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LIGO探測到的黑洞是源自恆星坍縮,而不是宇宙最早期的黑洞

LIGO探測到的黑洞是源自恆星坍縮,而不是宇宙最早期的黑洞


LIGO探測到的黑洞是源自恆星坍縮,而不是宇宙最早期的黑洞



去年,科學家探測到由兩個黑洞合并而發出的引力波,每個黑洞的質量比太陽大30倍。由於一個關於暗物質的理論表明,暗物質可能是以原生黑洞的形式出現,質量在太陽的10到1000倍之間。所以許多人推測,這項新發現可能是支持這一理論的新證據。

然而,現在一項研究揭示,關於這種黑洞是暗物質的說法「根本不是可能的」。 相反,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觀測到引力波的兩個黑洞,可能是由恆星坍縮形成的。



LIGO探測到的黑洞是源自恆星坍縮,而不是宇宙最早期的黑洞



原生黑洞形成於宇宙的最早期,與那些由於恆星坍縮而形成的的黑洞不同,原生黑洞的質量範圍很大,分布很廣。這些黑洞可以在銀河系的銀暈中找到,如果有很多原生黑洞存在於這些位置,那它們會對遙遠類星體朝向我們發出的光產生干擾,導致其視亮度增加——這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效應。這種效應的增強與黑洞的質量有關,因此,如果這些黑洞分布很廣的話,將增加探測到它們的概率。

在這項新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天文學研究所(IAC)的研究人員檢測了類星體的微引力透鏡效應,以此來估計中等質量的原生黑洞數量。然而,這項研究顯示,諸如太陽等常規的恆星也可以造成這種效應。



LIGO探測到的黑洞是源自恆星坍縮,而不是宇宙最早期的黑洞



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來比較24個遙遠類星體的亮度增加,同時觀測可見光和X射線。不出所料,科學家發現質量在太陽的0.05至0.45倍之間的天體,其效應相對較低,並且遠低於中等質量的黑洞。


科學家還發現,這些微透鏡天體約佔銀河系總質量的20%,相當於恆星的理論質量。這表明常規恆星才是觀測到的微引力透鏡效應的原因,而不是中等質量的原生黑洞。

這項研究表明,質量在太陽的10到1000倍之間的黑洞,不可能是組成暗物質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這兩個在合并過程中釋放出引力波被LIGO探測到的黑洞,可能是由恆星坍縮形成的,並不是原生黑洞。


對此,大家怎麼看的呢?歡迎加入怪羅微信公眾號:guailuo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羅科普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亞洲的空氣污染導致美國西部霧霾加劇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消失5秒會有什麼後果?
NASA將在太空製造宇宙最冷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十億分之一度
研究發現亞洲的霧霾飄過太平洋,污染了美國的西部

TAG:怪羅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現實中拍到首張黑洞,而LOL的黑洞已存在千年,難道只是巧合?
黑洞黑洞,到底是不是黑的洞?
黑洞,宇宙的「BUG」,「吃掉」一顆恆星要多久,專家做出分析
你看到的根本不是黑洞,而是黑洞之影!
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所謂黑洞假說,如果有黑洞,那宇宙中至少有一半星體是黑洞了
我們的宇宙是不是被黑洞噴出來形成的,還是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黑洞中?
如果不小心掉進黑洞中,真的可以看到宇宙的未來嗎?
眼前的黑不是黑,宇宙中最深不見底的黑洞的黑,是怎麼被人類的眼球捕獲的?
如果大恆星遇到了小黑洞,是恆星被黑洞吃掉,還是黑洞被恆星撐死
宇宙中的黑洞,白洞,蟲洞和太極圖竟然是一系列的機器!
黑洞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是如何找到黑洞的?科學家:黑洞會打嗝
宇宙中不只是黑洞看不見,還有一種天體,至今沒人看到它的真面目
宇宙的一切都是從黑洞中噴射出來的!黑洞另一頭是哪
黑洞的幾種理論:進入黑洞可以踏入未來;我們的宇宙之前還有宇宙
黑洞多由大質量恆星形成,m87黑洞不是,它直接誕生於宇宙之初
我們的宇宙是否就存在於黑洞之中?
宇宙最可怕天體非黑洞而是它,以超光速縱橫宇宙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蟲洞!
NASA望遠鏡探測到不應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
宇宙中最恐怖的三種天體,誰都惹不起,黑洞在它們面前都不敢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