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本文對《九成宮》所做臨摹分析僅為一家之言。不妥及不完善處,權當拋磚引玉,還望各位網友多多指點、多多填充。本文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在此基礎上集思廣益,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關於《九成宮醴泉銘》一帖,本文的重點將放在對於本帖的臨摹的分析上,有關它豐富的背景資料當然很重要,但由於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暫且略去。

無論是對《九成宮醴泉銘》一帖還是對於其它的經典法帖而言,我們在臨習之時,都要解決臨摹中 「像」的問題。古人說的好,對於一本字帖的學習總要經歷一個從「像」到「不像」,再由「不像」到「像」的過程。作為臨摹的初級階段,我們面對字帖臨習之時,當然要做到越像越好,也就是越和字帖接近越好。為了達到這個「像」的目標,我們在臨習時對於法帖的基本特點要有一個總體的概括,以便做到胸中有丘壑,做到能夠概覽全局。更進一步的講,同為唐楷碑刻,就《九成宮》而言,為何它是《九成宮》而不是《顏勤禮》、不是《雁塔聖教序》?這個問題深入下去就關係到一本法帖的個性與共性的關係。當然,這也是本文的立論之本。就這個問題,本文將對它進行進一步闡釋。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顏真卿:《顏勤禮碑》

對於法帖臨摹的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我們可以作以下探討,所謂法帖臨摹的共性即對於任何法帖的臨摹都可分為「筆法、字法和章法」三塊內容進行分析;而有關法帖臨摹的個性就是任何一本字帖都有它本身的特色可供臨習者進行深度挖掘。有了這個道理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對《九成宮》字帖作出以下的臨摹分析的框架: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第一招第一式:《九成宮》筆法中的「斜切」古語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雖說書學一道長路漫漫,但走好書學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卻是十分關鍵。第一步太難,往往會影響學習者以後持之以恆的興趣,所以本文從《九成宮》臨摹的基本出發,將此帖筆法中的「斜切」作為臨摹技法中的第一節。古人稱歐陽詢楷書「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這句話除了指歐體楷書結字較險以外,就是指歐體楷書的筆法著實不夠含蓄了(當然,這裡沒有貶義之意)。而歐楷筆法中的「斜切」是歐陽詢達到這種效果的手段之一。眾所周知,歐陽詢是由隋入唐的書家,他在年輕時代受到北朝書法的影響很大,而北朝書法以險勁為主,以致歐陽詢在入唐後的書法仍然保留了這一特色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歐體楷書中的「斜切」筆法就是對北朝書法筆法的一種發展,它使北朝的筆法更為含蓄和內斂化。當然,相對中唐和晚唐的楷書書家的字體來講,歐陽詢的楷書可以用鋒芒畢露來形容。再回到本文中來,所謂《九成宮》中的「斜切」,是指《九成宮》筆法中的「起筆式」中的一種。《九成宮》中的「起筆式」和其他同類唐楷法帖中的起筆有很大的不同,在這其中歐體筆法中的「斜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這就體現了《九成宮》一帖筆法的特色。具體講來,歐體中筆法中的「斜切」可以分為橫勢的「斜切」和豎勢的「斜切」,如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橫勢的「斜切」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豎勢的「斜切」

那具體到「斜切」的運筆是如何進行的呢?雖然上文把「斜切」分為兩種方式,但橫勢的「斜切」和豎勢的「斜切」其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但是,就「斜切」的運筆而言可以分為兩種方式:其一是毛筆凌空入紙斜勢;其二是毛筆紙面斜上方逆鋒入紙,如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第二式:《九成宮》中的「隸意」

歐陽詢為有唐一代書法大家,從他現存的資料來看,他擅長多種書體,其中包括行書、楷書、篆書、隸書等。在這其中他的個性化的楷書尤為後世稱道。歐陽詢楷書的大成,除了歸根於他對楷書書體自身的勤奮鑽研外,他對隸書的研習也功不可沒。換句話來講,他對隸書的研習對他的楷書風格的形成有著重大的意義(隸書作品現存《房彥謙碑》,如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歐陽詢隸書作品:《房彥謙碑》

在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隸書繼承了篆書的內斂含蓄、圓渾飽滿。具體到歐體楷書,雖說後人稱其「險絕」,但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險」字又怎能言明歐體楷書的博大精深呢?正像武學秘籍太極所言的「孤陰不長」,歐陽詢正是繼承性的吸收了隸書中的內斂含蓄、圓渾飽滿的特徵來使其楷書表現更加豐富化和複雜化。

