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之旅
2001至 2002年ANSMET(南極隕石搜尋計劃)考察團在隕石山的合照。照片中Mittlefehldt仰卧在雪地上。
圖片來自Robbie Score
人們印象中的南極洲是一片寒風呼嘯、冰天雪地的荒遠大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經過數不盡的歲月,寒風逐漸顯露了覆蓋在巨大藍色冰原上的岩石。
好比人類學家輕輕掃去遠古物體上覆蓋的塵土一般,從雪地吹來的寒風以特定角度衝撞著山脈,捲走雪花和碎冰,留下密度更高的岩石。乍看起來,這些岩石似乎與普通的陸地岩石樣本沒有任何不同,但是一雙經驗豐富的眼睛可以觀察到它融化的外殼,這意味著這塊岩石曾經穿越過大氣層。
在這個冰雪一色的背景下,人類的眼睛非常適合發現並找到落在那裡的隕石。隕石也許來自像灶神星這樣的小行星,也許來自月球或火星。與其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遠征太陽系來獲取這些珍貴的樣品,不妨靜候它們自己來臨。
NASA、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史密斯森協會(Smithsonian Institute)聯合建立了贊助南極洲隕石搜尋計劃(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簡稱ANSMET)的協作——自70年代中期以來,這支南極探險團隊就已經開始將隕石帶回到位於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的天體研究項目和科學探索((Astromaterials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Science,簡稱ARES)分部。
實際上,今年正是ANSMET成立的40周年。
一隻ANSMET考察團由6至10人組成,他們將被運送至南極洲待8至10周時間。一次典型的考察季將收集到數以百計的新隕石,這些採集於當季的樣本將被冰凍起來,由船和卡車在春天運至約翰遜航天中心。
約翰遜航天中心的隕石實驗室。
圖片來自NASA
約翰遜航天中心31號樓是隕石加工實驗室(Meteorite Processing Lab)的所在地,這些樣本進來之後會經過表徵分析,以便為ARES以及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做好準備。一些ARES的科學家甚至敢於離開實驗室,走進這世界盡頭的寒冷之地。
圖為行星科學家大衛Mittlefehldt早期探險南極時拍攝的照片
圖片來自NASA
Mittlefehldt在南極的早期露營地之一
圖片來自Cari Corrigan
其中一位適應寒冷環境的探險家是行星科學家David Mittlefehldt,大家都親昵地稱呼他為「Duck」。Mittlefehldt也是約翰遜航天中心ARES的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他將自己的工作時間分別投入到隕石形成研究和火星地質學及地球化學中去。他通過採集隕石和火星探測車等機器人的數據來研究太陽系的早期歷史。
Mittlefehldt在紐約西部長大,從小就愛好數學、科學以及野外勘察。當Mittlefehldt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上學時,他的目標是研習古人類學,一項以早期人類化石研究為主的人類學分支。為了更有創意及更有效地研究人類祖先的化石,他轉向了地質學的學習。在他進入大學的第一年,由於越南戰爭所爆發的抗議活動以及學院的安全,他決定轉校至佛羅里達的紐約州立大學學院,在那裡他取得了地質學學士學位。1978年,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地球化學的博士學位,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開始專註於研究隕石。Mittlefehldt在亞利桑那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後學位,並開始為以色列的雷霍沃特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隕石。由於他在地球化學和隕石領域的專業度,1985年秋天他被NASA聘用。
沒有人會認為在惡劣的南極環境中工作像在公園裡散步一般輕鬆,但Mittlefehldt不是個普通的行星科學家。他即將返回南極洲與ANSMET考察團參加第五次任務。
Mittlefehldt說:「我不覺得這裡的任何一次任務能稱得上是一次挑戰。我在紐約西部時最喜歡的季節就是冬天。周末,我和我的兄弟們會在樹林里玩耍一整天,回家吃晚飯時我們的衣服都凍僵了。」
他解釋說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磨難「是註定忍受的」。事實上,他說,「一天八小時,一周七天,在南極洲的刺骨風中駕駛雪上摩托車比在休斯頓用導航開車來的更容易、也更安全。」
Mittlefehldt豐富的經驗極大促進了NASA當前對小行星和火星這一類大型天體的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的理解。1994年,他遇到一塊「令人費解」的岩石。在進一步研究分析後,他意識到他所收集的數據與這塊岩石的分類不一致。他的發現證實了這塊隕石並非來自灶神星,而是來自於火星。其他類型的分析結果顯示了它擁有所有火星隕石的特徵,從而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研究。
隕石ALH 84001
圖片來自NASA
Mittlefehldt說:「一個科學家最基本的技能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同時專註於將實踐擴展到更廣泛的經驗上。在隕石ALH84001的研究時期,我的思想已經做好了讓數據給我講故事的準備,而不是試圖在描述這塊岩石的過程中強行採用這些數據。」
Mittlefehldt也一直在進行開創性研究,記錄火星上岩石與流體的相互作用,證實了這個行星曾經有過水。這些發現為我們目前對火星的科學認識做出了巨大貢獻,有朝一日能夠協助人類進行探險。
所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試圖聯繫他的人,會收到這條自動回復:「我已離開美國南部,直到今年年底前我一直在南極洲。當我返回時我會無情清空滿載的收件箱,也許你應該在1月繼續聯繫我。」
Mittlefehldt不僅擁有科學家的頭腦,還有探險家的眼睛。每一天他都將快樂和痴迷帶入工作中,在這片冰天雪地給他帶來無盡溫暖。(翻譯:nityawang 校對:凌塵)
(備註:所有的讚賞收入都歸我們的創作者,譯者和校核,以感謝他們辛苦的付出。)


※天地通聯:空間站的科研時間
※直播預告:SpaceX將執行第十次空間站補給任務
※旅行到貓爪星雲和龍蝦星雲
※火星北極冰蓋的透視圖
※送你一張星雲福
TAG:NASA中文 |
※領略世界盡頭之美
※冰島 世界的盡頭
※一場關於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英倫之旅
※看展 世界的盡頭
※藏匿在世界盡頭的天堂
※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的萬里長城,外國都為之感嘆,盡頭居然在海上
※世界上最「平坦」的地方,像世界的盡頭,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全世界最危險的道路,好像通向了世界盡頭,有「通天之路」之稱
※去世界盡頭看絕美的風景
※世界盡頭和你的背影
※走在冰川的國度,去世界的盡頭探險
※《十個世界盡頭》優酷全球首播 開啟神秘探險之旅
※大海邊界,世界盡頭的不可錯過
※斯里蘭卡!去世界盡頭來一場奇幻之旅!
※撩人的世界盡頭——阿根廷
※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這裡通向世界的盡頭……
※甘孜,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
※談談《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飛越半個地球,去世界盡頭盪鞦韆
※走起,探訪世界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