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白起攻下邯鄲,歷史將怎樣重寫?

如果白起攻下邯鄲,歷史將怎樣重寫?

如果白起攻下邯鄲,歷史將怎樣重寫?



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全軍覆沒,秦亦死亡過半,國內。是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趙軍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為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關東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這場戰爭由於秦取得全勝,由其統一的形勢已成不可逆轉。我在上周所發《長平之戰——戰國的拐點》一文中指出,秦統一六國的基本局面在這個階段已經奠定。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四萬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於是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昭襄王五十年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五年後,即昭襄王五十五年,王薨。


通過上面史料,我們可以想像很多沉在表象下面的更精彩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秦昭襄王,這位自19歲登基、統治了55年、活了74歲的秦王,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帝王之一,壽命僅次於乾隆梁武,也屬最長之一。在最後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也許是被其重孫秦始皇統一六國掩蓋了光輝,秦昭襄王的事迹往往不為人知。在其統治的55年時間裡,攻佔郢都、兩俘楚懷王、幾乎滅掉趙國、蠶食韓魏到極限(秦昭襄王五十三年,魏國屈服投降,降為秦國的屬國);起用白起范睢;鞏固巴蜀;消滅義渠、西周國;締造一支強大秦軍。在初登基時,昭襄王韜光養晦,和重權在握的宣太后和穰侯魏冉和睦相處,隱忍36年,最終廢太后驅穰侯,非常穩健地掌握權力。翦伯贊說,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闢的論斷。

即便是這樣一位卓越的君王,也難免犯下庸人常犯的錯誤。在秦趙交戰最關鍵的時候聽信范睢建言,放棄在長平之戰後一鼓作氣攻打趙都邯鄲,給趙國以非常重要的喘息之機;同時造成白起和范睢將相失和。將相失和並不可怕,最終我們看到的是白起與秦王的君臣失和,這才是最可怕的!這失和最終以秦王賜白起死為結局,可悲可嘆!這就是這一個關鍵的錯誤,導致了對秦國極為有利的局面急轉而下,最終秦與六國又一次回歸暫時的相持平衡狀態。白起被殺後秦國攻戰一直不利,直到昭襄王過世。由此看來,這個錯誤的性質很嚴重。


而昭襄王失去的是什麼呢?這從來沒有人去站在他的角度去考量。


昭襄王失去的可能是統一六國的機會。如果當時沒有范睢因為私心而建議秦王休兵,就不會讓趙國有喘息的機會更不會最終讓白起和秦王產生齟齬。如果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很快被攻克,那麼隨後會有兩種情況出現:一是剩下的五國個個自危,於是排除一切矛盾合縱,結果又一次制衡住秦國;二是趙國拿下後,白起可能會乘勝追擊,進而拿下燕齊,至於已經連年被弱化到極限的韓魏更不在話下,最主要的勁敵就只有一個楚國了。長平之戰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結束的,這段時間到昭襄王去世尚有8年時間,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白起用得好不會比始皇帝時代的王翦差。何況剩下的五國需要多大的智慧和誠意才能真正團結到一起抗秦呢?


依我個人推斷,昭襄王統一六國之後的結局應該好於秦始皇,為什麼?首先我們來說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的結局是什麼——二代而亡。為什麼會如此?根本原因在於秦始皇分封建立郡縣建帝制這種嘗試是史無前例的,是個新生事物,既然是個新東西,難免夭折的可能性很大。秦朝之後,漢朝對秦帝制加以改革,採用封建郡縣並立,並不斷完善帝制各種規制,才使得帝制在東西漢得以有逾400年的江山。秦始皇自己更不會想到他開創了這種超越封建制的新帝制是多麼的不完善,到秦二世就滅國了,是對他二世而萬世願景的一個巨大諷刺。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會搞這樣一個社會制度呢?近的在於李斯的建言,不要走周朝的老路,最終諸侯擁兵自重導致宗主國式微而滅國;遠的在於他的曾祖父就是上面這位秦昭襄王也曾自立為「西帝」,這種做帝王的夢想對他們是那麼的堅韌執著不可動搖。而促成這得以實現的是秦始皇個人較為單純的經歷。因為他幾乎沒有費多大的勁兒就滅了六國,上面我們說過,在昭襄王那裡就奠定了局面,在嬴政這兒就是順勢而為。


一路順利最終讓嬴政成為三皇五帝的代表皇帝(後世中國皇帝的帽子一直戴到清末溥儀,後面還有一大堆不戴帽子的皇帝)。秦始皇這種理想主義、破綻百出的帝制是因為他統一中國太容易了,秦始皇從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只用了10年時間,就陸續兼并了六國。他絕不會想到在他曾祖父時代統一六國就擦身而過,他之所以能夠統一絕不是他嬴政如何有天縱之才。這樣的順境讓秦始皇后面的行為越來越隨心所欲最終甚至發展到追求長生不老的境地!秦始皇不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的行為已經遠遠不為「浪漫」所容納,他已經發展到幻想地步。因此在這樣的心態下,他搞了這樣一個社會制度又怎麼會在意種種致命缺陷呢?這些種種可怕缺陷都被他選擇性忽略了,但是歷史從來不會遷就任何天真的願望。太順了,最終必然摔跟頭。他的死是不是被趙高等人暗算都很難說,人們記住的是他擺脫荊軻的刺殺,但沙丘陰謀呢?尤其來自內部所信任之人的陰謀呢?那是防不勝防的。正因為秦始皇的順、單純導致他最終的敗,雖然這敗沒有現世報,而卻極快地落在他兒子胡亥身上,在他歿後三年,大秦帝國轟然而傾!這和秦始皇不立太子不立皇后有必然關係。

