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甲騎兵的典範,蒙古鐵騎如何成為「上帝之鞭」?

重甲騎兵的典範,蒙古鐵騎如何成為「上帝之鞭」?


重甲騎兵的典範,蒙古鐵騎如何成為「上帝之鞭」?



他們繁衍生息於亞洲腹地,生於馬背,長於馬背。他們擁有當時最耐粗飼、適應力最強的馬匹種群。他們的身板和胯下的蒙古馬一般粗壯寬厚吃苦耐勞。他們在13世紀時突然躍上歷史舞台,跟隨著成吉思汗的蘇魯錠東征西討。在南宋前,他們還被中原人認為是 「雜胡」,卻在後世被嚇破膽的歐洲人驚呼為「黃禍」,成為匈人之後的第二條上帝之鞭。他們,就是冷兵器時代對手的噩夢——蒙古鐵騎。

甲胄薄弱採取「不接觸」戰術


在南宋年間成書的《黑韃事略》中,曾對蒙古軍早期的作戰方式進行了比較詳盡的介紹:當蒙古人與敵軍遭遇時,首先會登上制高點觀察地形地貌,爾後抵近偵察敵情,以期找出破綻。當交鋒開始時,則會以輕騎兵分為數隊佯做衝擊,如敵軍陣列因為恐懼而發生潰亂,則佯攻會立即轉為實攻,輕騎兵隊則長驅直入撕裂敵軍陣勢,而陣勢一亂,敵人哪怕擁有十萬之眾也無濟於事。


如敵軍陣型嚴整,那麼佯攻的馬隊會一隊接一隊做衝擊狀以吸引敵人的注意,為主力部隊合圍爭取時間。當包圍圈完成時,最後到位的馬隊發射鳴鏑為號,所有蒙古騎兵瞬間從四面八方同時向敵陣發起總攻。


如還無法奏效,那麼蒙古人便會以圓盾為掩護下馬步射。敵方一人中箭則他兩邊戰友必然膽寒,傷亡過大之後,很可能隊列間紀律就蕩然無存,此時就是蒙古人發起衝擊的最好時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敵軍企圖以騎兵出擊來驅逐蒙古射手,那麼後面的蒙古馬隊會立即越眾而出進行掩護迎擊。


重甲騎兵的典範,蒙古鐵騎如何成為「上帝之鞭」?



如果敵軍戰鬥意志十分堅決,以常規手段無法動搖其陣腳的話,蒙古人就會驅趕牛馬畜群強行沖陣,很少有人能扛住他們這一招。除非敵人步兵訓練有素,以矛槊等長兵作為拒馬阻隔人畜衝擊。此時戰局陷入僵局,而蒙古騎兵則以輪番環繞對方陣型,遠距離進行頻頻放箭的馳突襲擾,使敵軍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時間一長,敵人多半會因為缺乏食物、燃料或飲水被迫主動出擊,此時的蒙古人則會抓住機會,像剝洋蔥一樣消滅一些因為飢疲恐慌出現脫節的小型戰術單位。當敵軍兵力被消耗到一個臨界點時,蒙古人或抓土拋灑,或拖拽樹木使煙塵衝天來增加對方心理壓力,此時的敵軍往往會堅持不住導致潰散。只有等上述招數使盡,敵人仍有戰鬥意志和抵抗能力的情況下,蒙古人才只得硬沖。除此以外,蒙古人還擅長驅趕俘虜沖陣,在敵軍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之際隨後掩殺;或者剛一交手就詐敗退狀,一路假裝拋棄輜重財物吸引敵軍窮追,將他們誘入包圍圈後伏兵齊出,往往能全殲對手。


從這些記述中可以看出,蒙古軍的戰法靈活多樣。不過歸納後人們可以發現,其實他們的套路也就是冷兵器時代很常規的輕騎兵戰術,除了少數迫不得已的場合,其餘偵察、恐嚇、襲擾、抄擊、圍困、漫射、疑兵、攻心、誘敵、驅使牲畜衝擊等手段全部都是建立在不與敵軍正面交鋒的大前提下。從這些手段中也可以看出,蒙古騎兵很可能是因為自身甲胄防護水平有限,而盡量採取這種「不接觸」的戰術,盡量減少己方傷亡。



重甲騎兵的典範,蒙古鐵騎如何成為「上帝之鞭」?