這些可以從他的一些楷書作品中即可以看出。還是以《九成宮》為例,作為歐陽詢晚年得意之作,此帖既有沉穆之像,又有飛揚之勢。其中的飛揚之勢是指的歐體楷書中的「險」,而所謂的「沉穆」就是指歐體楷書中的「隸意」了。以下便是對《九成宮》中「隸意」的分析。

《九成宮》中的「隸意」主要表現在字帖中一部分字的懸針、捺腳以及豎彎鉤收筆部分,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小細節,各位網友有時間可以找找試試。如下圖所示,《九成宮》中的「隸意」及其運筆方式: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懸針中的「隸意」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豎彎鉤收筆部分中的「隸意」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捺腳中的「隸意」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懸針中體現「隸意」的運筆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豎彎鉤收筆中體現「隸意」的運筆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捺腳中體現「隸意」的運筆

第三式:《九成宮》筆法中的「鉤的內涵」和「點的異化

(一)「鉤的內涵」

《九成宮》的鉤很有特色,當然有特色的同時也很難寫好。究其原因,是因為《九成宮》中的鉤類別較多,這往往令學書者在臨習它的同時感到難以駕馭。這也正是歐體楷書的魅力所在。當然,如果我們在細細品味後,有些基本規律還是可以把握的,以下是對它的一些分析和歸納。

《九成宮》中的「鉤」雖說變化無端,但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為「豎鉤」、「豎彎鉤」和 「戈鉤」,具體如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下面來講解「豎鉤」的特點:在《九成宮》中,「豎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常規的「豎鉤」;其二是「橫折鉤」。它們其中又各自分為不同的小類型,具體如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豎鉤」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橫折鉤」

除了「豎鉤」以外,歐體楷書中的「豎彎鉤」和「戈鉤」也很有特色,具體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豎彎鉤」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戈鉤」

(二)「點的異化」

《九成宮》中除了「鉤」很有特色以外,其中「點」的類型也豐富多樣。具體說來,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常規點」、「豎點」和「三點水中的點」。這在其他唐楷字帖點的形態中並不多見。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常規點」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中的「豎點」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九成宮》三點水中「點的形態」

第二招第一式:形態

《九成宮》字法中的「字的形態」及「右揚之勢

前面第一大章分為三小節分別分析了《九成宮》中的幾個筆法問題,本章主要分析《九成宮》中的字法特色。所謂字法的特色就是指《九成宮》在間架結構上和其他楷書字帖有什麼不同。下面先來分析一下《九成宮》字法中的「字的形態」和「右揚之勢」。

(一)字的形態有關《九成宮》中字的形態,我們可以拿《九成宮》中字的外形和顏真卿《勤禮碑》、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九成宮》中的字由於中宮收的較緊,給人一種瘦瘦高高的感覺,可以視作大多呈直立、較為內斂的長方形。而《勤禮碑》和《雁塔聖教序》中的字的中宮大都十分舒展,其外形也相應的看上去有呈正方形或者是稍有扁長方形的味道(如圖)。雖然如上比較較為簡單,但在對《九成宮》臨習時抓住它的這個特色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效的。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二)右揚之勢前文已經講到,歐陽詢是由隋入唐的書家,據可靠史料記載,在他七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中,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唐代的。由此可見,他的書法受到了隋代以及隋之前的楷書影響很多。這主要體現在他的書法中所表現出來的中宮緊收,橫勢右揚的特點上。特別是這其中楷書橫勢的「右揚之勢」往往是影響後世臨學歐楷成敗的關鍵之處(有清一代,學歐書者並不少,特別是其中作為應試的「館閣體」中取法歐楷的不在少數,但大都寫的平整烏亮,缺少了歐楷如「中宮收緊」和「橫勢右揚」的「造險」精神,這就大大降低了歐楷的藝術特色。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當然,歐楷整體顯平整之勢,如果每字都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橫勢右揚」,那麼每個字就重心不穩了,而歐楷中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如圖中粗線所示。

