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推薦:《本草》植物志之金銀花:一朵小花勝金銀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文/紫檀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原題《你是前世桃花,今生開滿枝椏》


桃花扇,桃花溪,夾岸桃林兩依依;桃花源,桃花雨,落英可餐不須歸。布穀天上飛,花瓣身上披,長亭短亭夕陽外,佳人難再覓。


我記得這首詩不詩、詞不詞的小令的時候,大概只有八、九歲的年齡,小學二三年級的水平,裡面的字尚且認不全,更遑論理解它的意境和所指。寫這首小令的是村裡那位沒落的前朝遺老,孤身一人的老學究,閑來無事,總在宣紙上寫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告訴我們這是「浣溪沙」,那是「如夢令」;五言如何叫「五絕」,七言怎麼稱「七律」。

現在回想起老師那筆工楷,一筆一划嚴肅認真,走的是大氣磅礴的路子,彷彿端莊威嚴的石牌坊,恪守著心靈的入口;彷彿垂眉斂神的老和尚,端坐在水墨的佛堂。很多很多的國學典故經老人家的毛筆在宣紙上簇點,就像一尊尊蹲守在通往啟蒙路上的可愛陶俑,引人入勝,令人神往。時至今日,我還清楚記得老人家說過的一句話:中國千百年的文人墨客,踩著四書五經一步步走上固步自封的空中樓閣。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老人家說這話的時候,是在我童年的春三二月,山坡田藤上剛剛是杏花謝過桃花正艷,悠閑的布谷鳥在高遠的天空嘹亮著她的聲音,她掠過的地方是我有山有水有桃花的美麗家鄉。

最早提到桃花和桃樹的古籍是《山海經》。裡面一則「夸父逐日」的寓言,雖然沒有像另一則寓言「愚公移山」那樣帶給後人堅忍不拔的鼓勵,卻渲染出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偉人雄渾的壯舉。寓言這樣寫:「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到,饑渴而死,棄其仗,化為鄧林。」


寫毛筆字的老人家告訴我這個叫做夸父的人要去追趕太陽,因為追的太近口渴,喝不到水死去了。長大後才明白老師跟我們打了埋伏,「與日逐走」是趕超時間的意思,因為我們的祖先計量時光完全依靠「日」,諸如「日晷」「日影」「日壇」等等。這則寓言的最後兩字「鄧林」就是桃林。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我很喜歡這則寓言,很喜歡夸父臨死前的剎那把拐杖向著太陽投擲過去,標槍一樣的木杖,帶著夸父的雄心壯志,呼嘯風生的划過黃昏的天際,在接近太陽的剎那突然斷成片片點點,從空中落到大澤的邊緣。那是夸父再也走不到的水岸,是近在咫尺又隔了來生的春天。黃昏的光芒血紅的照耀在紛落的木杖碎片上,夸父閉上眼睛的時候,水澤邊一片殷紅,天地間有了繽紛紅顏的桃花。


等到桃花在人間爛漫,已經是塵世的又一次輪迴。是周朝的田陌上,拿著採風響鈴的宮官坐在桑樹下喝茶,採桑的村姑在葉子里翩躚如蝶,唱著好聽的曲兒,桑林對面的桃花濃得刺眼,紅得撩人,於是有了《詩經》里著名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在我對所謂文學的理解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八個字,是表述桃花最動人最美麗的語句。「夭夭」指艷麗而嬌嫩,「灼灼」是紅到燃燒紅到刺人感官的極度。可見兩千年前一個又一個陳舊封閉的春天,完全依靠了桃花來霸佔。迷離的蒹葭讓春天凄涼,柔弱的海棠讓春天惶惑,正是寂寞開無主的時節,行路的旅人在矮牆邊、半山腰、水湄煙雨迷濛處乍見灼灼桃花,春光乍泄的感覺一定奇妙至極。如果說「一枝杏花春帶雨」是優雅的小家碧玉,「披薜荔兮帶女羅」是善舞的長袖,桃花則是惹火的前衛女郎,花瓣是麗人的腮紅,花蕊是傳情的眼兒媚。連那羞答答用綠葉遮掩的纖腰,都隱含了千嬌百媚的身段,是梅蘭芳「臨去秋波那一轉」,是尚小雲「活色生香第一流」,是程硯秋「亂向春風笑不休」。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我合嶺上過,夭桃弄春色。既然桃花顧影自憐,自顧自放縱著誘人的容顏,見桃色而春心蕩漾的多情人自也不在少數。


唐朝的白居易寫得最直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說桃花左右著春天的去向。


元稹說:「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雖然在用詞上有些連綴連用,不算元氏的上乘之作,動人之處是寫出了桃花飄落在尋春人白袍子上的色彩對比。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張志和偏愛一條春末的河流:「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說的是老實話,誰不喜歡在飄滿桃花的水面上垂釣?看到桃瓣做餌,鱖魚猖獗,莫說詩人不須歸,我等紅塵中人也樂得流連忘返。


和其他人不同,老實巴交的杜甫寫道:「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依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不愛深紅愛淺紅。」詩聖總是生活很苦,寫作很愁,當一個人一日三餐和柴米油鹽無著無落時,你怎麼指望他把桃花寫成美麗仙子?


