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文/健康報 首席記者 韓璐 記者 孫夢 甘貝貝 劉志勇 王瀟雨 李琳 楊金偉 圖片由本報記者張丹拍攝)


陳海嘯代表:以患者為本推行分級診療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儘管醫學戰場鋪得越來越大,但患者需求卻仍然很難以最合適的方式得到滿足。」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恩澤醫療中心主任陳海嘯認為,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的不平衡和患者就醫選擇權的過度寬鬆,導致優質醫療資源和患者過度集中於大城市、大醫院,制約了分級診療機制的效能發揮。而大多數醫生仍然把精力放在治療疾病上,認為治未病既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也不能體現醫生價值,這也是導致在慢病防控上難有作為的原因之一。


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該如何打破各級醫院間的利益藩籬,建立良性互動的可持續合作機制?陳海嘯提出,以地級市為基本區域單元,實施一體化的三級分級診療體系值得探索。三級醫院理應發揮龍頭優勢,主動與下級醫院形成相對緊密的醫聯體。而這樣的醫聯體應該通過四大紐帶聯繫在一起——經濟紐帶是動力,技術紐帶是核心,信息化紐帶是工具,行政紐帶是方向。讓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的健康維護、疾病治療和康復工作,共同為患者提供一體化整合式服務,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分工新格局。


「分級診療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讓合適的機構、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合適的事,才能取得最合適的結果。」陳海嘯強調,要推動分級診療,就要讓大多數醫務人員以更好地服務患者為終身目標。「一個長期服務社區的基層醫生,應該和知名教授擁有類似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

陳仲強委員:社會辦醫需要實實在在支持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中,53%的醫療機構是由社會資本舉辦的,其提供的醫療服務量已達總服務量的20%,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大。社會辦醫的發展狀況影響的不是社會資本本身,而是整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功能和效果。」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表示,促使社會辦醫更加彭勃健康發展,要讓「公」「私」醫療機構處在同等的競爭平台、享受同樣的發展機會,除了相關政策外,社會辦醫療機構還需要更多實實在在的支持。


目前,社會資本辦醫還面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比如,我國的醫療收費制度和管理模式都是以公立醫院為基礎設計的,許多公立醫院的部分運行費用由各地財政負擔,而社會資本辦醫運行成本的缺口該由誰來補?另外,目前許多醫療衛生標準設計、人員培訓培養和重大課題的研究主要由公立醫院承擔,再由政府購買服務,這些工作能否向社會資本辦醫「張開懷抱」,讓他們憑本事參與競爭,去承擔更多的科研教學任務?「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決定了社會辦醫未來的發展空間。」

除了替社會辦醫鼓與呼,陳仲強對目前正「火」的醫聯體也有自己的看法。「怎麼讓醫聯體內的醫療機構真正『聯』起來,還需要釐清許多機制問題。比如,大醫院在帶動區域發展中,如何消化人員、資源調配以及雙向轉診過程中發生的利益轉換,需要聯合體各方提前協調。否則,大醫院幫扶基層過程中產生的人力成本、下轉患者後發生的利益損失得不到補償,『聯合』就會很難持久。」陳仲強建議,建立以資產為紐帶、人財物統一調配的緊密型醫聯體,明確醫聯體內部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醫聯體內部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羅永章委員:將防癌體檢納入醫保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將防癌體檢納入醫保會在短期內增加醫療支出,但從長遠看是花小錢、省大錢的明智之舉。」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羅永章在介紹帶來的5份提案時,特彆強調了這份將防癌體檢納入醫保的提案:「建議建立居民防癌體檢檔案,同時,規範檢測內容及標準。」

在目前醫療資源緊缺、資金不足、醫療保障水平有限的情況下,羅永章建議,國家制定引導扶持政策,將防癌體檢放到一級、二級醫院開展,同時增強這些醫院的軟硬體資源配置,規範技術標準,讓城鄉居民便利地接受正規檢查。「很多癌症的發病具有地域特徵,建議國家引導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訂防癌體檢方案,為不同年齡、職業人群安排有針對性的檢測項目。同時,建立居民防癌體檢檔案,常年跟蹤,由醫生定期給出健康指導,將防治關口前移。還可以藉助大健康數據平台,及時發現地區癌症發病風險,增強區域的疾病防控能力。另外,在檢測中優先選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地造福國計民生。」羅永章說。


羅永章認為,可考慮在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職工中試行,在癌症早診早治的社會經濟效益顯現後逐步推廣。「建議借鑒目前商業保險參與大病醫療、商業資本投資公立醫療機構的思路,由政府引導這些社會資源進入一級、二級醫院或這些醫院的醫保防癌體檢系統,從而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使醫保防癌體檢符合市場規律,實現良性運行。」


