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你新聞里的「恐怖襲擊」,卻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你新聞里的「恐怖襲擊」,卻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來,歐洲多次受到恐怖襲擊威脅,由恐怖主義引發的安全問題已成為歐洲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我們在新聞中看到「恐怖襲擊」早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下,別無選擇。安穩盛世真的不再存在了么?看完主頁君推薦的這篇文章,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文|岳韜
From 別處World
微信號:else-world


恐怖襲擊來了,「歐洲不能去了?」



前年,100 多人葬身巴黎巴塔蘭劇院。去年,尼斯和柏林的卡車沖向人群,幾十死傷。

那麼我告訴你,還有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是這個樣子:

這是奈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的 2000-2014 年的數字。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麻木?


這是所謂「伊斯蘭國」的數據。

反恐,「仇穆」,排外,這一整個邏輯來得無比自然。特朗普的 7 國穆斯林禁令聲稱將「恐怖分子」攔在境外;

然而,安卡拉的汽車炸彈、敘利亞的炮火,我們真的有所感受嗎。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下,別無選擇。現在的我們,能與他們共情嗎?或者,需要思考的,是我們自己應該「怎麼辦」?

西方世界,彷彿早已在心理上把整個穆斯林中東視為恐怖隱患。然而在這些地方的絕大多數人如你我一樣,是普普通通的商人、職員、學生、教師……對於「恐怖」,他們比我們更無從選擇,距離近到無法想像。

作為一個普通人生活在中東是種怎樣的體驗?身處動蕩,他們對危險的認知、承受和防範,或許我們從未想過。





被阿拉伯國家包圍著的,還有另外一個「西方社會」的盟友,那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機場入境安檢在全世界是「臭名昭著」的嚴苛。就算到了境內,安檢也無處不在:去購物中心買點兒東西,需要花 10 分鐘安檢,買完東西吃個飯,又要再花 10 分鐘安檢。

以色列人早就習以為常了,幾十年里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對恐襲的防範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街上的每個陌生人都是懷疑對象。一旦有人背著鼓鼓囊囊的包在路上走或單獨走進餐館吃飯,就會有許多眼睛盯著他。如果這個人是男性、有著阿拉伯人長相、年齡在 25 至 35 之間,那更是高度嫌疑對象。

以色列的孩子知道不要在馬路上撿鋼筆等貌似普通的小東西,因為那可能是個微型炸彈。以色列的成年人會在到達任何場所後首先找到出口,以便發生危險時第一時間帶著家人逃脫。


▲ 生活在哈馬斯火箭威脅下的以色列人超過人口 1/3。來源:Gerard Direct


我的以色列朋友伊蘭,至今仍清晰地記得 1978 年 3 月 11 日周六那天在他家附近 10 公里處發生的海岸公路大屠殺。警察讓居民們不要出門,說是在海法到特拉維夫的高速公路上出了事。當時還是孩子的他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是從大人們的神情中判斷出一定是很恐怖的事。後來他得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劫持了一輛大巴,扣押包括許多孩子在內的所有乘客作為人質,並與警察進行了交火。這起事件變成以色列歷史上至今最為嚴重的一次恐襲。


雖然今天伊蘭已不在以色列居住了,但是他自小養成的警備心理從未改變。他說,這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以色列人的本能。跟所有的以色列人一樣,他並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損失了什麼。「作為一個以色列人,你生來就得接受。」

由於他是塞法迪猶太人,長相與阿拉伯人沒有明顯區別,這常給他招致麻煩:在安檢時所花的時間要比歐洲人長相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長許多,而且只要他單獨在餐飲娛樂場所行動就會引來懷疑的目光。他必須在自己的國家隨時隨地證明自己是無辜的。可即使這樣,他也接受了,因為別無選擇。

這個被阿拉伯國家包圍的猶太小國從誕生起便處在恐懼之中。它的國民長期以來養成了高度戒備心理,並且人人皆兵,隨時準備與外界作戰。我們熟知的自殺炸彈恐襲,在以色列是八九十年代興起的,在那之前恐怖分子慣用的方法則是劫持車輛和綁架人質。



以色列早就將反恐升華到愛國主義:作為猶太人,要想擁有自己的國土,就必須學會與恐懼共存——這是獲得家園的代價。




一個月前,我去土耳其出了趟差。比起以往幾次,這次的安檢明顯又增加了:不僅在機場耽擱的時間要比以往長,而且進入酒店、餐館和購物中心也要驗包、走安檢門、搜身。車輛不但在機關大樓和景點入口需要停下,開後箱檢查,就連進入大學校園也需如此,而且所有乘客全部要出示證件進行登記,車主必須扣押證件,到出校園時再歸還。

土耳其人告訴我,自從新年伊斯坦布爾夜總會遭襲擊後,政府再次宣布伊斯坦布爾和首都安卡拉處於警戒狀態。居民們被告知出行要注意安全,避免去擁擠的場所,遇到可疑份子及時舉報。本來就警備密集的土耳其現在更是遍地警察。一旦遇到有政府會議或高層活動舉行,更是黑壓壓的武警和警車壓陣,甚至有輕型裝甲車出動。而更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便衣警察,他們混跡在鬧市的人群中,觀察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



居住在安卡拉的阿娜塔西亞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去過市區了。酷愛購物的她現在只敢在郊區的小型購物中心活動。她也很少去電影院了,改成在家和丈夫看碟片。以前她還經常去演唱會,現在則根本不敢去了。她盡量不搭乘公交,同時避免在高峰時間開車,因為她聽說恐怖分子會在擁擠路段引爆車上的炸彈。

