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道德經》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文/方崇陽
穆公亡馬
《說苑》中有一則穆公亡馬的故事,秦穆公曾經養了一匹駿馬,威風凜凜,日行千里。秦穆公非常喜愛它,經常帶它出遊、打獵、玩耍,讓人精心飼養它。有一回,秦穆公有事外出,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愛馬丟失了。於是,秦穆公親自帶人四處找尋這匹愛馬。終於,在一個部族中發現了他的愛馬,但是為時已晚,這匹駿馬被這些族人給殺了,並且圍在一起正準備吃馬肉。
秦穆公看到這一場景,非常激動,說道:「你們吃的就是我的駿馬啊!」這些族人聽到秦穆公這麼說,個個驚恐不安,都害怕地站起來,都以為自己死罪難逃了。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資料圖)
這時候,穆公一轉念,又說道:「我以前聽人說,如果光吃馬肉,而不喝酒,就會被馬肉的戾氣傷害了身體,會得重病。這次,我特地給大家帶來好酒,請大家品嘗,以幫助大家消解掉馬肉的戾氣。」於是,秦穆公讓隨從獻上好酒,款待這些族人。
這些殺馬吃肉的族人,慚愧與感動交集,不知說什麼好,大家默默地離開了。
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國,秦穆公親自上陣迎戰晉軍。由於戰場上的失利,秦穆公被晉軍追擊並包圍了起來,情勢非常危急。正在這個時候,遠處殺來一彪人馬,個個奮勇,人人威猛,前來搭救秦穆公。秦穆公在這些勇士的幫助下,突破重圍,來到安全的地方,再細看這些勇士,就是三年前殺馬的那些族人。
他們的頭領對秦穆公恭敬地說:「當年我們族人殺馬食肉,得君王您不殺之恩,又賜美酒慰問款待,這三年來一直無以為報。今天,我們能夠為君王您出生入死,這也是我們報答您的心愿。
秦穆公帶著這幫勇士,又集合一些原先的部隊,出其不意,反擊晉軍,取得了勝利,並且抓住了晉惠公,凱旋而歸。《說苑》最後評價說「此德出而福反也。」
秦穆公沒有因為喪馬之痛,去殺掉這些族人,也沒有為了發泄他個人的私憤,去滅掉這個部族。反而是理解了這些族人的恐懼和擔心,寬容了這些族人的過錯,甚至替他們考慮,吃馬肉還要用美酒去掉戾氣,送上美酒慰勞這些族人。
秦穆公當時給予了理解、寬容和關愛,三年之後,他收穫的卻是生命、勝利與榮耀。
付出終會有回報
《道德經》第81章「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道平衡,陰陽之氣場,有感必有應。陽性氣場感應陽性事物,陰性氣場感應陰性事物。溫暖的陽光照耀植物,植物自然欣欣向榮;凜冽的寒氣冰凍植物,植物自然閉藏凋謝。人世間,也是如此。越是為人著想,替人考慮,對方也會由此感應,反過來為自己著想,替自己考慮。越是給予他人幫助,寬慰他人心靈,為社會付出,天道由此感應,社會也會回報自己,他人也會愛戴自己。
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資料圖)
作為個體的人,脫離不了社會。生活在社會中,需要有物質財富作為保障,需要有精神財富溫暖人心,需要有靈魂財富溝通神明。所以,我們學會照料自己,關愛他人,敬仰神明。盡己所能,去付出、給予、奉獻,不去索求,不去貪占。當天道的平衡,發生作用,自然會對我們的付出、給予和奉獻,施以回報。神明會護佑我們,他人會關愛我們,我們自己也能夠清靜平和的融合於世。
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編輯:憶慈)
方崇陽道長簡介:無錫市道協副秘書長,周鐵城隍廟住持。江蘇無錫人,2008年至2011年於武當山道教學院學習,2011年至2012年於中國道教學院講經班進修,2010年榮獲全國「嶗山論道」玄門講經二等獎。
聲明
1.本文源自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方崇陽。如喜歡本文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請註明作者與文章出處。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3.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


※和重陽祖師一起修行的異人
※萬萬沒想到,這位被我們遺忘的神仙竟然代表著整個宇宙
※讀完這本書 還怕不理解《道德經》嗎?
※學會體悟大道之妙 方能安享泥中之樂
※有一幅壁畫,叫做花神宮小朝元圖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