羅進代表:強基層應精準發力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我最關注的是醫療服務的普惠性和均等化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羅進表示,眼下,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還很不均衡,農村與城市、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享有的醫療服務還有很大差別。


羅進說,農村醫療衛生人才缺乏、流失嚴重,現有人員年齡偏大、能力偏低,導致一些已配備的設備利用不夠,群眾信任度不高。「以鞍山為例,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本科學歷不到15%,初級職稱和中專以下學歷佔50%以上,很難適應農村基本醫療的需要。」


羅進建議,對於到農村或困難地區工作的醫務人員通過專項財政補助,實現其在工資收入、進修學習上與城市同等級醫院等同的待遇。打破原有管理體制和人員編製,通過建立緊密型醫共體、託管型醫聯體,讓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與大醫院趨於同質化,讓群眾在基層就可以得到優質醫療服務,逐步建立起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的就醫秩序。同時,必須加速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鼓勵基層醫務人員開展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在村衛生室有序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羅進還表示,欠發達地區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設備配置、衛生技術人員培訓經費等投入相對不足,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效果和質量。為此,中央轉移支付要特別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傾斜,根據各地實際需要,進行差異化的項目支持,避免地區差距越拉越大。


瞿佳代表:訂單式培養關鍵在出口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5年來我一直在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真正加強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和使用。」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說,溫州醫科大學今年就要有全科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了,「關鍵要看這些學生走出校園後如何使用,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最終會影響今後人才的培養。」


瞿佳介紹,浙江省從2012年開始全面推開基層全科醫生訂單式培養,溫州醫科大學在2014年成立了全科醫學學院,重點培養基層全科醫生。「訂單式培養基層全科醫生的錄取分數比其他普通生源高出80分,浙江也不是考生特別多的高考大省,這說明訂單式培養的政策還是很被人認可的,畢竟政府承擔了幾乎所有學習費用。」瞿佳說,更應該重視這種基層人才培養模式的「後半段」政策,「訂單式培養全科醫學生的關鍵在出口。」


「國標、省統、縣管、鄉用」是瞿佳對訂單式培養全科醫學生提出的總體政策建議。「國標就是國家要制定標準,不管將來在什麼機構工作,合格的醫生就必須通過5年的本科學習培養。」瞿佳說,即使是訂單式招錄的鄉村醫生,也應該接受5年醫學教育,否則將這個門檻隨意放低,老百姓還是很難對基層醫生產生信任,同時要加強「全省統一籌劃,編製放在縣級機構,使用回到鄉鎮」。


瞿佳說,如果訂單式培養的全科醫生到基層就業後,沒有享受到政策「組合拳」帶來的利好,而是一屁股坐在了冷板凳上,將會對這種人才模式產生沉重打擊。「如果學成的醫學生對就業不滿意而流失,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政府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張澍委員:葯械審批還得再快些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作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抓手之一,分級診療再次被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說,從長遠來看,家庭醫生模式是必然趨勢。他建議,國家進一步大力培養全科醫生,解決了人才問題,分級診療模式才能真正落地。像阜外醫院這樣的大型三甲醫院,更重要的職責不是門診治療,而是在做好臨床研究的同時,幫助強基層,比如輸出技術、建設協同中心、為基層培養高素質人才等。


據悉,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在全國按照區域開始建設專科醫療中心和專科研究中心。「區域性醫療中心既可以截留大量患者,又可以強化對基層的技術指導,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大城市三甲醫院的壓力。」張澍表示。


除了強基層外,張澍非常關注的另一個話題是加快和優化藥品醫療器械註冊審評審批。張澍建議,及時有效修訂更新產品註冊法規,加強審評隊伍建設,包括顯著增加審評員數量,增設臨床審評員和統計審評員,招聘高級和專家級審評專家等。建立和擴大外部專家團隊和專家組任期聘任制度。建立國家級的藥品及醫療器械試驗基地,把安全有效進一步落實到專業層面。同時,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優化藥品及醫療器械上市前臨床要求。真正做到上市前臨床要求與風險獲益掛鉤,對風險低的產品,降低上市前臨床試驗要求。


另外,張澍還呼籲,加快國外成熟醫療器械的審批流程,因為針對醫療器械的中國人群特異性和國外差別不大,而目前醫療器械的使用周期只有2年~3年,我國審批的過程往往超過國外醫療器械的換代過程。「安全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不是批出來的,是管出來的,上市後產品的質量跟蹤制度更重要。」張澍說。


