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同濟八旬院士開公選課呼籲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構築橋樑

同濟八旬院士開公選課呼籲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構築橋樑

中新網上海3月7日電 (黃艾嬌許婧)同濟大學長年奮戰在深海科研一線的八旬資深院士,新學期主動請纓,開設一門名為《科學、文化與海洋》的公共選修課,只為引發青年學子對於「科學與文化」二者關係的再認識,啟迪、激勵年輕人共同深耕校園創新文化土壤,勇於投身科研創新。


3月7日晚間,由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主講的這門課開講,首堂課的主題為「科學與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創造性」。


講座持續了100分鐘,老先生精心準備的116張ppt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案例豐富,觀點精闢凝練,給同學們奉上了一場思想的盛宴。

長年堅守在深海國際科研前沿的汪品先院士,一直熱心倡導中國加強海洋文明,為科學與文化的結合、發揚科學的文化本質奔走疾呼。他曾於2011年和2014年,兩度在上海媒體上發起「科學創新的文化障礙」「重建創新的文化自信」的討論,2015年又提出「漢語被擠出科學,還是科學融入漢語」的問題,並在2013年主編出版「十萬個為什麼海洋卷」。


當晚,汪品先院士首先從現代科學的起源說起,他說,現代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中產生的,科學根植於文化的土壤。科學和藝術的共同點,都是創造思維、創新衝動,遺憾的是,中國從科學院到高考均實行文理分家,導致中間出現斷層,而斷層犧牲掉的正是「創新」。


他認為,科學家的工作不可能單純用「產生多少價值」,更不能用「拿到多少經費」來衡量。


汪品先說,回顧科學史上的許多重大突破,科學家不但幾十年如一日、如痴如醉地潛心探索,甚至可以為追求真理而獻出生命。許多重大的發現,研究者本人一沒發財、二沒當官,生前潦倒一世,身後才被追認。「這與今天我們按論文數目發獎金、科研立項時就盤算著得幾等獎的科技「文化」相比,相去何止千里!」他直指當前病態的「科技文化」,引人深思。

汪品先院士打趣說,學生一說科學就是考試,科學本來是好玩的,既「有用」,又「有趣」,而「有趣」說得太少。真正的原始創新往往是源於「有趣」:我研究這個問題,如果有用那我太高興了;如果沒有用我還是要研究,因為解決不了我睡不好。


為此,他指出,科學創造往往伴有幽默感,科學表達中的「幽默」,有助於思想的表達、傳播的效果和爭論中的主動處境。具有突破性的科學思考,和文藝思考之間在創造性上並沒有區別。


「深層次的創新要求有文化基礎,『源頭創新』是一種文化行為,和文藝創作有共同的特點。」汪院士認為,科學不是競技,更不是賭博,科學是文化,如果過分強調科學帶來的利益,過分忽視科學的文化本性,缺乏文化基礎,科技創新的能力不僅不能發展,還可能出現科學造假之類的「學術不端行為」。


汪品先指出,科技和文化間的斷層,十分不利於創新思維的發展。斷層的成因除政策之外,還在於「缺乏兩者之間的橋樑,缺乏文化人的科學興趣和科學家的文化素養,缺乏『兩棲型』的人才」。而這類人才在發達國家產生著巨大的社會效應,但中國至今對此仍缺乏認識。


「我們的責任是在當代科學和華夏文化之間架築橋樑,還自然科學以文化本色,賦傳統文化以科學精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的相互交融,是科學創新的最佳土壤。」汪品先表示,「這門課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樑——-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裡的一座小木橋。」

據介紹,這門課包含8次講座,其中6講由汪品先院士主授,2講由校外知名專家講授。由汪院士主授的另5場講座,主題涵蓋「人類與海洋——兼談華夏文化的軟肋」「東西方文化——我國知識界的百年困惑」「科學與視野——時空的跨度和認識的深度」「創新和語言——漢語、外語和雙語」等。(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劉永富:扶貧要停止破壞生態 去年增加20多萬護林員
零售商股價暴跌 中國遊客減少 韓媒稱「薩德」對韓國衝擊開始顯現
英媒稱中國成世界金融科技「領頭羊」:網路理財異軍突起
日本舉行「渡火節」 僧人跳火海凈化身心
外媒:中韓關係緊張 樂天稱在華10餘家店面關閉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航天八院成立空間科學聯合創新中心
三家生命科學研究平台在滬成立 中科院與市政府共建簽約和揭牌儀式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在京開幕
中科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大講堂講述「航空母艦的發展」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成立
「周末講壇」傳統醫學,漫步在科學與人文之間
科米課堂亮相科學新教材培訓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青年論壇召開
吉森宣言——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到訪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並舉行學術討論會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大數據+區塊鏈會形成新的社會秩序
山水美術館「達芬奇與魯班藝術科學國際大展」開幕
中科院與協和醫院共建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科研「國家隊」亮出「十八般武藝」
中國科學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將在全國拉開帷幕
美國國家科學院季刊《科學與技術問題》:如何應對中國的創新飛躍
武漢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暨第一次科協代表大會圓滿落幕
中科院與上海市共建生命科學領域三大研究平台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山東智贏門窗牽手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環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