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撰文 Helen Fisher(羅格斯大學人類學家)


部分插圖 Katherine Streeter

翻譯 闕正麗


校對 李二寶


「當我們想要解讀那些因愛而生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從何入手?謀殺專欄。」


——蕭伯納(英國劇作家)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1012K


蕭伯納很清楚浪漫愛情和依戀會給人帶來力量。而我認為,這兩者都會讓人上癮——當兩人的愛情關係發展良好時,這些癮會是美好的;但是當兩人關係破裂時,這些癮則是可怕而消極的。而且,早在大約320萬年前,露西(Lucy,南方古猿)與其親朋好友在非洲東部的草地上漫步時,這些愛情之癮就已經開始逐步發展了。


就拿浪漫愛情來說,哪怕是幸福的戀人也會表現出癮君子的所有行為特徵。最顯著的一點是,沉醉於愛情中的男女都渴望與心愛的人心心相印並且有肉體上的結合。而這種渴望是所有癮的核心成分。當情人們想起自己心愛的人時,會感到異常的興奮,這是 「中毒」的一種表現。一旦情人們開始迷戀彼此,他們會爭取與對方進行更多的互動。研究成癮的文獻將這種舉動定義為「激烈化」(intensification)。他們還會著了魔似地思念對方,這種入侵性思維正是形成毒品依賴的基礎。戀人們還會歪曲現實,本末倒置,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迎合對方。很多時候,為了保持聯繫或者給這個特殊的另一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會做出一些不恰當、危險且極端的事情來。


為此,甚至連一個人的性格都能被改變,這就叫作「情感干擾」(affect disturbance)。的確,許多熱戀中的人都會心甘情願為心愛的人做出犧牲,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癮君子吸不到毒品時會痛苦,而戀人們彼此分開時也會痛苦——是為所謂的「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然而,當有一方被拒絕時,麻煩就來了。大多數被拋棄的男女都會經歷和戒毒一樣的過程。他們在這期間會有以下表現:抗議、哭泣、意志消沉、睡眠不正常(嗜睡或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暴飲暴食、易怒、慢性寂寞。


戀人們也會像癮君子一樣反覆發作。在和對方結束戀情很久之後,某些活動、人、場所、歌曲、或者其他跟拋棄自己的戀人有關的外部因素都會喚起曾經的回憶。這樣一來,就會激起新一輪的渴望、入侵性思念,禁不住要去召喚對方,給對方寫信或是約見對方——這一切都是因為對重燃這段浪漫愛情抱有希望。由於浪漫的愛情經常出現和成癮相關的一系列特徵,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浪漫愛情極有可能讓人上癮。


我的同事們在重新分析我們獲得的數據時發現,有一個大腦分區的活動與所有的成癮有關。


我認為浪漫愛情是一種癮——正如我之前所說,當愛情是相互的、無傷害的、恰當的時候,這種癮是積極的;但是如果感覺到這份浪漫愛情是不適當的、充滿傷害的、一廂情願的,或者是被正式拒絕的時候,這種癮則是極度消極的。


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一個想法在一開始不是荒謬的,那它就是沒有希望的。」不管是學者還是外行人士,很少有人認為浪漫愛情是一種癮,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癮都是病態的、有害的。然而,數據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在實驗中,神經學家安德里亞斯·巴特斯(Andreas Bartels)和塞米爾·澤奇(Semir Zeki )將幸福戀人的大腦與剛吸食可卡因或類阿片藥物而感到愉悅的吸毒者的大腦對比,結果顯示,他們的大腦獎勵系統中許多相同的區域都出現了興奮的狀態。此外,當我的同事們再次分析從這17對熱戀男女獲得的數據時,我們發現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變得活躍。伏隔核是大腦中的一個分區,它的活躍狀態與一切癮的慾望有關聯,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酒精、苯丙胺、類阿片,甚至於賭博、性行為以及食物。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1452K



那些愛得激烈且幸福的戀人們會沉浸在彼此的世界裡。因此,我的腦部掃描搭檔——神經學家露茜·布朗(Lucy Brown)認為,浪漫愛情是一種天然的癮,大多數人都會經歷這種「正常的變異狀態」。


如今,浪漫的愛情與一系列心理、行為以及生理特徵相關聯。數據收集大部分是始於多蘿西·特諾夫(Dorothy Tennov)的《愛情與迷戀》(Love and Limerence),書中有對現今這種狂熱進行的經典剖析。


