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DNA包含生命體的遺傳信息,它編碼生物中的一切。因而,微軟等公司投資研究如何使用DNA來存儲數據,這一做法是有意義的。

與大多數現有的數據存儲器不同,DNA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降解,而且它非常緊湊。例如,僅4克的DNA就能夠保存人類每年產生的所有數據信息。

隨著人類的進步,生產和消費產生的數據量大幅增長,1.44 MB軟盤存儲器的時代早已過去。數據量的持續增加需要更加耐用且容量更大的存儲設備。最近,在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Yaniv Erlich 和Dina Zielinski證明了DNA為何可能成為終極數據存儲器。

Erlich和Zielinski把六個文件存儲到72,000條DNA鏈中,每條的長度為200個鹼基。存儲的信息包括一個完整的計算機操作系統、一部1895年的法國電影、亞馬遜禮品卡、一份計算機病毒程序、一份先驅者號探測器上的鍍金鋁板和信息學家Claude Shannon的一份論文。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把文件的位映射到DNA核苷酸中,然後,合成這些核苷酸,並將核苷酸分子存儲在試管中。

為了封裝信息,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名為DNA噴泉碼的方法,DNA噴泉碼是編碼理論中的一種數學概念。正是這種方法,實現了對信息的最優封裝,這是該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方面。

為了對文件解碼來恢複數據,研究人員使用現代DNA 測序技術,並通過軟體把遺傳密碼翻譯回二進位數字。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種方法恢復的文件是零錯誤的。

DNA存儲時間長

人類在保存數據完整性方面,這些年來有了很大的提高。從紙張到磁性薄膜,再到微晶元,每一次都是在進步。但DNA提供了更佳的選擇,因為DNA擁有幾大優點。

第一,它比傳統介質小得多。事實上,每克DNA可以存儲高達215 PB(1 PB=1024 TB,1 TB=1024 GB)的數據!

第二,DNA存儲時間更長,時間超過100年,這比傳統介質高一個數量級。如今去聽90年代的磁碟,幾乎沒有磁碟的存儲信息是完整且無損的。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研究人員認為,是時候該採取更好的技術了——DNA。傳統存儲介質逐漸被數字化時代淘汰,早期的信息存儲設備——8毫米的磁帶,現已基本無用了。DNA已經存在30億年,人類不太可能失去閱讀DNA分子的能力——如果失去這個能力,我們將面臨比數據存儲更大的問題。

當被問及何時可以採取DNA存儲信息技術時,研究人員樂觀地認為,可能需要十多年。目前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磁性介質在廣泛應用之前也經歷了多年的研究和開發。

Erlich和Zielinski的研究也給探索未來的生物計算機帶來了更多機會,分子生物學工具有可能被用來輔助計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羅科普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恐龍學會了用兩條腿走路?科學家:它們為了進化成跑得更快
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塊化石給出明確的答案!
病毒是活著的嗎?
病毒是活著的嗎?科學家:取決於對「活著」的定義
科學家嘗試從海洋中提取核燃料,一旦成功不愁能源!

TAG:怪羅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為更好地存儲數據 微軟推出DNA存儲技術
微軟計劃未來三年內實現DNA存儲數據的計劃
鑽石可以存儲數據 未來dvd新形態
進軍新領域?微軟正在開發DNA數據儲存技術
科學家實現在DNA裡面存儲數據:1克能存2億GB的數據
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研究打破DNA數據存儲記錄
真實世界研究(RWE)需要大數據的支持
DNA上成功存儲計算機數據,包括電影
科學家在細菌 DNA 中儲存視頻數據
iFinD金融數據終端——數據介面全新升級!
微軟打算用人體DNA存儲數據 已有先例成功存儲200MB
不得不服科學的奇妙,用DNA來存儲數據,儲存量驚人
研究稱鑽石或能存儲大量數據
「診改」質量源於基礎辦學數據真實
讓案例和研究數據證實糖尿病是有可能被「治癒」的!
數據管理、存儲系統、SDS將成為下一代數據中心存儲構建基石
深入剖析HAM/GAD雙活數據中心存儲方案
MIT 新系統用機器學習實現機器學習,合成數據較好代替真實數據
利用OFFSET函數定義名稱,實現數據透視表動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