當蒙古騎兵軍團穿上中式鐵甲


不過,這種窘迫的境況也沒持續多久,蒙古人從13世紀初開始發力,先後滅高昌、西遼、花剌子模,攻金國。在這些戰爭中,他們俘獲了大批能工巧匠為己所用,開始抖了起來。也就是在這本《黑韃事略》中佐證說:「韃人始初草昧,百工之事無一而有,其國除孽畜外,更何所產?其人椎朴,安有所能?止用白木為鞍,橋以羊皮,橙亦剜木為之,箭鏃則以骨,無從得鐵。後來滅回回,始有物產,始有工匠,始有器械。後滅虜金虜,百工之事於是大備。」說的正是這段鳥槍換炮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南宋君臣還完美繼承了北宋的作死天賦,居然與虎謀皮和蒙古聯合滅亡了金國,熱情地幫助這些蒙古武士們獲得由金國工匠打造的中式鐵甲——札甲。


札甲樸實無華,加工相對簡便,防護能力優良,一直是當時金、南宋軍隊實戰鐵甲最主要的形態。蒙古重騎兵鎧甲則承襲自宋金,因此札甲也成為他們最主要的甲胄類型,只有根據年代與作戰地域的不同,逐漸發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東西兩種風格,反過來又深刻影響了中國地區的甲胄形態。


從當時流傳下來的繪畫觀察,地處東亞的元軍所裝備的札甲甲葉狹長,製作精良,每片長約半掌,寬約一指,以皮或絲繩左右上下連綴;或者以皮革織物打底,將甲葉釘綴其上,但是上下兩排甲葉沒有進行疊壓,在視覺效果上甲葉呈現一圈一圈的狀態,所以這種札甲又有個外號叫「羅圈甲」。這些札甲的身甲普遍在背後開口穿脫,同時抱肚束帶一應俱全,披膊以背帶交叉穿過腋下打結的形式固定,與《中興瑞應圖》中的金軍披膊固定樣式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組件為中式鎧甲所獨有,與其餘亞歐文明的鎧甲上同功能組件在外觀和形式上都有著顯著的不同,故而也是中式鎧甲和軍隊的主要辨識特徵之一。

作為一種金屬鎧甲,札甲的可折彎度必然不如非金屬甲,而且甲片寬度越大活動越是不便,同時在連綴時也更不好根據體型進行調整。而小甲葉的精工札甲雖然費時費料,但是防護力與適體性非常優異,防護性能雖不見得有所增強,但靈活度與舒適性是大葉札甲所不及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葉片越小的札甲越高級。


從這一刻開始,蒙古騎兵軍團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重騎兵,使得他們如虎添翼,野戰攻堅能力都呈幾何數級增長,讓整個歐亞大陸即將在他們的鐵蹄之下,接受一連串噩夢般的洗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難進「粵人」權力中心爭得校長一職,尋利器攬人才蔣成「征服者」
四十年涌動四十年悲情:李鴻章「師夷長技」,梁啟超哀其所遇
想親乾隆帝:馬戛爾尼覲見乾隆,雙方禮儀愁壞官員大臣
敦煌學先行者,因運費與經文研究失之交臂,藏經洞遭洗劫自責萬分
魯爾戰役,英國「大圓筒」航彈得意之作,「懲戒」德國大型水壩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沒落的蒙古鐵騎:蒙古是如何被滿清征服的?
八里橋之戰,曾經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為何成了戰五渣?
沒落的蒙古鐵騎:蒙古是如何被滿清征服的
揭秘草原雄鷹之蒙古鐵騎為何天下無敵
歷史上最驍勇的蒙古公主:蒙古鐵騎皆心甘情願俯首聽命!
盤點成吉思汗的八大悍將,蒙古鐵騎所向無敵
騎兵為何又被稱為「鐵騎」?
古代神箭手:成吉思汗的私生子,蒙古鐵騎統領者,郭靖的射鵰師父
蒙古鐵騎借道西夏,占潼關圍開封,傀儡皇帝求和不成卻遇奇兵護佑
蒙古大帝國有鐵騎,南宋重文輕武戰力弱,但蒙古卻連打兩次敗仗
蒙古鐵騎和歐洲十字軍的剋星——馬穆魯克騎兵
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為何遇到清軍卻不堪一擊?
騎射真的那麼無敵嗎?蒙古鐵騎靠騎射征服歐洲
蒙古鐵騎的上帝之鞭抽過來怎麼辦?釣魚城軍民:那就折斷它!
為什麼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能夠百戰百勝?
僧格林沁:晚清最後的蒙古鐵騎
成吉思汗屠城前,總會下令赦免三種人,讓蒙古鐵騎馳騁歐亞大陸
▲俄羅斯騎兵對戰蒙古鐵騎, 戰場中的浴血廝殺
明朝軍事奇蹟:步兵追著騎兵打,蒙古鐵騎來了都沒用!
大明軍隊是怎樣打敗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