關於浪漫愛情,特諾夫設計了將近200種表述,並在康涅狄格布里奇波特大學內及周邊找了400對戀人進行調查, 讓他們用「對」或「錯」來表達他們對這些表述的觀點。隨後,她還找了好幾百人做後續的問卷調查。根據這些被調查者的反應,包括他們寫的日記以及其個人口頭描述,她發現了一組跟處在戀愛狀態一樣的特徵形態。她把這種狀態稱為「沉迷」。


浪漫愛情中第一個激動人心的地方是它的開端,這一刻,另一個人開始具有「特殊的意義」。你開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科學家們把這種狀態稱為「突顯」(salience)。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一個你認識已久的人,或者是從陌生人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對方。但也正如其中一位被調查者所說:「我的整個世界都已經被改變了,我有了新的關注點,這個關注點就是瑪麗蓮。」


這之後,浪漫愛情會以「入侵性思念」作為起點,開始沿著一種特定的方式發展。對「戀愛對象」的思念開始侵入你的思想。對方說的某件事情會常在你耳邊響起;你的腦海中浮現對方的笑容,回想起你們之間的一次談話,一個特殊的瞬間,對方的一次暗示,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你很享受。你很想知道你的心上人對你正在看的書、剛看過的電影或者是你在辦公室遇到的問題有何感想。並且,你會很珍惜你們倆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而這些點滴也將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我永遠無法忘記,在看到這些結果的那一瞬間,我是有多麼的激動,我感覺自己都快跳起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入侵性幻想也許會不定期出現。但是很多人說,隨著這種迷戀的加深,他們會拿出一天中85%或者甚至100%的時間來保持精神注意力來寵愛對方。的確,這樣的痴迷狀態會使得戀人們分散對其他事情的注意力,比如日常的任務、工作和學習;他們開始容易分神。此外,他們開始專註對方的一舉一動,並且還會放大這些小細節,這個過程被稱為「具體化」。但是,這裡的具體化和理想化並不是一回事,因為迷戀者確實能認識到對方的缺點。實際上,大多數參與特諾夫問卷調查的人都能列出對方的不足之處。只不過他們會選擇將這些瑕疵擱置一旁,或者說服自己這些不足是特別的,有魅力的。正如喬叟(英國作家)所言,「愛情是盲目的。」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394K



讓這些著迷的被調查者深陷白日夢中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強烈的願望、希望和不確定性。只要被珍愛的一方做出一丁點兒積極的回應,陶醉的一方則會整天反覆地回想這寶貴的一幕。相反,如果一方不接受另一方的積極回應,這種不確定性很有可能會變為絕望和冷漠(也叫興趣缺失)。此時的戀人會精神恍惚,苦思冥想所發生的一切,直到自己能夠將這次挫敗釋懷,開始新的生活。而煽動這一切的關鍵因素是逆境和社會壁壘;正是這些因素使得戀人們對浪漫的激情和渴望高漲——我把這一現象命名為「挫折吸引力」(frustration attraction)。


而在這些焦慮和狂喜的背後,掩藏的是一股強烈的恐懼。一位28歲的卡車司機說出了大多數受訪者的心聲:「我會瘋掉的……這種感覺就跟怯場一樣,就感覺像是要等上舞檯面對觀眾。我按門鈴的時候手都會顫抖。當我打電話給她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脈搏跳動比電話鈴聲還要響亮。」


強烈的精神狀態(輕度狂躁)是浪漫愛情的另一個核心特徵。熱戀中的情侶們會膽戰心驚,臉色蒼白,羞澀臉紅,整個人都變得虛弱,笨拙局促不安,說話結巴,同時交感神經系統還會出現一個或多個癥狀,包括出汗、忐忑不安、心跳加速,以及寢食難安。有些人甚至感覺自己失去了很多基本的能力和技能。


19世紀的法國小說家司湯達,將這種感覺描述得淋漓盡致。在回憶自己與愛人午後漫步時,他這樣寫道:「每當我把手臂給萊奧諾牽著的時候,我總感覺自己要摔倒了,我每次都要思考一下怎樣才能走穩。」靦腆,內心充滿期待,害怕被拒絕,渴望愛的回報,想贏得這位特殊對象的心的強烈動機,這些是浪漫愛情興奮狀態的其他主要表現。同時,情人們容易變得小肚雞腸,為了保護這份剛萌生的情感,有些人甚至會走向極端。動物行為學家把這種行為稱為「配偶保護」。


