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小時候,我想像「地球是圓的」這個概念,就像一個橡皮球被翻轉過來,不同大陸的人生活在橡皮球裡面。當然,這是一個男孩想像的方式,但這種想像是感知真實世界的另外一雙眼睛。這是我創作所有的書的源泉。——安野光雅


做記者的,心裡大概都藏著那麼一份名單,列著這輩子真心希望能夠有機會與之對話的人。我的名單上日本人不多,宮崎駿、木村拓哉,如今又多了一個名字——安野光雅


我第一次看到《旅之繪本》,完全沒有領略到其中的好處。直到兩年後,在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坐在陽台上,靜靜的翻開,一點點辨識出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讀過的歷史、聽過的故事,愛過的風景……

這才領略到這套薄薄的小書背後是一雙多麼聰明、多麼有趣、多麼敏感的眼睛。這雙眼睛穿透歷史的煙塵與千山萬水的距離,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如此真實、又如此不可能的一個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道路無限延伸。越過山丘、跨過河川、穿過漫無邊際的青青草地,恣意伸展……從一個村落到另一個村落,從一個小國到另一個小國,一邊迷著路,一邊開始一個遙遠的旅程。」


安野光雅,一位多麼了不起的創作者,如此的淵博,如此的幽默,又如此的富有原創性與發明性。


後來我才知道,他不僅給孩子創作童書,也為成年人創作關於數學、哲學、歷史、旅行的書。他為日本的科學雜誌設計令人驚嘆的封面,並在電視上談論藝術與藝術史。


但是,讀他的個人隨筆集《繪畫是一個人的旅行》,從幼年時光寫到垂暮之年,卻又是那樣寬厚、誠摯、謙和,沒有激烈的文字,也沒有半點知識與藝術的架子,遺憾和苦難都是一筆帶過,偶爾還露出點老頑童的本色。文字簡單平淡的像流水,餘味複雜醇厚卻如青橄欖。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安野光雅已經90多歲了,又是日本人,採訪恐怕沒有機會了。所幸他一生創作,留下了大量的圖像與文字。另外機緣巧合,找到一篇美國資深童書評論人Lenoard Marcus在1989年對他做的一次採訪,這位Marcus先生也是等了10年才等到採訪的機會。林林總總,總算能稍減我的遺憾。


不過,Marcus先生形容安野光雅「肩膀開闊,目光銳利,行為舉止常帶惡作劇」,倒是與我想像中的樣子相去甚遠。不過,那畢竟是30多年前的採訪了。


安野光雅出生於日本西部一個群山環繞的小村莊,家境貧寒,從小就喜歡畫畫,畫山,畫房子,畫妖怪。既沒有家學淵源,也沒有名師指點,一生所學,幾乎都憑一己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他早年在東京的一所小學教美術,60年代去巴黎學畫,深受荷蘭藝術家M.C.埃舍爾的影響。由此淵源,也就很容易理解安野光雅在之後創作中的主題、傾向與喜好。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埃舍爾作品,他迷戀不可能的圖形結構,擅長製造視覺幻像,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試著用我的作品證明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且有序的世界,不是在沒有規範的混亂中,即使有時它看起來是這樣。我的主題也通常淘氣有趣:我無法抑制自己不去表現那種對於我們認定的必然,不可辯駁之事所帶有的荒謬。舉例說,我樂於有意把二維、三維物體、表面和空間關係混合起來和地心引力開玩笑。」


安野光雅曾說,小時候,他想像「地球是圓的」這個概念,就像一個橡皮球被翻轉過來,不同大陸的人生活在橡皮球裡面。他在悉尼遇到小朋友,跟他們開玩笑說,很怕自己會在這裡掉入地球的另一端。小朋友們笑著安慰他說,「別怕,地球是圓的,但也有平坦安全的地方。」


「當然,這是一個男孩想像的方式,但這種想像是感知真實世界的另外一雙眼睛。這是我創作所有的書的源泉。」


這句話給我印象極深。想像與現實之間從來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關係。而繪畫的意義,不在於如實的捕捉世界,而更在於描繪看不見的東西,或者不可能的東西。


他的第一本童書《奇妙國》出版於1970年,就是通過精巧的視覺轉換,打破了合理與荒謬、二維與三維的邊界,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個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卻又詭異地合乎邏輯的幻想世界。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又名潘羅斯階梯,由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名譽教授羅傑?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潘洛斯階梯是一個無盡的迴廊,一個迷宮。四條樓梯,四角相連,但可每條樓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無限延伸發展,是三維世界裡不可能出現的悖論階梯。在《奇妙國》中,安野借鑒「潘羅斯階梯」中四邊形的四條邊,互相銜接皆向上以「口」字形呈現的視覺悖論,使奇妙國的尖角紅帽小人們生活在一個假想的、無窮符號「∞」型的世界中。


