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勁節仲昆留浪跡,佯狂哭笑入浮圖~~


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

我小時候,見到母親常常臨摹的國畫中,有一幅八大山人的石頭。有人說那裡贗品,母親卻不管,說即使是冒充的,那畫本身也還是好的,卻有八大山人的風格。由於母親的緣故,我對八大山人產生了欽慕之情。但對這位畫家的生平,卻不甚了了。那幅不知是贗品還是真跡的八大山人的畫,也在抗戰期間毀於日軍的炮火之中了。誰知過了四十多年,在母親去世多年之後,我卻有機會訪問了八大山人的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那是一個陽光明朗的秋日,我和幾個同志由於偶然的機會,來到了南昌市南郊的青雲譜。這裡是八大山人的故居。門前有綠水環繞,那是一片池塘,又象一個小湖。一個農家小女孩,在水邊晾曬稻穀。我們走過水上的石橋,到了門前。門上署「青雲譜」三字,但門緊閉著。我們叩開側門,進入了庭院。


庭院內,小徑曲折,花木清幽。迎面撲來一陣濃香,彷彿芬芳的液體在向四處流溢。那是香水月季,正盛開。忽而又飄來一陣帶有甜味的清香,那是木樨花,儘管只有一點餘韻了,卻還是那樣縷縷不絕。曲徑旁,一株老桂似在點頭迎接我們。接待我們的吳同志說,這株桂樹已是八百多歲的高齡了。這時,張九齡的一句詩:「桂華秋皎潔」浮上了我的腦際。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青雲譜,原名梅仙祠,建於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唐貞觀時改名太已觀。八大山人隱居的這裡時,更名曰青雲圃,有自耕自食之意。清乾隆時,有個狀元,改其名曰云青雲譜,意為有譜可查。這名稱也就沿用下來了。然而我覺得,還是青雲圃好。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於一六二六年,死於一七O年,活了八十一歲。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第九代後裔。朱權封藩在南昌,因而朱耷也稱南昌人。一六四四年明亡時,朱耷十八歲。他對清朝的統治強烈不滿,有反清復明的想。他改了名字,做了和尚,又做道士,終身不仕清朝。他成了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詩、書、畫三者均有很高的成就。擅長花鳥山水,而以花鳥成就為最高。書法用禿筆,有其特有的風格。他的詩,已搜集到一百多首,但有不少詩內容隱晦,不大好懂。我們見到他的一張牡丹孔雀圖片。這幅畫上,除了石壁、竹葉、牡丹外,突出地畫了兩隻拖著花翎子尾巴毛是三根。原來,清朝的大官們,帽子後面都拖著皇帝戴的「花翎子」,以標誌官員等級,戴到三翎,就是最高的等級。而那塊站不穩的、很快就要倒下的石頭,則是象徵清朝的政權,畫上還題詩一首:「也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三耳據說是暗示奴才聽主子吩咐時耳朵特別尖,象比常人多一隻耳朵。當時大臣們每晨上朝強烈地諷刺了清朝的奴才和清朝的政權。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我們又到一展室中,欣賞了八大山人的許多幅真跡。我對畫上簽名「八大山人」四字的寫法特別感到興趣。他把這四個字寫得十分奇特,看上去有的象「哭之」二字,有的象「笑之」。他為什麼這樣寫呢?我想,大概是哭明一代的覆亡,笑靦顏世故的奴才們之可恥吧。八大山人有個弟弟叫牛石慧,也是個畫家,而他的簽名「牛石慧」三字寫得更奇特,仔細看去,竟是「生不拜君」四個字。兄弟倆這樣簽名,顯然是有意為之。他們不願向清朝的君主叩頭,不願「低眉折腰事權貴」,骨頭還是硬的。

硬骨頭,或者叫做骨氣,這個東西,有人認為可貴,有人認為嘸啥意思。你不待奉清朝,不過是懷念明朝而已,兩者都是封建皇朝嘛!遺民,或者新貴,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然而我覺得,朱耷雖然是皇族後裔,但能保持一點民族氣節,還是可愛的。他的反抗雖然是消極的。但畢竟是一種反抗。他寧肯把他的畫贈給貧僧寒土,卻堅決拒絕用它去向達官貴人獻媚邀寵。他的畫中透露出一種桀鰲不馴的性格,憤世嫉俗的情態,「冷眼向洋看世界」的風度,這些,在他那個時代,還是難能可貴的。我們今天是處在社會主義時代,與舊社會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這種堅持正義的硬骨頭精神,也還是需要的。我們看到,就在我們的時代,那種「沒骨花卉」並沒有絕跡。在林彪、「四人幫」肆虐的十年間,我們看過各種人物的登台表演。有人的面孔一天可以變三變;有人的骨頭是棉花做的;有人不僅骨頭輕,而且心腸黑。他們為了鑽營拍馬,撈權奪利,可以誣陷發跡,告密升宮,賣友求榮……對那些出賣自己的靈魂爬上高位的人,拿八大山人的畫給他看,也許他會冒充風雅,但他是根本看不懂的。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青雲譜是個芬芳、清靜、高潔的所在。李白詩有云:「獵客張兔置,不能掛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岩戶。」(《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朱耷可算是「青雲人」,青雲譜可算是「岩戶」了。這個「青雲」可是不同於薛寶釵絮詞「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中的「青雲」呵!


時候不早了,我們不得不告別青雲譜。出得門來,又見到晾在水邊的莊稼。那農家女孩不見了,但一大片黃燦燦的稻穀,依然開在日光下曝晒著,發出一陣陣香味來。忽然又聞到從牆內逸出的几絲若有若無的木樨花香,一會兒,這花香和稻香就溶和在一起了。


歸途中,醞釀了幾個句子。回到旅舍,在檯燈下,寫成了這樣一首詩:


八大山人有故居,青雲圃挽碧蓮湖。叩環只待樨迎客,問徑欣逢花結廬。勁節仲昆留浪跡,佯狂哭笑入浮圖。一生三絕詩書畫,筆落人驚硬骨殊。


作者簡介:屠岸,文學翻譯家、作家。原名蔣壁厚。生於1923年。江蘇省常州市人。在上海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系學習時,即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曾與朋友合辦油印詩刊《野火》。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這年,開始寫作並翻譯外國詩歌。1949年,在上海市文藝處從事戲曲改革工作。1950年至1951年,任華東《戲曲報》編輯,翻譯出版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詩歌工作者在蘇聯》。1956年至1962年任《戲劇報》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1956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戲劇家協會。翻譯出版了南斯拉夫名居《大臣夫人》。1963年以後任劇協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以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委員,現代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主任。除出版的翻譯作品外,還發表許多篇詩歌、雜文和文藝評論。


打開2017最新版書藝公社APP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發現更多精彩!


與120000+會員、10000+書壇精英共同交流!

屠岸‖訪八大山人故居 點擊播放 GIF/25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山中歲月——魏國安國畫山水專場
距截稿還有最後5天!
陸維釗‖談藝錄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八大山人——訪青雲譜
八大山人——畫鹿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碑》
八大山人《臨河序》
山人妙墨動天下——八大山人《柏鹿圖》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半截碑冊》
亦僧亦道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蔬果
八大山人 山水圖冊
「國畫精賞」張大千仿八大山人荷塘雙禽圖
八大山人這樣臨《蘭亭序》
故宮四僧展之八大山人寫桃花源記
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名號由何而來
石濤與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
經典‖八大山人《愛蓮說》
清四僧:八大山人朱耷畫選
論八大山人的「鳥道」觀
八大山人:被騙了 原來「八大山人」只是一個人
八大山人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