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當代中國關於玉器的研究起步較晚,有很多謎題擺在我們的面前,尤其是高古玉,一物既出,常常考倒諸人,難得正解。

比方說,有這麼一件古玉——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伏人玉環,東漢,洛陽澗西158廠漢墓出土,藏於洛陽博物館

此物雞骨白玉質,環四角各雕一爬伏人,外徑9.7厘米、對角長12.7厘米。此物造型奇異,周遭四個伏人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環,雙腿呈魚尾形。猛一看頗似近年來臆造品最為熱衷的味道,只不過分明是博物館館藏,且有出土記錄。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伏人玉環局部

實際上,這件古玉的定名是有問題的。了解古玉的人都知道,這種中間有孔的扁平狀圓型器物,有三種稱謂:璧、環、瑗。孔徑半徑尺寸與外圈尺寸相等的才叫做「環」,孔徑半徑尺寸大於外圈尺寸的,叫做「瑗」。

我們看看吳大澂在《古玉通考》中的標註——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上圖是「瑗」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上圖是「環」

「伏人玉環」應為「伏人玉瑗」。

為什麼一件瑗會做成這樣奇特的形狀,我們至少可以從歷史遺存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玉鐲 大汶口文化

上圖為文化期的玉鐲,外圈呈圓角方形,可以看出,古人琢玉從方就圓,然後發現了這種包含方圓兩種特性的審美,「伏人玉環」身上的方圓並存,與此頗有神似。

當然,在方圓的思考上,中國人走得很遠,很早就形成了「伏人玉環」的美學源泉。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玉琮 良渚文化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玉琮 商代晚期

從良渚開始,多種玉琮的存在開啟了我們對於古代禮制的猜想,同時我們也看到,先人在琢玉時利用了玉琮方圓結合的特性,做出了扁圓形的玉琮,這些玉琮帶有四面裝飾,這是比「伏人玉環」更加立體的版本。

因此,我們看到了下面這件典型器物——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玉鐲 良渚文化

這是一件很有名的良渚玉鐲,中間圓空,四面雕有四隻獸頭,突於器表,是一件良渚玉器中的精品。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戰國 玉方鐲

到了戰國時,我們仍然看得到玉方鐲的身影。

當然,「伏人玉環」最讓我們困惑的不是方圓相伴的造型,而是上面的四個不知所謂的「伏人」。

在高古玉器當中,玉人、玉神人、玉人騎獸等題材很多,往往難以破解。「伏人玉環」似人形魚身,這種類似的情況在古玉中也能看到。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春秋 人首蛇身形玉飾

人形的面目,獸類的身體,這種造型的文化意味頗有可猜測的空間。不過,「伏人玉環」中的「伏人」也許並沒有那麼神秘,他們更近似普通人形,所謂「魚尾」可能不過只是服飾袍角而已。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漢代 玉舞人

從經典的漢代遺存的玉舞人當中,我們看到,人物的袍角琢刻出來,差不多就是「伏人」形狀的平面版。

神秘「伏人玉環」待人解


商代晚期 玉人

再從商代晚期的玉人看,如果將這樣的玉人,琢刻在類似「伏人玉環」這樣帶有一定弧度的器物上,雖然年代特徵(如線條)、工藝繁簡程度會有很大差距,但大體人形模樣和目前看到的應該類同。

從當前的「伏人玉環」,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玉雕發展的傳承脈絡,但是,真正的謎底並未揭開。「伏人玉環」靜靜地在博物館中注視著我們,考驗著我們的探索精神。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一本私人收藏筆記帶來的行業思考
「骨董時光」劉越:明代成化瓷鑒賞心得(青花篇)
要審判了,名畫《持扇女人》仍無蹤影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