最重要的一點是,被調查者們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無助之感,他們也表示這種迷戀的感覺是不理智的,無意識的,未經籌劃的,無法控制的。一位50多歲的企業高管曾經這樣描述他的一段辦公室戀情:「我正漸漸地傾向於一種觀點,那就是,我對艾米麗的迷戀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它不受意願和邏輯的控制……它不斷驅使著我。儘管我清楚地知道我和艾米麗不可能有機會在一起生活,我對她的想法也只是一種迷戀的表現,但我還是拚命地去與這種思想作鬥爭,去抑制它造成的影響,去轉移注意力(比如轉移到性慾方面),去否定它,或者是去享受它,甚至是,該死地讓她做出回應。」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318K



浪漫愛情就像是強烈情感組成的陣勢,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整天圍著一個人擺來擺去,而對這個人產生的幻想會指揮著你去摧毀身邊的一切事物——包括工作、家庭和朋友。這種不經意的莫名想法、感覺和動機,僅有一小部分來源於性慾。參與特諾夫問卷調查的熱戀者們都渴望與心上人發生性關係。但是,他們的性慾望被內心深處的渴望掩蓋了。相比之下,他們更渴望的是對方能給自己打電話,寫情書,約他們出去。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回報他們的熱情。對於熱戀中的男女而言,情感上的契合勝過性慾望。事實上,在這些接受調查的戀人們當中,有95%的女性和91%的男性反對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性行為是愛情中最美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在設計浪漫愛情的問卷調查以及向437位美國人和402位日本人採集數據時發現,這些感覺在任何一個年齡段都有可能會發生。有82%的調查顯示,那些45歲以上和25歲以下的人群在數據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浪漫愛情的強烈情感在青春期左右會首次出現。但是也不排除更年幼的孩子會經歷這種 「迷戀」或者初戀。


有一個男孩,才兩歲半就墜入愛河了。這是我見過的最年輕的迷戀者。每次,那個特別的小女孩來到他家和他玩的時候,他只是坐在她旁邊,愛撫著她的頭髮;而在她離開之後,他沮喪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她很特別,這讓他很著迷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愛情會傷人:這是一幅來自司湯達小說《紅與黑》中的插圖,這部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1830年法國大革命期間的一段三角戀情。主人公於連·索雷爾最終被送上了斷頭台。


1996年,我開始著手一項項目,以研究人們瘋狂熱戀時大腦出現的反應。我首先要做的是,設計一個實驗。實驗中,通過讓熱戀者們分別執行兩個不同的任務來收集到他們大腦活動的數據(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這兩個任務分別是:注視自己愛人的照片,以及注視某個不會讓他們產生任何感覺的人的照片。在注視對刺激源向性的圖像和中性圖像的過程中,我給他們安插了一個分散注意力的任務。我將一些大數字(比如6137這樣的數字)放在屏幕上,讓他們在心中以7為增量倒著數。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消除他們在注視這兩種不同圖像時產生的強烈情感。


隨後,我會對比這三種情況下大腦產生的活動。


那麼,針對本次實驗,我都有那些假設呢?首先,我覺得我將能看到產生多巴胺(dopamine)的大腦網路表現出的興奮。理由是,這個大腦系統能夠產生活力、興奮、渴望、注意力以及動機,而這都是浪漫愛情的一些核心特徵。我還設想,與之密切相關的影響神經系統的去甲腎上腺素也可能造成這種瘋狂的舉動。因為這種神經遞質能夠引起注意力和動機,以及面對浪漫愛情的一些肢體反應,如忐忑不安、雙膝顫抖和口乾舌燥。其次,我猜想血清素系統處在低活性狀態時可能會激發浪漫激情的入侵性和迷戀思維。最後,我猜測許多其他的神經化學系統也可能參與其中——它們共同作用產生一系列和浪漫愛情一樣的情感、動機、意識以及行為。但是,我認為這三種猜想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多巴胺。


