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城记丨如何连续庆祝女生节与妇女节

城记丨如何连续庆祝女生节与妇女节

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广大女同胞也将迎来她们的节日——三八妇女节。等等,有一部分女同胞翻了个白眼:谁要过妇女节,我过的是三七女生节。等等,又有一部分女权主义者翻了个白眼: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女权运动、伸张女性权益而设立的纪念日,那些抛弃妇女节的姑娘,简直是在开时代的倒车!无所适从的男性朋友们,到底应该在3月7日还是8日向身边的女性表达节日祝福?摇摆不定的女性朋友们,到底应该选择庆祝女生节还是妇女节。



你要知道这是俩节


3月7日还是8日过节,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三八妇女节,如今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里颇不受待见。「妇女」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成年女子的通称」。但是现在大家一提到妇女,脑海里普遍反应出的都是中老年妇女的形象。你要是祝一个20岁的姑娘妇女节快乐,她十有八九会愤怒回击:我才不过妇女节呢!


  不过妇女节,就过前一天的女生节。这是近些年来中国大学校园里发端的一种新节日文化,女生,这个词描绘的女性形象,比妇女年轻多了,青春正好,美丽动人。于是当下的中国家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景观——3月7日女儿先过节,3月8日妈妈再庆祝。


  

女权主义者的愤怒



说女生节的流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两年,随着女权主义话语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对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感到忧心忡忡。仔细甄别「女生」与「妇女」这两个词,似乎完全是男性视角的产物:女生都是未婚的、年轻的、有吸引力的女孩,妇女则是已婚的、上了岁数的、让男人提不起兴趣的大妈大姐。这里天然存在的直男审美,对女性价值的物化判断,已经足以让女权主义者炸毛了,关键是还有这么多姑娘心甘情愿地去过女生节,而不是庆祝女性前辈用血和泪换来的主张权益的妇女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没有!


  另外,这两年大学校园里的女生节横幅满天飞,有些内容也非常过分,完全是赤裸裸的性骚扰,像什么「你的引力波太大,我们hold不住」「春风十里不如睡你」也加重了女生节的直男癌标签,让女生节成了男生宣泄荷尔蒙的窗口。


  

女生不吃这套啊



也有人说,女生节是对妇女节的背叛,是用消费主义替代了女权主义。但是,架不住年轻姑娘们还是想过女生节啊。女孩子们希望自己是女生而非妇女,是希望自己年轻、漂亮、优秀,受人喜欢,这本没有什么错。科技在如此发达的新时代,女性也早就不再只为「悦己者容」——如果女权主义变成了一个女孩年轻漂亮就被认定是在迎合男性审美,这好像和直男癌也没有什么区别……


  


话语体系的变迁


如果在三月遇到了「女生节」和「妇女节」的话题,你大可以从词语的社会含义角度展开讨论。虽然妇女在官方话语体系里泛指成年女性,但在民间与网络语境里,妇女显然是中老年女性的特指词汇。大多数姑娘只是不满意自己沦为「妇女」,认为这个词汇无法让自己产生身份认同,才会投入到庆祝女生节的潮流之中。妇女这个词的刻板印象已经被定格了,就很难再要求年轻女孩去接受它。有一首歌叫《我是女生》,你把它换成《我是妇女》唱出来,不感到奇怪吗?


  确实有很多人认为,被污名化的「妇女」这个词汇需要正名。但改变一个词语在大众心中的含义,实在是太困难了。与其对抗这种语言进化的潮流,还不如给妇女节换一个中性化的名字,比如女性节,然后再去宣扬其背后的女权主张。


  

三观正,过俩节



女生节,本质上和双十一光棍节、520表白日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青年亚文化在现实中的投射,完全没必要把女生节和妇女节对立起来。所以,当你遇到过节选择时,无论男女,都可以把下面这段话念出来:


妇女节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女权运动、伸张女性权益而设立的纪念日,从来都没有年轻女孩过女生节,中老年女性过妇女节的道理。所以,如果女性相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无论3月7日还是3月8日,女性都可以享受自己的节日;无论一位女性是二十岁、四十岁还是六十岁,都可以坦率地先过女生节,再庆祝妇女节。


祝大家节日愉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imeOut北京 的精彩文章:

你的春天需要一瓶新香
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北京老爺車博物館
戲劇演出:傳統藝術的全新演繹

TAG:TimeOut北京 |

您可能感興趣

G?知 各国王室都会庆祝万圣节!小妖精、牧羊人、吸血鬼…猜猜英国女王和王子王妃们会装扮什么造型?
威少独特庆祝方式有何寓意?听完威少的解释要气懵贝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