令阿娜塔西亞格外緊張的願意之一為她是外國人。這個來自克里米亞半島的漂亮姑娘有著典型的東歐人長相,走在路上回頭率極高,這使她很害怕,因為恐怖分子喜歡挑選外國人作為襲擊目標。2015 年土耳其遭受恐襲的次數從之前的平均每年一兩起猛增到 7 起,2016 年更是大幅跳躍到22起(包括伊斯蘭極端分子和庫爾德武裝的襲擊)。

但相比阿娜塔西亞,大部分土耳其當地人卻顯得異常鎮靜。每天早晚高峰時間,安卡拉路上的車輛跟以往一樣擁堵。下班後和周末的購物中心也一如既往地熱鬧,餐館照樣爆滿,電影院的生意也不見受到影響。

當地居民說,日子總要過的,不能因為零星的恐襲就改變全部生活方式吧。確實如此,安卡拉跟北京相似,城市鋪得很大,去哪裡都得開車;而且商業、餐飲和娛樂活動全部集中在購物中心裡,如果不能開車去購物中心,就等於被剝奪了全部生活。


▲ 土耳其市民為恐怖襲擊遇難者獻花。來源:AP


「只要你利用常識,避開危險高發場合就行了,這跟生活在任何地方一樣,」他們說。


所謂危險高發場合,指的是遊行集會、大型演唱會和球賽,以及外國遊客或使節出沒的地方。他們幫我算了算,安卡拉 800 萬人口,伊斯坦布爾 1500 萬人口,每年這兩個城市死於恐襲的人數相加也就 100 多個,這個概率有多小不想而之。 比起恐襲,他們更關心的是 4 月份即將到來的公投。如果公投通過,土耳其就將成為總統埃爾多安一人獨裁的天下,到那時候這個國家的伊斯蘭化進程就沒有阻擋了。「說不定我們很快就將像鄰國那樣生活在宗教統治下了,」世俗的土耳其人憂慮地說。 我看著坐在購物中心餐廳酒吧里歡笑的人群,似乎看到他們在風暴來臨之前緊緊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的笑容好像在說,如果不及時行樂,也許就將永遠失去這世俗的歡愉了




9.11 事發當天,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社會人類學家路達雅教授預言,西方世界從那刻起,就將如以色列一般長期生活在危險和戒備中了。當時他的家人和朋友沒有人將他的話當真,然而十幾年來事態正在迅速朝著他的預期發展。


▲ 45 年來的全球恐怖熱圖。來源: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每次我從土耳其出差回荷蘭,下飛機後走出廊橋就會見到三四個身穿防彈衣、手持機槍的警察堵在那兒,在邊檢之前先進行第一道防範篩查。他們一個個檢查乘客的護照,所有的白人和亞洲人都匆匆通過了,而中東模樣的人的青壯年男子則無一例外被叫停——先不管他拿的是什麼護照,是基督徒、猶太人還是穆斯林。


歐洲政府雖然沒有像川普那樣公開排斥穆斯林,但是他們已經在變相地實行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了——這也是以色列一直在做的。

這情型讓人寒心,卻又無可奈何。

就像路達雅教授所說,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就是在種族的不斷融合與衝突中過來的。

解決種族衝突只有兩種方法,一是交易協商,二是種族排斥甚至清洗。當前西方面臨的問題難以用交易協商來解決,因為宗教極端份子無處不在,並沒有一個可以對話的政府和領導人。而且他們極具韌性,前赴後繼,對付他們就如同希臘神話中海格力斯殺九頭蛇,砍掉一個頭又長出來一個頭。

然而,第二個解決方法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種族清洗在歷史上大規模或小規模不斷在發生,它帶來的只有恐怖,將我們都淪為蠻夷。我們只能希望,種族衝突的加速度不要太快,好讓我們有點時間來暫時遏制襲擊,同時在能夠對話的的地方進行協商和交易。

不過我們必須在心理上準備好,曾經那個安穩的西方盛世,可能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里也不會再回來了。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岳韜,From 別處World,微信號:else-worl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誰說出門浪就是「遭罪受」?這11招讓你在飛機上過得比待家裡還舒坦
各國翻譯吐槽川普講話風格:胡說八道冒髒話,你翻譯對了算我輸
這位美國教授給學生上了3個學期的A片課,還分析了6000部小黃片
你和SAT1500學霸的距離:無關辭彙量,只是思維有偏差
她只在牆上寫了4個字,結果全世界的人都駐足回應....

TAG:INSIGHT CHINA |

您可能感興趣

光天化日搶孩子,你以為只發生在故事和新聞里?雙節期間,人販子出沒請注意!
新聞里的危險,其實離我們很近
危害中國不斷的小國,一中國人用一招,很快滅國,方法新聞里常見
這一天新聞里,我同時看到四個留學生悲劇
天天看新聞里別人撿到狗,沒想到今天我也撿了一條,還是大金毛!
拒絕活在媒體新聞里!聽得再多,不如自己去一次!
石刑,榮譽處決,恐怖主義,殘酷不止發生在新聞里
新聞里的馬刺做了這麼多交易,卻集成了七後衛
春運實測:新聞里誇上天的高鐵無障礙,效果怎麼樣
女孩九寨溝地震後失聯 母親竟在新聞里發現其身影
為什麼日本匠人在電影里,中國匠人都在新聞里?
如何避免自己男朋友成為新聞里的渣男?
俄羅斯男子看電視,竟發現結婚8年的妻子出現在掃黃新聞里!
當新聞里都說章瑩穎案嫌犯迷戀BABYMETAL,我是憤怒的
傳媒觀察:今天出版的韓國主要報紙頭條新聞里有亮點
如何避免自己老公成為新聞里的渣男?
時政社會新聞里經常出現的日語單詞第2彈
日本和歌山的熊貓寶寶1歲啦!整個島國的新聞里都被它刷屏了!
軍事新聞里相關的日語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