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訓:16歲1型糖娃死於「無知」!
近日這則消息「16歲糖娃抽出的血馬上凝固,不幸離世」,衝擊著人們的心靈:
案例:
16歲的浙江男孩小健(化名)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寵愛有加,長得也白白胖胖。但是3年前被確診1型糖尿病,每天要注射胰島素。
從此以後,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健變得情緒化,嚷著不讓敞開吃就不打胰島素。對於這種無理取鬧,父母確實一再地妥協、退讓。
春節期間,小健突然感到胸悶,有明顯窒息感,同時額頭劇痛,渾身無力,驚慌失措的父母連忙將小健送到當地醫院,結果測出的血糖高達27mmol/L!抽出的血為粉色——紅白混合物,且抽出很快就會凝固。
聽小健父母講,大約3個月前,聽信偏方,給孩子改吃中藥,一點點減少了胰島素注射次數及劑量,最終完全停了胰島素。
目前,小健因多器官衰竭惡化,已經不幸去世!
看了這個故事後,心情一定很沉重吧,估計會有人說他的父母太溺愛,沒有自己的原則,結果害了孩子;也有人說糖尿病太可怕了,控制不好就丟了性命;還有人說孩子太任性,不聽管教......
與其說孩子死於糖尿病,不如說孩子死於無知!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的所作所為,無不在詮釋著「無知」釀造的苦果!糖尿病知識的匱乏、飲食的疏忽、用藥的馬馬虎虎、偏方的聽信.......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1型糖尿病相關知識:
一、1型糖尿病發生的原因
1型糖尿病也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
糖尿病雖然不是遺傳病,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的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病的幾率要高於其他家庭。
2、後天的飲食方式
兒童糖尿病主要是飲食惹的禍,孩子大多喜歡喝甜飲料,吃油炸的食物,想吃什麼,父母都儘力滿足,這就造就了許多胖娃娃。
肥胖會導致體內的血糖濃度升高,肪肪代謝加強,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島素,久而久之胰島細胞功能發生紊亂,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小健的飲食方式,是令人擔憂的,他的父母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即使是患病後,面對孩子的飲食要求,也沒有狠下心來,心軟換來的是血糖的不穩定......
關於糖尿病知識,這本書涉及了方方面面,也有很多實用的控糖小方法,或許能幫助大家快速地掌握知識,更好地控制血糖:
(鏈接:糖友推薦|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糖尿病書籍,濃縮了作者30年的工作經驗及心得!如獲珍寶!)
3、病毒感染可能是誘因
醫學專家表示,病毒感染也會誘發1型糖尿病。調查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得過病毒感染,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常出現在病毒感染之後。
4、自身免疫系統缺陷
研究發現:在1型糖友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損傷胰島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二、糖尿病與「五駕馬車」
控制糖尿病,需要牢牢把握「五駕馬車」:飲食治療(合理飲食,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每日總熱量不能超標)、運動治療(每日進行適當的運動)、藥物治療(必要情況下,配合服用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糖尿病知識教育(掌握疾病知識)、血糖監測(堅持測血糖,及時了解血糖變化和身體狀況)!
小健前前後後的控糖過程中,給了我們很多教訓:飲食不節制,不能定時定量注射胰島素,聽信偏方等等,最終的結果是痛心的!
16歲少年的遭遇是不幸的,牽動著糖友的心。今天在我們「糖尿病家庭調養」的糖友圈社區中,糖友「廣慈弘海」發帖告之大家這件事情,很多糖友紛紛跟帖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友友們,控糖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不然,血糖君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給我們一點「顏色」瞧瞧!控糖路漫漫,願大家都能踏實認真地善待它,並長久堅持下去......


※尋找「糖齡王」|有獎尋找糖友榜樣!
※血的教訓|16歲1型糖友死於「無知」!
※血糖高低不平,併發症的「罪魁禍首」!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嗎?
※糖友分享|想對糖友說:請不要輕言放棄!
TAG:糖尿病家庭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