許渾的五言律詩《金谷桃花》是唐朝桃花詩里比較哀怨的一首:「花在舞樓空,年年依舊紅。淚光停曉露,愁態倚春風。開處妾先死,落時君亦終。東流兩三片,應在夜泉中。」站在棄婦的角度,用桃花的美麗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深情,用桃花的早夭申明自己的終生不渝。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宋代詩人劉敞有一首桃花詩:「小樓西望那人家,出屋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墮窗紗。」個人感覺雖然視角略顯狹隘,卻能直面桃花不堪東風作惡,終於亂紅如雨的結局,較之唐詩不輸三分。接下來,另一位宋代詩人李新的《桃花》這樣寫:「年少劉郎初見時,似笑東風三兩枝。劉郎白髮欲再見,前溪落盡迷佳期。」完全承繼著唐代文風,順便把劉禹錫拉來做典故,藝術性不高,延續性很妙,一廂情願的把宋朝的桃花當成唐代的熊熊火炬,而傳薪的人卻早已不在了。


東晉的陶淵明沒有寫過桃花詩,他不為五斗米「摧眉折腰事權貴」,隱居在菊花爛漫的終南山下寫他的《桃花源記》。


我永遠都不承認《桃花源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篇抗鼎之作,但我無論如何都承認這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政治是一門文化以外的學問,在文學藝術領域過於出類拔萃的人物往往做不來頂級的官職。孔老夫子在官場上一生如喪家之犬,屈原在三閭大夫的高位上讓人逼得跳江自沉,宋朝的王安石柳宗元蘇東坡把宰相做到死胡同里。正如桃花,花開得濃艷,卻不長久,最久十多日,最短三晚,凋謝的何止是春天,何止是陶淵明的幽怨!


為陶淵明《桃花源記》里長長的溪水、夾岸的桃林、紛飛的花片、芬芳的嫩草做最好註解的是張旭那首《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在張旭的眼裡,桃花已經落盡,已經隨波逐流,空想的烏托邦沒有了桃花的濃妝艷抹,也就沒有了文人學士賴以自慰的「鄧林」。與張旭年代並不久遠的另一位詩人宋之問,一生寫了很多好詩,也做了很多步入廟堂的美夢,他連寫桃花都說「桃花紅若綬」——綬是古時系官印的紅綢帶,紅艷艷的確實像陶淵明掛在衙門裡的那尊官印包袱。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關於桃花,關於桃花弄破美人妝的傳說,就不得不提到「人面桃花」這個典故。崔護是個才氣平平的詩人,《全唐詩》一共收他六首詩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這首少年之作《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斷痕明顯的詩之所以備受後人推崇,在於他描繪出的兩情相吸。比其他桃花詩高明之處也在這裡,相當於現在很多作家走情色路線,在那樣一個儒學正統的朝代里,能推開人家的柵欄門窺視美人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運氣。


崔護是陝西藍田人,官做的很大,一直做到嶺南節度使。這首詩名聲鵲起源於孟棨的一卷筆記《本事詩》,孟棨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一首詩演繹成一截叫人追根問底的傳奇:那一年崔護落榜,萬般無聊來到長安郊區一個村子看桃花,誰想一道疏落的桃枝柵欄門裡掩映著一張驚艷的絕代臉龐,女子無意中撞見崔護,翩翩多情的崔公子喜心翻倒。兩人剎那間的驚訝轉瞬化成都彼此的含情脈脈,並且相約第二年崔護考中後相結連理,誰料翌年清明人去屋空,唯有籬笆外桃花三兩枝、杏花三兩朵。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在類似的傳奇里,桃花已經脫離了春天,是至情摯愛的象徵,是生死不渝的表白,是歷經劫難後兩人無以復加的恩愛。該用什麼樣的曲調為桃花落盡後的你演奏一曲點絳唇?該用什麼樣的節拍為荷鋤葬桃花的你譜寫一闋雨霖鈴?該用什麼樣的筆墨為湖光山色中依然期盼歸期的你填寫一首江城子?


假如你問我關於桃花的前塵往事,我會這樣寫——你是前世桃花,今生開滿枝椏。



《桃花源記》是一篇中國文人無力從政的投降書



(你是前世桃花,今生開滿枝椏)


推薦:


貂蟬之美,亂世中獨樹一幟的女性梟雄之姿


《本草》植物志之芍藥:關乎三國時期的瘟疫和一個消失的民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本草》植物志之芍藥:關乎三國時期的瘟疫和一個消失的民族
貂蟬之美,亂世中獨樹一幟的女性梟雄之姿
歷史已被千萬次重演,可還有人喊:臣妾做不到哇
陳世美的原型是個清官:被穿越的《鍘美案》乃一樁歷史冤案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讀遊記《中國之旅》:感悟余秋雨對文人的批判與反省
《中國文人書畫》之陸健
與世無爭一一「文人松」
中國文人書房之意境
中國文人畫淺談
失意文人的《古詩十九首》
據說金瓶梅是一部由儒家文人寫的書
從《幽夢影》,看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
中國古代的文人插花
中國文人畫的九大境界
一簾幽夢,中國文人獨有的浪漫
中國文人一身風骨,深藏詩詞千年流傳
歷代中國文人筆下的茶文化
中國文人篆刻第一人
中國文人的生命——詩
中國畫的文人情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文人浪漫情懷的寫照
這才是中國文人的案頭!
說《西遊記》重佛抑道是天大的錯誤,道教文化浸潤在中國文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