第二招第二式:《九成宮》字法中的「造險」

談到楷書中的「造險」,恐怕我們第一時間所能夠想到的書法家名字就是歐陽詢了。雖說在北碑楷書中也有許多極盡險勢的名碑,但畢竟這些碑刻的作者書家千百年來或者沒有流傳下來名字,或者即使存有但也不能如歐陽詢的大名在後世心中來的那麼深刻。所以,無疑,歐陽詢的楷書「造險」本領在後世人心中是任誰都無可替代的。有人會有疑問:究竟什麼是書法字法中的「造險」?這裡,關於他的解說當然可以有千言萬語。這裡的「險」可以說成義大利比薩斜塔將傾未傾的狀態;也可以說成劫後餘生臨界點的心態……而這裡的「造」卻有點「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但又很可以擺平」的意思,當然,回到書法中這二者結合起來對「造險」一詞的理解就是「書法結構你能不能險到一種和諧?」顯然,歐陽詢就是這樣的一位高手。(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具體到作《九成宮》來講, 「造險」在這裡被歐陽詢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在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兩點(當然還有好多,各位好友多多發現哦):其一是在第一張圖片中,我們看到,圖中八個《九成宮》中的字已經用藍色表明了每一個字的重心。圖中黃色的線是每個字左右意義上左邊偏移重心的標註,而圖中紅色的線是每個字左右意義上右邊偏移重心的標註。大家可以在這裡看出,圖中紅色的線總是比黃色的線要長一些,這是在其它唐代楷書中所沒有的,當然,這也是歐陽旭的楷書中體現其「造險」特色的手段之一。(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而本文所講到的關於《九成宮》中體現歐陽詢楷書「造險」特色的另一點如下圖所示,圖中當然也用藍色的色塊標出了其每個字的重心。從圖中可以看到,歐體楷書的重心一般都是較為偏上的,而在這個基礎上,如圖中的紅色的筆所標註的那樣,本身歐楷的重心就較為偏上,而歐陽詢硬是在寫這些字時故意把上方的範圍再增加了很多,並且這樣以後,這些字看起來並不覺得結構突兀。與此相反,還給人一種如古人所云的「長槍大戟」的感覺——這就是歐陽詢「造險」的魅力所在。(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第二招第三式:《九成宮》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本章前面分別提到了《九成宮》中字的外在形態、字的「造險」等兩個點,就這兩點來講,它們是歐陽詢對於楷書字法獨具匠心的外化表現。而除此之外,在歐體楷書中還存在一些在字法上很少引人關注的奇妙的「搭接」,這裡不可不提。

如下圖所示,以下《九成宮》中的四個字都是帶有單人旁的,而字中的單人旁中的撇和豎之間的搭接十分的微妙,具體如圖中的藍線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上面講了單人旁中的撇與豎的搭接,這裡相應的要提到歐體楷書中撇和捺的處理關係上,具體如下圖的紅線和藍色快所示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第三招第一式:關於臨摹的「裝扮」問題

對於書法臨摹作品的「裝扮」,許多人或許不以為然,但是從以下以《中秋帖》為例的幾張圖的變化中大家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具體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圖1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圖2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圖3

我們這裡把《中秋帖》作為一個案例來分析,如圖1所示,假設圖中紅線所標的①可以看作是一副原始臨摹作品的話,我在這裡依次給它設計了原始臨摹作品(如①所示)--原始+裝裱(如②所示)--原色+上色+裝裱(如④所示)--原始+上色+裝裱+題跋(如⑤所示)--原始+上色+裝裱+題跋+印章(如⑥所示)的過程,總起來的過程如圖4所示。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圖4

在這個過程過後,我們可以拿①和⑥來做一下對比(如圖5所示),是不是可以感覺到被假設為臨摹作品的原始《中秋帖》在這個變化當中增色不少呢?當然以上的過程是基於可視為同一臨摹水平作品的基礎上來完成的。這也就是說,在同等的臨摹水平下,對於臨摹作品的「打扮」所起到的最終作用是能夠給你的作品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當然,歸根結底,這些只是手段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好高水平的書法臨摹的功課。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圖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七任西泠印社社長-真正的高手
王羲之的《十七帖》最強臨習指南!
顏體16種字形的結構布勢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盧中南臨《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技法課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2)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1)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 故宮藏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4)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7)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3)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6)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5)
歐陽詢李琪版《九成宮醴泉銘》賞析
李親惠 臨《九成宮醴泉銘》(8)
易志勇 通臨《九成宮醴泉銘》其二
二玄社中國法書《九成宮醴泉銘》
清代書法家王澍楷書,通臨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盧中南硬筆臨《九成宮醴泉銘》,盡得歐楷神韻!
11書法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易志勇 通臨《九成宮醴泉銘》其一
二玄社原色法帖《九成宮醴泉銘》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