這些被拋棄的戀人們仍舊深陷愛的泥潭,一如既往地愛著對方。他們的身心都備受煎熬與痛苦。


在這之後,我開始與布朗、心理學家阿特·阿隆(Art Aron)以及其他同事合作。我重新找來了17對戀人進行腦部掃描:在這些新的戀人中,10位女性和7位男性已經瘋狂且興奮地熱戀了平均7.4個月之久。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看到掃描結果的那一刻,當時的我就站在愛因斯坦醫學院一個昏暗的實驗室里。我感覺整個人興奮得都快要跳起來了。我在掃描儀顯示器上看到了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出現的活動團跡,而在此之前,我們發現很多其他的大腦分區也有出現活動的跡象,但是這個腹側被蓋區的活躍狀態最為重要。腹側被蓋區是大腦底部附近的一塊微小區域,該區域專門負責分泌多巴胺這種天然的刺激物,並將其運送到大腦的許多分區。這個小工廠是大腦獎勵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該系統能使人產生需求、追求、渴望、活力、注意力以及動機。難怪戀人們能夠一晚上都在談天說地,不停地愛撫對方,難怪他們變得如此心不在焉、反覆無常、樂觀向上、愛好交際且充滿活力。他們熱衷於這種天然的「速度」。並且,男性和女性對這種激情的感受程度是一樣的。特諾夫用了「比例大致相等」來形容這800多位參與問卷調查的男女對這種強烈情感的體驗。我和我的同事們現在已經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對年輕幸福戀人做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男性的腹側被蓋區以及其他產生浪漫激情的神經通路的活躍程度和女性的情況大致相同。此外,當我們的同事來到中國,再次進行這種大腦掃描實驗時,他們發現中國人的腹側被蓋區和其他多巴胺通路——產生需求的神經化學通路也出現了同樣的活躍程度。如此看來,幾乎地球上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戀愛的激情。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事實上,產生饑渴的大腦分區結構比較簡單,而腹側被蓋區則正好與這些大腦分區離得很近。因此,我意識到原來浪漫愛情其實是人類一種基本的驅動力。我的腦部掃描搭檔布朗,也從這種新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他說,浪漫愛情是一種生存機制,就像人需要喝水一樣重要。這種驅動力,這種生存機制,也是一種癮。


而且,繼承了這種愛的化學過程的生物並不只有人類。一個草原母田鼠向一個公田鼠表達愛意的時候,位於它大腦獎勵系統區域的多巴胺活躍程度提升了50%。在吸引異性的過程中,母羊大腦中的多巴胺也有所增加。所以,很多鳥類和哺乳動物肯定都有這種進化而來的吸引力神經機制——使得它們具有喜愛和專註於特定交配對象的能力,以此來節約它們寶貴的求偶時間和精力。但是,很多物種的吸引力卻很短暫,僅有幾分鐘、幾個小時、幾天或最多就幾周。而在人類身上,這些轟轟烈烈的、早期的浪漫愛情會持續得更久。


不過,這種浪漫體驗也分很多種情況。多巴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基本活動是因人而異的——它能改變人的天性,使人墜入愛河,享受愛情的美好。但是,其他的大腦系統也能夠影響這種浪漫程度。例如,有些人說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愛情帶來的浪漫,那是因為他們得了一種罕見的垂體機能減退(症)。他們的腦垂體出現了故障,從而導致荷爾蒙問題和「愛的缺失感」。雖然他們也過著正常人的生活,為了有人作伴,有些人也結婚了;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體驗過愛情帶來的狂喜和悲痛。除此之外,多巴胺神經通路也會受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綜合症以及其他小疾病(尤指慢性病)的影響。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正如毒癮一樣,浪漫愛情也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在被對方甩了的時候。


為了了解更多與失戀相關聯的神經系統運作機制,我和我的搭檔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來對失戀中的10位女性和5位男性進行研究。他們失戀的時間平均為63天。所有參與者在「激情之戀」測試中都得了高分,這個測量調查表是用來衡量愛情的強烈程度的。他們都說,自己在醒著的時候,有85%的時間都是在思念對方。他們還說自己很渴望對方能夠回心轉意。


研究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獎勵系統中的幾個分區都出現了腦激活狀態。這些分區包括:與激烈浪漫愛情有關的腹側被蓋區;與深深迷戀有關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引起生理痛苦、焦慮和煩惱的島葉皮層和腦部前扣帶;衡量得失以及掌控渴望與成癮的程度的伏隔核與前額皮質。


這幾個大腦分區顯示的許多內容與活動,與可卡因以及其他毒品成癮者的渴望狀態很相似。簡言之,大腦掃描得出的數據表明,這些失戀者仍然瘋狂地迷戀和愛著對方,無法自拔。他們的身心都備受煎熬。就像跑步機上的一隻老鼠,他們正在反覆思考已失去的東西。並且,他們一直渴望能與對方能夠破鏡重圓,這種渴望已成癮。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527K