孫建方委員:鼓勵生產高性價比藥品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病理科主任孫建方研究員格外關注廉價藥品提價問題。「廉價藥品退市有很多原因,不單純是價格的問題。」孫建方說,一方面是由於廉價藥品自身的療效和安全性,有其他效果更好的葯上市,屬於自然淘汰;另一方面,一些廉價葯尚無有效的替代藥品,但由於價格等原因葯企不願繼續生產。


孫建方說,氨苯碸是治療麻風的一種老葯,目前研究證明,氨苯碸除了治療麻風病有效外,還可用來治療很多炎症性皮膚病,是不可多得的臨床選擇藥物。「藥廠不願生產氨苯碸的重要原因是該藥品價格倒掛,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每片僅0.068元;氨苯碸相對市場用量較小,生產量也不是很大,使得生產企業沒有利潤。這種保障性用藥需要政策支持、鼓勵,才能保證相關皮膚病臨床治療的需要。」


「一些患者通過網路可以購買到這種葯,但藥物的安全性大打折扣。」令孫建方擔憂的是,由於氨苯碸的治療範圍在擴展,卻沒有藥品供應,給造假者帶來可乘之機。有人非法生產「氨苯碸片」在市場上推銷,嚴重危害臨床治療的安全。


孫建方提出,可針對氨苯碸不同治療用途和不同用藥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對用於麻風治療的可定價低,專供給麻風病醫院,不得轉賣;用於其他疾病治療的定價可以適當高些。國家應給予氨苯碸片等類似的廉價藥品生產的政策支持,提高價格,鼓勵葯企生產。


劉君代表:分級診療宜疏不宜堵



兩會精英匯—把該辦能辦的事竭力辦好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院長劉君不僅繼續關注基層衛生人才的建設,分級診療、養老、危重病人的急救等問題,也是他希望發出的聲音。


劉君認為,分級診療「應該疏,不該堵」。「有些地方制定了分級診療的相關政策,層層轉診,但轉診的方法是堵。比如,使用人為的行政手段,或者單純從報銷層面上進行分級,都不是推進分級診療的好辦法。」劉君說,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建設,是推動分級診療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目前,一些鄉鎮衛生院人才短缺,應當建立激勵機制,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只有把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好,分級診療才能開展得好。


劉君認為,自己感受到了醫改帶來的變化。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確實有所緩解,現在難的是上級醫院,貴的是特殊人群和大病。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7年取消藥品加成,劉君說,專科醫院和鄉鎮醫院對藥品加成的依賴度更大,因此,取消藥品加成不能單兵突進,應讓醫院能平穩過渡,減輕醫藥分開給醫院帶來的運行壓力。


危重病人的急救困境,也引起了劉君的關注。目前,我國欠發達地區危重病人的急救網過於薄弱。同時,急救的信息化和急救知識不足。「如果是慢病,可以到大醫院去救治,但急救需要分秒必爭。」劉君說,應儘快加強偏遠農村、鄉鎮地區急救網的建設,惠及百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自煎中藥里的學問多!
康弘傲視群雄 連摘三項大獎——第12屆百姓安全合理用藥調查與促進活動總結會側記
「兩會快評」公開透明該是一種自然姿態
「兩會話題」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新常態」
「兩會聲音」HIS系統應發揮疾控作用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銀保監會啟動「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
留意地方兩會中透露的投資機會
問責板子、蒼蠅拍子、權力籠子……讓兩會任務落實有保證!
激發改革創新的澎湃動力——二論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兩會首提「智能+」 機器人上崗助力傳媒報道
貫徹兩會精神要統一思想,重視四個抓手
【兩會現場】醫患雙方權益都要保護
兩會行情開啟,買什麼!
胡敏說兩會:從兩會報道看新聞人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兩會:教育不能光靠老師!家庭教育立法提上議程
兩會直通車: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放管服」如何改
兩會校友丨崔智友代表:牢牢把握法律監督機關憲法定位
兩會熱評:「尖端核心技術」帶給我們的痛和盼
一行兩會:互金從業機構應建立健全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內部控制機制
職校生服務兩會
【兩會委員面對面】醫學科普是醫生不可推卸的責任
兩會呼籲教育懲戒權:孩子,管你最嚴的那個老師,愛你最深!
兩會時間開啟,健康報帶您到現場!融媒體直擊全國政協會議開幕會
全國兩會要開了,代表委員都關注啥?
兩會來了!直升機也有「新想法」