而如果換成是秦昭襄王統一中國,我相信這位在王位上呆了五十多年的老王一定不會搞這麼個幼稚的社會制度,更不會有求仙的可笑舉動!雖然他和所有年邁君王如漢武帝、蕭衍一樣犯了「老糊塗」般的錯誤。相對於秦始皇,他攻伐六國的難度要大得多,以五十五年之長度,昭襄王卻是不折不扣的常勝君主。昭襄王一生的軌跡都顯現出穩打穩紮、積健為雄的風格。長平之戰後他同意趙國求和後不久,很快意識到自己錯了、必須幹掉趙國才是正確的選擇,於是又請白起挂帥。怎奈白起使小性子,跟昭襄王玩賭氣,一步步、逐漸造成君臣反目。這場「內訌」直接導致昭襄王統一六國大業落空。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一個領導人光有雄心壯志是不行的,手下只有一個得力幹將也是不行的,得強將如雲謀士如雨才行。昭襄王在斷定白起絕不會為己所用時賜死愛將也並不是昏招,而是明智,一則殺雞儆猴,二則根除後患。


在手下除白起而無將可用的境地下,秦昭襄王被終止了統一的腳步,這已然是他的命,所謂命意為不可改之運也!回想他當年還是因趙武靈王所立的秦王,也許是天意讓他對趙國放了一馬。按照這個思路,他又是楚人的後代,他的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都是土生土長的楚人,所以雖攻佔郢都但也未絕楚祚。這是閑話。昭襄王走的每一步都比秦始皇艱難,所以我的預判是如果他統一六國後不會搞冒進,以他55年當政並未有大過而論,他在帝制探索和實施上應比「二世而萬世」的秦始皇理性的多!但他究竟會怎麼操作,這個話題太跑偏無法討論,至少因為繼位的艱難而不會造成秦始皇那樣給趙高李斯以乘人之危的機會,事實上,他交班交的很平穩。


這段風雲歲月的另一個主角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此君發跡於行伍,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勝敗兵家常事的規律框不了他,是戰神級的人物。但遺憾的是,這位戰神有著和凡夫俗子一樣的小毛病,就是愛賭氣且任性,這種普通老百姓之間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一旦發生在與君王之間就危險異常,白起也正是因賭氣而送命的歷史名將第一人。惜哉!


秦昭襄王、秦始皇,一個在位55年、一個在位36年;一個打破七雄平衡、做到秦國一家獨大,另一個臨門一腳發揮正常、最終統一六國!兩人都是才華蓋世的君主。相較而言,從才華、閱歷、穩健度、磨難程度四方面而言,昭襄王應該高於秦始皇。歷史沒有給老王統一中國的機會,把機會給了他的曾孫。


俱往矣!即便是昭襄王統一天下,秦避免二代而亡的悲劇,但以時代局限性和昭襄王的年歲,無論秦統一六國後採用封建制還是帝制,歷史總要朝著帝制的方向運動,這不是為任何王的意志所改變。既然這個方向運動,那麼這二世而亡的悲劇不落在胡亥身上也會落在其他秦帝身上,糾結這個最終沒有意義。新的帝制制度設計缺陷甚多,難免牆頭變幻大王旗,最終到了清朝,帝制制度設計以全民奴性化而收場,所以如果不是強敵入侵,中國這個油鹽不進且滴水不漏的完美帝制不知道會存續多長時間。

終究,家天下的帝制是必須以閹割自由、科學、民主為前提條件而存在,必須以極盡愚民、徹底奴化為統治手段,最終的局面是回歸叢林主義、弱肉強食、貪污腐敗,不是積弱積貧就是肥羊待宰。在乾隆千叟宴的同時,英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一路而下,近200年落後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慘記憶告訴我們,帝制是一種落後的必然會被淘汰的社會制度,它的完美恰恰是人性泯滅、落後見底的象徵。


讀中國歷史,最終的目的就是不要再迷戀帝制和那些個雄才偉略的帝王們,這樣,我們老百姓就必然地在文化上有所進化。


2017年3月4日於五立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楊讀史 的精彩文章:

封建與帝制,迥異的家天下

TAG:老楊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呂布當時選擇跟了曹操,歷史又是怎樣
為何張角掀起黃巾起義,結果如何,有什麼歷史意義
如果當初趙雲被重用,歷史會有所改變嗎?
歷史上真正的鉤鐮槍到底如何用?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歷史上原本是什麼樣子的?
歷史上,項羽帳下是否真有五虎將?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誰是中國歷史上嗜殺第一魔頭?白起也自嘆不如
歷史上的虞姬到底是怎麼死的?自殺還是他殺?
歷史上第一個女間諜是誰?顏值怎樣?武力值又如何?
白起簡介:揭秘大將白起在歷史上真實的死因
歷史上岳飛是怎麼死的?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嗎?
這種習慣,竟然讓他失去天下,也改變了中國歷史前進的步伐!
如果上天再給他們重來一次的機會,這些歷史人物會怎麼選擇呢?
基本沒看過的歷史老照片,最後兩張能放一起比較嗎?到底誰更美?
歷史證明,拍馬屁姿勢不對,後果很嚴重!
歷史上女太監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又是怎麼閹割的呢?
如果沒有霧霾,這些歷史一定會被改寫
歷史解密:趙子龍不被重用的原因竟是出身不好?
「披肩」竟是一頂帽子!歷史真相咋又跟說好的不一樣哩!
歷史上真正的蓋聶是怎麼死的,天下第一劍客竟死的如此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