很少有人能夠離開愛情而生活。在美國一個大學社區里,有93%的人曾被心愛的人拋棄,然而有95%的人曾經拒絕過深愛著自己的人。但這也只不過是第一次挫敗。在未來的生活中,他們中還有很多人可能會再次被拋棄。


從失戀到走出陰影,這一過程有個固定的模式。第一階段屬於反抗階段,失戀者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挽回對方的愛。第二階段便是放棄和絕望期,失戀者深感絕望並逐漸變得憂鬱苦悶。這兩個階段都與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有關。而且我猜想,在很久以前,當露西戀愛時,或者甚至是在失戀的時候也經歷過這兩種階段。


「希望越是渺茫,我對她的愛就越深。」這是2000多年前,羅馬詩人泰倫斯(Terence)對這種體驗做出的完美表述。在戀人們的浪漫愛情受挫的時候,他們的熱情只增不減——我把這種現象稱為挫敗引力(frustration-attraction)。逆境反而增進了這種浪漫情緒。這種現象源於大腦。當愛的回報遲遲未到的時候,大腦多巴胺系統中的神經細胞會繼續保持活躍——維持浪漫愛情的強烈情感。此時,成癮逐漸開始。


就算浪漫愛情不給人帶來傷害,它也照樣會引起強烈的渴望和焦慮感。


壓力會增強多巴胺的反應。哺乳動物第一次感受到嚴重壓力時,它們的身體會做出一系列反應,而「應激反應」就是其中的體現。應激反應是指中樞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變得活躍以及中樞血清素被抑制。被拒絕的戀人們還會遭受挫折攻擊,心理學家稱之為「被拋棄的憤怒」。即使提出分手的一方離開時滿懷同情心,仁慈地說還能做朋友或繼續守護著對方,很多被拋棄的人仍舊會傷心憤怒——這是另一種來自神經機制的反應。


大腦中最集中的憤怒系統與期待回報的前額皮質緊密相連。因此,如果有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所期望的獎勵可能不會實現,甚至是根本不會實現時,這些前額皮質的分區就會刺激扁桃體,並引起憤怒。這種反應會增加心臟的壓力,使血壓升高,並且抑制免疫系統。這種由於希望落空而開始憤怒的行為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很常見。例如,當一隻貓備受寵愛的時候,它會發出滿意的嗚嗚叫聲,而當這種愉悅的刺激被撤回時,它有時候會咬人。


其實,浪漫激情和被拋棄的憤怒有許多共同之處。兩者都與身心的覺醒有關;兩者均會產生迷戀情緒、注意力、動機以及目標導向行為;兩者都會引起強烈的念頭——不是想著破鏡重圓,就是打擊報復對方。而且,這些浪漫愛情和憤怒的情緒有時候會相繼發生。布魯斯·埃利斯(Bruce Ellis)和尼爾·馬拉姆(Neil Malamuth)對124對戀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浪漫愛情與「憤怒/沮喪」會對不同的信息做出反應。當有違背意願的事情發生時,戀人的憤怒/沮喪水平線會出現波動。例如,對方的不忠、沒有兌現情感諾言或者遭到對方拒絕。若所發生的事情是戀人所希望的,比如,和親朋好友出去旅行期間,對方給予自己實際性的幫助,或者直接宣示愛意和忠心,此時,戀人們的浪漫愛情情緒會出現波動。


因此,浪漫愛情和憤怒/沮喪同時出現時,這種拒絕成癮的強度會被加大。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這種反抗性的反應,因為這種反應源於哺乳動物的基本機制。當任何一種社會性依附關係破裂時,這種機制就會被觸發。


