漏水問題,保持各自結構獨立也有利於抗震穩固。


兩院落由南北均開門的花廳相連,為兩面廈蠻樓,將庭院空間隔而不斷,意趣盎然。其他輔助空間均位於各小院內,功能分區有機完整。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任何物質性形態,起始都源於最原始本能的功能需求。而後由於地域、歷史、機緣等等諸般不同,於是延伸發展出以此為物質基礎的文化。之後物質與文化相依相附,成為獨一無二的審美特徵,庭院文化亦是如此。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常說庭院空間是中國建築的審美特徵,其實不然。多種農耕文明都產生過庭院空間(參見阿爾罕布拉宮回想),但附著在庭院空間內的文化特徵,卻是各不相同。


兩千多年的農耕文明,讓我們的大部分先祖都期望安定、祥和,宗族延綿,守望相聚,於是院落成為了家族最好的容器,根植於心。隨後無論廟堂、府第還是衙門、學堂也都以庭院空間為核心展開。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所以,在欣賞庭院之美時,對其文化特徵及背景多加了解,才能讓人在感受美的時刻,更怦然心動,感慨欣喜。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在140年的「恆裕公」老宅內,主人李先生是這麼給我介紹的。


李先生祖上也是明代漢族移民,不過屬於屯民移民,當年木府邀請其先祖來麗江,是做教授漢文的教書先生。後輩棄文從商,做皮革定商,並於1875建立老宅,但因家學淵源,在正房內依然供奉至聖先師孔子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老宅為四合五天井格局,院內以卵石鋪地,圖案成銅錢狀,表明家主以經商為業。在銅錢中心處埋有李家家訓,並於此位置設絆腳石一塊,為的是從小給後輩增加磨礪,鍛煉其意志,及明了兄弟相幫相攜的做人道理。


與正房所對建一層書房,房內不設天花吊頂,取意為考取功名,節節高升,上不封頂。院內花木成蔭,四季流轉,將自然之態盡入心間。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至於牛腿、雀替、門扇、掛落等等建築部位均雕刻祥獸,瑞花裝飾,以求一家吉祥如意,其樂融融。


而這些蘊含文化的點點滴滴,才是庭院審美的炫目之處。我想在麗江日益商業的侵襲之下,李先生不為利益所動,獨立創建此民居博物館,應當也是與這老宅庭院的文化熏染密不可分的。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沿石板路從故居閑步而出,太陽迎面閃爍。難得的午後小路沒有人,只是偶爾轉身間有小院開敞著院門,露出紅花、綠葉、黃木在陽光下,或搖曳或沉靜。


有一兩家可能是因為勤勞的院主人希望趁日光正好,將院里地面用清水沖洗過,於是平日木訥平實的灰石地面,如同新妝上面,儘力將藏在灰色之下的或瑩紅、或翠綠的彩妝露出真容,在陽光折射下斑駁靚麗。


也許庭院的文化之美也正等待著知音的一汪清水吧。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從麗江到托雷多(五)



- 完結 -


文字 / 攝影:傑哥


二十年建築歷程,轉換的是身份、角度。而平靜後不忘初心的,仍然是醉人的建築之美。拾者、掇也,願做這大美天地中的拾掇者。


每個人的微薄之力慢慢改變


做起來好過還在抱怨


審美推廣志願者號


掃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voi 的精彩文章:

迷「鹿」奈良
用石頭描繪的童話
從麗江到托雷多(四)

TAG:artvoi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麗江到托雷多(四)
從麗江到托雷多(三)
從麗江到托雷多(二)
從麗江到托雷多(一)
二:我花了6天時間從麗江徒步到香格里拉
一:我花了6天時間從麗江徒步到香格里拉
剛和老公從麗江旅遊回來,同事說我穿第5款連衣裙拍的照片美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