《顛倒國》中,他通過圖片描述一副撲克牌中互相顛倒的兩個國家之間,互相懷疑和爭論的故事。繪本中的人物一正一反的生活在同一個假象世界裡,重力的方向完全不同,由此向孩子展現「相對」這一抽象概念。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這樣的書,我們成年人讀起來可能都覺得費勁,但安野卻相信孩子理解這些抽象畫面的能力。


「一個小孩子也許不理解畢加索,但如果我畫一個圓,再在頂端加一條線,即使兩歲的孩子也會看出來那是一個蘋果。不需要顏色,只要一個輪廓,這是一個孩子通往抽象理解的第一步。如果我畫一張簡單的圖,圓形作頭,四方形作身體,簡單的短線作身體和腿,一個孩子就能理解我說的,『這是爸爸,這是媽媽』。成年人也許不覺得有什麼,但一個兩歲的孩子能做到這些,是一種奇蹟。」


「孩子的思維與成年人不同。他們能吸收和接受任何新的觀念。因此,只是教給他們一些正確的觀點是不夠的。科學的理解很重要,但也應該鼓勵想像。當一些大人看到彩虹,就覺得給他們解釋色譜的概念,但真正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的,恰恰是那種神奇的感覺。」


「我的書從來不曾想教孩子什麼東西,而是希望提供一種環境,孩子能夠自己學習,感受到發現的樂趣。」


在與Marcus的採訪中,他特別談到了小孩子應該怎麼讀他的作品,舉了一個小小的例子:《旅之繪本》的丹麥卷中有一幅拇指大小的《拾穗者》,19世紀著名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的作品,畫的是三個農婦在田間彎腰拾麥穗的場景。


「一個孩子看到書中的這個畫面,他不會知道這幅畫從哪裡來,但他會編一個關於他們的故事——他們是誰,他們在想什麼,住在什麼樣的房子里等等等等。然後等他們長大了,看到米勒的畫,也許會再次記起那些女人。我小時候也是一樣。我喜歡觀察人,想像他們的故事。如果一個男人走過,我會想他是個木匠,一個醫生,正打算去醫院看孩子,如此如此。」

追隨另一種目光看世界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卻也是他的作品最令人折服之處——一種想像形式的開放性。在他的作品中,讀者必須完成自己的理解與幻想。不同的讀者會以不同的心靈狀態參與到他的作品之中。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不斷的回到他的書,以不同的方式解讀其中的畫面,解碼出不一樣的風景,從簡單的識別到充滿詩意的隱喻。


但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在他的作品中領略到相通的美與情感。如他所說,「生而為人的根本,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很多西方人告訴我,你對歐洲和美國的了解比我們更多。但是這個世界,無論你走到哪裡,只要有路,有河,就必然有橋。在創作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能超越某種特定文化的原型。我尋找那些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的圖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鼎心春成
被嫌棄的我的前半生
中國掙錢,美國納稅
這個春天,看奧斯卡影后們火拚小熒幕新劇
大王叫你去洗腳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欣賞的目光看世界
我最欣賞你看世界萬物時單純的目光!
那一刻,世界目光聚焦鎮海
凌晨兩點世界目光聚焦此地,我國又一枚火箭升空,執行特殊任務
一個人是否目光短淺,就看他在這五件事上的態度
一種目光不遠不近卻一直在守望
世界的模樣,取決於你凝視它的目光
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誰說這三大星座的生活要關注別人的目光
這三種眼睛的女人要的不德,貪圖享受,目光短淺,貧窮一生!
未來的路還很長,別把自己困在這四種男人身上,目光要放長遠一點
在眾人目光下被扇過耳光的幾位明星,第一位很懵,最後一位被喊滾出娛樂圈
看看你的目光如何,十二星座想要的理想男朋友都是怎麼樣的
商場里一對父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很是好奇湊近一看,原來是一隻狗狗
這些香料的來源,知道後看香水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文字控大佬壁紙/背景圖:因為看了你一眼,就要用一生目光來償還
美女一定要注意身邊人,後面男子已經投來了不一樣的目光
槍械美圖欣賞,這些世界知名的小手槍,牢牢吸引我目光
她把路邊的俊俏小傻子撿回家,忽然有一天,他看她的目光,好像餓狼一樣……
最迷人的三大星座女,看一眼,就讓男生移不開目光
金毛的目光被一面牆吸引,主人仔細一看笑哭了,網友:撞牆遇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