以小狗為例,當你把它和母親隔離,讓它獨自待在廚房時,它就會立馬開始踱來踱去,發瘋似地向門口撲去,不停地吠叫和發牢騷以示抗議。幼鼠被隔離時,它會不停地發出超聲波叫聲;由於大腦一直過於興奮,它們幾乎不睡覺。這種抗議的目的是:提高警惕性以及激勵被拋棄的個體起來反抗和尋求幫助。抗議、壓力反應、挫折引力、被拋棄的憤怒、熱切的盼望、脫癮癥狀:所有這些都對世界範圍內的激情犯罪發生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和所有毒癮一樣,浪漫愛情也會導致暴力的產生。但是,不管怎樣,被拋棄的一方最終還是會選擇放棄。他/她不會再苦苦追求這位意中人,此時他/她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失戀、放棄/絕望。處在這個階段的失戀者,會變得無精打采、意氣消沉、情緒低落、精神壓抑,而這些癥狀被稱為絕望反應。我們對失戀了8周的114對男女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40%的人出現了抑鬱症。一些心碎的失戀者,甚至死於抑鬱症引發的心臟病和中風。而另一些失戀者則選擇自殺。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失戀者在反抗階段也同樣經歷著這種悲傷。不同的是,由於所有希望都被泯滅了,這種悲傷很有可能會愈演愈烈。這樣的絕望情緒與大腦中的幾個神經網路有關。我們再次認為多巴胺通路最有可能參與其中。一旦失戀者確定不會有愛的回報時,大腦獎勵系統中製造多巴胺的細胞就會減弱它們的活躍程度,從而出現精神不佳,意氣消沉和抑鬱的現象。短期的壓力會加快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生成。而長期的壓力則會抑制這些神經化學物質的活動,最終引發抑鬱症。

愛情就像可卡因?人類學家解讀「愛之成癮」 點擊播放 GIF/257K



很多專家都從病態的、有問題的角度去定義成癮。由於浪漫愛情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積極的(無害的)體驗,研究者們在很大程度上仍不願正式將浪漫愛情歸類為一種癮。但是,從浪漫愛情的行為模式和大腦機制的反應來看,愛情的癮和其他的癮是一模一樣的。即使是在浪漫愛情沒有構成危害的情況下,浪漫愛情引起的強烈渴望和焦慮也會驅使戀人去想、去說、甚至去做出危險且不恰當的行為。而且,所有形式的藥物濫用,包括酒精、類阿片、可卡因、安非他命、大麻以及煙草(此外還有食物、賭博和性慾這些非藥物成癮)激活的幾個報償機制,跟處在幸福熱戀期以及失戀期的男女情況一致。


然而,其他的癮折磨的只是少數人群,而在漫漫人生中,幾乎所有人都極有可能經歷某些形式的愛情成癮。儘管官方並未作出診斷性分類,但是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浪漫愛情應該被視為一種癮。


人類這種動物似乎被一種發自內心的、起伏不定的感覺驅動著。當我們的第一批祖先成功進化成人類時,一種節奏性的周期便出現了,它衍生出一種與自然繁殖周期同步的「關係成長周期」——三至四年的時間,而人類也被這種節奏性的周期驅動。也許正是產生多巴胺、加壓素和催產素的大腦系統及其他神經化學物質在操控著這種節奏性的周期。當你墜入愛河時,它們會呈上升趨勢;當你開始表現出較深的依戀和無盡的粘人傾向時,它會變動;最後,它會讓你變得麻木或者不堪重負,導致你冷漠或者煩躁不安。而冷漠和煩躁不安的情緒會慢慢蠶食掉你們的愛情,最終導致分手——這是一種磨難,它一旦開始,你就會沉迷於對方,從而觸發各種癮症。


nautil.us/issue/33/attraction/love-is-like-coca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高薪誠聘博士後
調好收音機,聆聽恆星形成時的歌聲
蜜蜂相互碰撞時候會發出「驚呼」
關於「如何選擇導師」的大討論

TAG:科研圈 |

您可能感興趣

愛之成癮:愛情就像可卡因
戀愛的感覺就像服用可卡因 你們都上癮了沒?
復旦教授最新研究:大鼠對可卡因成癮後,子代也變得更易成癮
復旦大學新成果!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癮 可增加其後代成癮風險
科學家發現可卡因成癮機制
科普知識:食物竟然也會像可卡因一樣讓人上癮
美國傳奇:可卡因熊
美國科學家指電子產品猶如毒品可卡因一樣會令人上癮
可樂里到底有沒有可卡因?
可卡因走私破壞中美洲森林
紅牛兌酒喝?這對大腦的損害堪比可卡因!
酒精和功能飲料的混合飲料會導致可卡因的成癮性
希特勒曾險些死於可卡因攝入過量
成宮寬貴吸毒稱被陷害!《Friday》公開疑吸食可卡因絕密照片
密林中的「亡命毒師」製造兩噸可卡因 全部賣到美國
史上驚現最大可卡因熱潮,記者目睹無人機緝毒首航
毒品走私照,震驚的可卡因寶寶
被稱「可卡因教母」,她罪行累累卻未判決死刑,古稀之年殞命街頭
密林中的「亡命毒師」製造兩噸可卡因 全部賣到美國 聲稱為民族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