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不久之後,除了先前與日本簽立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以外,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中國與英國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後,日軍開始入侵當時英屬的香港。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後僅數小時,日軍司令酒井隆指揮的日本軍隊從深圳向香港發起進攻,駐港英軍、英屬印度軍人及加拿大軍人頑抗下,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率駐港英軍投降,香港淪陷。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戰前,日方已從多方面收集香港情報,圖為日方偵察相片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另一方面,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劃。 1940年8月,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研究遠東形勢時,認為香港處境極其不利,比新加坡難守得多,建議將香港駐軍撤出。英國最高當局認為,撤出駐軍必會威信掃地,強調必須儘力久守香港。


當時,出任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他的防守方案與1938年參謀長委員會的決議一致,以守護香港島為核心。當時,島上共有英國、印度和加拿大的地面部隊約1.2萬人,其海軍部隊只有1艘艦齡很老的驅逐艦、8艘炮艇和若干巡邏艇,由少將統一指揮。在少將部署的「醉酒灣防線」,由香港本島和九龍半島及對外水域構成的水陸結合防禦體系,認為香港要塞物資儲備比較充足,將會準備堅守半年以上。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駐港英軍戰前於摩星嶺炮台操練


1940年7月,日軍大本營已將攻城重炮部隊調到華南地區,準備攻佔香港要塞。1941年12月8日凌晨,負責進攻香港的第23軍司令官酒井隆中將,下達進攻命令。炮兵先猛轟英軍前沿陣地,天初亮就轟炸九龍啟德機場,殲滅守軍航空兵力,再派艦隊從海上封鎖了香港地區。接著,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未遭激烈抵抗就突破了深圳一線防禦後,隨即進擊九龍半島上的「醉酒灣防線」。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被日機轟炸後的啟德機場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在新界推進的日軍


日軍先頭部隊,在偵察城門水庫南面的英軍主陣地(即225高地)時,發現防禦部署存在明顯漏洞,則當機立斷,乘虛而入,一舉奪下該陣地。日軍主力再擴大戰果,其他聯隊積極策動應變,守軍不足兩天,便提早放棄原本想守至少半年的「醉酒灣防線」,開始向香港島撤退。日軍的酒井隆司令官原本估計,英軍的防禦必以固守陸上防線為主體,一旦突破「醉酒灣防線」,香港要塞定必瓦解,英軍固守這孤立據點,戰略上已毫無意義。12月13日,日軍完全佔領九龍半島。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日軍在尖少咀發動進攻


英軍撤退至香港島後,日軍先後兩次派出軍使勸降均遭拒絕。日軍自12月14日連續四天隔海炮擊,摧毀島上防禦工事,到了12月18日晝問,派出遣華艦隊假裝準備從香港島南岸登陸。結果便於18日晚上九時,渡海於香港島東北部的北角及筲箕灣一帶登陸,先控制港島東部。守軍據險頑強抵抗,日軍一度前進受阻。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日軍於寶馬山炮擊北角,左上角為北角發電廠


到了12月21日,日軍在山間發現一個緊急供水庫,加以控制,香港市區立即斷水,最終促使守軍投降。再加上日本人從守軍戰死軍官身上搜到防禦部署圖,掌握了島上的整個防禦部署和火力分布,日軍以重炮將各防禦重點一一摧毀,使守軍的防線迅速瓦解。1941年12月25日傍晚,港督楊慕琦在日軍總司令部半島酒店投降,10,000多英軍做了戰俘,此日因而被稱為「黑色聖誕」。香港堅守了18天淪陷,展開3年零8個月的黑暗歲月。



香港淪陷:戰線預守半年卻最先失守



酒井隆 (左) ,於太古船塢登陸港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史觀 的精彩文章:

隱世慘劇!1500重傷精銳自焚而亡
勤儉的道光帝,皇后大壽只請人吃面
和尚可以娶妻?宋代已經有
古代「偽娘」出現,文人視為「異災」

TAG:縱橫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